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一个男孩要想成为一个男人,注定要翻越父亲这座高山”。
这是因为,在一个男孩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男孩在与父亲的互动中,会在情感上经历从依赖、畏惧、理解、接受到独立的过程。
心学大家阳明先生成就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伟业背后,就藏着父亲王华的托举。
今天,我们选取了阳明先生“少”、“壮”和“中”三个重要人生阶段,来学习王华的育子之道。
1
循循善诱,让“莽撞少年”走正道
早在孩提时代,阳明先生就在心中立下了当圣人的志向。但如何成为圣人,阳明先生终其半生都在寻觅答案。
湛甘泉曾在为阳明先生写的墓志铭里总结,阳明先生在回归儒家圣贤之道前,曾历经了五个阶段的沉溺:
“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
其中,任侠之习,是指扶危济困、打抱不平,有点江湖习气。骑射之习,是指玩骑马射箭、排兵布阵的游戏嗜好。任侠之习和骑射之习均发生在阳明先生的少年时期。
1486年,阳明先生十五岁。为了继承前贤的遗志,小阳明先生决定私出居庸关,对边塞的地势地貌、风土人情进行一番实地考察。
私出居庸关之后没多久,小阳明先生听说京畿之内有石英、王勇作乱,秦中石和尚、刘千斤等造反事件,便写了一篇奏疏,想请父亲大人代转呈皇帝(父亲王华在他11岁时高中状元,在翰林院任职)。
一天,在王华准备上朝时,小阳明先生把奏疏呈给他。
王华心想:“你不过是个小孩,国家大事你怎能妄议?竟然还写了一篇帝国平安策!”
但他没有直接打击他儿子,而是拿过来看了看:“全是老生常谈,没有新意。你能不能干点正经事啊,天天不务正业,都想些什么呢?”
如果搁在以前,小阳明先生要跟王华辩论一番。
哪想小阳明先生一听,立刻躬身施礼说:“父亲大人,儿子知道错了”。然后,他立刻把这篇文章拿回去。
过了两天,小阳明先生在王华出门前又拿出一篇奏疏,解释说:“父亲大人,你上次不说这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吗?我回去又修改了,这是升级版,请替我转呈皇帝陛下”。
王华拿儿子没办法,耐着性子跟他说:“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你想建功立业,第一,要有政治智慧。第二,要有政治平台。你连平台都没有,连皇帝都见不着。你不参加科举考试,怎么施展你的政治抱负呢?”
正是王华这一关键性的指点,使得阳明先生最终决定以科举考试为路径,继续探索圣人之道。
1492年至1499年,阳明先生在经历两次会试落第后,考中进士,走上了仕途。
2
直面磨难,为孩子坚定信心
阳明先生进入仕途不久,朝廷局势就发生了大变化。
1505年,明孝宗病逝。年仅十五岁的朱厚照(明武宗)上位后,朝中有两个势力集团:一个是以内阁大学士刘健等顾命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一个是以东宫旧侍刘瑾为首的宦官集团。
武宗不喜欢读书和处理政务,陪伴武宗长大的刘瑾等东宫旧侍投其所好,想尽法子让武宗玩乐。
而刘健等人却时常规劝武宗要早朝、读书、勤政并严守祖训和作息时间。
这让武宗很不愿亲近这帮文官,政务也不和他们商量,奏章批答都让刘瑾等人代办。
眼见宦官集团势力越来越大,刘健等人准备早朝时集体弹劾刘瑾等人,欲置其于死地。但这一行动被“内鬼”泄露给了刘瑾,导致失败。
此后,内阁集体请辞,刘健等人的离去让文官集团义愤填膺。包括阳明先生在内的北京、南京六部官员纷纷上疏论劾,结果奏章全部送到了刘瑾手中,并遭到报复。
此次风波,下狱、充军、削籍还乡、降爵减薪的官员多达53人。其中,阳明先生不仅受到杖责,身陷牢狱,还被贬谪到贵州龙场任驿丞。
在贬谪途中,阳明先生曾被刘瑾派出的刺客追杀。设计逃出后,阳明先生曾绕道南京,看望父亲。此时,因受儿子牵连,王华被排挤出权力中心,调任到南京吏部尚书的闲职。
身为人父,王华让阳明先生就此隐于山林,平安过一生,未尝不可。
但作为一个有大智慧的父亲,王华并没有只让儿子逃得性命就算了,而是劝他继续去龙场赴任。
在当时,这是一条看来绝无生还可能的路。《阳明先生年谱》描述:“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
不仅生存环境极其恶劣,龙场的居民还大多是少数民族,外人与他们的语言也不通。
龙场有多凶险,王华岂会不知?但儿子本非常人。为了实现圣人之志,他已耗尽半生。所以,龙场尽管凶险无比,却也可能是儿子的人生转折点。
就像汉代文学家司马迁写的那样:“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果不其然,1508年春天,三十八岁的阳明先生到达龙场驿,有了后来的“龙场悟道”,从此开辟了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也开启了他作为五百年来一大完人的人生价值之路。
3
荣辱与共,为孩子提醒风险并托底
自悟道并开始讲学后,阳明先生声名大振,他的命运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洗礼后发生了大逆转。
1519年,四十八岁的阳明先生迎来了一生最大的建功立业的机会——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
宁王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四世孙,管辖着当时富庶的南昌府。
然而,朱宸濠并不满足于地方王爷的地位,他对皇位怀有强烈的野心。早在明孝宗在位时,朱宸濠就已经开始秘密招募兵马、积蓄势力。
后来,明武宗朱厚照因个人爱好远离朝政,导致朝廷内外矛盾加剧,各地藩王势力蠢蠢欲动。
朱宸濠认为时机成熟,便在1519年六月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正式发动叛乱。
此时,已担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阳明先生,正巡抚汀赣等地。
得知朱宸濠起兵谋反的消息后,他本可以继续到福建剿匪,远离战祸,但阳明先生决定回到江西吉安组织义军,为皇室平叛。
同年7月底,阳明先生在南昌城内彻底击败朱宸濠。至此,宁王之乱历时不足两月,便被阳明先生迅速平定。
据陆深在《海日先生行状》中记载,宁王朱宸濠密谋十年叛乱,而阳明先生手上没有多少兵力,对比悬殊。
听到这种危机之状,乡人都纷纷来劝说已隐居在家的王华,让他赶快离城避难。但这个时候,王华说:
“吾儿能弃家杀贼,吾乃独先去以为民望乎?祖宗德泽在天下,必不使残贼覆乱宗国,行见其败也。”
王华的意思是,自己虽然不能上阵杀敌,但至少他的精神要一直和儿子站在一起。
这位伟大的父亲和儿子同生死、共进退的决心,无疑成为阳明先生战胜对手的强大精神动力。
阳明先生平乱成功后,被朝廷赐封新建伯,族中乡里,人人庆贺。唯独这个时候,王华又提醒儿子: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虽以为荣,复以为惧也。夫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吾老矣,得父子相保于牗下,孰与犯盈满之戒,覆成功而毁令名者邪?”
王华劝儿子:“这个时候人人都来恭贺你,你却不能沾沾自喜。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你要知道盈守之道”。
阳明先生听完之后,感动得眼泪都掉了下来。
人到中年,阳明先生已实现立功、立德、立言的圣人之志。而在这位圣人的背后,始终有一个光辉闪耀的身影——一位父亲,也是一位引导孩子向前和为他托底的精神导师。
可见,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亲的角色至关重要。一如季伯伦在《你的儿女》这首诗里写道: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对于弓箭来说,只有弓是坚定有力的,箭才会射得又快又远。
文|李秀芝 图|鲁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