中国乳企的益生菌困局:酸奶怎么就成了部分消费者的“泻药”?

文摘   2024-08-03 19:19   上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社交平台上,关于“酸奶比泻药的劲都大”的帖子越来越多了。
那这是为什么呢?事实上,让酸奶堪比泻药的“功臣”其实是益生菌。作为年轻人的“保命神器”,以调节肠道微生物著称的益生菌,近年来被捧上了天。从食品到牙膏,益生菌的生意可谓是“四处开花”。
然而,繁荣的背后暗藏玄机,由于我国对乳酸菌、益生菌菌种和制剂的研究起步晚,导致国内乳业企业生产所需的益生菌制剂主要依赖进口,而这也是制约中国乳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益生菌相关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也让该市场乱象丛生。


01

中国乳企的益生菌困局


自益生菌的概念被提出以来,益生菌特性及功效研究不断丰富,在近年来微生物组研究的推动下,益生菌的健康益处已不单单表现在肠道健康方面,更是与大脑、免疫等多方面健康息息相关。
《2021-2025年中国益生菌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竞争格局预测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年底,国内益生菌行业的总资产约为952亿元,较2019年年末上涨了3.48%。
近5年来,我国益生菌产业每年以高于15%的增速快速发展。其中70%以上应用于乳品工业,乳制品成为益生菌的常见载体。在此背景下,各大乳企正在不断加大益生菌的研发及推广力度。
伊利益生菌研究中心总监洪维鍊曾表示,“目前,公司已成功研制出一款乳酸菌发酵剂,此外开发出的3株益生菌菌株,可应对肠道健康、体重控制和口腔健康需求。”
2021年,蒙牛集团通过自主菌种分离筛选及功能研究,开发出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益生菌菌株,掌握了部分发酵乳制品生产的关键技术,有助于减少对进口菌株的依赖。
君乐宝集团则建立起拥有1000余株乳酸菌的菌种库,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副干酪乳杆菌N1115、植物乳杆菌N3117及自主酸奶发酵剂。
尽管我国在益生菌菌种和制剂研发应用上取得可喜突破,但由于研发起步晚,与乳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研发应用水平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需要注意的是,益生菌原料市场的竞争本质是专利菌株的竞争,部分国际企业正是因为拥有多株知名专利菌株,才能在全球占据优势地位。
据《2021全球益生菌产学研发展动向白皮书》数据显示,当前,杜邦占据我国益生菌原料市场的半壁江山,此外,科汉森也占据了35%的市场份额,其余15%的市场份额由国产厂商瓜分。


02

酸奶怎么就成了消费者口中的“泻药”


与产业的快速增长相比,益生菌的相关标准、法规的制定还相对滞后,这就给商家提供了很多操作空间。
图源:养乐多
据天眼查APP显示,2021年9月份养乐多的关联公司上海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因宣传益生菌在新冠病毒防治中有重要作用被罚45万元,而这仅仅是益生菌市场乱象的冰山一角。
酸奶界的“爱马仕”Blueglass畅系列酸奶最初走红,是因为其标榜的“科学排泄”。据悉,该品牌宣称一杯酸奶添加了5000亿活性益生菌。
然而,这杯酸奶真的能够让人科学排泄吗?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反馈,跟风消费blueglass畅系列酸奶后,次日凌晨四点胃痉挛痛醒,前往医院检查后发现得了急性肠胃炎。
在小红书上,新型泻药的相关话题下全是Blueglass酸奶的身影。
图源:小红书截图
这也暴露出了另一个问题,益生菌的添加量并非越多越好。成年人每天需要益生菌量在10亿至50亿,如果喝掉含有5000亿益生菌的blueglass,意味着超量益生菌被吸收,同样会扰乱肠道的正常菌群。毕竟,水满则溢,菌群失调,自然就会腹泻。
在益生菌的种种问题的背后其实是益生菌标准法规体系的不够完善。对此,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王记成表示,“由于国内对于益生菌缺乏国家和行业标准,目前很多菌株在没有临床数据支撑下,就被一些企业趁着风口投入市场,导致行业内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功效也难以印证。”
乳业分析师宋亮同样认为,当前益生菌市场存在不规范之处。一方面,益生菌产品品类繁多,存在同质化问题的同时,标准缺失。另一方面,益生菌产品的技术还需进一步提升,维持益生菌的活性和数量极为重要。
乳业网则认为,有养乐多这样的前车之鉴,中国乳企在宣传益生菌功效上还得慎重。与此同时,blueglass也给中国乳企提了个醒,探索适合国人的益生菌也是关键。



-END-

FT食品乳业网
中国食品乳业网,创立于2010年,行业垂直新媒体。报道食品饮料乳业财经新闻,传递行业公司机构动态资讯,为行业从业者、消费者等群体提供参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