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盐史知识入编教材的先河,传承盐文化的功臣——记自贡市教育家、文史专家、作家曾新

文摘   文化   2025-01-04 10:09   四川  
·品读·

图:自贡市的古老天车(网络照片)


自贡,这座有着2000年井盐开采历史的城市,其盐业发展源远流长。
从东汉章帝时期(公元76 - 88年)凿井制盐发端,历经魏晋南北朝渐具规模,唐宋闻名于世,明清进一步发展,到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 - 1874年)达到鼎盛,成为全国井盐中心,自贡以井盐著称于世。历代盐工在此先后钻井13000多口,部分井深达1000米,其井盐文化独具特色,贡井更是在其中占据独特地位。

图:自贡市贡井区街景(网络照片)
在文化的传承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如灯塔般闪耀,为后人照亮前行的道路。自贡的教育家、文史专家、作家曾新老师,便是这样一位在盐文化传承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曾新老师,作为自贡旭川中学的教师,他不仅是教育家、文史专家,更是一位满怀家国情怀之人。他深爱着这片盐渍土地,那盐卤飘香的气息仿佛融入他的血液。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高瞻远瞩的眼光,意识到让青少年了解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如此丰富的盐文化,却面临着传承的挑战。就像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曾老师明白,乡土文化就是青少年身边最好的教育源。

图:曾新老师在创作(文友摄影)

于是,早2016年前曾老师,就向贡井的教育局有关领导侃侃而谈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对盐业历史和有关盐方面知识的教育,把盐的有关元素编入教材,系统传承盐文化的重要意义,他积极呼吁,倡导在本区开展乡土教材《盐与贡井》的编撰和教学工作。他的想法如同金子般珍贵,这一合理化超前建议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

2016年,贡井区基础教育中心启动课题“地方盐文化小学高段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的研究”,并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规划课题。为了编撰这部教材,职能部门深入研究论证,并多次邀请曾新,谢兰,黄千红等自贡市的知名盐史专家参与研讨,确定曾老师为主编,有关人员配合支持,选定了编写方案。曾新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宣传和传承盐文化的伟大事业之中。他深知,让盐文化传承下去,仅靠口口相传是不够的,必须要有系统的教材作为支撑。于是,他开创性地将盐业历史和相关知识编入教材,填补了盐史知识入编教材并在学校传播的空白,开创了把盐文化写入老师和学生使用的教材先河!这就如同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了一片肥沃的田地,为盐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石。曾新老师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自贡的盐文化,更是为了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汲取乡土文化的养分,让他们的根深深扎在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

自贡,一座有着深厚盐业历史底蕴的城市,其盐文化是乡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曾新老师深明此理,他以贡井区基础教育中心和贡井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名义,在2017年9月精心主编了《盐与贡井》教师专用书和《盐与贡井》校本教材。这本书围绕井盐、盐场、城市、遗存四个维度展开,其中蕴含的信息量巨大。通过它,我们能详细知晓自贡因盐设市的来龙去脉,仿佛穿越时光,看到自贡这座城市在盐业的滋养下逐渐兴起的历程。书中关于贡井的盐场和盐井的描写,就像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使大家看到曾有无数盐工忙碌的身影,他们背负着生产盐的使命,见证着自贡盐运的繁荣。

图:曾老师主编的《盐与贡井》教材

宗庙会馆的介绍,则让我们感受到了自贡盐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文气息,这里以前曾经是盐商们商议大事、交流文化的地方,是盐文化与民俗文化交融的场所。而对革命先贤的讲述,如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授勋的左将军谢奉琦;出生在贡井鹅儿沟的曾任四川省委宣传部长、代理四川省委书记的苟永芳的事迹;更是将自贡盐文化与伟大的革命历史联系起来,让我们看到在这片盐渍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自贡的天空。

图:曾新老师创作的长篇小说《芳魂》
2017年,曾新老师呕心沥血编写的《盐与贡井》率先在贡井区育才小学和桥头学校的五年级进行试点教学。

在当今社会,乡土文化如同一条隐秘而伟大的脉络,贯穿于我们的历史与记忆之中。而青少年,作为未来社会的希望,了解乡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该教材的发行和教学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这本书宛如一把智慧的钥匙,为青少年打开了了解自贡盐文化的大门。

从传承自贡市的盐业历史角度来看,它就像是一座桥梁,将古老的盐业历史与现代的青少年连接起来。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下,很多传统的文化记忆被冲淡,但这本教材的存在,让自贡的盐业历史得以在年轻一代的心中延续。

图:学生在认真学习(网络照片)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通过学习这本书,能够更加热爱家乡的风土人情。就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热爱北平的一草一木一样,学生们在了解家乡独特的盐文化后,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同时,他们会开始关注盐文化,意识到这种文化的独特性和珍贵性。

这一课程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它写进了课程表,走进了课堂,生动有趣又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就像一颗颗充满希望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家国情怀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这一课程逐步在全区铺开,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五年来,贡井区全面开展教育科研,育才小学被命名为“四川省校本教研基地校”。

(鸣谢:曾新老师提供的资料和佚名摄影者)

-作者简介- 

参禅悟人生,原中国文化艺术开发研究院特约创作员、《发现》杂志特约记者。

新文化视界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