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交友当如杜少陵(《秦岭》专刊文选43)

文摘   2024-07-31 21:54   陕西  

三秦散文家  散文新势力

 点击头顶蓝字关注【三秦散文家】



三秦散文家

《散文视野》杂志

选稿基地


本期专栏


专刊文选




交友当如杜少陵

张立



就在不久前,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这证明超时空穿梭在理论上是有可能的。光想想这点就觉得很美好,如果能够回到传说中的大唐,且回去的时间只够结交一位朋友,那么你会回到哪个时期,结交谁做你的唐朝朋友呢?作为诗歌爱好者的我,当然要回盛唐,可选择哪位大诗人呢?他们个个都那么有魅力。


李白当然足够耀眼,可他名气太大,交游太广,粉丝太多,能入他青眼的山川名胜很多,能入他青眼的人却很少,也没见过他给哪个朋友写过大于首诗他忙于感受新鲜事物,不太会长时间惦记谁,包括杜甫。谁给他千两黄金,他拿去游仙饮酒,也不见得会说声谢谢,仿佛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诗仙热衷求仙问道,奇人异士他才另眼相看,我一个普通的粉丝,体力又不济,他步履放达游踪不定,我可跟不上他,跟上了他也未必多看我两眼。想想那个铁杆粉丝魏万,找了李白几年,足迹跨中原山东江南,行路三千里,才找见了时年五十岁的李白。我穿越回去容易吗,时间宝贵啊。

盛唐大诗人中,当时声名最大的还不是李白,而是诗画双绝的王维。这个王摩诘,是离佛门最近的大诗人,不仅诗画独步盛唐,音乐造诣也极高,年轻时就是三个王爷一个公主的座上宾。他品行高洁,各方面都趋近完美,官也当的比较顺。但他太好宁静内心生活,从青年时代就很少主动交朋友,晚年更是自称“万事不关心”,除了辋川的裴迪,他似乎想不起世间有几个朋友。我还是别自讨没趣的好,除了爱好诗歌,书画、音乐、禅宗都不是我之所长,就算见了王维,估计两句话都对不上来。



李白和王维是同时代的大诗人,且都在长安待过,但奇怪的是两人好像没有过往来,有人猜测与玉真公主有关。而杜甫喜欢交朋友,他和李白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大诗人都有过交往,常常在诗中提到这些故交。


其实对我而言,杜甫才是我心中的不二人选,交友当交杜少陵,一想起老杜对朋友的种种深情厚谊,就不由得让人感动得想流泪。他乐于接纳新朋友,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市井小民,只要有真情和诚意,他都一概视为朋友。最关键的是,他会为每个朋友写诗相赠,题目还会把朋友名号恭恭敬敬的写上。交往深的,那可是一赠再赠,很多人的名字因了诗圣的赠诗而流传了下来。说起来,住在长安少陵边的我去结交困居少陵原时期的杜甫,年纪相仿,志趣相投,当有希望成为他的朋友,并得到他的赠诗吧。



杜甫年少时也曾壮游各地,“裘马颇清狂”。天宝三载(744年)夏,杜甫33岁,在洛阳初遇44岁的李白,一见如故他非常崇拜李白,之后更是同饮同游数月之久,让千年来的文人都向往不已,其间大诗人高适也加入进来共游过一段时间。杜甫赠李白的诗中写道: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李白是喜欢这个小兄弟的,难得的也给杜甫赠过三首诗。但杜甫尚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儒家济世情怀,欲西去长安求取功名,从长安被赐金放还的李白深知那趟水有多深,却不忍打破小兄弟的希望,于是以诗道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他们再也没有机会相聚。李白此后没写过杜甫,而重情的杜甫不管境遇如何,一直思念着李白,赞美着李白,多次做梦梦见李白,写了二十多首刻骨铭心的怀念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杜甫对李白诗歌的极高评价,在杜甫诗中,李白性格、形象之生动,呼之欲出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梦李白》之二)

高适与李杜二人同游一段时间后,独自去了楚地,并在那里走上了仕途。杜甫也很欣赏高适,流传下来的赠诗就有近20首。高适虽然写诗和入仕都较晚,但却顺水顺风,官位最后做到了节度使,诗名当时也远在杜甫之上。杜甫写给高适的诗比较亲切,高适久不来信,他就寄诗调侃:安稳高詹事,兵戈久索居。时来如宦达,岁晚莫情疏。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高适晚岁确实太忙于事功,对流寓成都的杜甫虽多有资助,可寄诗及亲往却只有三四次,但每次都令杜甫感念难忘。特别是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一诗——


人日题诗寄草堂,
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
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
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
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
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
愧尔东西南北人!


