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奶”祛魅,销量频跌的德亚牛奶攀上奶酪“危楼”

文摘   2024-08-25 13:33   美国  
前不久,“进口食品第一股”品渥食品披露了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财报信息,连续七个季度的业绩亏损为本就唱衰的进口乳品业务雪上加霜。

财报数据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06亿元,同比减少29.39%;归母净利润为-1647.42万元,相比去年同期高达5845.78万元的亏损而言有很大程度的扭转,但仍未实现盈利。从2022年四季度以来,这已经是品渥食品连续第七个季度净利亏损。

据悉,品渥食品成立于1997年,彼时的名字还是魁春实业,主营食品贸易业务,先将德国的牛奶、啤酒等预包装产品运抵中国进行销售,从而先一步掌握了货源、运输渠道和销售渠道的优势,揽下“第一桶金”;后于2012年成立了德亚品牌,通过海外代工的方式向国内输送“德国原装进口”的德亚牛奶产品。

彼时,国产奶发展起步较晚,进口奶坐拥相对成熟的上下游搭建,辅以一轮又一轮的营销,成功占领中国消费市场,包含德亚在内的诸多进口奶品牌依托发达的电视购物及新兴的电商平台增长红利实现飞跃。

2020年,品渥食品头顶“进口食品第一股”的称号成功登录深交所主板实现上市,并于当年拿下15.03亿元营收额、1.36亿元净利润的好成绩。但高光并没有保留太久,从次年开始,品渥食品的业绩就开始快速下滑。2021年-2023年品渥食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51亿元、15.39亿元和11.2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547万元、1120万元和-7337万元。

从品渥食品的业务结构分析可以发现,德亚牛奶是公司主要的营收来源,但随着近年间国际国内乳业局势发生变化,其竞争优势不再,营收规模自2022起已连续两年负增长。

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中国整体乳业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众乳企不得不走上降价促销、原料喷粉等道路。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披露的进出口数据显示,我国2024年1-6月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131万吨,同比减少15.6%;进口额为54.35亿美元,同比下降22.4%,整体呈现量价齐跌的趋势。

从内部情况来看,品渥食品更多扮演“进口商”,而非“生产商”的角色,对产品的议价能力相对更弱,从海外进口商品的模式也注定只得在常温牛奶的红海里遨游,无法向低温赛道做拓展。随着进口奶被祛魅,国产奶技术高速发展带动行业内卷,德亚牛奶的竞争力被一再削弱。

乳业分析师宋亮也表示,不是进口奶不行了,而是伴随进口物流成本的上升,以及国内奶源和乳品价格的下降,进口牛奶在国内渠道的价格优势已被国产奶取代。

为了对抗内外部因素对业务造成的影响,或者说在当今乳业市场谋求进一步发展,品渥食品也在上游生产端下游产品端分别做出改革创新。

去年7月,品渥先从上游生产端着手,在新西兰筹建牛奶工厂,以增强自身于乳制品生产端的话语权。结合此次半年报来看,工厂建设进度约六成,预算投入3200万元。而后,品渥食品也在产品端做出创新,建立自有工厂投入奶酪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于报告期内连推多款手撕奶酪、小圆奶酪、奶油奶酪产品,对奶酪细分赛道做快速布局。

尽管此次半年报中品渥食品并未对奶酪产品的营收情况做详细披露,但FT食品乳业网认为,仅靠快速推新的打法或已错过我国奶酪赛道“肆意狂奔”的红利期。

赛道内Kiri、乐芝牛、百吉福、Arla等海外品牌都是中国市场的“老面孔”,各自掌握一群忠实的拥趸,于中国市场各渠道的拓展也相对成熟。另一边,伊利、蒙牛、飞鹤、光明等乳业龙头品牌都已完成奶酪市场的布局,使得奶酪赛道的角逐变得更为激烈。

对于品渥食品来说,如今才启动上游生产端的建设或许为时已晚。公司长久以来的优势一直是于进出口贸易和物流端的建设,其所在的常温牛奶赛道在较长时间内也还会是主流市场。因此FT食品乳业网认为,与其因“怎么生产”感动头疼,或许聚焦“卖给谁”和“怎么卖”问题对品渥食品而言是相对更为可行的策略。
图片来源:品渥食品
-END-


FT食品乳业网
中国食品乳业网,创立于2010年,行业垂直新媒体。报道食品饮料乳业财经新闻,传递行业公司机构动态资讯,为行业从业者、消费者等群体提供参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