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见过扎马步的高手?
就如脚下生根,稳立风雨,看他身上绷着一股劲儿,推都推不倒。
但是,他姿势又没有锁死,周身竟然是自在、放松。
这练的是什么?
就是核心稳定,劲力通畅。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领导:
无论遇到多大的难题、多么糟糕的境况,别人再着急,他都不会慌,更不会因别人的目光而自乱阵脚。
依然从容、坚定、自信,情绪不受影响,好像对困难的出现早有预料,对这些问题早有准备。
他目光深远,目标坚定,带领团队不急不躁、稳扎稳打,将眼前难题逐一攻破。
他的存在,仿佛就是大家的定心丸。
整个团队的核心稳定,源于团队核心人物的内核极其地稳定。
其实,婚姻、家庭、子女教育,莫不如是。我们人生各方面的稳稳上岸,也源于我们自己内核稳定。
01
“风雨不动安如山”,多数人都想成为这样的少数人。但最终,只有少数人成为了少数人。
拥有稳定的内核,为什么那么难?
一位心理咨询师称:“这两年来我这里咨询的,好多都是不喜欢自己工作但又不知道去哪儿,对现状不满又难以改变,因此情绪一触即发;一些年轻人考研考公二战三战,发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常觉焦虑、煎熬……”
接着,她讲了一个“第二支箭”的故事:
人总会遇到一些打击,比如别人的批评、外界的挫折等等。
如果说这是第一支箭,那么第二支箭就是随之而来的自我批评、自我怀疑。
第一支箭是有限的,而第二支箭却随时可以射向自己,想射多少就射多少,还更能扎到更痛处。
让人最终“破防”(心理防线被突破)的,或许不是外界的挫折打击本身,而是随之而来的接二连三的自责、抱怨。
就像一位作家所说:“在事实面前,我们的想象力越发达,后果就越不堪设想。”
外界变化,随时发生。识别和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不够强大,容易幻想恐惧、放大焦虑,在动荡不安的情绪中深深陷入负面循环。
长期以来,网络上也流传着很多内核稳定的方法。比如,给自己的生活搭建秩序感,也就是把大目标严格、准确地分解到每天,似乎这样的生活框架可以带来稳定感、安全感和从容感。
也有人说,给自己的生活更多“支点”,比如安排更多的兴趣爱好、工作之余谈谈恋爱。这样一来,在一方面受挫,另一方面的成功或许可以改善情绪、分散注意力。
然而,实践下来会发现,这些可以保持一段时间的稳定,但稍微有点风雨,就“破防”了。
身边有一个朋友分享说,当计划被频繁地打乱,或者生活多方面都不太顺利,小心翼翼维护的稳定情绪就像积压过久的火山一样突然爆发,一下子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为什么我们费尽力气构建起的“内核稳定”,会如此脆弱?
02
其实,所谓的内核稳定,并非来源于对外在秩序的稳定控制,其根本上是一种内生的力量。
就算“敌军围困千万重”,我自岿然不动。
跳水冠军郭晶晶曾说:“人生就是一个不稳定的十米跳台。
要一次又一次地起跳,一次又一次地稳住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接受成败的考验。
不管你的对手有多强大,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想要的自己。”
是的,当一个人有稳定的自我评价、清晰的价值判断根植于内心,就会活得很清醒,不会轻易为外界的变化所动摇,能够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
展现出来的,是一份很多人无法理解的恒久的自信。不是因为才能才干、家世背景而产生的“他信”,而是一份源于本质的自信——
我们每个人生来,都具备一个稳定的内核。
那些内心强大的人看自己,就像看一片天空。他清楚地知道,各种遭遇以及随之而来的情绪,只是不经意间形成、不断飘来飘去的云朵。
什么样的云朵都有可能出现,但自己是那片天空,是不变的、稳定的。
我们以为,自己就像航行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艘孤零零的斑驳的船,受尽风浪打磨,轻易就被掀翻了。
但其实,我们的心,原本是深沉无垠的大海。
风浪再大,或许会掀翻巨轮,但永远不会掀翻大海。大海永远在那里,就像仍可开启的心之力。
目光向内,我们会发现,自己可以远比想象中坚强得多。
03
弗洛伊德曾说:“所有人都想要自由,但自由意味着责任。”
如何启动那份心之力,拥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生命状态呢?
相比各种见效快却不持久的方法,可以从更根本处来重建稳定的内核。
01 远见稳进
一句很扎心的话说:“我们身边很多人,没有耕耘思维,没有过程思维,更没有长期主义精神,很容易着急、焦虑、悲观、绝望。”
没有清晰的目标,或目标感不强,就很容易被当下发生的一些事带跑偏。
当我们开始学会抬头看路,从脚下望向几步之外,从几步之外望向几十米、几百米,乃至更远的地方,我们的步伐就会愈发坚定、沉稳、有力。
别人的质疑诽谤、眼下的挫折意外都不再入耳入心,因为清晰地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往哪里。而别人可能从未看到过,你所看到的远方。
那么,如何训练出“抬头看”的能力呢?
比如,看到一件事,问一问自己,这件事100天之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00天之后,专门验证判断的准确性。
再比如,做事情前问一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如果从100天或者更远的目标出发,当下会怎么做?
02 洞察本质
一部电影中有句经典台词:“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看透了本质的人,就不大会被情绪裹挟,而是明确方向和步伐,坚定前行。
而作为普通人,当事情发生、情绪随之而来时,不必压抑也不必任其爆发,而是可以静静观察。
在自己心里建设一个“旁观者”,就可以让自己先冷静下来,静静地去深入观察这件事,以及这件事所照见的真实内心。
渐渐地,就会对自己的心念认知、思维模式建立更深入的洞察,同时也会对这个世界建立更本质的认知,拥有了难以动摇的独立思考能力。
03 诚于良知
阳明先生说:
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
修炼稳定的内核,阳明先生早已把大道至简的路径呈现在我们眼前:问心无愧,又何以摇摆?
依良知而行,不仅是行善事、做好人,而是不断地在开发更高层面的仁爱、智慧、胸怀、能量,这些都是我们心中本有的。开发出如此厚德,又何愁载物?
那份“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自在洒脱,背后是一份自信良知、不欺良知的力量,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