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这四年: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的教育“加速度” | 教育强市区县行动

文摘   2024-10-24 11:06   重庆  


编者按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需要聚焦整个教育系统的要素增强、水平提升、质量提高和功能优化。为充分展示重庆教育系统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本土化、多元化、特色化经验与成就,结合今日教育杂志社创社20周年庆祝活动,我们特别推出“教育强市区县/学校行动”专栏,以展现新作为、鼓舞新士气、彰显新面貌,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庆“答卷”!

今天,一起来看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

围绕“科创高新·智慧教育”发展思路,

 以打造“西部基础教育特区”为目标,

构建新智慧教育“1345”整体智治体系,

跑出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教育高质量发展这四年: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的

教育“加速度”



文/本刊记者  郭亮  蒙石荣  张颖


重庆中心城区的西部槽谷之上,一座科创新城正迅速崛起。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以下简称“重庆高新区”),是重庆建设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的核心承载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以“科学之城·创新高地”为发展定位,聚焦科学主题“铸魂”、面向未来发展“筑城”、联动全域创新“赋能”,加快建设“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高新教育作为这座科创新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事业,在过去四年的高质量发展中取得了耀眼的成绩:

获评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教育部“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重庆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县”“双减最佳区县”。

美育共同体项目入选教育部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名单;教育改革范式入选国家数字化战略行动典型案例,全市唯一,在全国教育大会期间展演。

实践经验在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中国基础教育论坛主题交流;“新智慧教育”实践与探索入选全国教育改革十佳案例,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先进典型。

在2023年全市教育质量监测226个监测指标中,有113个指标位列全市前三,占比高达50%。

开局即不凡,步步更不凡。四年来,重庆高新区围绕“科创高新·智慧教育”发展思路, 以打造“西部基础教育特区”为目标,构建新智慧教育“1345”整体智治体系,跑出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01
高位谋划:绑定国家战略,
绘就“西部基础教育特区”蓝图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专题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调要“支持两地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是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的具体行动。

2020年9月,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动员大会和新闻发布会召开,明确“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总体定位,规划建设面积1198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316平方公里,全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改革开放先行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区。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直管园拥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西永综保区等多块“金字招牌”,中欧班列(重庆)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多个开放通道,汇集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大学等28所高校,西永微电园、国家质检基地等20余个产业载体,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等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超瞬态实验装置、金凤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一批大装置、大平台、大院所,是创新创业创造的“沃土”。

“沃土”之上必须要有高品质的一流教育作为配套,这是对重庆高新区的教育挑战,也是教育的使命担当所在。

发展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发展教育?这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对于重庆高新区而言,不仅仅要答得好,更要答得精彩,为这座科创新城描画出教育的蓝图。

因此,重庆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作为区域发展的金名片、软实力、第一营商环境,全面统筹和领导教育超常规优先发展。围绕“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总体定位,明确打造以“西部教育高地引领区、教育创新发展先行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为内涵的“西部基础教育特区”;以“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未来5—10年建成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教育强区”为发展时序,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重庆高新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描画了到2025年的发展图景:“全面建成与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展高匹配、高适应、高契合的现代化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全面建成西部教育高地引领区、教育创新发展先行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科创高新·智慧教育’成为科学城金名片”。

从2020年1月重庆高新区实现社会经济一体化运行,到2025年全面建成现代化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可谓高速度、高要求。

“绑定国家战略目标,锚定一流的高品质城市,西部 (重庆)科学城教育需要超常规的发展,所以提出了‘西部基础教育特区’。”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工委书记、公共服务局局长周文杨在采访中指出,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西部基础教育特区”尤其强调发展的速度要快、效率要高、方法要优、质量要高,概括而言就是速度特快,质量特高。

蓝图已绘就,愿景更清晰:一群智慧的校长,带领着智慧的教师,在智慧的校园里,运用智慧的方法,构建智慧的课堂,与智慧的家长一道,培育更多具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创新能力、面向未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智慧之星。

