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关于中日双方兵力部署,本文为能介绍到的部分,请见文中纪录片《浴血中条山》的视频截图。
2017年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浴血中条山》不仅展现了国民党军的坚守中条山,积极构筑和完善中条山防线,也展现了八路军在山西南部地区的包括游击战在内的支持中条山区的国民党军抗击来犯的日军的行动,此外,这部纪录片还说明了中条山为什么重要,这也是日军为什么多次进犯中条山区的原因。
纪录片《浴血中条山》,来源于央视影音
1938年春,日军在占领山西大部后,占领晋南,使由陇海路方向进军的日军与由山西北部进攻的日军在黄河北岸会师,然后渡过黄河进攻陕西,威胁国民政府的战时陪都重庆就成了侵华日军的一个重要目标。负责防守中条山区的卫立煌学习了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将十余万部队分散于晋南地区,建立防御工事,开展游击作战。
卫立煌(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中日双方在中条山区的攻防在1938年2月就开始了。
1938年2月,土肥原贤二率领日军第14师团击溃了防守晋南的垣曲国民党军,占领了垣曲,但是后来,国民党军又夺回了垣曲。同月,国民党的第29军,也就是在卢沟桥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的那个军,以一个团的兵力在河南济源的封门口设伏,由于日军尾追,负责阻击的胡文郁团来不及构筑工事,利用有利的地形,居高临下,打击敌人。当日军进入有效射程内,突然以猛烈的火力向敌人开火,敌人骑兵乱了阵脚,四下逃蜜,除少数退出外,大部分被打死。胡文郁团共击退日军的四次进攻,击毙日军千余人,战马200余匹,山沟里满是日军的尸体,这一天正下着雨,所以从山上流下的血水可以说是血流成河。日军对遭受那么大的损失肯定极不甘心,于是便在汉奸的带领下,由李八庄入玉皇庙,上到封门口的东山上,居高临下,偷袭国民党守军,对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封门口之战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阻击战,日军向中条山方向进攻的部队在此战中遭到了国民党部队的重大打击,此战也起到了保障了大部队的安全转移,为中条山防线的构筑打下了基础。
封门口之战后不久,中条山国民党守军主力与日军进攻中条山的部队在西阳河谷进行了正面交锋。
赵寿山(曾任西北野战军(一野)副司令员,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1938年6月初,日军以一个师团两万余兵力由新乡向垣曲进犯,企图打通济源至垣曲的公路,控制黄河以北地区,与自山西绛县向东进犯的日军部队会合。此时,赵寿山所指挥的38军正开赴中条山区,其中的17师率先抵达中条山区的前线,与81师协同阻击日军。6月8日上午,日军首先对虎岭的81师阵地发起进攻,并突破了虎岭,然后对封门的17师阵地发起了进攻,双方激战至至6月11日,17师多次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但终因敌强我弱,放弃了阵地,撤退至邵原。紧接着,日军就进抵邵原,6月13日,日军对邵原发起了猛烈地进攻,当天,驻防邵原的17师、81师撤出了邵原,邵原失守。
1938年6月15日,日军继续向西进犯,与国民党的14军(含10、83、85师,共三个师)李默庵部展开激战,其中一部日军遭到83师的迎头痛击,狼狈逃窜。同日,邵原被收复,日军被截断退路,被围于西阳河一带,补给中断,只能死守待援。此时,将被围困在西阳河谷地区的日均予以歼灭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事了。
