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 10月28日-11月3日讲座一览

学术   2024-10-26 08:00   上海  

1


【10月29日】

/世界文学课程系列讲座·本学期第五讲/


绘画与悲剧观念


主讲人:丁尔苏

时间:10月29日(周二)10:05-11:35

地点:松江校区5教楼5314教室


讲座简介

     对大多数人来说,绘画总是与美好联在一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赏心悦目的人物或景色,有时还会称赞它们“美丽如画”。事实是,历史上有不少绘画作品不仅不能给观众带来感官愉悦,反而令人毛骨悚然。德国画家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Matthias Grünewald)的《耶稣受难》图即为一例。画中的耶稣满身扎刺,鲜血流淌,两臂被钉在十字架上,其面部表情极度痛苦。画家为什么会通过色彩和线条来展现类似的人间苦难呢?英国当代学者伊迪丝·霍尔(Edith Hal)说得好,悲剧“所表达的是关于苦难的追问”,表达苦难的绘画作品也不例外。我们可以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悲画”来了解埋藏在它们背后那些不同的悲剧观念。

主讲人简介


丁尔苏,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特聘教授。曾担任加拿大《符号学书评》(Semiotic Review of Books)杂志编委和副主编(1997-2000)、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2000-2004)以及香港岭南大学英文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文论,学术成果包括《超越本体》《符号与意义》《现代悲剧》(译著)以及由多伦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专著Parallels, Interactions, and Illuminations: Traversing Chinese and Western Theories of the Sign,近期论文包括《中国苦戏与西方悲剧》《从两善对峙到善恶斗争——黑格尔悲剧冲突论述评》《苦海无边,“退让”是岸——叔本华悲剧理论述评》《<悲剧心理学>的成就与启示》《全球语境下的王国维悲剧理论》《加缪的微弱乌托邦冲动》《信仰骑士——克尔凯郭尔论悲剧》和《历史与社会视野下的悲剧——雷蒙·威廉斯的悲剧观》。

2


【10月31日】

/英华人文系列讲座·第188讲/


具身认知科学视域下的

汉语躯体化情感词的英译


主讲人:周频

时间:10月31日(周四)16:30-18:00

地点:松江校区5教楼5365教室


讲座简介

      在将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包含内感受的躯体化情感词(如撕肝胆俱裂、肝肠寸断等)翻译为英语时,有研究者认为,为了传播中国文化,保留中国文学作品的神韵,应尽量用包含身体或身体部位感受的躯体化情感词进行翻译。然而,基于现代具身认知科学和内感受神经科学,比较英汉的情绪概念化结构发现,汉语对情绪的概念化具有较高的身体透明度和较粗的认知颗粒度,在英语中则相反。进而反思了传统的直译-意译的跨语际范式的翻译观和归化-异化的跨文化范式的翻译观背后预设的语义观和知识论,提出了跨认知系统的翻译观。即强调译者应首先注重在两种语言的认知结构或概念系统层面的转换。因而提出,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的躯体化情感词的英译,应尽量按照西方人认知情绪的方式翻译为抽象的情绪认知词,而非躯体化情感词。最后,通过对比《红楼梦》的两个译本(杨译本和霍译本)对躯体化情感词的英译,佐证了这样的观点。


主讲人简介

     周频,上海海事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情感神经科学、情绪认知的跨语际-跨文化比较、具身语义学、语言科学研究方法论等。担任《外国语》、《现代外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PLOS ONE等权威期刊匿名审稿专家,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外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会理事。在国际顶级SCI和CSSCI检索期刊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Brain Sciences,《外国语》、《外语界》、《中国外语》、《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等发表了约20篇论文,其中两篇分别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出版专著2部:《如何从0到1:语言科学研究方法论探索》(25万字),《读懂情绪:倾听身体的声音》(30余万字,待出)均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译著2部:《情绪、学习与脑:探索情绪神经科学对教育的启示》(14万字,清华大学出版社)。《历史认知语言学》(25 万字,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曾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哲社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多项。


3


【10月31日】

/口译沙龙系列讲座/


翻译跨界与跨界翻译


主讲人:朱若菡

时间:10月31日(周四)16:30-18:00

地点:松江校区5教楼5320教室


讲座简介

     本讲座将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是翻译跨界,即分享作为英语翻译专业的学生,跨界到法律行业学习和工作的历程。主讲人将结合自身经历,从翻译专业人士如何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快速学习、做好准备等方面进行分享。

     二是跨界翻译,即着重介绍在法律、仲裁行业进行翻译的体悟。主讲人将根据工作和实践观察,以仲裁及其他替代性争议解决等法律行业对翻译服务的需求为视角,与同学们就如何做好法律翻译实务工作和职业发展规划进行交流。


主讲人简介

朱若菡,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校友,上海仲裁委员会研究工作部副部长,上海市法学会“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会理事。她拥有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在国内外期刊以中英文发表多篇文章,参与撰写/编辑《中国建设工程审裁制度:立法建议与示范规则》《新思路英语专业系列教材 综合教程1》等书籍/教材,参与仲裁有关立法、规则起草和征求意见。她有近八年法学教育国际化经验,长期从事口笔译工作。


4


【11月1日】

/上外学术风采系列讲座/

/英华人文系列讲座·第189讲/

漫谈英国文学中的法国大革命


主讲人:陆建德

时间:11月1日(周五)13:00-14:30

地点:松江校区图文西厅


主讲人简介

陆建德,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并兼任学术刊物主编,专业为英语文学和比较文学,近年关注中国近现代文学转型的过程以及翻译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的特殊贡献。著作包括《破碎思想体系的残编》和《海潮大声起木铎》等。





上外英语学院

“数字写作研究与服务中心”个性化咨询

2024-2025第一学期安排

英语学院“数字写作研究和服务中心”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特别是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能力。中心为广大师生搭建共同参与用英语进行基础写作创意写作学术写作的活动平台,以服务师生写作为主,开展与写作有关的教学研讨和学术活动。本学期,写作中心继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写作咨询服务,中心中外籍专家为学生的习作练习提供个性化反馈和指导。


服务对象

英语学院学生(本、硕、博)

值班地点

5359办公室

服务时间

Byron Taylor老师:周一13:00-14:30

Tony Hong老师:周四 10:05-11:35

预约流程

请同学们自行前往5359办公室,在门口预约表的相应时间段填写姓名和学号,完成预约;每人每次仅可预约一个时段30分钟)。

请在预约的时段准时前往写作中心签到并完成咨询。


排版 | 庄莹

编辑 | 高立新

审核 | 王欣 侯靖靖 孙会军 孙珊珊

上外英语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官方平台,发布学院最新动态,分享英华学人前沿成果,展现英华学子绚烂风采,关注英华校友发展需求,提供各类服务与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