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
下好先手棋,开辟科学教育新赛道
文/伍平伟
作者系重庆市大渡口区政府党组成员、区政府副区长,
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
重庆市大渡口区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坚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对科学教育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的认识,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以“教育强区”为主抓手,坚持“多维一体 教育大渡”区域教育理念,独创区域“三融”学科建设机制,创新馆教结合“四级场馆”模式,搭建“四化”科学素养提升举措,绘好科学教育“生态图”,走稳科学教育“创新路”,写好科学教育“必答卷”,下好科学教育“先手棋”,全力开辟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新赛道。
系统布局。大渡口区着力提升区域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积极投身全国的科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生动实践。成立区域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委员会,出台《关于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方案的通知》《关于拔尖后备人才区域协同发展计划》等系列文件,以推动教育强区建设为牵引,全面提升包括“小学科学”“中学理、化、生、信息技术” 等学科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精准施策。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科学教育领导体制。以科学教育名优工作坊建设为引领,推动形成学校、企业、社会、科研机构等齐抓共管、联动实施、矩阵推进的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搭建“22344”科学教育改革实践场景,推动“双减”背景下科学教育加法实践研究,努力形成“3”科驱动、“5”法联合、“6”课联通、“4”馆联动的科学教育区域特色,为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供强大支撑。
发挥资源优势。充分结合大渡口区老工业基地历史文化优势和科普基地建设现实优势,深度挖掘重工业基地资源禀赋。重庆工业博物馆和大渡口区博物馆成功创建市级科普基地和重庆市中小学校外科普特色基地,成为青少年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场馆阵地和优质资源,为学生拓展知识技能,体悟科学精神,提供科技展示、互动体验的高质量教育场所场景,营造了浓厚区域性科学教育氛围。坚持系统谋划。不断汇聚大渡口区各行各业优质科教资源,整体推进区域科学教育重点工作,成功创建市级科普基地2个、区级科普基地4个,打造全国科普示范社区8个、重庆市科普示范社区18个。2023年6月动工建设的集“产学研创训赛”为一体的大渡口区产教融合基地实现了区级科学教育场馆资源再度丰富,形成良好的科学教学氛围。
大渡口区坚持从多元合作、早期培养、家庭参与、加强研究、确保质量等方面深化落实科学教育各项重点工作,搭建“精细化、优质化、个性化、常态化”“四化”科学素养提升举措。开展精细化研训活动。大渡口区以推动教师信息能力和科学学科系统“双提升”为支点,做好科学教育师资的“加法”。开展道德规范、信息技术、信息能力的“三维一体”螺旋式梯度培训。推进区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助推工程2.0承前启后,形成“双层三环五机制”的区域科学教育研训模式,获评教育部 典型案例。开展优质化平台活动。围绕科学课堂教学效益评估、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构建科学心动课堂等方面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有效促进区域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和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创新成立“重庆市大渡口区教育信息化专家库”,通过“1+N”的方式组建集教学、培训、科研、管理等职能为一体的研训共同体,推动科学教育名优坊室专业引领建设。区内已先后建有37个学科工作室、8个特色项目工作坊,新设小学科学特色工作坊1个,中学物理特色工作坊1个。开展个性化校级活动。大渡口区依托“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节”“中小学机器人大赛”“青少年科普”四大品牌特色活动丰富校园科技活动。各中小学幼儿园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开设了丰富多样的校园科技活动,如科技社团、校园科技节、科技实践周、科技竞赛选拔、实验资源积累等。作为大渡口首家科普幼儿园的大渡口幼儿园教育集团,利用抖音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家校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认同。开展常态化竞赛活动。支持有潜质的学生投身科学研究,区域各中小学师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大赛,获国家级奖项4个,其中一等奖1个;获市级奖项13个,其中一等奖 6个。组织学生参加中小学电脑制作和NOC活动,近两年学生共获市级以上奖项101个,其中国家级奖项19个,环比增长36%,获奖率居全市前列。大渡口区连续3年获优秀组织奖,被市教委确定为第三批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县。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重庆赛区选拔赛中,三十七中学“第三只眼——导盲腰包”和“母伴婴安——智能交互陪伴婴儿床材料”两个项目荣获“创新潜力奖”,茄子溪中学“随到随充——新能源车区域式无线充电站”项目荣获“创新创意奖”;“废物利用,低碳生活”项目研究获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项目式实践活动“探究梅兰竹菊” 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大渡口网红景点‘牛栏坝’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调查研究”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箭毒蛙的生存之道”获环球自然日挑战赛全国一等奖;“回水宝废水回收装置”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及宋庆龄儿童发明金奖;何存轩发明的“水陆空多用途四轴飞行器”获重庆市科技创新市长提名奖。
注重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融通,开发指向幼儿的“集团园‘113’整校推进,助力教师信息技术向未来”集体化推进策略;开发指向小学的“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助力‘3H’启慧课堂可视化”“信息技术 + 书法”等特色课程。开发指向中小学劳动教育与生活科学知识系列课程“少有所知·中小学生劳动实践与职业启蒙”“学有所识·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悦享未来·江湾半岛饮品制作”三部,为区域科学教育、应用技术、 融合科学技术及智慧技术的劳动教育走深走实打 下坚实基础。
围绕减轻中小学作业负担,制定作业设计管理办法,创新开展科学作业展评,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作业设计精要,增设家庭实验、课外制作、创意设计、废物利用、科学史话等探究类、体验类、实践类作业,评选优秀作业。打造“效果好、低成本、反复使用的盐桥的制作”“探究双液原电池的放点效率”“利用酸碱指示剂配制多彩溶液”“火焰掌”等趣味实验集锦,推动形成“创新融入习惯、创造融入生活”常态,融通课后服务内容。围绕义务教育“5+2”课后服务落实,鼓励学校大胆开设科学教育社团课程,通过学校自建,与校外资源共建,开设3D制作打印、创意手工、编程、机械结构、STEM课程等特色社团,通过聘请教练、丰富课程、抓实课堂,满足学生多元创新需求,提高科创课程与兴趣课程的有机融合、深度衔接。
大渡口区坚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创造性开发应用了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智慧云端平台。形成了大渡口区中小学校办学质量标准、评价指标及现场评估手册、评估“工具包”等,在全市率先启动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工作,把科学教育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考核重要内容,把学生科学素养纳入学业质量全面监测范围和学生成长综合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将参与科创活动和获奖情况纳入学校发展增值评价范畴,单独设置加分事项,学校设立专项发展资金,支持和鼓励师生大胆创新实践。“区域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成为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第六批试点项目并成功结项,“数智”赋能学校办学质量评价项目迭代升级成功立项。大渡口区双山实验小学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无纸化学业测评,形成《小学低段学生无纸化测评工具开发指南》,通过教学要点、对应课程标准、核定标准水平等8个步骤,梳理出培养目标、核心要素、课程标准、场景等15个测评要素。改变了传统唯分数的评价方式,以跨学科的载体与情境,全景式评价发掘学生潜力,从信息化角度建立数据库,规范测评者、教务管理员和教师不同层面的手机微信端、电脑端的操作流程,使测评更高效。
征稿
请点击并识别二维码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