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区】下好先手棋,开辟科学教育新赛道 | 教育强市区县行动

文摘   2024-11-15 10:24   重庆  


编者按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需要聚焦整个教育系统的要素增强、水平提升、质量提高和功能优化。为充分展示重庆教育系统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本土化、多元化、特色化经验与成就,结合今日教育杂志社创社20周年庆祝活动,我们特别推出“教育强市区县/学校行动”专栏,以展现新作为、鼓舞新士气、彰显新面貌,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庆“答卷”!

今天,一起来看重庆大渡口区——



搭建“四化”科学素养提升举措,
绘好科学教育“生态图”,
走稳科学教育“创新路”,
写好科学教育“必答卷”,
下好科学教育“先手棋”,
全力开辟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新赛道。




大渡口:

下好先手棋,开辟科学教育新赛道



文/伍平伟   

作者系重庆市大渡口区政府党组成员、区政府副区长,

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


重庆市大渡口区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坚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对科学教育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的认识,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以“教育强区”为主抓手,坚持“多维一体 教育大渡”区域教育理念,独创区域“三融”学科建设机制,创新馆教结合“四级场馆”模式,搭建“四化”科学素养提升举措,绘好科学教育“生态图”,走稳科学教育“创新路”,写好科学教育“必答卷”,下好科学教育“先手棋”,全力开辟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新赛道。




一、绘好生态图,推进科学教育从“场景搭建” 向“品质发展”蜕变


大渡口区坚持把中小学科学教育当作一项战略工程,从政治和全局上提高站位,从履职和尽责上来推进工作。 

(一)优化顶层设计,开辟科学教育“全新赛道”

系统布局。大渡口区着力提升区域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积极投身全国的科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生动实践。成立区域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委员会,出台《关于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方案的通知》《关于拔尖后备人才区域协同发展计划》等系列文件,以推动教育强区建设为牵引,全面提升包括“小学科学”“中学理、化、生、信息技术” 等学科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精准施策。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科学教育领导体制。以科学教育名优工作坊建设为引领,推动形成学校、企业、社会、科研机构等齐抓共管、联动实施、矩阵推进的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搭建“22344”科学教育改革实践场景,推动“双减”背景下科学教育加法实践研究,努力形成“3”科驱动、“5”法联合、“6”课联通、“4”馆联动的科学教育区域特色,为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供强大支撑。 


(二)统筹全域资源,激活科学教育“天然优势”

发挥资源优势。充分结合大渡口区老工业基地历史文化优势和科普基地建设现实优势,深度挖掘重工业基地资源禀赋。重庆工业博物馆和大渡口区博物馆成功创建市级科普基地和重庆市中小学校外科普特色基地,成为青少年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场馆阵地和优质资源,为学生拓展知识技能,体悟科学精神,提供科技展示、互动体验的高质量教育场所场景,营造了浓厚区域性科学教育氛围。坚持系统谋划。不断汇聚大渡口区各行各业优质科教资源,整体推进区域科学教育重点工作,成功创建市级科普基地2个、区级科普基地4个,打造全国科普示范社区8个、重庆市科普示范社区18个。2023年6月动工建设的集“产学研创训赛”为一体的大渡口区产教融合基地实现了区级科学教育场馆资源再度丰富,形成良好的科学教学氛围。 


(三)强化层层铺开,提升科学教育“发展能级”
拓展科学教育实践。大渡口区坚持深化基础教育与高校融合发展,开展“教授进课堂、学生进高校”活动。精心设计推出“行走的科学课”实践研修线,指导学校联合育成加速器、中关村智库等企业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盘活科学教育资源。聘请金凤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等科研院所专家、高校教授到校宣讲、指导科创活动等,打通科学教育物理边界和行业边界。建构贯通培养机制。积极对接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探索构建覆盖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一体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举办特色园、兴趣班、基地校,打通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新通道。


大渡口区开展“科普筑梦,创享未来”青少年特色科普研学活动




二、走稳创新路,推动科学教育从“学校主阵地” 向“社会大课堂”转移


大渡口区坚持把中小学科学教育当作一项系统工程,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推动多主体协同、全社会联动支持。 