1938年6月17日,中条山区的国民党部队遵照战区命令,分5路同时向日军发起进攻,日军负隅顽抗,各部均未达到预定目标。此后国民党部队对日军白天炮击、夜晚偷袭,一直持续了10天,日军依靠空投维持生活。6月27日,战区命令各部再次发动攻势,又调9军47师星夜进入蒲掌参战,各部也加强力量向敌人猛攻。经过数日激战,便收复了之前被日军占领的地区。这次战役后日军又从山西横岭调5000人沿垣曲向东运动,同时1万余日军从沁阳出发,于7月8日向西急进,妄图突击中国军队。为了保存力量,寻机再战,中国军队转移到孟家峪、黄背角、横河镇一带,继续抗击日本侵略者。
需要说明的是,西阳河围歼战并没有实现原来所预想的全歼日军的战略目标,这主要是因为日军在武器装备、单兵素质、后勤保障等方面都要优于中国军队。尽管如此,这也是振奋人心的胜利,卫立煌出色的布局和指挥的能力在这场战役中很好地体现了出来。
在西阳河战役结束后不久,永济保卫战便在中条山区西部打响了。
1938年日军攻克太原后,沿晋中平原一路南下,一举攻占晋南重镇永济,并占领了与潼关隔河相对的黄河要津风陵渡。1938年7月,以陕西省主席孙蔚如为军团长的31军团渡过黄河,由陕入晋,乘日军在晋南立足未稳之机,夺回了永济等十几座县城以及风陵渡。日军自然非常清楚永济的重要性,于是,8月,日军集结了重兵,对31军团驻守永济的部队发起了猛攻。此时,31军团只有部分部队进入了中条山西部地区,永济城及周边地区的31军团部队面临着敌我实力悬殊的局面。
虽然守军英勇抵抗,但是一股日军在汉奸的带领下,从右翼山地迂回包抄而来并攻占了万固寺,这就打乱了守军的阵脚。孙蔚如急命李镇西教率导团援救万固寺,在经过了教导团的两个营的英勇作战后,万固寺被从日军手里夺了回来,日军依靠寺后竹林的掩护向西姚温村撤退。张希文(有资料称张玺文)率教导团三营官兵冲进西姚温村,但他没想到,日军在村内部署了重兵,三营冲进村后,遭到了日军的包围,并被猛烈地阻击,最终,张希文以身殉国,只有少数三营官兵得以突围,大部分则牺牲在了西姚温村,由于西姚温村就在传说中尧禅让的地方,也称尧王台,所以张玺文部与日军在西姚温村,发生的战斗也被称为血战永济尧王台战役。
尧王台是一个制高点,占领了尧王台就可以直接炮击永济城,因此,日军乘势攻占了蒲州镇,很快,日军也攻占了永济城,守城的500官兵壮烈殉国。最后,31军团撤下来的部队积极地在永济和风陵渡之间的韩阳镇组织防御,当地百姓也给守军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所以,守军在韩阳镇坚守了半个月,最终,在日军的迂回包抄下,守军还是没能守住韩阳镇,至此,永济保卫战全部结束。31军团在中条山西部地区构建稳固的防线的尝试最终还是失败了。
永济保卫战是由陕西冷娃组成的31军团与日军的第一战。“冷娃”,是对陕西关中地区的青年男性的形容,冷娃具有理性精神、实干精神、冒险精神,有着倔犟、认真、不屈服的性格,“陕西冷娃”绝大多数时候是对关中男性青年的褒义性称呼。在永济保卫战中,陕西冷娃们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大无畏,在接下来的在中条山区发生的战斗中,陕西冷娃们还会有更多的英雄事迹。
永济保卫战后中条山的形势图(图片来源:纪录片《浴血中条山》,央视影音)
永济保卫战后,31军团改为第4集团军,孙蔚如任总司令,第4集团军被蒋介石全部调入了中条山战场,孙蔚如也被蒋介石免去了陕西省主席的职务。
1939年6月6日拂晓,日军步、骑、炮、空各兵种,联合向防守中条山西部的第4集团军阵地全线发动了进攻。
在东线,有日军的第20师团第80联队与日军第37师团重松联队,这两个联队的主力分两路进攻防守中条山区东部的国民党部队。第80联队主力首先向17师防守的岭峤、下牛、部官、大坪头发起进攻,以便将38军和96军隔断开来,然后包围予以歼灭之,另外,第80联队的一部向防御风口、红咀、连家湾一带的独立46旅右侧阵地发起进攻。重松联队在炮兵、飞机配合下,分两路进独立46旅阵地北侧。
