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可以延长寿命?刘加勇医生建议:50岁以后,这3类跑步方式要避免!

文摘   2024-10-19 17:02   山东  

跑步,一直被誉为“最简单的长寿秘方”,很多人将它作为健康生活的标配。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功能逐渐下降,尤其是50岁以后,跑步的方式如果不当,反而可能带来健康风险。那么,跑步到底能不能延长寿命?50岁以后又该如何避免误区呢?


慢跑对提升生命时长具有积极影响,它能够有效助力延长生存年限。


从多项医学研究中,跑步确实与延长寿命有密切关系。《心脏协会期刊》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规律性的慢跑能明显削减心脏血管问题与新陈代谢紊乱等疾病的出现频率。这些健康状况常常是决定生命长度的关键要素。跑步的确在某种程度上能帮助提升身体的健康水平,进而延长寿命。


问题的关键在于:并不是所有的跑步方式都适合每个年龄段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恢复能力和耐受度逐渐下降,如果继续采用年轻时的激烈跑步方式,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损伤,尤其是心脏、关节和肌肉。


50岁以后,这3类跑步方式要避免:

1、保持不断的剧烈奔跑锻炼!

步入五十岁门槛后,人体的肌力、心脏与肺部的效能以及关节的活动度均会逐渐减弱。倘若持续进行长时间的剧烈奔跑,或许会给心脏带来沉重的负担。一项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研究指出,高强度运动在中老年人群中可能增加心律不齐、心肌炎等风险。


尤在奔跑之际,一旦觉察胸部憋闷、心率陡增或呼吸不畅之状,需即刻终止锻炼并寻求医学检查。长时间高强度的奔跑活动会给关节与膝关节带来重大损耗,致使骨关节炎的患病风险上升。


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更适合短时间的中等强度运动,例如30分钟的慢跑或者快走,这样既能保持心血管健康,又能降低运动对关节和心脏的负担。


2、在饥饿状态下进行跑步运动!

空腹跑步或在不合理饮食后跑步,尤其是年纪大的人群,可能增加低血糖的风险。血糖偏低可能会诱发晕眩症状、身体乏力,在极端情况下更可能造成意识丧失。根据《营养学期刊》的一项研究显示,50岁以上的人群身体的代谢率较低,如果没有适当的营养摄入,长期空腹运动容易损害肝脏和肾脏功能。


跑步前应当进食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避免空腹上路。可以选择少量的水果、坚果或燕麦来提供能量,防止出现血糖骤降。


3、没有热身的剧烈跑步!

50岁以后,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下降,如果在没有进行充分热身的情况下,突然进行剧烈的跑步,极易导致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运动损伤。部分中老年群体视慢跑为“简易锻炼”,未重视热身环节,结果常引发关节韧带受损、肌肉酸胀等状况不断出现。


适当的热身运动,比如拉伸、慢走和活动关节,是跑步前的必要准备工作,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群。科学研究表明,热身可以有效提升血液流向肌肉的速度,使肌肉在运动中更具弹性和承受力,从而减少运动中的损伤风险。


如何科学跑步延长寿命?


跑步时需留意时长与剧烈程度,适度调节,以防过度。


研究表明,对于五十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人而言,适量的身体活动更为适宜。每周三到四次,每次持续半小时的缓步跑或健步走,能有效强化心肺机能,辅助管理体重与血糖水平,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恰当活动避免超限,是确保身体健康的首要原则。


融入多元训练方式,提升综合体能。

除了跑步,50岁以后的人群可以考虑增加一些交叉训练,比如游泳、骑车、瑜伽等。这些运动对心肺功能的提升同样有效,同时对关节的压力相对较小,能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避免因单一跑步方式导致的运动伤害。


留心身体的各种信号。

运动时,对身体各种讯号的警觉留意至关重要。50岁以上的人群如果在跑步过程中出现关节疼痛、心悸、头晕等现象,应当及时停下,检查身体状况。随着年龄渐长,身体的复原力会逐渐下降,切莫一味执着于跑步,不顾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


医学研究支持:跑步的益处与风险

国外的多项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中老年人在进行适度跑步时的益处。一项来自《英国医学杂志》的研究对5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适度的有氧运动能够延长寿命,尤其是在改善心血管健康和代谢功能方面效果显著。


然而,另一项发表在《美国老年病学会杂志》上的研究也提醒我们,50岁以后,跑步的方式至关重要,跑步过量或强度过高,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并提高运动伤害的风险。恰当的体能活动量对保持身体良好状态极为重要。


跑步的确是一种健康的运动方式,可以帮助延长寿命,但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而言,跑步的方式需要更加谨慎。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空腹跑步以及没有热身的剧烈跑步,将有助于减少健康风险。采用科学的跑步方法,并搭配其他低强度的运动方式,可以帮助50岁以上的人群继续从跑步中获益,保持健康。


刘加勇医生
从医27年, 全网粉丝2700万➕, 每天分享健康知识, 专注于疤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防治专业。 🌞帮助更多人健康不走弯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