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回顾
大家好,我们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团队的代表。
换个说法,我们就是站在奥赛获奖者、强基计划录取者、保送及提前入读高校等“别人家孩子”背后的那些神秘人。
奥赛金牌获得者、清北学子、少年班学生等等,他们被统称为“拔尖创新人才”,他们都是天赋异品吗?他们都是科学怪人吗?他们都是家长斥巨资打造出来的吗?
希望通过我们的分享,能让您窥见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路径,坚定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助推孩子发展的信心。
每个孩子都是“自己家的孩子”,可以通过开展更广泛的协同,让每个孩子都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卢镇岳
我是卢镇岳,来自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也是广州市“强基计划”校本课程学科基地专项工作组的成员。
我是梁靖韵,来自广州市第六中学的信息学竞赛教练。
梁靖韵
周弋林
我是周弋林,来自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的数学竞赛教练。
卢镇岳:
过去,广州市的竞赛辅导工作是各所学校各自为政的,而且,只有个别头部学校是集团军模式,规模大、人力足、装备齐,有实力冲击国金、国银,另一些学校是游击队模式,能形成个别学科的局部战力,能有省一,冲击省队,还有一些散兵游勇,如我,一位教练,一腔热血,偶尔取得一点成绩,但这种孤军奋战是异常艰辛的。
梁靖韵:
卢老师说得是,我们学校以前也存在这种问题,这算是广州拔创工作的1.0版本吧,因为不能实现机制协同与资源协同,事倍功半,真是让人着急啊。
周弋林:
我很多感受也是跟卢老师是一致的,过去12年的从教生涯,是我在三尺讲台上全情投入的12年,也是我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磨砺中不断探索的12年。而现在的我感觉到,只有多方协同努力,才能更好的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卢镇岳:
时间轴拨到2021年,经过广泛深度调研,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与大力支持下,经市教研院统筹设计,我市启动了广州市“强基计划”校本课程学科基地建设,这是个全市一盘棋的项目。
主要措施有5大学科市级联赛,市队、省队、国家集训队三阶段选手特训、教练中心组竞赛辅导研修以及适时地召开全市基地建设规划统筹会议。
经过三年的努力,成绩非常显著。第23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上我市选手勇夺1枚金牌,在数学国赛上,22、23年我市各获得13枚金牌,24年的罗马尼亚数学赛上,我市选手夺得1金、1铜,助力中国队获得团体第二名。在刚结束不久的生物学省赛,我市有8人进入省队,并列全省第一。
这一切,既来自创新的理念和机制设计,更来自于各区、各校领导、老师的倾力协同。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梁靖韵:
看到这些成绩,可能大家会认为只是因为这些孩子天资聪颖,其实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孩子的智力水平,更多的是被发现被激励后源源不断的自我赋能。
周老师,你曾经讲过的晓东的故事对我很有启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周弋林:
好的,很欣慰用爱和信任,与多方协同努力,陪伴和见证了一批批孩子的成长!
原本应该今年毕业的晓东,在高二就提前被清华大学录取。晓东从小就特别热爱数学,他说想成为数学家时,眼里都闪着光!但第一次参赛只获得二等奖,随之而来的期中考试成绩更是班级垫底,经历了一连串打击,晓东有些自我怀疑。每一个为梦想而坚持努力的孩子,都值得我们老师心甘情愿的付出!我告诉晓东,能从失败中反思并继续努力,就是一种成长,成长比成绩更重要!随后我找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心理老师还有晓东妈妈,充分分析晓东的性格、兴趣和学科优势等方方面面后,制定晓东详细的学习计划。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22年10月,晓东成功入围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并获得2022年CMO金牌。
卢镇岳:
历经坎坷,最终梦想成真!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协同教育,共同为晓东的成长奠基!听说广附最近又传捷报,弋林和大家分享一下?
周弋林:
是的,4月30日中科大少年班公布结果,广附有8个高一高二的学生获得A档录取资格。
学生既欣喜又担忧,因为离高考只有30多天,有些课程还没有学,短时间如何高效备考毫无头绪。得知情况后,5月1日清早欧卫国校长就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部门统筹中科大少创班的高考备考工作。当天下午同学们就返校集中备考,每天有老师负责上课和答疑,学生们担心的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都信心满满地去备考!
