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什么脾气,就什么命

文化   2024-11-19 04:45   北京  

有位智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下等人没本事有脾气。”

仔细品读这句话,好有道理啊!

看看自己,再看看身边有很多的人,有些人之所以他们会过上那样的生活,而且他们的生命呈现出那样的状态,跟他的脾性是息息相关的。正好扣上了那句老话——“什么脾气,什么命”。


01

为什么,一个人的命运会藏在他的脾气秉性里呢?

因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脾气,就会有什么样的说话方式,做事风格,以及做人理念。

野史上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顺治年间,有个急脾气的人从小港赶往镇海县城。他带了一些书,吩咐书童用木板夹捆好书,背在肩上,就出发了。行程过半的时候,太阳快落山了。他不确定在城门关闭之前能否赶到,拦住一位路人问:“我还来得及赶去县城吗?“


那路人看了看他一脸焦急的样子,又看了看有些疲累的书童,说:“你要是慢慢地走,应该能在城门关闭前赶到;如果你要急急忙忙赶路,恐怕城门就关上了。”


那人听了有些生气,觉得这路人是在戏弄他。


他没有答话,急匆匆地催书童快走。眼看城门就在前方了,没想到书童不小心摔了一跤,捆书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乱一地。


等他们把书理齐捆好,再赶到城门时,城门已经关闭了。这个时候,他才明白路人那句话的意思,急脾气容易忙中出错。

《论语》中说“欲速则不达”。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事情,当我们急于求成的时候,就难免会急躁。这急躁虽然让我们看上去积极上进,但它只会带来更多困扰和麻烦。习惯于这种急躁的人,生活会变得越来越被动,心情也会因无法实现目标而愈加焦虑。


02
其实,不仅是急脾气,坏脾气、暴脾气都要不得。脾气一上来,根本管不住自己,心中的情绪释放出来,仿佛把自己变成了野兽。这不仅伤害自己,而且还会影响、破坏与他人的关系。进一步,更伤害自己。

既然如此,谁不想避免被情绪控制,有一份好脾气呢?再回到开头那位智者的话,难道人就分三等,没有办法改变吗?如果有办法改变的话,又该如何改变呢?

想要从根本上改变,不能强忍着、强压住这些不好的脾气,而是要看到它是从哪里来的。

就比如,孩子上课贪玩儿,画小插画,老师给孩子的父母打电话“告状”。一般接到这样的电话,当爸妈的都忍受不了,恨不得当下就打孩子一顿。

暴脾气上来的时候,心里的念头根本不受控制。

“这孩子太不懂事了!同样的问题说多少回了,让认真听课,就是不认真听课。读书不认真,考不上大学,就算到了社会上,凭这个不认真的态度,能找到什么工作?找不到工作,怎么养活自己?……”

可能在你心里天人交战,更多的念头冒出来,表现在情绪上就是生气、暴怒。等见到孩子的时候,表现在言行举止上就忍不住给他脸色,狠狠批评他。

那这个事情的结果,可能就是孩子心生恐惧,害怕和你沟通,不敢和你说心里话。最终,你没有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恶化。而你自己也已经心力交瘁。

从这个不好的结果,从暴脾气往里挖,我们看到,是我们心中的念头左右了我们的脾气。

这些念头,别人看不见、摸不到,有时候甚至我们自己都觉察不到,却被它深深影响。所以,只有我们自己看到念头,才有可能引导它往更好的方向走。


03

既然念头这么重要,那这些念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还是回到教育孩子的这个例子。那么多不好的念头冒出来,控制不住,念头是受什么支配呢?

认知支配念头。如果我们心里深深扎根了一个认知:三岁看小,七岁看大。

这个认知在的话,可能会想:“小时候养不成好的习惯和品质,长大了,怎么办?不专注、不认真,能干成什么事?”

可能,你见过很多身边人的例子,都是因为小时候没有养成好的品质,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可能,你自己吃过不认真的亏,或者人生成绩的取得是因为“认真”二字……种种原因,加深了你的一个认知:小时候必须培养起好的品质。比如,认真、吃苦耐劳、诚实……

这份认知,我们不能说它错,而且你对孩子计长远的那份心也很了不起,但如果要解决问题,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转变一下想法:“孩子被老师批评了,也很难受。他是想要做一个好孩子的,他面临的问题,我可以和他一起分担去面对、解决。”

再深一层,我们可以为自己种下一个认知:放慢脚步,去长大。

“孩子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属于他自己的历练,每个人的成长节点不一样,我可以帮助他更好地成长。”

这样的认知种在心里,不断强化,最终会影响我们的念头,影响到我们的言行举止往好的方向转变。

这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脾气。

这也就是阳明先生说的“变化气质”。

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后,回想自己青少年时期还是有些“抗厉气”的,总是有一种对抗的状态,换句话说,那时候的阳明先生也是一个“有脾气”的人。

为了拯救无辜被缉拿入狱的言官,哪怕知道自己的上疏会被拦下难以上达天听,哪怕知道自己是以卵击石,他依然仗义执言。结果,他被权奸刘瑾拿到诏狱,被廷杖四十,又被发配当时的蛮荒之地——贵州龙场。

当时情境,缺衣少吃,阳明先生砍柴汲水,挖野菜,种粮食,学着融入当地生活。

从那段时间阳明先生的诗和文章中,能感受到阳明先生当时心中是有不平、抗厉气的,但他一直叩问自己“圣人处此,更有何道?”不断地想要找到一条出路。

正是在一次次磨砺中,他从心里一点点彻底去掉了“傲视行辈、轻忽世故”的念头。

气质的变化,脾气的改变,平时看不出来,只有当自己面对大利大害的人生抉择,当自己“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处,亦便是用力处”。

阳明先生正是用他亲身体证告诉我们:就在起心动念处用功夫,脾气才能从根本上刹得住,才能变化气质,迎来更好的人生。



想联系本文作者?戳名片👇:


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
让经典照进现实。与中华经典一起向光而行,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