杜甫收到该诗,“泪洒行间,读终篇末”。写此诗后四年,高适去世,杜甫悲痛不已,作《闻高常侍亡》:“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又五年后(770年),杜甫死前两个月,翻到了这首高适的赠诗,写下了《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叹我凄凄求友篇,感时郁郁匡君略……


当年杜甫与李白分别后,于天宝五载(746年)来到长安求取功名,先是王公大臣交游,级别还挺高,有汝阳王、左丞、左相、驸马和翰林学士等,后来长安的朋友任华写《寄杜拾遗》诗云:昔在帝城中,盛名君一个。诸人见所作,无不心胆破。郎官丛里作狂歌,丞相阁中常醉卧。虽有夸大之嫌,但他确实在高朋满座中迷失过自我,以为自己朋友满帝京。因奸相李林甫当政,投诗权贵的干谒活动没什么效果。他迟迟当不了官,这些贵族不可能一直把他当绩优股,两三年后就疏远了他,让他明白了官场交往的势利与薄情。到天宝十载时,他已陷入贫病交加的地步,“饥卧动即向一旬”,而那时“朝廷故旧礼数绝”,他无奈感慨:“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长安苦寒谁独悲,少陵野老骨欲折”“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反倒是平民朋友魏君、王倚等人来问疾、饮赠,让诗人感动不已,有诗相赠,让两位籍籍无名的朋友留下了大名如果我要穿梭回去,也会选在此时去少陵原上安慰他去。



天宝十一载(752年)秋日,岑参从西域归来长安,高适则来长安准备赴边,于是相邀杜甫、储光羲与薛据等诗人,同登曲江畔的长安慈恩寺塔(大雁塔),五人都留有诗作,除薛据外都流传了下来,尤以杜诗雄浑忧患,其中“秦山忽破碎,泾谓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四句,仿佛透视到了几年后的安史之乱。高适、储光羲和杜甫三人诗的名字都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岑参诗名却叫《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不知为何没有提到杜甫,按理两人的家族应为世交啊,莫非木梯太窄,他们分两拨上去的?两年后岑参将赴北庭前,又与杜甫等人游览户县的渼陂湖,杜甫作纪游诗《渼陂行》,第一句就是:“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他写诗从来不忘感谢朋友。他第一个把“高岑”并称,称“高岑舒缓步,沈鲍得同行”,说他们放慢了脚步,沈约、鲍照这样的六朝大诗人才赶得上啊。



杜甫在长安的后几年过得很清苦,幸亏找到了几位志同道合又地位平等的知音,比如郑虔与苏源明。郑虔是他河南老乡,苏源明是他青年游齐赵时结识的朋友。说到郑虔,也是盛唐一个传奇人物,大杜甫20岁,与王维一样,精通诗书画和音律,画被称为仅次于王维,草书可与张旭媲美。他当朝廷协律郎时业余撰成八十余卷当朝史志,却因遭人诬告私撰国史而焚稿,但还是被外贬十年。唐玄宗爱其才,在其山水画上御题“郑虔三绝”,并曾诏授其“广文馆博士”,人称“郑广文”。但也仅此而已,他依旧穷困,与忘年交杜甫一样怀才不遇。二人相见恨晚,推心置腹到喝酒“忘形到尔汝”的程度,杜甫给郑虔写的诗不下三十首。他与郑虔、苏源明过从甚密,在穷困的年月里因为有了知音而没有虚度。他们是酒友,更是知友,常常互开玩笑,杜诗《戏简郑广文兼示苏司业》云:“广文到官舍,系马堂阶下。醉则骑马归,颇遭长官骂。才名三十年,座客寒无毡。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