在西线,张村、曲村、姬家窑和蚕坊村的日军20师团79联队三四千人,向第4集团96军117师1057团和1059团阵地发动猛烈进攻。
第4集团各部在东、西各线英勇抗击了日军的进攻,多次打退了敌人的攻势。但经过18小时激战,形势仍然在急剧恶化。第4集团总部遂决定调整部署,缩短战线,除命令47军抽3个团攻击张店敌之侧背,38军17师以有力部阻敌南犯外,还命令96军主力东撤,准备在平陆以西山地设置防御阵地。
1939年6月7日,战役的第二天,东线的独立46旅大部队向平陆以北的东坪头阵地转移。西线的117师各部也开始转移,但因部队通讯联络不畅而使96军和独立46旅被围困在平陆县城及附近一个东西不到10里的低洼区。最后,独立46旅旅长孔从洲根据本旅在敌后侦察所得的情况以及平陆县牺盟会等送来的情报,断然决定组织本旅部队星夜向北突围,结果成功突围。
独立46旅出敌不意向北突围,打乱了日军部署,使九十六军绝路逢生。被逼到黄河岸边的177师师长陈硕儒见已临死地,为保存抗战实力,则率领身边不到3个团的兵力,猛向西边敌阵扑去,意图绝地反击,而后接连收复淹底、古王、计王、毛家山、庙凹、茅津渡、平陆县城、芮城县城等。21日,日军退回运城。
在历史小说《立马中条》的叙述中,177师新兵团有800多名三秦壮士弹尽粮绝,被日军逼上黄河崖边,高呼口号,集体跳崖,全部壮烈牺牲,无一人投降被俘,这些牺牲的三秦壮士们被称为“八百冷娃”,这表示着对他们崇高的敬意。但实际上,177师并没有新兵团这个番号,据幸存的老兵胥继武回忆,有上千人,其中既有男人,又有女人,被日军逼上黄河崖边,其中大部分人是不愿当俘虏,而自己从悬崖上跳下去的。“八百冷娃”是真正的勇士,是拒绝向侵略者低头的民族英雄,在中条山坚决抵抗日军,也是为了不让日本侵略者踏入他们的家乡陕西一步。他们既是为保卫祖国而牺牲的,也是为保卫家乡而牺牲的,“八百冷娃”拒绝当俘虏而跳入黄河的事件不应该被后人遗忘。
按照《浴血中条山》的时间线,接下来就是1941年中条山战场的情况了,但是1940年的望原会战还是需要提及的。1940年4月,日军向中条山发动了第11次大扫荡,结果在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顽强抗击下,日军半数被击毙,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部队取得大捷,这就是望原会战。在中条山战役前的4个月,中条山区国民党部队的总指挥卫立煌却因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来往过密被蒋介石解除了全部职务,去峨眉山“养病”了,接替卫立煌指挥的中条山区国民党部队的是“花瓶”何应钦。
此外,原驻防中条山区的第4集团军被调离了中条山战场,去了仍属第一战区辖区的河南,原因是第4集团军与中国共产党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按照习仲勋同志的说法,在我党的帮助下,第4集团军38军赵寿山部已经从“军阀的部队”变成了“革命的部队”了。第4集团军被调离后,中条山区西线的防务由第5集团军、第36集团军负责。
中条山西线防御部队的变化:由第5集团军、第36集团军负责原来第4集团军的防务(图片来源:纪录片《浴血中条山》,央视影音)
在何应钦接替卫立煌指挥中条山区的国民党部队后,调整了之前卫立煌的部署,然而何应钦的调整就是乱调整。此外,由于日军长期的封锁和其他的一些原因(其他的原因主要是国民党内部的渎职和腐败),中条山区的国民党部队经常遇到给养短缺的问题,何应钦便允许了守军与对外做生意,这就使敌特分子可以借做生意的名义混入国民党部队的防区内,甚至混入指挥机构驻地和其他军事重地内,以至于后来在战役中,日军直接进攻或轰炸守军的指挥部(一般是军、集团军的指挥部),甚至日军的空降兵直接降落在守军的指挥部附近(第5集团军总司令曾万钟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中条山战役前西线的情况(图片来源:纪录片《浴血中条山》,央视影音)
