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是一项常见的医学检验项目,通过对血液中不同成分的检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到患者身体的基本健康状况和可能存在的疾病。
血常规检查通常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往往提示着不同的疾病或或病理。
血常规是什么?
血常规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
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应,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
因此,血常规检查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
血常规检查时,若3项指标升高,建议提高警惕!
中性粒细胞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若发现这种细胞数值出现异常时,医生在排除生理性因素之后,就会怀疑这可能是由病理性因素所导致的。
淋巴细胞数量升高:淋巴细胞在人体的血液中占比也是非常的大,当血常规检查结果中,淋巴细胞数值显示升高时,最好做进一步的检查。
红细胞数值增生:红细胞对于人体来说至关重要,在人体中主要负责着氧气和营养元素的运输,正常情况下,体内红细胞增多,可能是由于情绪过于激动或是情绪波动较大所引发的。
血常规能检查出哪些疾病?
贫血:血常规中如血红蛋白降低可用于提示是否存在贫血,且数值可用于为贫血严重程度分度,血红蛋白升高可用于提示真红细胞增多症、血液浓缩等。
感染:血常规中如白细胞增高同时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对细菌感染有提示作用,白细胞增高同时伴有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对病毒感染有提示作用。
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可用于提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增多可用于提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液系统疾病:如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都存在异常时提示血液系统出现疾病,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血常规能不能检查出癌症?
血常规不能检查出癌症。
血常规主要检查的是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如白细胞反映的是机体的抗感染能力,通过白细胞的数量,可以推测机体是否患有白血病,通过红细胞的数量,可以推测机体是否存在贫血的情况。
做血常规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
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
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