(一)夯实科学教育“硬根基”
区域中小学围绕“双减”落地见效,严格执行《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开足开齐中小学科学课程,课堂主阵地作用充分彰显。推动校园科创阵地建设。打造科学实验室、科技教育体验馆、趣味航模实践室、科技连廊等科学教育场所,迭代升级全域教育城域网,新建创客实验室、科技工作室、比特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科技体验室等实验基地。推进科学教育资源整合。大渡口区科协联合区教委,打造编程教育、机器人、数字化加工技术,配备编程教育学习服务云平台、STEAM三维创意设计、CNC智能快速成型桌面设备、3D打印、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化智造工具的科普校园。慧泉小学的 3D 打印、航模等社团深受学生喜欢,学校成功申报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科普创新教育基地。大堰小学建立科学教育工作室,设置“科技教育专项基金”,创办机器人兴趣社团。重庆市民族实验学校被授予青少年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科普基地(无人机类)。

(二)丰富科学教育“软场景”

大渡口区坚持从多元合作、早期培养、家庭参与、加强研究、确保质量等方面深化落实科学教育各项重点工作,搭建“精细化、优质化、个性化、常态化”“四化”科学素养提升举措。开展精细化研训活动。大渡口区以推动教师信息能力和科学学科系统“双提升”为支点,做好科学教育师资的“加法”。开展道德规范、信息技术、信息能力的“三维一体”螺旋式梯度培训。推进区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助推工程2.0承前启后,形成“双层三环五机制”的区域科学教育研训模式,获评教育部 典型案例。开展优质化平台活动。围绕科学课堂教学效益评估、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构建科学心动课堂等方面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有效促进区域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和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创新成立“重庆市大渡口区教育信息化专家库”,通过“1+N”的方式组建集教学、培训、科研、管理等职能为一体的研训共同体,推动科学教育名优坊室专业引领建设。区内已先后建有37个学科工作室、8个特色项目工作坊,新设小学科学特色工作坊1个,中学物理特色工作坊1个。开展个性化校级活动。大渡口区依托“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节”“中小学机器人大赛”“青少年科普”四大品牌特色活动丰富校园科技活动。各中小学幼儿园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开设了丰富多样的校园科技活动,如科技社团、校园科技节、科技实践周、科技竞赛选拔、实验资源积累等。作为大渡口首家科普幼儿园的大渡口幼儿园教育集团,利用抖音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家校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认同。开展常态化竞赛活动。支持有潜质的学生投身科学研究,区域各中小学师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大赛,获国家级奖项4个,其中一等奖1个;获市级奖项13个,其中一等奖 6个。组织学生参加中小学电脑制作和NOC活动,近两年学生共获市级以上奖项101个,其中国家级奖项19个,环比增长36%,获奖率居全市前列。大渡口区连续3年获优秀组织奖,被市教委确定为第三批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县。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重庆赛区选拔赛中,三十七中学“第三只眼——导盲腰包”和“母伴婴安——智能交互陪伴婴儿床材料”两个项目荣获“创新潜力奖”,茄子溪中学“随到随充——新能源车区域式无线充电站”项目荣获“创新创意奖”;“废物利用,低碳生活”项目研究获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项目式实践活动“探究梅兰竹菊” 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大渡口网红景点‘牛栏坝’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调查研究”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箭毒蛙的生存之道”获环球自然日挑战赛全国一等奖;“回水宝废水回收装置”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及宋庆龄儿童发明金奖;何存轩发明的“水陆空多用途四轴飞行器”获重庆市科技创新市长提名奖。


(三)开辟科学教育“新场域”
推动形成科学课与其他学科、科学课与社团、科学课与校外资源学科“三融”机制,整合“区、企、校、社”优质资源,搭建“四级联动”场馆资源,贯通科学教育融汇式发展“立交桥”。推动“科学课与其他学科融合”。大渡口区在“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品牌建设中,探索形成“小学科学+思政教育”,把思政教育之“盐” 融于科学课堂之“水”,让学生在思政教育中潜移默化提升科学素养,成为有科学素养和思政特质的时代新人。“Easy学物理”微信公众号已经建设成为大渡口中学生物理实践作品展示、中学物理教研、物理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订阅近6000人次,创作推文500余篇,资源辐射全国30个省(直辖市),点击量过百万。推动“科学课与社团融合”。区域支持有条件的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兴趣社团,做机器人,做科学实验,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未来少年,大堰小学建立了科技工作室、比特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科技体验室等实验基地,设置“科技教育专项基金”,开展机器人兴趣社团。慧泉小学的3D打印、航模等社团深受学生喜欢,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不断提升。推动“科学课与校外资源融合”。创新“区、企、校、社”馆教结合“四级场馆”模式,盘活 “科普教育基地、开放实验室、社会大课堂”等科学教育场所。开展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重庆工业文化博览馆,近距离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学生走进义渡口,了解船浮于水的道理,明白“用沉的材料造船”的科学依据。让学生走进蹬镇石盘村这一集观光采摘、科普教育、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科普示范基地,在300亩精品水果科普基地、20米科普长廊和50平方米果品展示厅体验科学魅力。