1941年5月7日,自感稳操“胜券”的日军,于傍晚时分突然一齐出动,由东、西、北三面以“钳形并配以中央突破之方式”进犯中条山地区。虽然国民党高层四月份就对日军进攻中条山的企图有所估计,但没有能够对日军如何进攻中条山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再加上不合理的防御部署和军事秘密旳泄露,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部队就只能被动挨打了。
中条山战役前东线的情况(图片来源:纪录片《浴血中条山》,央视影音)
在战役的第一阶段,在各个方向上,日军都占据了主动,并且其推进速度很快。在东线,第9军在战役开始后不久就全线溃退了,虽然日军在封门口受到了比较顽强的阻击,但是日军的增援部队可以快速增援,并且他们还有空军的支援,因此,封门口最终还是沦于敌手,至1941年5月12日,该路日军一部占领黄河沿岸各渡口;主力则沿封门口西进至邵原,与从垣曲东进之敌会合,完成了对国民党第14集团军的内线包围。在西线,日军的主攻方向上,日军首先突破了孔令恂的80军165师和新27师的防线,然后向南进攻唐淮源的第3军,日军使用的战术实际上就是“闪电战”,所以唐淮源的第3军当然也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唐淮源在三次突围未果后,不愿被俘,便举枪自尽,为国捐躯,第3军12师师长寸性奇在身负重伤,右腿被敌炮炸断,突围无望的情况下,也举枪自尽,为国捐躯,此外,公秉藩的34师日军展开在唐王山阵地的争夺战,但后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令公秉藩率部驰援第5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马村,34师便放弃唐王山阵地,退至胡家峪。在北线,日军首先以重兵集团打击了驻守横岭关东北侧的赵世铃的43军、西南侧的高桂滋的17军,至1941年5月8日黄昏,日军在伞兵部队配合下,占领黄河岸边的垣曲县城,截断了与黄河南岸的联系,自5月9日至5月12日,日军继续完成了内层包围圈的构建。在东北线,战役开始时,日军向武士敏的98军发起进攻,武士敏率领所部拼死抵抗,在董封东西线上与敌激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王村一战,将敌2000击溃,毙敌酋滨田以下700余人,但是东北线所面临的形势同样也在不断恶化,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遂命令第14集团军司令部、武士敏第98军,以及第15军、第93军等部向北撤退。
经过几天的激战,中条山防区被日军一分为二。防守中条山的国民党部队不能互相接应,只能依托山隘,各自为战,此时的情况已十分危急。
中条山战役的形势(图片来源:纪录片《浴血中条山》,央视影音)
在战役的第二阶段,日军对中条山防区进行反复扫荡,98军一部在武士敏的率领下进入太岳山区,与八路军并肩作战,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依然在中条山这块土地上战斗,除此之外,至1941年5月27日,原来防守在中条山区的国民党全部退出了中条山。1941年9月29日武士敏率部队在东、西峪山地拒敌作战,战斗极为惨烈,在前线指挥时,不幸头部中弹为国捐躯,时年49岁。
在中条山战役中,敌我伤亡人数之比达到了惊人的1:14(数据来源见前两篇推文)。除了日军强大的战斗力外,战役指挥官何应钦的无能、国民党高层的判断失误、汉奸和敌特可以随便进出军事要地的荒唐现象是更值得人们反思的战败原因。
无论如何,蒋介石把中条山地区国民党军队的总指挥由有很强军事指挥能力的卫立煌换成无能的何应钦的决定是完全错误的,这是指挥官与战争的胜负的关系的角度看《浴血中条山》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