安史之乱时,王维、郑虔等文武百官被俘,被迫出任伪官,郑虔托病未就。平乱后,郑虔还是被贬为台州司户参军。杜甫饯行,写诗送别: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仓皇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之后杜甫写了多首诗想念这位忘年交,相思相怜之情不亚于对李白。广德二年(764年)郑虔死于台州,而苏源明也于此年饿死于长安,当时杜甫在成都,闻此噩耗悲痛不已,作《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以吊之,诗曰:“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存亡不重见,丧乱独前途……不久杜甫又作《存殁口号》二首怀念两位故友。


安史之乱长安收复后,杜甫任左拾遗,直言极谏疏救他的朋友、打了大败仗的宰相房琯如同当年司马迁仗义执言为李陵辩解一样,把唐肃宗气坏了,把他交给三司治罪。结果三司又为杜甫说话,皇上还不依不饶,直到新任宰相求情,才暂时赦免了杜甫,但从此疏远了他。可以说,杜甫的仕途因两肋插刀而止步了,而这位房琯本就不是将才,能力有限,也就是会为人,对朋友还不错。当年他在长安真的很关照杜甫吗?“朝廷故旧礼数绝”里有没有他?我替杜甫感到可惜,但他却从不后悔,人人对房琯避之不及时,他还是要写诗给对方,现实算计不在他的考量范围内。蒙谴不过旬余,便《为遗补荐岑参状》,向皇帝推荐岑参,这次肃宗采纳了。他的一生,对皇帝是忠肝,对朋友是义胆。


左拾遗杜甫、右补阙岑参与太子中允王维、中书舍人贾至、御史中丞严武等人交好,经常并肩出入宫廷,互相唱和,过了一段比较平静的官员生活。在贾至建议下,几人都曾写过《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类的诗歌,尽管诗歌价值不高,但他们的友情却是令人羡慕的。不久杜甫因受房琯牵连被贬官华州,期间他还专门去蓝田的辋川看望王维



杜甫后来入蜀,就是因为坐镇西川的是朋友严武,严武是武人,也是诗人,对杜甫很尊敬,也很照顾。成都的杜甫草堂是我去过的最美的圣地,当年却比较简陋,但诗人总算在此度过了一生中较为安稳的三四年光阴。其间,严武曾一度调回长安任职,杜甫水路相送百里。严武走后,下属徐知道作乱成都,杜甫赴梓州避难一年多。梓州刺史章彝是严武下属,对杜甫照顾有加,两人关系融洽。但章彝与严武都有“暴躁专横,征敛无度”的毛病,据说章彝还与朝廷离心离德,犯了不少事。严武二度回西川任职时要杖杀章彝,杜甫又为朋友挺身而出,坚决阻止严武。严武被杜甫气坏了,最终还是杀了章彝,之后对杜甫仍然很照顾,继续让他当杜工部,但杜甫伤了心,辞官不做,回到了草堂。没几个月,严武暴卒,失去了好友的救济,且西川诸将都为当上主帅而蠢蠢欲动,这里注定不会太平。杜甫准备离开草堂,出三峡去湖湘,那里还有朋友可以依靠。



遗憾的是,岑参在他刚离开一年后到了成都,之后任嘉州刺史,而杜甫则过了嘉州,到了三峡里的夔州小城。杜甫得知岑参当了嘉州刺史,去信祝贺,他们多年没联系上,终于知道了对方的行踪。如果我是岑参,一定邀请杜甫到嘉州来生活,但岑参刚到嘉州,尚需适应,没发出邀请,但二人诗书往来渐多。等到两年后岑参被迫去职,他也老了,好友中活着的不多了,他想起了老朋友杜甫,于是沿着杜甫出川的路线,赶赴夔州,中间因盗贼横行耽搁了几个月,到达时才知道老杜几个月前刚出夔门。“七月江水大,沧波涨秋空”,岑参在去夔门途中被大水阻隔,只好回了成都,没多久就客死在了那里,与老友再次结伴同游的梦想终归没能实现。而出峡后的杜甫也仅活了两年,那两年在江上漂泊无依,缺少持久的友情。我常常想,如果当初岑参赶上了杜甫,他们二人是否会因为有高质量的友情支撑,从而多活几年?他们多活哪怕一年,诗歌史上就会多出多少脍炙人口的精品啊!


