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一位哲学教授有一个判断:“今天的时代,我们处于一种资本和技术的文明中。”
这意味着什么呢?
在资本与技术的裹挟下,人们自身的生命感受会遇到巨大的困惑与无措。
举例来说:
令人眼花缭乱的科技创新,激发了人们对新工业革命的无限遐想,却也在人们心中种下了焦虑与担忧。设想一下,随着机械化、人工智能化的发展,很多人的工作将被取代,人们将何去何从?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为大众带来便捷,但它似乎并没有带来一个开放的社会,反而让信息茧房愈加牢固。继续设想一下,如果元宇宙大规模普及,人们的交流与共享都在网上进行,那什么才是真实?
全球一体化、地球村,加速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但它是否真的能带来价值观的共识呢?近期国际社会依然有战火纷飞,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冲突并没有减少,甚至有加剧的可能。
早在1844年,马克思就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人们从事劳动,不是出于对劳动本身的热爱或满足感,而是迫于生存、经济地位等。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丰富多样的需求被简化,仿佛失去了人性深处的链接。这从一些语言名词上就能感受到变化。以前大家自称“劳动青年”,后来是“打工人”“加班狗”,再后来是“社畜”,现在是“牛马”。
那我自身的生命价值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又在哪里?
所以,重新追问人的生命的本来意义,成为一种普遍的需要。
怎样的一生才是有意义的一生?
我们的一生,是作为人存在的。生命实践是我们本真的生命情感的充分体现,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
在资本和技术的文明当中,如何重新寻回生命的价值,重新领会人生本来的意义?
就中国人来说,其实五千年来的中华经典,文化自信传承,已经将生命的哲学都含在其中。而阳明心学,被誉为儒学思想的新高峰,更被称为是“中国人生哲学的最高成果”。因为,它直接抓住了人生问题的根本——心。
阳明心学有答案。它给到的方法,根本有效。这是经过实践和时间的验证的。
2012年11月,28位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去往贵州龙场,感受阳明先生“龙场悟道”的智慧和能量。学习后,他们从贵州龙场出发,开启了对阳明心学的学习、践行,也开启了人生旅程的新篇章。
他们不是学习知识,不是比较学问的优劣长短,而是以“读原文、悟原理、知行合一、以生命唤醒生命”作为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验证了“人生问题是有解的”。
如何解开生命的迷茫与困局呢?
我们分享3条大家的学习心得:
身之主宰便是心
什么主宰我们的生命?
阳明先生有言:“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心体现在起心动念上。起心动念,就是我们对身边人、事、物的判断、看法。这就是道。我们说一个人道行高,说的是他的见解、认知不一般,这体现的是心的层面高。
所以,心决定道。而道决定德。德,表现为意识、语言、和身行。而有怎样的德,必然有怎样的事。“事”,也就是“物”。
所以,一个人外在的展现,莫不是心的体现,是认知的体现。
有的企业家同学曾陷于困惑:为什么我对客户好、对员工好、对家人好,但是却不落好儿?人家并不领情。
当他学习阳明心学,从别人不领情的事情上,去看自己的言行,再从自己的言行上去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并没有我想的那么好,我不是打心底里想要对别人好。
对客户好,心底的念头是希望客户能多给订单,少找麻烦。对员工好,是希望员工好好干活儿,多干活儿。对家人好,是希望家人感恩自己。
在起心动念处,并没有那么纯粹、真诚。每一份付出,都渴求着回报。
一旦客户、员工、家人给不到回报的时候,心里的烦恼、抱怨就出来了,自己不开心,对别人也没有好脸色、好的言语。
这就是“身之主宰便是心”。
发现问题的根本,问题就解决了大半。如何彻底解决问题呢?
来看第二句:
人言不如自悔真切
阳明先生的一位弟子,曾经问阳明先生:“老师,我身上那么多错误,您怎么不提醒我?您提醒我,我不就不犯错了么?”
阳明先生笑道:“人言不如自悔真切。”你自己心里不认,别人说再多也是无用功,只有自己真心悔悟,才是真的有用。
一个人的主观认知是非常强大的,如果用外力从外部打破,那是很难的。只有借助内力,由内而外才容易撬出裂缝,完全打破。
曾经有位同学,很有能力,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处理家里的事情上,都是一把好手。但是她发现自己不开心的时候很多。她按着反省的功夫去看为什么自己不开心?发现是自己和别人总是对抗。爱人和孩子没按她说的做,她就很生气。工作上与上下级、与同事之间也是这样。她一片好心,做事条理清晰,当别人与她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她心里也会很对抗。言语上就免不了会和别人有冲突。
“对抗”似乎成了她与别人相处的一个模式。这个模式的根源是什么?
