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部队和Y部队的会师之缅北战役

民生   2024-11-11 23:00   四川  

缅北战役是由中国驻印军,也就是X部队,于1943年10月发起的,该战役自发动这场战役不仅是消灭缅北的日军,还是为了修通中印公路(又称史迪威公路)、重新打通滇缅公路。缅北战役主要包括胡康河谷战役、孟拱河谷战役、密支那战役。

缅北战役形势图(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胡康河谷,又译作“虎关河谷”,由达罗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组成。1943年10月24日,在史迪威的率领下,中国驻印军主力新38师和新22师,越过那加山脉向胡康河谷发起三路进攻,击溃了日军18师团的搜索大队和55联队,攻占宁宾、新平洋,打开了胡康河谷的北大门。
1944年1月初,新38师全师进抵大龙河西岸,中印公路也通车到新平洋。新22师65团穿行于太洛河丛山密林,披荆斩棘地开道行军,在经过一个星期后,突然出现在拉家苏日军据点,对其展开围攻,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1月31日,新38师攻占了太洛,2月1日新38师主力攻占太白家。尔后,中国驻印军挥师南下,追歼日军18师团主力。
新22师主力由坎道渡过大奈河,直趋孟关,1944年2月2日肃清漾那加日军,2月3日占领卡拉。新38师主力迂回切断日军后方交通,与新22师对孟关形成了钳形夹击之势,中国战车第一营协同步兵1个营由孟关西侧经原始森林绕攻敌后,截断日军后方联络线。
1944年3月4日,由英军和美军官兵联合组成的特种部队加拉哈德劫掠者部队(5307联合大队)加入了战场,与中国驻印军并肩作战。中国驻印军于3月5日攻下了孟关,日军18师团见状,便向瓦拉本地区转移。新38师第113团昼夜兼程挺进瓦拉本附近,截断了日军后路。新22师主力沿公路南进,战车营从宁康卡追击。3月9日新38师占领瓦拉本,与新22师胜利会师。3月15日新22师攻占高沙坎。3月29日中美军进占沙杜渣。经过了5个多月的战斗,中国驻印军重挫日军18师团的主力,以伤亡6495人的代价歼敌6000余人,其中击毙敌军官60多名、士兵4100余名,肃清了胡康河谷的全部日军。
孟拱河谷,从西向东,是卡盟(加迈)、孟拱、密支那三大要点。
中国驻印军首先要突破长20英里的布杰班山天险才能打开孟拱河谷的大门。中国驻印军继续选择迂回作战,日军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虽然料到中国驻印军会继续实施迂回战术,但他同时认为,布杰班山天仙中的库芒山脉奇险无比,大部队无论如何也无法翻越。事实证明,田中新一低估了中国驻印军的意志力与战斗力,113团以无比坚韧之毅力历时14日终于迂回成功,先占领了拉班,切断日军退路。后又与新22师两面夹击,只用一天就突破了布杰班山天险,歼灭日军近6000人,取得了胡康河谷战役的胜利。
有了胡康河谷战役的胜利做铺垫,中国驻印军与日军18师团终于在孟拱河谷展开了决战。
1944年4月初,中国驻印军向孟拱河谷两路并进:新22师配属坦克营由拉班地区向加迈攻进,月底,新22师进至英开塘遭日军第18师团一部顽抗,战至5月4日方突破防线,向加迈突进;新38师沿塔奈河南进向瓦兰地区进攻,战至5月下旬击溃第18师团主力和56师团一部,攻占瓦兰地区各据点。
随后,新38师114团向孟拱进攻,另2个团向加迈迂回。日军见驻印军势不可挡,即飞调原防守密支那的114联队主力和56师团146联队一部,增援加迈的刚补充完的55和56联队。
见此情景,史迪威即以新30师之88团,新50师之150团和加拉哈德劫掠者部队远程偷袭密支那,其中,150团为主攻部队,其余部队负责警戒。150团于1944年5月17日攻占密支那机场后,5月19日便向密支那市区发起了进攻,然而,事实证明,史迪威的谨慎是过度的,因此决定投入的警戒部队过多导致了主攻部队150团仅以一团之力无法攻克密支那。

约瑟夫·沃伦·史迪威(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后来日军的援兵陆续赶到密支那,盟军虽亦以空运增兵,但战机已失,突袭变成了强攻。密支那奇袭未能达成作战目标,对战局影响甚大,因5月底即将开始连绵数月的雨季,其间空运甚为困难,所以密支那一万多盟军补给完全依赖于空运是非常危险的。在这时,正面部队攻取加迈和孟拱,以打通到密支那的地面路线就是尤为重要的。
新38师师长决定再次使用迂回敌后战术完成这一作战任务,1944年,5月21日,112团奉孙立人命令背负4天干粮和1个基数弹药插向卡盟背后的西通。5月26日,112团进至西通,向日军发起突袭,并于次日完全肃清西通和周围地区的日军第12辎重联队,炮兵第21大队1中队,和警备队共二个中队。共击毙日军900余人,缴获155重炮4门,满载械弹汽车75台,骡马500余匹,粮弹仓库15座。