因江水暴涨等各种原因,杜甫一家人在夔州小城困居了两年,说起来也不算困居,比在长安的日子好多了,过着陶渊明般的田园生活。但他老了,愈发思念朋友,可这里却因交通不便而音书难达。孤独的诗人常常望着江水发呆,眼前浮现出故人的音容笑貌,于是他这两年写下了大量怀念故友的作品,夔州两年也成了他一生创作最丰硕的时期。


他写《昔游》一诗回忆当年与李白、高适同游的美好岁月: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不及少年日,无复故人杯。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


他写五古长诗《八哀诗》,怀念八位友人,其中有郑虔、苏源明、严武、汝阳王李琎、李邕等人,把他们的生平事迹、精神人格都予以详细介绍,有的读来感人泣下,如写郑虔与苏源明的诗。浙江台州后来建有郑广文纪念馆,你能说没有杜甫的功劳?毕竟郑虔的诗书画几乎都没能流传下来啊。尽管有的人当时贵为王公,他们被今人提起,却往往是因为杜诗,否则早就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汪洋中。



杜甫写《解闷十二首》,品评孟浩然、王维、薛据、孟云卿等友人的诗文,给予高度评价。联想到他对非著名诗人元结、贾至、严武、苏涣等人的肯定与赞扬,对卫八处士、李龟年、草堂邻居等交往不深的友人的深情厚谊,老杜,真是太够朋友了!要知道,那些大名鼎鼎的朋友,很少抬举他的诗,他曾写道: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那可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时代,壮志豪情和灵秀俊逸的诗风大受欢迎,像杜甫这样工笔描绘社会现实的诗作可能当时还不太被接受吧,开风气之先者,往往当时无比寂寞。杜甫同时代人选的几本诗选,居然都没有选他的诗。我真想问问他的朋友们:“李白、王孟、高岑,杜甫对你们那样好,你们名气又那么大,为什么不大力为他延誉呢?”


杜甫生前声名不彰,诗歌只在小范围流传。这位中国最伟大的难民,最后凄凉地死在了江船上。他去世的两年前,韩愈出生;他去世的两年后,白居易出生,稍后,元稹出生。当他们长大成人,读到杜诗,震惊地发现世上居然有如此关注民生苦难的伟大诗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韩愈语),于是不遗余力地向文坛大力推介老杜,并开始学习杜甫,创作有现实关怀的诗作。晚唐小李杜对老杜更是推崇备至,经宋代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继续追捧,杜甫诗圣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而这一切,常常感叹知音少的老杜已无从得知。


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把杜甫当做精神上的朋友。韩愈、白居易还可以恨不早生三十年,苏轼黄庭坚等人只能和我一样,恨不能乘坐时光机回到盛唐,找到神交已久的老友,对他说:老杜,我们交个朋友吧!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张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长安作协副主席,西京学院传媒学院驻校作家。其散文集《要有光》获西安市长安区改革开放四十年优秀作品奖,《元和中兴》一书获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作品二等奖并入选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配备核心书目,散文集《能不忆长安》获第四届丝路散文奖。


《秦岭》专刊文选


流量为妃,我为王







三秦散文家,散文名家的家、散文作家的家。

流量时代,散文家不乏真诚,但更需虔诚:从心出发,虔诚的写我。流量为妃,我为王。

在王和妃的帝国里:

做人,上善若水,天人合一;

写文,上散若水,天我合一。

这里,是散文的家园,心灵的帝国。来,握屏筑巢,抵御浮躁,澄澈灵魂。期待心灵的核辐射,辐射三秦,辐射中国  

 

      ——燕 




《秦岭》专刊文选检索

(点击观览)


王小洲:也许我们身上流着匈奴的血(《秦岭》专刊文选40)

张亚宁:秧歌闹春(《秦岭》专刊文选39)

白玉稳:凉(《秦岭》专刊文选38)

曹林燕:深山之栗(《秦岭》专刊文选37)

田丽娜:骑着树,回到童年(《秦岭》专刊文选36)

闫群:翻山越岭去看你(《秦岭》专刊文选35)

王飞:舌尖上的莲花(《秦岭》专刊文选34)

曹洁:在流水中找到自己(《秦岭》专刊文选33)

庞洁:失落之诗(《秦岭》散文专刊文选32)

吕志军:宫·阁·楼(《秦岭》散文专刊文选31)

吕虎平:在疾雨中飞 (《秦岭》专刊文选30)

野水:那一地的麦子(《秦岭》专刊文选29) 

李娟: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秦岭》专刊文选28)