大渡口区慧泉小学科技体验课深受学生喜欢




三、写好必答题,从“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实践向“做实教育评价改革”实验


大渡口区坚持把中小学科学教育当作一项培元工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推动课内课后整体设计,推进教学评价改革,补齐科学教育弱项短板。

(一)把牢“课程”这个关键载体

注重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融通,开发指向幼儿的“集团园‘113’整校推进,助力教师信息技术向未来”集体化推进策略;开发指向小学的“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助力‘3H’启慧课堂可视化”“信息技术 + 书法”等特色课程。开发指向中小学劳动教育与生活科学知识系列课程“少有所知·中小学生劳动实践与职业启蒙”“学有所识·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悦享未来·江湾半岛饮品制作”三部,为区域科学教育、应用技术、 融合科学技术及智慧技术的劳动教育走深走实打 下坚实基础。 


(二)用好“双减”这个有形抓手

围绕减轻中小学作业负担,制定作业设计管理办法,创新开展科学作业展评,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作业设计精要,增设家庭实验、课外制作、创意设计、废物利用、科学史话等探究类、体验类、实践类作业,评选优秀作业。打造“效果好、低成本、反复使用的盐桥的制作”“探究双液原电池的放点效率”“利用酸碱指示剂配制多彩溶液”“火焰掌”等趣味实验集锦,推动形成“创新融入习惯、创造融入生活”常态,融通课后服务内容。围绕义务教育“5+2”课后服务落实,鼓励学校大胆开设科学教育社团课程,通过学校自建,与校外资源共建,开设3D制作打印、创意手工、编程、机械结构、STEM课程等特色社团,通过聘请教练、丰富课程、抓实课堂,满足学生多元创新需求,提高科创课程与兴趣课程的有机融合、深度衔接。 


(三)聚焦“改革”这个关键举措

大渡口区坚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创造性开发应用了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智慧云端平台。形成了大渡口区中小学校办学质量标准、评价指标及现场评估手册、评估“工具包”等,在全市率先启动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工作,把科学教育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考核重要内容,把学生科学素养纳入学业质量全面监测范围和学生成长综合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将参与科创活动和获奖情况纳入学校发展增值评价范畴,单独设置加分事项,学校设立专项发展资金,支持和鼓励师生大胆创新实践。“区域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成为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第六批试点项目并成功结项,“数智”赋能学校办学质量评价项目迭代升级成功立项。大渡口区双山实验小学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无纸化学业测评,形成《小学低段学生无纸化测评工具开发指南》,通过教学要点、对应课程标准、核定标准水平等8个步骤,梳理出培养目标、核心要素、课程标准、场景等15个测评要素。改变了传统唯分数的评价方式,以跨学科的载体与情境,全景式评价发掘学生潜力,从信息化角度建立数据库,规范测评者、教务管理员和教师不同层面的手机微信端、电脑端的操作流程,使测评更高效。 


(四)答好“未来”这个时代课题
2024—2025年,大渡口区将完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2024—2027 年,大渡口区将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素养。同时,加强校内外结合的科学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在长期内,大渡口区将把努力建设全国知名的科学教育实验区作为发展战略目标,打造区域特色“3564”场景式科学教育范式,努力培养一批具备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积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辨识度的科学教育改革案例,为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大渡口方案。




来源 | 文字及图片选自《今日教育》2024年4期
责任编辑 | 谢玉萍
执行主编 | 刘校豆
复审 | 张颖 叶子
终审 | 陈林琳





 征稿 

“教育强市区县/学校行动”持续征稿中,欢迎全市各区县、学校投稿或者提供新闻线索。投稿邮箱:jrjyjs@126.com,邮件标题请标注“教育强市+文章标题”;咨询电话:023-63621910。

请点击并识别二维码订阅



1. 聚智聚力 教育强国——2024今日教育论坛暨深化教育改革博览会顺利启幕

2. 数“智”赋能教育教学 激活教育创新与活力——2024今日教育论坛暨深化教育改革博览会成功举办


杂志社征集专栏


  1. 2024年“今日教育杯”创意非遗——妞妞仔仔IP非遗形象设计征集活动正式开启

  2. 征稿:“协同育人·入学适应”儿童故事

  3. 欢迎初中生投稿!《读写舫•古老的歌谣:<诗经>》专题作文征稿



更多今日教育教师好文,请点击下方关注

今日教育教师
主流教育媒体《今日教育》编辑部独家打造,专注高品质教育阅读,让好教育看得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