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这里,
读书将变的不再孤单。”
当我属于自己时,我也终于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成长。
不用带娃儿,不用开会,不用纠结是出去锻炼还是坐下来看书。
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我正在出差的高铁上(9个半小时),我想用这宝贵的时间回忆我在“帆书”(樊登读书)陪伴下走过的点点滴滴~
亲爱的书友们,大家好,我是漫悠悠。
很荣幸能在帆书丨书友成长地这个大平台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初识帆书是生命影响生命
然而两年的会期,不知不觉听书却成了我生活中完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来看,那时候的迷茫,原来是寻找出路。
选择帆书,我走了一条不后悔的路……
日常听书没觉得变化
直到出现瞬间被击中
有一段时间,我工作上出现了一点变动,心情有很大的起伏,经常会胡思乱想。
“为什么他们那么针对我?”
“我的付出为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我努力工作的结果是别人升职加薪,而我呢?”
我在工作上一向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做好领导交办的任务,积极协调同事间的关系,自己认为能力完全能够胜任岗位。
“为什么把我调离原岗,去到一个收入很低的岗位工作,我多年来培养的职业技能要就此荒废吗?”
遇到樊老师讲《终身成长》,他讲到:
我好像突然被击中了,听到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四个区别,我感觉每一条都被戳中。
没错,当时的我就是会沉浸在对自己的评价中,自认为“做事”的能力强过别人,纠结我是“对”还是“错”,会关注在工作当中有没有丢面子……
但是我从没想过,处理问题不只是考虑了“事情”本身,如果跳出“事情”会不会有更好的办法?
从别人对类似问题的处理中,我有没有学到些什么?
尽管职场遭遇不平等待遇,那我还可以怎么做,让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
于是,我买来这本书,认真研究,反复听樊老师讲的,也把自己以前的思维方式逐个对号入座,寻找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限定了我的成长。
我开始反思,并且从樊老师讲的书籍中寻找答案,我又遇到了《思考,快与慢》、《自趋型成长》、《自卑与超越》。
这些书中都有提到我们可能有人类大脑共性的bug,那便是喜欢给自己已有的思维模式找到合理解释。
这一展开,一发不可收拾,除了这些实用工具类书籍外,我还学习了《孔子传》、《王阳明大传》、《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从先贤大儒的著述中汲取了他们的成长智慧。
紧接着,我又成为李蕾讲经典的忠实粉丝,从众多优美又有力量的文学作品中,让我学到了每一段磨砺都是生命中最珍贵的赐予。
所有经历都是值得而灿烂,助我成长的。
帆书影响我,我影响我的闺蜜
一件平常不过的聊天,我与最心意相通的小伙伴聊到我思维上的转变,刚刚提到成长型思维,她也是眼睛忽然一亮,说:“你也听樊登讲书吧”。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就这样我们中间有一位共同导师——帆书APP,我们在努力用生活实践将“导师”讲的方法应用起来。
这种相伴成长的体验真是太棒了,人生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和谁在一起,要有志同道合的人同行。
帆书影响了我,我影响了她,而最后我们在一个影响圈更好地生活。
无常变有常:淡定“姐”的日常
有“帆书”APP陪伴的两年多,我的成长和变化是可见的,周围的同事都会好奇。
原来那个工作中遇到挫折就“炸毛”的我,不知不觉变得特别淡定了。
原来那个每天把工作当作“天大的事儿”的我,为了高质高效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整个人的状态非常紧张,在帆书学习的日子里,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真正开始看书,能看进去一些书,哪怕是一些教职场人如何“扮演”情绪稳定样子的“鸡汤”类书,慢慢地,我又过渡到了尝试去了解底层逻辑,只追求处事方法上的改变是很困难的。
果然,当我的心态改变了,发生了前面讲的工作上的小波折,我知道了是自己紧张状态带来的不稳定情绪,很多领导和同事可能感受到的是我不好合作。
这两年的我重新回到容易被大家关注到的岗位后,他们很好奇:“你不再是那个爱着急的人了”。
《焦虑自救手册》让我学会用“假装看上去很酷”的办法去应对焦虑,遇到问题我会说“没事儿,不着急,慢慢来”。
《思辨与立场》让我在遇到自己原有可能会抓狂的情况,稍作停留,放松思考几秒钟后再采取行动。
《解惑: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一生》教会我,每天面对的问题大多是发散性的,解决问题要升维思维、寻求共赢,然后再制定方案、降维打击。
《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中讲到的,我们要感恩工作本身给我们提供的修行的契机。工作其实都是为自己工作。
就这样久而久之,我真的不焦虑了。
现在每当周围伙伴感觉工作很难的时候,我都会很淡定地告诉他们,“能解决的我们就努力去解决,解决不了我们就想办法适应。”
在帆书的每一个当下
我都感到了幸福
“帆书APP”让我扩展了视野。
偶尔遇到一点点想不通的问题,我会把最喜欢的《正念的奇迹》、《人生只有一件事》、《幸福的方法》这几本书拿来反复听,让自己放下妄想、执念,摆脱惯性,减少焦虑,尝试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保持觉知,活在当下。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告诉我们,开放、弹性,接纳自己和他人,才是一颗健康的心应该走向的方向。
END
感恩遇见“帆书”,感恩有这样的精神导师,感恩通过这个平台结识的读书小班长、与我心意相通的知己、以及在各个群里为我赋能的小伙伴。
本期的书友故事,我们认识了书友漫悠悠。
如果你也收获了成长,欢迎投稿你的书友故事哦!
“书友故事”栏目期待你的投稿,我们在这里,期盼每一位“星光书友”的分享。
供稿 | 漫悠悠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排版 | 哆啦
主编 | 摩根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