正是在蓝图与愿景的指引下,高新教育人以“拓荒牛”“推土机”的开拓开创精神,以“拼命三郎”“战斗部队” 的苦干实干作风,实现了区域教育“从老旧破到高大上”“从低水平到高质量”“从跟跑、并跑甚至部分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02
先锋实践:锚定数字赛道,
推进新智慧教育实施路线图


3月18日、19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2024年数字教育大会在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举行,一堂“感悟人大制度 践行人民民主”的AI孪生思政课让人印象深刻。重庆高新区连续三年举办数字教育大会,这是全区统筹推进“新智慧教育”的一个缩影。


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


“新智慧教育”是重庆高新区顺应新时势、抢占新赛道、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实践。

在最初,要实现“西部基础教育特区”的建设并不容易,“本底薄弱”是其中最突出的难题和挑战,尤其是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与西部科学城相匹配的一流教育,当时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北边无书可读、南边无好书读”是真实的写照。在北边,人口密集,学位面临严重不足,新建学校多,办学质量有待提升;在南边,城乡二元结构明显,老校、农村学校偏多,办学质量偏低。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在周文杨局长看来,“薄基础、低水平要实现高质量,就要采取非凡之策、非凡之计来推动”。

因此,重庆高新区锚定数字变革新赛道,以“换道超车”的胆识和勇气,聚力破解区域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南北“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干部教师结构老化、观念陈旧等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以高水平的优质与均衡促进教育大发展。“新智慧教育”应运而生。

“新智慧教育”与一般意义上的“智慧教育”有何区别?在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上,周文杨局长作了解读:从价值追求上看,“新智慧教育”聚焦“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智慧生长”;从实现路径上看,凸显“全系统升级、全技术迭代、全要素融通”;从系统建构上看,强调“人、技术、生态”和谐共生,它们是联系的而非孤立的,是系统的而非单一的,是整体的而非局部的。

在此基础上,高新区对“新智慧教育”进行自我嬗变和迭代升级,构建了新智慧教育“1345”整体智治体系:一大目标、三化协同、四大支撑、 五五策略。

如今,在重庆高新区,“新智慧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1345”整体智治体系成为“西部基础教育特区”建设的路线图,引领全区学校高速发展。

在大学城树人小学王睿科校长看来,“新智慧教育”是具有高站位谋划、高效率实施、高质量发展和新技术支撑、新思想引领、新思路践行的“高新特质”的教育,是实现人的智慧发展的教育。对此,大学城树人小学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智能化教育教学应用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配备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创客教室、虚拟实验室等智能教室,逐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教育生态。

在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新智慧教育”的校本实践从实现教育场景的数字化和教育体系的智能化起步。在教学场景的数字化建设中,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围绕智能环境和智慧平台双管齐下,致力于为师生打造便捷、高效、智能化的办公和学习环境,建设有计算机机房、钱学森科技中心、全自动录播室等智慧空间;在教育体系的智能化建设中,围绕教学方式变革、教学资源开拓、创新人才培养多举并行,实现了教、学、考、评、研、管六大教学环节的数字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

在大学城第一中学,“新智慧教育”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变革、教育资源优化、教师角色转型及教育生态构建,旨在实现教育高质量、公平、个性化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改革举措。借助教育数字化变革新赛道,大学城第一中学以“三组一体化”(教研培一体化、教学评一体化、三新一体化)为抓手促进教学变革,以“136”智慧研训体系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以“学业特长共生、班级社群共建、理论实践共融”助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让学校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当然,“新智慧教育”的指引意义不止于名优学校,更在于对薄弱学校的提升;不止于少数学校的扩优提质,更在于全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为了实现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新区在新智慧教育“1345”整体智治体系下,探索出“S2C”数字教育变革体系,并发布《重庆高新区“S2C”数字教育变革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描画了数字变革实施路线图。

“‘S2C’实际上就是新智慧教育落地的一个抓手、 一个突破口,真正地实现人的智慧化、技术的智能化、生态的协同化。”高新区公共服务局教育发展科明中会科长告诉记者,随着高新区的发展,在财力有限、人口增长迅速的情况之下,数字赋能是一个很便捷、高效地实现扩优提质的方式。