各方协同,效率之高。很感恩学校领导及各方同事的责任担当和连绵大爱。教务处的老师们根据班级特点设置专属课表,宿管为孩子们的集训总是加班加点,德育处的老师们用心筹划精彩的活动让学生们愉悦身心……相信有了这一群“护梦人”的同心筑梦,孩子们定能梦想成真!
我一直告诫自己,每个学生教育的成败关系着背后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否!在三年甚或六年的时间里,或许我无法把每个孩子打造成精品,但也应该让他们初具雏形。
教的是数学,想的还是教育!作为老师,最终的心愿是希望学生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有梦想、肯努力、懂坚持、会感恩,这样的孩子应该离幸福不远!
失败不是终点,而是成功的垫脚石;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心灵的导师。
卢镇岳:
机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团队协作是成功的关键。机制是普适的,但机制下的每个个案,却是鲜活而富有差异的,让我们再听听六中梁老师的分享,了解学校如何充分运用协同机制,在特殊的时期,培养一位竞赛圈里不一般的学生。
梁靖韵:
好的,下面我要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位获益于校内多学科协同联动机制,通过切换赛道实现了突破的竞赛生的故事。
这名同学叫昕玥,是我校2022届毕业生,现就读于清华大学。她在数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夺得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银牌。作为竞赛领域中占比极少的女生,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她的竞赛历程可用四个字形容:一波三折。初中时通过海选她曾是信息学竞赛队的一员,但后来因为感觉困难且基本没有女生最终选择了退出,等到向老师申请加入数学竞赛队时已经高一下学期了。但“心中有梦不怕晚,只要迈步总不迟”。我们校内多学科协同机制给她带来了机会,曾经的信息学教练了解她的数学思维能力,给出了中肯的推荐意见,数学教练也没有因为她起步太晚而拒绝了孩子的热爱,不仅为她提供学习资料和个别辅导,帮她跟上进度,还通过多次沟通,消除家长的疑虑,赢得了家庭的支持,达成了家校合作。
然而,意外总是不期而至。就在她数学竞赛之路迈上正轨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训练计划,居家、隔离、网课、超过100天的封控,完全无法回校正常学习,孩子的学科成绩,包括数学,都有所下滑。
女孩子的心思比较敏感,特殊时期本就容易情绪低落。正当她因为一连串的打击差点放弃梦想时,学校各科老师与竞赛教练共同构筑了孩子最坚强有力的后盾。老师们坚持通过视频会议上课和指导,及时帮她答疑解惑,教练还以身作则,坚持每天和她一起在线居家体育锻炼,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与后勤保障。
卢镇岳: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正是这一段特殊时期的竞赛训练经历,帮助孩子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养成了自律的习惯。
梁靖韵:
是啊,解封后,她顺利进入了省队,并最后摘得了国赛银牌。而这时,距离高考只剩下几个月了,为帮助她弥补停课备赛期间的缺漏,学校的联动机制再次发挥作用。这一次,是多部门协调,多学科合作,帮她制定了个性化的高考复习方案。
最终,这位同学顺利被清华大学录取。大学期间,除了积极参与高校的各种社会活动外,她每逢假期总会回来看望老师,用自己的事例激励学弟学妹们勇敢追梦,不负韶华。。
可以说,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努力的成功,也是学校与家庭合作、校内多部门协同取得的成绩,更是广州市教研院主导下强基计划课程基地建设的重要成果。其实在六中这片沃土上,昕玥的故事并非特例。我们曾经有数学竞赛仅获得三等奖的孩子,夺取了信息学国赛金牌;也有曾经的数学、信息竞赛队员最后获得了丘成桐的全球物理金奖。因为我们为孩子搭建的是一个广阔舞台,我们始终相信:关爱,凝聚育人共识;协同,助力学生圆梦。
卢镇岳: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支持,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校的共同努力。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努力和团队的协同作战。
通过设计机制,构建广州市的能让爱和协同发生的一个平台。我们通过重新发现学生,重新发现老师,重新发现学校,重新发现我们整个教育体系里面的各种资源,把他们在新的结构下、新的系统里重新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发挥出更大的效能,让爱和协同在广州市的基础教育得以发生。
感谢每一位在拔创路上与我们并肩前行的伙伴。
【END】
活动预告
“师•说”第一季第九场“爱与包容”暨新时代羊城良师群像发布会将于9月底正式开启。
更多预告内容敬请各位多多关注“师·说”官方公众号、视频号。
微信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