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成中
教育创新与实践智慧
——来自广东教育者的启示
今天这一天的活动让我想起这么一句话,两千五百年前,在希腊雅典的大街上,苏格拉底东奔西走,人们问他在寻找什么?苏格拉底回答道,我在寻找人。寻找人的使命,两千多年来,成为人类不懈的追求。小小寰球,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人的使命在哪里,仍然困扰着我们。
今天在港科大广州的校园舞台上,看到大湾区各位老师的智慧,我们似乎寻找到苏格拉底要找的那个答案,人在哪里?人校中央。国家从各位校长的分享中,我感觉到和我在其他场合听类似的校长分享有三点不同。
第一,非常务实。过去听校长分享大多会呈现出一种样态,校长开场白所花的时间大部分用在这样几种类型上,一种是规模介绍型,我们学校面积有多大,场地有多漂亮。第二种是历史回顾型,最早我去一所学校,告诉我们这所学校1475年就建校了,我不知道那个时候和现在有多大关系。第三种类型叫荣誉展示型,把自己学校获得的各种荣耀,在舞台上显摆一番,但是和听众有多大关系呢?没有考虑。第四种是未来描绘型,我们将来要成为怎样的学校。第五种还有掉书袋的,理论阐释性,张三怎么说、李四怎么说,就不说自己怎么说。
但是今天在这个讲台上,我们看到以上所说的五种类型全都没有,我们看到的是问题解剖型,所以我们说这个会议所呈现的务实的风格。
第二,每位嘉宾都是讲故事的高手,故事的力量非凡。我们脱离了我们做的事,脱离了那个具体的情境,我们抽象出的理论可能就没有生命力。
第三,如果说有理论,我以为它就叫做扎根理论。这个理论是从我们自己的实践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是自己的土壤生长出来的,就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具体的情景,第一个上台发言的是3位老师组成拔尖人才创新团队。在他们介绍的经验里,我个人感觉到最认同的是自我赋能的环节。因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在理论上是有不同的意见,即使是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批判地生育多于赞扬的声音,但是仍然有拔尖创新人才的样态存在。今天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严峻的、重要的课题,我们对它应该秉持的态度是什么?随着大模型、人工智能的发展,我觉得有一个概念、有一个词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叫做涌现。是自然涌现,而不是拔苗助长。上午李希贵先生说了两句话:发生天生不同,成就与众不同。这里面就不能把拔尖创新人才归到竞赛的场面,我们要扩大我们的范围。
我去年去日本考察,有一所大学两句话引起我的深度思考:让有志者致力于学习,有志者致学,无志者尽兴。这样一种生动的教育局面就会展现出来,而不是我们人为的无志就淘汰,一切生动的局面都在给他自由。
第二位,《数智,温暖了乡村教育》是流溪小学的。让我想起我们讨论教育问题的时候,最基本的问题过去我们认为有三个。第一个,我们为什么教?讨论教育目的。第二个,我们讨论教什么?教育的内容。第三个,怎么教?讨论的是教育的方法。而今天还必须讨论第四个问题,用什么教?就是教的载体。今天任何回避、拒绝人工智能的教育都是在编造严肃认真的笑话。流溪小学在这方面作出了非凡的探索,值得我们敬重。
第三位,《家校社那一锅石头汤》我觉得也煲得特别好。因为她用自己的实践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让课程回归生活,让教育回归自然,让知识之鱼回归生活之水,被他们生动诠释了。
第四位,《汇爱成河,流淌青春之歌》黄润带校长的实践进一步诠释了教育学就是关系学。每位校长都非常生动,非常深刻。因为时间关系我不能完全展开。
第五位,斜杠青年非常有趣,把跨学科学习带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我觉得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它,去学习它。
第六位,是交通运输学校的钟老师,我们以为职业教育在今天遇到的困境是什么?是普高化?是应试化?而钟老师带领她的学生规避了这个问题,把学生的实践、专业技能作为最重要的能力,再生动、深度开发,职业教育就应该走上这条路。
第七位,《相信,所以看见》深圳市罗湖区美术教研员。她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并且呈现美,生动诠释了教育即生活,美的生活即教育这样一种理念。
最后,有3位粤港澳的嘉宾,我想到一个词“打开”。不同区域的文化在交流、碰撞、融合中得到发展。我上个月在北京卓越校长的研修班里做了一个发言,标题叫作“观世界与世界观”。我们常说你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但是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你怎么有正确的世界观呢?不同区域的文明文化交流碰撞,可能让我们更接近把握事物的本质,这一切都让我们看到了大湾区、广东或者中国南方的教育呈现出的这样一种生动的局面,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广东的优秀教师不是天生非凡,而是敢于非凡。
谢谢各位。
【END】
“师•说”第一季第九场“爱与包容”暨新时代羊城良师群像发布会将于9月底正式开启。
更多预告内容敬请各位多多关注“师·说”官方公众号、视频号。
微信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