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高级的气场

文化   2024-11-03 04:45   北京  


一个有气场的人是什么样的?可以看下图感受一下:


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论语》有言: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三个短句,让君子之风度气场跃然纸上。


一个人的气场,看不见、摸不着,但人人都能感受到,并且停留在别人的潜意识中,形成一种深刻的感性印象,悄然影响着人际间的各种交往。


有的人聪明才辩,有的人磊落豪雄,而观古今之成大事者,无论性格如何,其气场底色总是深沉厚重。


一位知名企业家曾说:“我见过一个人读《论语》,读多了气质就变了,甚至原本糊糊涂涂、皮皮松松的人,气质就庄严起来了。”


古人讲,半部《论语》治天下。深悟《论语》,事上磨练,修炼一份深、沉、厚、重的人格,外显出来,就是一份深、沉、厚、重的气场,自然赢得他人信任与尊重。



《论语》入心,会自然而然养成一种深度思考、有意注意的习惯。


孔子告诫弟子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一个人总是比别人想出更好的对策,或许并非因为他智商比别人高出多少。


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样的人平时总是用心观察、倾听。他们不轻易下论断,而是揣着疑惑默默思考,时机到了,就把自己最确信的说出来、做出来。


孔子还一项一项地列出了“君子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看的时候,考虑自己看明白了没有;听的时候,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听清楚了;自己的脸色态度,是否做到中正庄矜;说话的时候,反思是否忠诚老实;对待工作,是否做到严肃认真;遇到疑问,有没有积极请教;想发怒时,就想一想有什么后患;见到利益,要反思是否取之有道。


这或许并非是九种要求,而是生动地呈现了一位思考者在各种情况下的自然反应。


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思想深度却远高于常人?


有形的勤奋,人人都看得见;但深度思考作为一种无形的努力,可以每时每刻、随时随地进行,这份无形的积累,才会真正涵养一个人的智慧与眼光。



我们都听过颜回箪食瓢饮的故事。


孔子说自己的得意门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这种“不改其乐”,不就是一种高级的沉心静气吗?


外在的环境,干扰不了这个人的心。


记得阳明先生年轻时和同学一起去科考,结果两人都落第了。


同学沉浸在难过的情绪之中,而阳明先生却说:


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越是遇到事情的时候,越是修炼强大内心的时机,这正是像阳明先生、颜回这样的圣贤之人所追求的。


就像搅浑的水只有静下来,才能沉淀泥沙、回归清澈,沉下心来,才有机会真正看清本质,做出正确的决策。


所以,读经典不仅是读文字,更是事上磨练践行:每临大事,必有静气。



厚,有知识上的厚积,更有人格上的厚道。厚德,才能载物。


东汉有一位学者朱晖,读书时结识了朝中重臣张堪。


两人非常投缘,但平常交往却很少。


然而,没过几年,张堪便因病去世了。


他为官清正廉洁,家中没有什么积蓄,妻儿生活非常困难。


这时,已经失去联系的朱晖闻讯赶来了,年复一年地去资助他们。


他的儿子问父亲:“以前没见您和张堪多有来往,如今为何如此厚待他的家人?”


朱晖回答:“张堪在时,自然不需要我帮助。如今他不在了,我便不能袖手旁观。”


《论语》中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当你要远行,久久不能归来,可以把自己孩子的未来安心托付给谁?你相信,他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你的孩子——除了自己父母之外,可还有那样一个人?


可以说,非常稀有。


如此可托妻寄子之人,自然可以托付以大担当。


人人心中有杆秤。把人格做厚,人生舞台才能足够厚重。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一个人望之俨然、不可亵渎,源于一份“重”。有了这样一份“重”,他的为人之学,才算立得住。


那么,这份“重”又源于什么呢?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君子之重,或许并非外在表现得庄重、威严,也不是权势地位赋予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而是一份真心渴望、主动追寻的使命。


有人说,每个人降生之前,上天都会送我们一张卡片。正面写着我们的天赋,而背面就写着我们的使命。


找到了使命,就知道,这一辈子就为此而来,为了达成这份使命,实现真正的价值,可以放弃个人小我的一切。


古希腊神话里有一位巨人,双脚站在大地上时,就拥有无敌的力量;而一旦离开大地,就让敌人有了可乘之机。


君子心中之“重”,不是负累,而是真正的能量之源。



《论语》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深沉厚重的君子之风。


细细品味、时时践行,让这份气韵渐渐融入我们的心神,这就是以文化人、以文化己。


润泽日讲之《论语》,邀你见证我们心中本有的君子之生命神采!



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
让经典照进现实。与中华经典一起向光而行,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