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出现最多的“子曰”之外,有一个字在《论语》中出现过109次,关于这个字的句子多达59句。
这个字即是“仁”。
弟子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回答了两个字:“爱人”。
韩非子则对此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意思是发自内心地、喜悦地爱人,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行为,而非表面装装样子。
仁是一个广义且深邃的概念。它是一种爱,且是一种大爱,而不是儿女情长的小爱与私情。
仁爱被称为百德之首,“孝、悌、忠、信、敬”等美德则被囊括其中。
仁爱是智慧的源泉,仁爱也是勇气的来源,仁爱更是信任的基础。
有时,“仁”似乎一点也不神秘,好像随手可得。如孔子所言:“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心仁德离人们很近,并非多么高大上的存在,也不难践行——如果一个人决定要行仁道,那么当下就有了仁心。这即是“求仁得仁”,有真心求仁,必定会得到仁!
有时,“仁”又让人觉得高不可攀、难以企及。孟武伯问孔子,他的三个学生,子路、冉有、公西华,是不是能够达到“仁”的标准?孔子回答说,这三个弟子各有各的才能,但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可以践行仁道。
在孔子看来,哪位弟子能够真正践行仁爱之道呢?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中长久地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只不过短时间能做到罢了。”
圣人从不轻易肯定其他弟子,却认为只有弟子颜回能够长时间心明如镜,不为世俗私欲所累,心中充满仁爱!其他弟子虽然也能涵养仁德,但持续的时间却很短,难以真正摆脱私欲与不明。
樊迟问仁。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樊迟问怎么样才算具备仁德,孔子说:“有仁德的人先付出艰苦的努力,然后得到收获,这样可以说是有仁德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个人倘若能够遵循行为作用与反作用规律,就可以称得上“仁”了。
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片刻之间都不能离开“仁”的功夫,“仁”就如君子的性命一样宝贵。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爱水,仁爱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爱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爱的人长寿。”
为什么心中有仁爱的人,便会长寿?因为仁者无敌,仁者的内心没有敌对情绪和念头,念念都在散发善意和爱,心中充满正能量,自然就会长寿!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为了谋生而损害自己的仁德,却能牺牲生命去成就仁德。”
孔子曾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意思是,靠聪明才智得到的,若没有仁德之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
阳明先生的名字是王守仁,“守仁”两字即来自论语。
其实,当我们谈到“仁”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行仁”——在孔子看来,仁和行动是不可分的,仁是需要践行的。
“行仁”,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修身”。
心是身之主宰,因而修身的本质是修心——去得一份私欲,则复得一份天理——明心净心,心如明镜,内心清澈,心生万法。
第二个阶段是“齐家”。
孝悌是行仁之本,践行仁爱之道,从家人亲人开始。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从孝悌入手,可以涵养一颗纯乎天理之心,以此真纯之心,发之事父即是孝,发之事君即是忠,发之事友便是信,发之爱民便是仁。
假如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都不爱,又怎么可能去爱同事、领导、客户与消费者呢?
第三个阶段就是治国、利天下。
一个人将对于亲人的这份仁爱推而广之,最终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将“仁爱”推而广之的过程就是不断打开自己心门的过程,让自己的心中装下更多的人——从过去只容得下自己,到容得下自己的孩子、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同事、客户,还有周围社区以及全中国的人。
因而,仁爱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每个人通过不断地建设心灵品质,提升格局与境界,让自己成为一个心甘情愿为公众、为人民服务的人。
一个拥有如此仁德之人,怎么会不受人尊重呢?
曾子说:“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当一个人把“为人民服务”这件事当作自己的使命,自然庄严了自己的心,也庄严了自己的事业!
所以,《论语》为后世的我们生动地呈现了一副圣人的气象。就像夫子跨越千年,站在我们面前深情对望。
在那个最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在社会底层的境况中,他却活出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仁德与智慧。
他用生命实践留下来的每一句话,就像在茫茫海面上航行时,夜空中亮起的一颗明星。朝向那颗启明星航行,我们一定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11月1日,润泽日讲 · 论语篇章即将启航。
在为大家准备内容的时候,透过窗户,刚好看到在润泽园湛蓝的天空中看到一行大雁在此盘旋,结伴南飞。
这群大雁或许也知道,在远方的春天里,先到的一批同伴,正在等待他们的到来。
他们要跨越千里,飞过朔风,飞过乌云、穿越骤雨,甚至经历失散、病痛、别离。
但他们从未停止飞翔。他们在盘旋中相互等待,在高空中相互照应,不只追求速度,更是相互温暖、不离不弃。
哪怕落在后面的那一只,也是如此的从容、自信,一点都没有灰心丧气。
他们坚信,一定可以抵达那个如春的远方,那里,有他们的诗与梦想!
或许,两千五百年前,孔子也将他对仁德的追求,寄予了那行北雁,随着他们飞向高远的蓝天,在天地间回响千年。
或许,润泽日讲就可以成为这样一座大雁南飞的空中走廊,在这个深秋,让经典承载着更多生命,找寻心中永恒的春天。
11月1日,润泽日讲《论语》篇第一讲正式上线。自此,我们将跟随孔子的步伐,一则一则,一步一步,日学日进,变化气质!欢迎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