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今北京)的卢沟桥向中国守军29军37师109旅219团发起进攻,这就是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提到卢沟桥事变就不得不提到29军,提到29军就不得不提到其中的宋哲元、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四位名将。
首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四位将军。
宋哲元(1885年10月30日-1940年4月5日),字明轩,山东省武定府乐陵县(今山东省乐陵市)人。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平津卫戍司令、冀察绥靖主任和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等职。去世后,国民党政府追授其为陆军一级上将。
佟麟阁(1892年10月29日—1937年7月28日),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高阳人。早年投身军旅。七七事变爆发时,官至国民革命军军长。七七事变后,率部坚守北平南苑,在与日军鏖战中殉国。他是抗战全面爆发后,首批为国捐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一。在佟麟阁牺牲后,南京国民政府追授他为陆军上将。
赵登禹(1898年5月—1937年7月),字舜诚(一作舜臣),山东菏泽市杜庄乡赵楼村人,抗日烈士。1914年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冯的随身护兵,跟随参加北伐战争。跟随冯玉祥参加“中原大战”,战败后冯的部队被整编,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1937年7月28日,对日作战时壮烈殉国,时年39岁,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在赵登禹牺牲后,南京国民政府追授他为陆军上将。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抗日名将、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遗憾的是,这四位将军生前都没能看见抗日战争的胜利,其中,除了宋哲元外,赵登禹、佟麟阁、张自忠先后为国捐躯,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其中,赵登禹、佟麟阁牺牲在北平(南苑)战场上,张自忠牺牲在宜城(南瓜店)战场上。
回到卢沟桥事变。实际上,从卢沟桥事变发生到日军集结兵力进攻北平之前,29军与日军之间虽然有交火,但这一阶段仍是以中日之间的谈判为主,蒋介石不想使事态扩大的态度这可以从他给宋哲元的电报中看得出来。在7月9日的电报中,蒋介石要求宋哲元积极准备,谈判须不丧丝毫主权,宋哲元自乐陵赶回天津后的第二天,即7月12日,蒋介石在电报中要求宋哲元本“不屈服、不扩大”方针,就地抵抗。
卢沟桥事变形势图
7月11日,宋哲元就派张自忠、张允荣与日方秘密商定了三款条件,14日又派陈觉生、邓哲熙继续与天津日军参谋长桥本群等接洽,并亲自参加了与日军江陵的会谈,15日日军司令香月清司晤宋哲元,16日张自忠与日方在天津正式开始谈判。7月17日,日本政府向中国外交部送交一份照会,公然指责中国政府在自己的国土上调兵遣将,形成对日本的“挑衅”。7月18日,宋哲元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进行会晤,并于次日赶到北平,中日双方在北平成立第二次协议,并报请中央批准,又主动撤除北平城防。在此期间,蒋介石多次电示宋哲元切勿对日军抱有任何幻想。
到了7月下旬,日本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11旅团,进入北平的北部高丽营、怀柔、顺义地区,朝鲜驻屯军第21师团一部进入北平南部廊坊地区,一部抵进南苑地区,日军中国驻屯军河边旅团驻扎北平西南地区,形成围城之势。
7月25日,日军进攻廊坊,133旅旅长刘振三奋起抵抗,但廊坊最终还是失守了,日军进攻廊坊也意味着战事扩大。7月26日,香月清司向宋哲元提出最后通牒,要求29军部队从卢沟桥和北平限期撤出,宋哲元当即予以坚决拒绝,并退回通牒,终止谈判,明确地命令29军坚决抗击日军。7月27日,日军进攻通县,又袭击高丽营、昌平、汤山、沙河等地,宋哲元发表守土抗敌的通电,表示“我守土有责,不得不正当防御”。
7月28日拂晓,香月清司率日军铃木混成旅团、河边正三旅团和机械化旅团,自北苑、西苑、南苑向北平城发起了总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在南苑指挥部队抵抗日军。
日军为攻占南苑调集重兵,又出动30多架飞机向阵地发起猛攻。赵登禹率领的132师拼死抵抗,双方火力差距悬殊,守军是以落后的武器对抗日军的先进武器,消灭了一个又一个的日军,但是,日军的火力毕竟在他们之上,因此虽然顽强抵抗,但是死伤惨重,使得日军从东西两侧攻入南苑,于是,守军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
在南苑的阵地失守后,赵登禹率部撤退,在率部经过大红门时,他被日军机枪射中,而且身中数枪,壮烈牺牲,年仅39岁。
佟麟阁也知道南苑是守不住了,只能撤往北平城。他一面与日军作战,一面指挥部队和百姓撤往北平城,不幸的是,在抵抗日军的进攻中,他也中弹,身负重伤,但他坚持要与将士们并肩作战,拒绝独自撤退,结果因伤势过重,他倒在了前线,壮烈殉国。
抗战胜利后,1946年4月5日(清明节)在北平八宝山忠烈祠,北平市各界隆重举行入祀大典,供奉佟、赵两将军神位。1946年11月25日,当时的北平市长何思源签发了《府秘字第729号训令》,将市区三条道路命名为赵登禹路、佟麟阁路、张自忠路,以纪念在抗日战争北平(南苑)战场上牺牲的赵登禹、佟麟阁和在抗日战争宜城(南瓜店)战场上牺牲的张自忠。新中国保留了这三处地名,并沿用至今。因佟麟阁在该通州指挥过抗日,所以当地一条街命名为为“佟麟阁街”,以为纪念。1946年,为缅怀抗日将领赵登禹,通州的东关大街更名赵登禹大街。
在南苑被日军占领,赵登禹、佟麟阁两位将军牺牲后,北平已然成为了日军的囊中之物了,在此情况下,7月28日晚,宋哲元等奉蒋介石命令率部队从北平撤退到保定。7月29日,北平失守。与此同时,日军第20师团一部向天津发起进攻。驻守天津的29军38师与日军展开激战,一度包围北仓机场,夺回天津火车站。7月30日,日军增援,并在飞机掩护下围攻天津,38师奉命撤退,日军占领天津。
宋哲元离开北平后,他将张自忠任命为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京市长,与敌敷衍,拖延时间。
在得知这一任命后,张自忠落泪了,他对29军副军长秦德纯说:“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果然,张自忠彻底成了众矢之的,成了叛徒、大汉奸、卖国贼的代名词。在1937年后半年,在报纸上经常会出现骂他“卖国变节”的文章。
留在北平的张自忠努力做着与日军周旋,保护北平的老百姓的工作,一直到了8月6日,张自忠偕副官廖保贞、周宝衡躲进了东交民巷德国医院;同时通过《北平晨报》等媒体发表声明,宣布辞去所有代理职务。8日,北平沦陷。9月3日,张自忠逃离北平。
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是全面抗战的第一城。宋哲元在日军进攻北平后,虽然最初对和谈抱有幻想,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决抵抗;佟麟阁和赵登禹身先士卒,与将士们在前线抵抗日军,最终在战场上以身殉国;张自忠虽然负责与日军谈判,但是他没有丢掉自己的气节,并在大部队撤离北平后留下来与日军周旋,保护了北平的老百姓。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被称为抗日名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