翼鹏:是检阅,也是小结——《秦岭·陕西散文专刊》读后

《秦岭》专刊文选27】霍爱英:文字的力量——作家梁衡延安行

《秦岭》专刊文选26】高安侠:杜甫的鄜州

《秦岭》专刊文选25】范墩子:春潮

《秦岭》专刊座谈会发言(8):王选信、王炜、每小平

《秦岭》专刊文选24】邹冰:动物书

《秦岭》专刊文选23】孙亚玲:静享春天

《秦岭》专刊文选22】张军峰:雨品杨庄(外一篇)

《秦岭》专刊座谈会发言(7):蒋书蓱、刘欢、李均宏

《秦岭》专刊文选21】杨广虎:关中袁家村

《秦岭》专刊文选20】王洁:西部三章

《秦岭》专刊文选19】史飞翔:草木人间

《秦岭》专刊座谈会发言(6):吕维、王亚凤、魏宝荣

《秦岭》专刊文选18】邢小俊:四十年前的飞鸽牌自行车(外一篇)

《秦岭》专刊文选17】丁小村:我们在城市里的亲戚

《秦岭》专刊文选16】刘宁:秦岭人家

《秦岭》专刊座谈会发言(5):白玉稳、曹林燕、田丽娜

《秦岭》专刊文选15】刘云:春天是这样的指挥家——关于春天的奏鸣

《秦岭》专刊文选14】朱鸿:过韩文公祠

《秦岭》专刊文选13】仵埂:乞丐的尊严

《秦岭》专刊座谈会发言(4):王正学、王飞、吕虎平

《秦岭》专刊文选12】高亚平:蜻蜓在荷叶上飞

《秦岭》专刊文选11】赵丰:南山有树

《秦岭》专刊座谈会发言(3):杨广虎、孙亚玲 、野水

《秦岭》专刊文选10】范超:女人泥土

《秦岭》专刊文选9】袁国燕:玉华宫的月

《秦岭》专刊座谈会发言(2): 史飞翔、刘宁、高安侠

《秦岭》专刊文选8】周养俊:新疆二题

《秦岭》专刊文选7】李汉荣:上高中时,猪大夫治愈了我短暂的失眠

《秦岭》专刊座谈会发言(1): 董颖夫等

《秦岭》专刊文选 6】王海:英雄不问出处

《秦岭》专刊文选 5】方英文:夜行

《秦岭》专刊文选4】和谷:田园札记(外二篇)

《秦岭》专刊文选3】陈长吟:近乡情怯(五题)

【《秦岭》专刊文选(2)】高建群:陕北文化的几个大问号

【《秦岭》专刊文选(1)】贾平凹:《暂坐》后记

《秦岭·陕西散文专刊》首发座谈会召开


▲ 2023年四季度刊文总览

▲ 2023年三季度刊文总览

▲ 2023年二季度刊文总览

▲ 2023年一季度刊文总览


▲ 2022年四季度刊文总览

▲ 2022年三季度刊文总览

▲ 2022年二季度刊文总览

 2022年一季度刊文总览

“抗疫专题”刊文总览刊文总览


▲ 2021年四季度刊文总览

 2021年三季度刊文总览

 2021年二季度刊文总览

 2021年一季度刊文总览

 2020年平台刊文总览

2024年

7月31日

总第857期
2024年161期


长按上面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416663841@qq.com
主编微信:yanwoxian123
副主编微信:cyp196310
本期责编微信:sleeping--beauty


[三秦散文家]微刊团队
主管:陕西省散文学会
顾问:陈长吟、仵埂
主编:袁国燕(燕窝)
执行主编:陈益鹏(翼鹏)
本期责编:郝珊珊(华荷)

《散文视野》

主办:陕西省散文学会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中国散文研究所
主编:陈长吟
副主编:袁国燕  刘宁 翼鹏

现代散文网网址:www.sanw.net

“三秦散文家”微公号
《散文视野》杂志选稿基地

三秦散文家
三秦散文家,散文名家的家、散文作家的家。 流量时代,散文家不乏真诚,但更需虔诚:从心出发,虔诚的写我。 这里,是散文的家园,心灵的帝国。来,握屏筑巢,抵御浮躁,澄澈灵魂。期待心灵的核辐射,辐射三秦,辐射中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