孙立人(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1944年5月28日,112团继续向南北两面发展,攻占加迈东北支遵,击毙日军200余人,占领粮弹仓库20多座,日军在孟拱河谷的粮弹辎重大部份落入112团手中。
日军对112团感到了恐慌,便以3个联队的兵力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112团。但112团寸步不让,坚持同时对两面日军进行作战,一直坚持到1944年6月14日113团从加迈方向攻到,南面日军也退保孟拱,此战将日军3个联队全部击溃,共击毙日军2700人。
112团迂回西通取得成功,切断加迈日军18师团后路后,孙立人抓住战机,以113团向加迈猛进,加迈日军18师团各部因后路被112团切断陷入了困境。113团遂于1944年6月9日攻克加迈。在113团攻击加迈同时,114团向孟拱实施大纵深穿插,击退了沿途日军阻击,于20日肃清孟拱外围要点。6月21日,原从孟拱往援密支那的53炮兵联队回援孟拱,在城郊遭遇114团伏击,结果自然是被击溃,并且联队长高见量太郎被击毙。
6月22日,114团在大雨中发起对孟拱的攻击,官兵在没过大腿的泥水中奋勇向前,孟拱日军18师团、53师团、第2师团各部都已经成为了新38师的手下败将,已经无力抵抗,只是顽抗了3天后,以田中新一为首的这伙日军仓皇逃窜告终,而114团最终拿下了孟拱。
密支那,是缅北重镇,位于伊洛瓦底江西岸,地处缅甸纵贯铁路的终点,成为水陆交通枢纽,南连八莫,西通孟拱,北达孙布拉蚌和葡萄;东面通到甘拜迪的公路再向东延百里,便到腾冲。攻下了孟拱后,盟军开始集中兵力,对密支那发起最后的攻击。
日军方面对密支那也十分重视,日军第33军参谋长迁政信,对密支那守军指挥官水上源藏少将发布“水上少将必须死守密支那”的命令。因此,在1944年6月25日到7月2日的一周时间里,水上指挥守备队进行殊死的拼搏,使中美军队仅前进了数百米。7月12日,中美军队在空中支援下再次发起总攻。127架飞机共投下754吨炸弹,其数量比炮兵发射的炮弹还多百分之二十,水上命令部队在轰炸期间退往后方,一旦轰炸停止,迅即返回阵地抵抗步兵的攻击,因此中、美军队虽有推进,但未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虽然在此次总攻中,中、美军队虽有推进,但未取得决定性的战果,但是密支那的守备部队的有生力量被大大削弱,兵力减少到大约1500人,火炮射击已限制在每天6发以下,手榴弹每人只发两枚,战斗中多采用白刃格斗。为了补充兵员,水上令情报主任八江正吉中尉率5人冒雨溜出密支那,在瓦扎找到第2野战医院分院,指挥约400名伤病员,突破重重封锁,与守备队主力会合。至1944年7月下旬,水上部队减少到1200人,阵地设施几乎遭到彻底破坏,第一线官兵已处于毫无掩护、完全暴露的状态。战壕积满雨水,官兵们只能在齐腰深的水中负隅顽抗。日本33军司令本多才政中将获悉密支那守备队的命运危殆,便以电报形式向水上源藏及守备队颁发嘉奖令,但这不能改变日军。
7月下旬,密支那守备队已濒临绝境,此时,只有退守伊洛瓦底江东岸才能避免全军覆没的结局,基于此,有一名守备军中叫丸山不知道“死守密支那”的命令的大佐向水上源藏提出了迅速转移到江东岸,据守马扬高地的建议。水上源藏默许了这一建议,丸山遂下令8月1日开始撤退,8月1日、2日、3日夜间分批渡江。部队按计划成功渡江后,逐次集结在热带丛林中,幸存者减至约800人。
在此期间,柏特诺未能接受中国军官关于切断日军与孟拱、八莫的通道的建议,使日军得以从八莫和孟拱两地增援密支那,史迪威因此对柏特诺十分不满,于6月25日将柏特诺撤职,并派遣韦瑟尔斯来密支那接替他的职务。但后来的作战实际上由郑洞国指挥。郑洞国以对壕作业向前推进,并注意步、炮、空的协同,于是伤亡大减,激战至8月4日,完全占领密支那及河对岸的宛貌,肃清了各处日军残兵。1944年8月4日黎明,水上源藏于农他隆东岸的一棵树下,用手枪自尽。

郑洞国(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密支那战役历时3个月,共攻进了90余公里,恢复土地2200平方公里,击毙日军2000多人,俘获69人,将日军18师团114联队、工兵第2联队,第56师团第148联队主力及其他部队歼灭,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的第一期作战任务胜利完成。自5月17日至8月3日中美突击队共伤亡6551人,这是中国驻印军伤亡最大的一次战斗。

廖耀湘(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1944年8月,新1军奉命在缅北重镇密支那进行整编,整编成新1军与新6军。新1军军长为孙立人,下辖新38师、新30师、第50师;新6军军长为廖耀湘下辖新22师、第14师、第50师。
1944年10月16日,中国驻印军分两路向瑞姑、八莫等地日军发起攻击,对八莫进攻持续了两个月。其间,日军于1944年11月底进犯独山,蒋介石遂下令新6军回国保卫大西南,新6军主力于12月1日奉命停止前进,新6军军部及新22师、第14师被空运至云南沾益,以保卫重庆。留下第50师与新1军作战,归新1军指挥(后来正式编入新1军序列)。1944年12月15日,新1军攻克了八莫。

中国驻印军在缅北(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此时,盟军已经在缅北取得了重大胜利,接下来,中国驻印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打回国内,与中国远征军在滇西会师。

流仓历史论坛
分享历史故事,讨论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