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时报》有句话说:“你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将会产生各种关系,这些关系本身要比金钱更有价值。”
如何让这种价值持续升值,而不贬值?
关键中的关键,是提升与人相处的智慧。其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分寸感”。
01
02
03
我一位朋友,在他二十多岁,事业家庭刚有起色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当下的幸福荡然无存。他心灰意冷,找不到活下去的希望。每天的工作只是为了偿还这场变故带来的债务。
这件事不久,和他同在一个大城市打拼的一位初中同学,开始给他打一通电话。通话内容很简单,也就问问过得好不好,工作压力大不大,吃的怎么样,睡得好不好?
每周一通电话,不固定在哪天,只问这些小事。一打,就是两年。
两年后,他逐渐走出当年事情的阴影。有一天,他主动给那位同学打了通电话。
他说:“我很谢谢你这两年来每周一次电话。这两年,其实我过得一点儿都不好。”
对方说:“我知道。”
他说:“两年前,我家里经历了特别大的一场变故,我当时差点儿走不出来……”他讲起了当年那段痛苦的经历。
在人情事变上掌握了分寸感的人,大家都会觉得他比较“中道”。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中道”呢?
其实,不管是让利三尺,还是留言三分,还是持距半米,归根到底,是心要守正。阳明先生说“心正则中”,起心动念要正,不可有私心,私心一起,这颗心就不正了,言行举止怎么还能中道呢?
人与人的关系就像田地,不管你多勤劳,多呵护它,还是会不时冒出杂草。它们需要你去打理和拔除,所以,需要我们时时向内观照自己的念头。
但是,我们不用刻意去求那个“分寸”,那个“度”。对人发自内心的好,善的念头升起来,对方感受到了你的善意,他就愿意拉近和你的距离。就如那个同学,两年每周的一次通话,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成为我那位朋友记一辈子的恩人。
心中有尺,才能行事有度;问心无愧,才是分寸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