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进入深水区,行业生态将迎来剧变

财富   财经   2024-09-27 08:48   北京  

尹欣驰  李景涛  李子俊  武平乐  董军韬

2024年智能驾驶在技术发展和商业层面迎来了诸多里程碑事件,我们认为自动驾驶行业未来的发展逻辑较过往出现了重大变化,我们希望通过本篇报告详细阐述我们看到的当前行业底层逻辑,同时做出格局的研判。



技术层面:大模型赋能汽车,端到端令智能驾驶迎来质变时刻。今年自动驾驶行业在技术端和商业端的几个里程碑事件,令行业逻辑发生底层变化,行业发展已驶入深水区,行业逻辑逐步趋近于AI行业。


特斯拉FSD v12.3首次采用端到端模型,代码行数从30万降低到3千行,自今年4月推送后,其实际效果具备更高的性能上限、更拟人化的驾驶风格和更快的模型收敛速度,我们认为高阶自动驾驶的ChatGPT时刻渐近。从底层逻辑看,端到端模型对算力和数据量的超高需求,导致智能驾驶的行业逻辑逐步趋近于AI行业,同时大幅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



商业层面:技术进步使自动驾驶从“跑马圈地”的烧钱阶段,逐步产生商业价值,商业闭环初现曙光。


自动驾驶是目前AI的最佳变现场景之一,自动驾驶已经成为AI最核心的角力场。


L2+/L3:特斯拉北美FSD的投放、以及华为/小鹏等智驾版车型的热销,在需求端已经证明消费者对自动驾驶付费意愿已经明显提升;同时硬件端随着智驾SoC、激光雷达等产品的成熟,BOM成本正在逐步下降。


L4:部委正有序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跑通商业模型初现曙光;L4和渐进式两条发展路径正在会师。



格局研判:虽然许多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在2024年虽面临融资的寒冬,但当下也是巨头企业下场进行并购重组的好机会。


芯片企业在向软件延伸,而车企也在从算法逐步向芯片端探索,上下游企业正在会师,全栈自研的优势正在凸显。2025年将是中国自研智驾芯片扎堆量产的元年,也将是行业生态快速演变的一年。


随着中国自动驾驶优势的凸显,出海机会也在不断浮现,类似大众投资小鹏汽车的案例可能还会再度上演。


谁将胜出?自动驾驶落地价值量大,高阶智驾为OEM带来价值量提升和利润率提升;当前应重点布局领先的全栈自研企业(特斯拉、华为、蔚小理等)模型迭代快,大模型壁垒较以往更高,其研发方向将是当前产业变革的核心推动力。



投资建议:


OEMs:落地价值量大,对标特斯拉FSD和自主品牌的配置价差,高阶智驾带来价值提升和利润率提升;全栈自研的主机厂模型迭代快,大模型壁垒较以往更高。


域控制器&芯片:算力是智能驾驶的核心基础,与头部芯片商紧密合作、产品配套领先的tier-1产业链卡位效应强。


智能底盘。


特斯拉产业链。



风险因素:


技术与产品迭代风险;产品推广速度低于预期;汽车行业销量下滑风险;智能汽车扶持政策的力度低于预期;出现智能驾驶的恶性事故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9月26日发布的《智能驾驶行业专题—智能驾驶进入深水区,行业生态将迎来剧变》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