她看到小时候的一个场景。妈妈给姐妹俩分了一块蛋糕,妹妹的大一些,她的小一些。她舍不得吃,拿纸包起来,放到抽屉里。妹妹吃完以后,妈妈拿走她的那一块蛋糕交给妹妹,对她说,“你是姐姐,你要让着妹妹”。她内心很失落,觉得“妈妈不爱我”。
这之后生活的点点滴滴,似乎总能佐证“妈妈不爱我”这个认知是正确的。
这个认知让她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再依赖任何人,只依靠自己。但同时,这个认知也剥夺了她内心的柔软,与他人相处总是呈现一种刚强的态势。
当她挖到这个根源,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同时也看到,自己内心真实的渴望,渴望和妈妈之间是爱与爱的流动,渴望去表达爱。
这之后,再和妈妈打电话,她不会说不上两句就杠起来,而是唠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能静下来听。她能听到妈妈话语背后需要她的那颗心。和周围的人相处,抱怨、对抗都少了,整个人的能量上来了。
一个人成长最快的方法,就是提升认知。而提升认知最快的方法就是内省。而内省的本质是突破认知,开发心力。
为什么我们的内心有无穷的宝藏可以开发?
这就是第三句话: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这是阳明先生龙场悟道的收获。
1508年,阳明先生因为仗义执言得罪权奸,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从兵部正六品,到未入流的驿丞;从繁华京都,到穷乡僻壤的万山丛中;从熟悉的亲友在侧,到言语不通少见人烟的生活环境;更不要说朝中权奸还有杀人灭口的心思;也不必说龙场蛇虫遍地,瘴气弥漫的恶劣环境。
一般的人,从人生的一帆风顺,到巨大落差,会作何感想呢?
阳明先生曾这样形容自身处境:“危栈断我前,猛虎尾我后;倒崖落我左,绝壑临我右。”
遭遇接二连三的打击,阳明先生始终不曾被击垮,甚至在这绝境之中找到了生机。
他日夜叩问自己:“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如果是孔孟那样的圣人处在这样的境地,会如何想,如何做呢?
终有一天中夜,一句话从阳明先生心中喷涌而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不是去外面万事万物上找“道”,而是要向内求,在自己的内心找“道”,因为天理大道不在外面,而在于自己的这颗心。
不管外面的环境有多么艰难,身处这个环境的是你自己。在这个环境当中,让自己站起来的也是你自己。
影响我们的虽然是外部的环境,但左右我们命运的却是我们对外部环境的反应、态度。一个人真正的本事是让自己的心去转境——“导之以正,并激扬其高远”。
通过十二年的学习,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四个字:大我、小我。
大我吾性自足,是无尽宝藏。小我是外来的,是外界在我们心上种下的种子,不是从我们的心里长出来的,因此是可以去除的。
小我是心上不好的认知、习性,它阻碍了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小我导致我们踩了那么多的坑,所以我们必须要去除它。如何去除呢?要找到根源。我们从小到大所经历的一些事情或某个人的一句话,都会在我们的心里留下烙印,总在某些时刻影响自己的决策判断,形成固定模式,给自己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和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去除。
小我表现为,自己内心的期待,倾向于向外求,如钱财、名声、地位、权力,被爱、被呵护、被重视、被认可、被尊重等等;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大我,就是自己内心的渴望,看到内心更深层良知的呼唤,如,我想担当,想去奉献爱、付出爱,去帮助他人等等。这就是良知之光。
阳明先生即使在龙场悟道后,依然是时常观照自己的念头,去除自己那些不好的念头。在去世前,阳明先生只留下八个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什么是“光明”?这颗心纯粹,更靠近良知,散发大我的光辉,这就是“光明”。
这样的一生坦坦荡荡,这样的一生是多么有意义、有价值啊!
十二年的学习践行,我们有一个切身体会:阳明心学的确是大学问。
“身之主宰便是心”,让我们看到人生问题的本质,就是这颗心。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外求是收效甚微甚至是无效的,要向内求,“人言不如自悔真切”。而我们之所以内求总能有答案,是因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每个人心中都有无尽的宝藏,无尽的潜能。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阳明心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坚持内心的真实与理想的光辉。
10月31日,在贵州修文,阳明先生龙场悟道所在地,有这样一场活动:《只此龙场 汝心非凡——纪念阳明先生诞辰552周年暨润泽园教育12周年庆》。
这场活动将是一场嘉年华盛典。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专家学者、经典爱好者,还有每一个如你如我一样的人,将为大家呈现,学习阳明心学的成果与体证。
对经典最好的致敬,就是践行。欢迎你的参与,感受生命焕然一新的能量。
责编 | 张玲 配图 | 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