从“新智慧教育”,到新智慧教育“1345”整体智治体系,再到“S2C”数字教育变革体系,重庆高新区以“换道超车”的气魄锚定数字化赛道,为实现“西部基础教育特区”的建设目标明确了路线图。

03
高速发展:笃定高效优质,
跑出科学城教育发展“加速度”



大学城树人小学女子篮球队

参加小学生篮球比赛



蓝图绘就,当真干实干;路线明确,当风帆鼓满。

重庆高新区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精神,聚焦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痛点,真改实改把改革落到实处,跑出了科学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高端嫁接优质资源,描画全新生态图

2023年4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一行来到重庆高新区金凤镇,实地调研北师大重庆科学城实验学校,现场了解学校建设进度。如今,这片工地已然一片繁忙,学校建设加班加点。

这是重庆高新区引进高端优质教育资源的大手笔:校园占地面积约350亩,涵盖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同时开设国际部,引入北京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师资团队、管理经验,在学校管理体制、选人用人机制等方面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开展创新实验,打造全国一流基础教育示范公办学校。

华中师范大学重庆学校的建设同样开足马力,热火朝天,亦是大手笔:占地面积约270亩,规划为12年一贯制学校,纳入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质量保障体系,打造标志性、引领型、创新型基础教育标杆学校。

由重庆高新区和明远未来教育研究院联袂打造的重庆科学城明远未来小学与明远未来中学,则由顾明远先生担任名誉校长,创新实施“一位著名教育家+一名好校长+一套好的教学方法”的“三位一体”办学模式,近年来也获得了高速发展。在明远未来小学校的一场活动上,顾明远先生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个学校在一年内就办得这么好,我非常高兴!”

据了解,围绕“高点定位、高位谋划、高端嫁接、高效推动、高质量发展”五高要求,重庆高新区与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电视台、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巴蜀中学、重庆谢家湾学校、明远未来教育研究院等全国、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共建北京师范大学重庆科学城实验学校等16所学校;3所学校与江苏锡山高级中学、北京实验学校等建立合作友好学校。

“高校+赋能联动、名校+品牌带动”办学格局基本形成,一批高水平未来学校呼之欲出;以学前“五朵金花盛开”、小学“七仙女下凡”、中学“八匹马赛跑”的“578” 教育集团为引领,一幅“百花盛开、万马奔腾、群星璀璨” 的高新智慧教育全新生态图正在生成。

外引内培智慧师资,打造教育好风光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有一流的教育,有优秀的校长才能办出高品质的学校。重庆高新区深谙此理,“一群智慧的校长,带领着智慧的教师”是重庆高新区教育发展愿景的一部分。

科学城白市驿第二小学校门口右边一颗圆润的石头上刻有顾明远先生的题词——“让每个学生亮起来”,引人注目。这是一所老校“逆龄”迭代生长的生动写照。

科学城白市驿第二小学始建于1940年,原校舍面积仅22亩,外观已老旧破损,空间及设施重功用而缺审美;教师平均年龄45岁,经验丰富但教育观念保守、教育方法落后。近年来,在潘德梁校长的带领下以学校文化为切入点,建设价值驱动型学校,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行动文化、空间文化等方面,全面提升学校品质,整体提质与专项优化相辅相成,简明清晰又卓有成效。无论是到校视导调研的上级领导还是参观交流的来宾,都纷纷赞叹学校的整体蜕变。


一位好校长能成就一所好学校,拥有靓丽办学履历的潘德梁校长是重庆高新区重点引进的优秀办学人才,也是重庆高新区创新教育人才引进方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重庆高新区通过“高校选优、公招择优、优中选优”,面向全球公开招聘校级干部、教研员、骨干教师、优秀应届毕业生1300余人,为各校师资队伍注入新鲜力量。

除了人才引进,重庆高新区同时通过构建“五大平台”,开创“5+N”智慧教研等举措,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夯实教育人才基础。

