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昆仑关到缅甸:戴安澜率领200师打过的那些硬仗

民生   2024-10-31 21:57   广西  
戴安澜(19041125—1942526日),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安徽无为人。

戴安澜(图片来源:360百科)
戴安澜于193915日任中国国民革命军第38集团军第5军第200师少将师长,200师是中国军队的第一个机械化师,戴安澜先后率领200师参加了桂南会战中的昆仑关战役和中国远征军的第一次远征。1942518日,第一次远征中,戴安澜在缅甸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年仅38岁。
19391115日,日军在北海湾龙门港登陆,攻占钦州、防城后,以一个师团又一个旅团的兵力于24日沿邕钦公路北犯侵占南宁。124日进占昆仑关,桂南会战打响。国民政府调集四个战区五个集团军的兵力参加桂南会战,以确保桂越国际交通线的安全。

杜聿明(图片来源:360百科)
19391216日,第5军军长杜聿明召开团长以上军事会议,布置对昆仑关之攻坚战,制定了关门打虎的包围全歼战术,命令以戴安澜200师、郑洞国荣誉1师正面主攻昆仑关

昆仑关战役形势图(图片来源:公众号文章《陕西有哪些历史名人?》,作者:鸢飞九天)
反攻昆仑关的战斗于19391218日凌晨打响,200师和荣誉1师开始了对昆仑关的艰苦的攻坚战。至当日晚,荣誉1师攻占了昆仑关附近的几个高地,200师攻占了653600两个高地,并一举攻占昆仑关主阵地。

昆仑关(图片来源:360百科)
但敌人当然不会善罢甘休,19391219日中午,日军再次出动飞机对昆仑关狂轰滥炸,三木吉之助率领第5师团第21旅团第21联队重新占领了昆仑关。昆仑关得而复失,蒋介石使蒋介石非常不满。1221日,蒋介石给桂林行营及各参战部队下达命令:“前方各部队与炮兵等,如有不积极努力进攻,或不能如限期达成任务者,应即以畏敌论罪,就地处置可也。”

1939122324日,仅第5军正面进攻200师、荣誉1,伤亡就达2千余人,日军伤亡也在千人以上。昆仑关日军工事非常坚固,上两层下一层碉堡,构成交叉火力,严重阻碍了中国军队的进攻。在这样的情况下,戴安澜亲率两个团兵力,以大刀、铲刀和血肉之躯,一路斩草开路,割破日军设下满山遍野的铁丝网,向昆仑关最后一道大门——界首阵地发起猛攻。界首高地位于昆仑关北,是日军最坚固的据点。杜聿明命令荣誉1师郑洞国派将该师郑庭笈第3团暂时交由200师戴安澜指挥,于是戴安澜指挥郑庭笈第3团于1228日晚开始攻击界首高地,尽管敌机在头上扫射、轰炸,该团士气旺盛,不顾牺牲顽强进攻,同时,又组成了敢死队,以手榴弹塞进日军据点的枪眼,不怕牺牲,终于在12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郑庭笈团9个步兵连,其中7个连长伤亡,指挥官身边的司号长也中弹牺牲。

郑庭笈(图片来源:360百科)
19391231日,中国军队彻底肃清了昆仑关全部残敌击毙了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打扫战场时,在中村正雄尸身上搜出了一个日记本,他在被击毙前写道:“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有‘钢军’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军队更顽强的军队”。200师因在昆仑关战役中战功卓著,全师受国民政府集体嘉奖一次,参战人员提薪饷两级。师长戴安澜因指挥有方和重伤不下火线,荣获四级青天白日宝鼎勋章一枚,被蒋介石称赞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1942216日,仰光危急,应英方请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中国远征军第1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后由司令长官罗卓英和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率领第5、第6、第66军共10个师10万余人入缅援英作战,戴安澜率领的200师就是这10个师之一。

蒋介石检阅中国远征军(图片来源:360百科)
200师在缅甸的首战是在东瓜(又称“同古”)附近进行的。

1942219日拂晓,最后一批败退的英缅军队涌过东瓜附近的皮尤河大桥。此时,200师先遣营刚好赶到大桥北岸,与日军前锋部队相遇,5军配属给200师的骑兵团装甲车也向日军发起冲击。3小时之后,先遣营向戴安澜发来首战告捷的捷报:击退日军一个大队,歼灭一小队.

东瓜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城北还有一座永克冈军用机场,是英缅军队撤退的重要交通枢纽。戴安澜临危受命,率领200师接替英军防务,坚守东瓜,掩护英军撤退。在接替英军防务之前,蒋介石曾单独召见戴安澜,询问第200师能否在东瓜坚守一两周,打个胜仗?戴安澜便立下军令:“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戴某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凶焰,固守东瓜。”

