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难打败的,是自己的胜负欲

文化   2024-11-27 04:45   北京  

任何一个人能成事,必有好胜心。保有一份好胜心,可以让一个人更上进,充满能量。有很多成功人士认为,“好胜心,让我走得更远”。

但同时,做人又不能太过争强好胜。那些过于争强好胜的人,自身像是一个小钢炮,走到哪里炸到哪里,与身边人的相处就没有那么平和。而且,在好胜心的促使下,很容易让人陷入攀比、走捷径的怪圈,最终很有可能因为争强好胜,难以收获真正的成功。

所以,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说,人一好胜,可以取得一时的成功,但成功不可能长期持续。

如何在保有胜心让自己充满斗志和活力的同时,避免胜心过胜呢?



01

有人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胜心源于内心的不安与自卑,是因为对自我价值的怀疑而产生的防御机制。它让我们在面对他人时,总是想要表现出自己的优越性。

在职场上,好胜心强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一位优秀的项目经理王洁,她能力出众,常常能够带领团队完成高难度的项目。但是,在她管理风格中,胜心,却成了一个明显的问题。

团队中新来了一位新同事小李。他刚入职不久,充满了激情和创意,经常向王洁提出自己对项目的新想法。

但是王洁不但没有给到小李足够的支持,反而对他否定、打击。她经常说,你刚来,什么也不懂,你这些想法都不成熟。

王洁在自己团队中的“好胜”,最终导致团队的智慧没有办法得到充分释放。一个人的智慧与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团队的整体水平也被王洁限制住了。

当王洁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她很后悔,想要改掉自己的好胜。

都说胜心最难克,怎么克除自己的胜心呢?


02

胜心难克,不是不能克。阳明先生有这样一个故事,或许对我们克除胜心有启发。

1522年,阳明先生五十一岁。这一年,在常人看来,是对阳明先生打击巨大的一年。

这一年,阳明先生的父亲龙山公因病去世,阳明先生的学说被朝廷定性为离经叛道的“伪学”。受这件事的牵连,龙山公应有的嘉奖和谥号迟迟没有到位。

身为人子,过世的父亲因自己的事被牵连,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身为儒学弟子,对儒学的践行与弘扬不仅不被认可,甚至被污蔑。

阳明先生心中作何想,我们难以推断。但阳明先生的门人多在朝廷为官,大家纷纷为先生感到不平,准备上疏为阳明先生辩解。

阳明先生给门人一一去信,拦阻弟子直言上谏。尤其在给弟子陆澄的信中,说,越是这个时候,大家越要稳,不要急着去争异同,讲对错。

为什么呢?

因为,当别人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或者否定自己,就着急辩解的时候,向内观照自己的念头,很有可能是“胜心”作祟。

阳明先生列了这个具体场景:对方已经先入为主带着怀疑的态度,肯定不会虚心探究,再加上,我辈之间的争论,一不小心就被“胜心浮气所乘”,难免就会显得激愤,结果自然会引起对方的嘲笑和困惑。所以,对方不理解我,终归还是我自己的责任。

说到这里,弟子心里可能还会不服气,为什么总是要说是自己的责任呢?我明明说的都是对的,怎么先生您还要说我“胜心浮气”呢?

阳明先生在信中追问了几个问题,真是让人心服口服:

“吾侪今日之讲学,将求异其说于人邪?亦求同其学于人邪?将求以善而胜人邪?亦求以善而养人邪?”

我们今天在讲学时存着怎样的念头呢?

是想标新立异,体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还是,想要寻求共同的学问?

是想以善的名义胜过他人、征服他人,还是想要以善来滋养他人?

几个叩问念头的问题,直指本质,高下立判。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不自觉间,会“外假卫道之名,而内行求胜之实”,看上去很有正义感,其实在起心动念处却是私利私欲,“党同伐异,覆短争长,而惟以成其自私自利之谋”。

所以,辨别胜心,最关键的一点,就在起心动念处。

胜心在起心动念处,为的是“自私自利”,即使打着“卫道”的旗号,最后也是为了“以善胜人”。

就像项目负责人王洁,也许她对小李也有提醒、爱护的心思,但是胜心作祟,不由自主就打着为小李好的旗号,压制小李的想法。


03

如何克除胜心?关键是反求诸己。

具体怎么做呢?

多问几个“为什么”。如阳明先生对陆澄起心动念的叩问,我到底是为了“以善胜人”还是为了“以善养人”?

回到项目主管王洁的故事。当她跟着做功夫练习,叩问自己:“我为什么打压小李的创意?我真的是为小李好吗?”

经过几次追问,她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胜心。有一个很不好的念头是,我才是leader(领导者),团队的核心,怎么能让一个新人抢了风头?

回想自己这三十几年一路走来,胜心给了自己奋斗的勇气,却也限制了自己人生高度的提升。

在工作上,每次别人一提新创意她就眉头一皱,先“泼冷水”。和别人相处,只想彰显自己,处处要压别人一头。哪怕和别人吵架,她都得说最后一句。和家人、朋友聊天她也得做那个“话题总结者”。

看到胜心,王洁心里轻松了很多。她开始把自己放到大家后面,多鼓励大家发言,多听大家建议,并且按着大家的建议去调整自己团队的策略。效果竟然也不错,而且,团队的氛围也越来越好了。

想联系本文作者?戳名片👇:

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
让经典照进现实。与中华经典一起向光而行,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