如今,重庆高新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1名,正高级、高级教师366名,市级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等170名,全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得到显著改善;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优质课竞赛、基本功大赛等获奖549人次,其中获市级及以上一等奖400余人次,优质课入选部级精品课56节;师生获国家级、省级以上奖项数量增加4100余项。

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写好育人大文章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教育改革只有落实到课堂、落实到育人的日常,才能真正提升育人成效。对此重庆高新区有清晰的认知,以“五学课堂”和“五育融合” 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写好育人大文章。

“变革课堂是我们的‘破题之策’。”2024年4月2日,在重庆基础教育发展论坛上,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教育事务中心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刘小红作了《五学课堂:追求课堂卓越的高新实践》的分享,获得了阵阵掌声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通过教研支撑行动、校本转化行动、数字赋能行动、评价牵引行动、素养提升行动,由“五学课堂” 引发的课堂革命悄然在重庆高新区的教育大地展开。四年来,已打造“五学课堂”研究团队37个,打磨示范课3000余节,制作“五学微课”案例4000余个。仅在2023年,高新区参加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便获得市级优课77节,部级优课33节,荣膺全重庆市前列。

“五育融合”同样也是重庆高新区在着力推进的育人大文章。重庆高新区创新构建了“1356”新智慧全人德育体系,打造青春思政“3+3+N”品牌;推进科创增智,让人人能创造;实现体教融合,“以赛促练、以赛促长”;推进尚美塑人,构建“三化五全”美育新体系。其中在科创增智和尚美塑人两大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科创增智领域,构建了环高校、环院所的科创教育“生态圈”:集聚28所高校资源、多所科技场馆资源、300余个研发机构、3800余名顶尖科研人才,营造了浓厚的科创氛围,实现“千名院士”进校园,让“大科学家”引领“小科学家”成长。近年来,高新学子参加全国全市信息素养、科创大赛等,获一等奖200余项,2支队伍获评“创新之星”称号。

在尚美塑人领域,联合成渝72所高校开展“新智慧美育”共同体建设,构建起“三化五全”美育新体系。“三化”即人的智慧化、技术的智能化、生态的协同化,“五全”即“全学段、全课程、全场域、全过程、全媒体”。“新智慧美育”强调“艺术学、大学、科学”三学融合,“课程、课堂、课业”三课并重,“教研、教学、测评” 三维结合。《“新智慧美育”系统构建与融合实践》作为“智能美育教育”类别第一名,入选教育部2022年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名单,是重庆基础教育唯一入选项目。

大学城树人幼儿园的师生便是“三化五全”美育新体系的受益者。在全区“新智慧美育”的引领下, 该园通过“三建两引”工作思路,做亮美育工作,形成园所的大美育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四川美术学院进行馆园共建工作,部分幼儿作品收录到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成为高新区唯一一所新智慧美育项目成员园,荣获首届“重庆市最美幼儿园”称号。



来源 | 文字及图片选自《今日教育》2024年5期
责任编辑 | 谢玉萍
执行主编 | 刘校豆
复审 | 张颖 叶子
终审 | 陈林琳





 征稿 

“教育强市区县/学校行动”持续征稿中,欢迎全市各区县、学校投稿或者提供新闻线索。投稿邮箱:jrjyjs@126.com,邮件标题请标注“教育强市+文章标题”;咨询电话:023-63621910。

请点击并识别二维码订阅


点击上方图片,了解详情


杂志社征集专栏
  1. 【11月8日—10日】2024今日教育论坛暨深化教育改革博览会

  2. 2024年“今日教育杯”创意非遗——妞妞仔仔IP非遗形象设计征集活动正式开启

  3. 征稿:“协同育人·入学适应”儿童故事

  4. 欢迎初中生投稿!《读写舫·乘着音乐的翅膀》专题作文征稿

  5. 征稿|“五谷丰·金秋硕”重庆市第一届书、画、影作品展示活动

  6. 欢迎初中生投稿!《读写舫•<论语>:人生的必读书》专题作文征稿



更多今日教育教师好文,请点击下方关注

今日教育教师
主流教育媒体《今日教育》编辑部独家打造,专注高品质教育阅读,让好教育看得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