东瓜正面之敌为日军第55师团,西路为33师团。另有两个增援的主力师团正从海路赶往仰光登陆。戴安澜在战前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200师在东瓜面临的局面是敌众我寡。在日军强大火力的进攻下,200师伤亡惨重,掩体也被日军摧毁,戴安澜指挥将士利用残垣断壁、炸弹坑继续抵抗。他还采取百米决斗术,等攻击的敌人到达50米处时,才从战壕里一跃而出,或用手榴弹集中投掷,或用刺刀进行肉搏。在戴安澜率领200师艰苦奋战时,杜聿明也命令新22师的两个团,配属3个战车连,向包围东瓜的日军进行攻击,支援戴安澜部突围,在支援部队的帮助下,戴安澜率200师主力趁势突围,撤出了东瓜,渡过了锡塘河,跳出了日军包围圈。

东瓜保卫战,日军只获得一座空城。撤退前,戴安澜命令步兵指挥官郑庭笈对日军实施佯攻,撤退后仍留少数部队牵制日军。最后牵制日军的小部队也安全渡河,全师成功撤退

盟军各方均高度赞扬了200师在东瓜保卫战的表现。美国军方认为,东瓜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英国的《泰晤士报》称之:东瓜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蒋介石和国内的舆论也对戴安澜赞誉有加。蒋介石把此次战役称做是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重庆的报纸称东瓜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或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

19424月的战局对中英缅组成的联军十分不利。由于英缅军连连丢城失地,所以中英盟军正在面临全面崩溃,正在走向失败。

蒋介石无疑很关注缅甸战局,而且他很喜欢直接指挥一线部队,他于1942415日乘飞机来到了设在缅甸眉苗的远征军前线指挥部,参与作战部署。蒋介石与戴安澜在内的远征军第5军、第6军重要将领商定作战方案外,“特意召见戴安澜,一同进餐,留宿行辕,勉慰有加,甚为倚重”。

1942423日,日军攻占缅北重镇棠吉。戴安澜率领的200师临危受命收复棠吉,鉴于敌军强大,戴安澜便命部队先行强攻棠吉西侧的敌警戒阵地,并一举夺下。戴安澜在收复棠吉的战斗中亲临前线指挥,攻克棠吉,不仅使中国远征军以极大的鼓舞,而且也给东线战局带来了转危为安的希望。由于棠吉之战的胜利,戴安澜的名字再次出现在国内、美国和英国的各家报纸上

然而,此时局部战斗的胜利,已无法遏止整个缅甸战场上中英盟军疾速溃败的车轮。日军第56师团除策应正面之敌外,继续秘密穿越缅泰边境1500公里的原始大森林,并出现在后方腊戍、密支那等城的中国守军面前。

19425月初,中英盟军全面溃败。510日,远征军大部队退至胡康河谷,受到日军第56师团的攻击。在进行地面攻击的同时,大批日机还屡屡向路面俯冲而来,对着人群密集扫射。远征军因此被打乱了,只能分散撤入山区密林。同时,负责在温佐一带掩护撤退的戴安澜第200师,一时与军部失去了联系。

在后有追兵、前路不通、与军部联系不上的情况,戴安澜决定率领部队进入缅甸中北部山区打游击,并寻找机会退回国内。1942518日,200师兵分两路,横穿细抹公路时,前卫部队突然遭到大股日军伏击,缅甸向导意欲逃跑,但被士兵抓了回来。向导坚决拒绝为中国军队带路,戴安澜气极,不停用马鞭猛击自己的马靴,随后命令部队立即分散突围。郑庭笈劝阻:“白天突围目标太大,是否改到晚上?”戴安澜悲怆不已道:“关公走麦城,也不过如此。缅甸非久留之地,今天只能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数千名200师的将士迎着日军用机关枪、步枪和炮火交叉组织的密集火力网端着刺刀冲了上去,但是血肉之躯难以抵抗强大的火力,200师伤亡惨重。激战中,一梭机枪子弹射中了戴安澜胸腹部,身后将士赶紧将其救起。剩余官兵便轮流用担架抬着身负重伤的戴安澜,一面与日军周旋,一面艰难地在缅北的高山峡谷和原始密林之中行进。

1942526日,第200师残部行至缅甸北部的茅邦的克钦山寨,这里距离中缅边境不过三四十里。但戴安澜此时已经处在弥留之际了,他也感觉到了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于是吩咐卫士整理衣冠。1942526日下午5时,戴安澜伤重去世,年仅38岁。200师官兵们官兵按照戴安澜的遗愿,将他的遗体轮流抬回国内。

中国远征军纪念碑(图片来源:360百科)
1942731日,戴安澜的安葬悼念仪式在广西全州举行,上万人参加了这次安葬悼念仪式。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对戴安澜将军的英雄气概和壮烈事迹进行了大力宣传和高度颂扬。

19421016日,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并批准戴安澜的英名入祀南京忠烈祠。

19421029日,为表彰戴安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美国国会授权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一枚懋绩勋章。戴安澜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194341日,蒋介石委托李济深主持,为戴安澜在广西全州湘山寺前举行有一万多人参加的国葬。国共两党领袖均亲撰挽词。

1943年秋天,戴安澜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于安徽芜湖小赭山故里。

戴安澜是不仅一个能打硬仗的猛将,还是一个能够为了国家的独立与人民的幸福牺牲生命的革命烈士,所以必将名垂青史,永远为后人怀念。


流仓历史论坛
分享历史故事,讨论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