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富足的妈妈,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文化   2024-10-21 04:45   北京  


“你与母亲的关系,决定了你与世界的关系”。

这句出现在电影《春潮》海报中的话,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伯特·海灵格提出的观点。


对此,演员郝蕾非常认同。在她看来,一个人面对社会的能力,来自于母亲。和母亲的关系处理得好不好,也一定会影响到他/她所有的社会关系。


特别是女孩,跟妈妈之间有更一致性的关系——不管她未来会是怎样的妻子,会是怎样的母亲,不管她愿意不愿意复制,都会有妈妈的影子。


这也解释了另一个观点:一个脾气暴躁的妈妈,可以毁掉三代人。而一个精神富足的妈妈,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01


在《春潮》中,郝蕾饰演主人公郭建波,她的世界是拧巴、分裂的。


郭建波的名字是全然的男性化,在装束上也朴素得不施粉黛。她的身份是一名报社记者,性格刚烈。她一面横冲直撞报道社会负面事件,同时在男女关系方面也有自己的无力与混乱。


郭建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长期受到母亲纪明岚的影响。


这位在外人眼里热心善意的“老大姐”,在家则是戾气逼人的“老太婆”——对女儿百般挑剔,口出恶言;对孙女虽有宠溺,但随时说翻脸就翻脸;她憎恶自己的前夫,对自己的母亲也颇有微词。


往往,母亲纪明岚是那个发起战争的人,女儿郭建波则是沉默隐忍的反抗者。


在一次同学聚会后,纪明岚多喝了一点酒,回家后对郭建波撒起了酒疯,比平时骂得更狠。她责怪女儿没有好脸色,一大把年纪还赖住在她那里。


郭建波什么也没说,她表达难受的方式,是把手按在床头的仙人球上,用痛觉掩盖母亲的咆哮。


这对母女不断恶化的关系,在母亲病倒的那一刻,才仿佛画上了句点。


在现实生活中,郭建波母女式的关系也很普遍。


一位知乎网友曾这样描述她脾气暴躁的妈妈:




因为脾气差,她从结婚开始,一直和我爸吵架。元旦会吵,年初一也会吵,并且当着我的面吵。


在我高考前几天,她还在大吵大闹。我的心情受到影响,导致高考发挥失常。


我极度渴望爸妈离婚,也极度渴望搬出去摆脱他们。


但是,因为我婚房没有着落的问题,妈妈也天天和我吵。她打着为我好的名义,逼着我追问男朋友目前买房的情况。以至于对方压力太大,和我提出分手。


因为脾气差,妈妈和双方亲戚关系全部弄僵。她和自己的父母、亲姐姐、亲弟弟都要大吵、猜忌。


她气量特别小,疑心病极重,自卑,但又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非常不讲道理。



这位网友感叹:“我真心地觉得,自己从小到大在这种环境中长大,能不抑郁已经很好了。我只想说,生在这种家庭,真的是无比倒霉和悲哀”。




02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句话同样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妈妈:不好的妈妈,各有各的不好;好的妈妈,大体是一样的。


如果一个妈妈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她一定会对孩子关心、照顾、爱护,给孩子满满的爱,更会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还记得那个靠捡废品、打零工考上清华的男孩庞众望吗?


庞众望的父亲有精神疾病,母亲下肢瘫痪。


7岁时,庞众望被诊断出先天性心脏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费3万多元。对于一个家徒四壁的家庭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可为给儿子治病,庞众望的妈妈从来没有犹豫过,她请人推着轮椅挨家挨户去求助,凑够手术费。


手术很成功,村里的乡亲没有一个人来要账。但妈妈对庞众望说,“一定要还,人家挣钱也不容易,一年还不上两年,两年还不上三年……”


妈妈开始给外贸公司织台布,一天织十多个小时,一点一点地攒,用6年还清了债。


家里还债的时候,庞众望每天放了学就去捡废品、打零工,照顾着一家人的生活。


2017年,庞众望高考被清华大学录取。之后,他又成为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2021级博士生。


追忆自己已于2020年去世的妈妈时,庞众望满眼都是光。


“我认为她是个极其坚强的人。我常常想,如果她和我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一定不会困囿于疾病的牢笼”。


妈妈曾告诉庞众望,当她还是个孩子时,医生告诉她,她可能活不过20岁。而妈妈觉得,“我可以翻个倍”。


这句话,让庞众望印象深刻。庞众望说,“我非常渴望也能拥有这样的机会,在面对他人评价时,勇敢地说出:‘我想翻个倍’。”


可见,即便物质匮乏、身体残障,一个精神富足的妈妈,同样可以在孩子生命成长的底色上,涂抹上绚烂的一笔。




03


说到底,精神富足的本质是什么?是知足和自足。


在《道德经》中,知足出现了三次:“知足者富”、“知足不辱”、“知足之足,常足”。


老子并不是让大家完全拒绝名利,而是不贪求,懂得量力而为、适可而止。


因为,只有知足,才不会徒增烦恼和痛苦,才不会遭受屈辱;只有不贪求,才不必付出大的代价或造成大的损失;只有懂得适可而止,才不会身陷危险之中。


东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陶母,早年丧夫、家境贫寒。但她却有远大的志向,希望能为儿子陶侃找到一条向上的路。


一次,同郡孝廉(即举人)范逵访贤遇大雪,借宿陶侃家。


时天寒地冻,马无饲料,陶母揭去自己床铺上的稻草席,剁碎喂马。家中无以款客,陶母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邻人,换钱购买酒菜。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所以,头发是不可以轻易剪的。陶母如此举动,足见她待客之诚心。


范逵深受感动,从此将陶侃作为自己的门生,并助其走向仕途。


这便是陶母“截发筵宾”的故事:一个母亲,愿意为了孩子的前途,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而陶母的另一个故事是,“封坛退鲊”。


行走官场,到处都是急流险滩,稍有不慎,便会人仰马翻,甚至性命不保。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高尚的德行护航。


陶侃在担任渔梁吏(主管渔业)时,一位下属给陶侃送来一坛腌鱼,想要讨陶侃的欢心。


陶侃想起了生活艰苦的母亲,便将这坛鱼送给她。


谁知,陶母却将腌鱼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你现在是官吏,拿官物送我,不但不能让我高兴,反而增加我的忧虑。”

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腌鱼和信后,深感愧疚,从此更加谨慎为官,坚持清正廉洁,终成一代名臣。

知足是一种对现实的理解和认可,自足则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和支撑。


自足,意味着不向外求。一个精神自足的妈妈,不需要依赖外界的认可和肯定,也不会过于在意外界的意见和目光,能自我满足和

自我安抚

所以,当她面临纷争时,会激发她心中宽厚仁义的大我,而不是狭隘刻薄的小我;


当她遇到困难时,会激发她心中自强不息的大我,而不是懦弱颓废的小我;


当她遇到诱惑时,会激发她心中坚守原则的大我,而不是铤而走险的小我。


在一个精神富足的妈妈的大我影响下,孩子心中的大我也会被唤醒,最终为整个家庭、整个家族甚至整个社会,形成一个温暖有爱、乐观积极的橐龠场。

文|李秀芝 图|张胜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


1.自身能力有限,身为父母,如何更好地引导子女职业发展?


2.面对有些叛逆的未成年子女,父母如何建设幸福家庭?


3.成年子女面对前途感到迷茫,如何帮助ta兼顾好事业与家庭?


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有时候,不是你不够爱,而是没有找到更好的方式去表达爱。


爱之以道,三节课,为你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
让经典照进现实。与中华经典一起向光而行,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