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文摘   2024-11-13 00:00   中国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4年上海市各区校高一上学期期末书序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上海市各区校高一上学期期末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24年上海市各区校高二上学期期末书序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浦东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名篇名句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              ,先治其国。(《              大学之道》)

2)譬如平地,              ,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3)《〈老子〉四章》中,告诫人们做事应谨慎小心,坚持始终如一,才不致功败垂成意思的句子是                            

二、语言文字运用

2.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 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 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 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 的乐观豁达……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苟利国家生死以

A①③④② B④③①② C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

(2)以下是一份讲座通知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   

(甲)为了更好地向同学们普及健康知识,(乙)提高同学们的防病意识,(丙)我们特邀请专家作题为健康校园,防患未然的讲座。(丁)届时欢迎同学们光顾。

A.(甲) B.(乙) C.(丙) D.(丁)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钱穆先生在论述中国传统学术特点时曾说:中国传统,重视其人所为之学,而更重视为此学之人。中国传统,每认为学属于人,而非人属于学。故人之为学,必能以人为主而学为从。当以人为学之中心,而不以学为人之中心。钱氏所说,诚为的论。……

②即将过去的这一个世纪大师级的人物中,眼光最锐利的一个人是马一浮。马一浮学养之深和悟慧之高,在二十世纪百年中国学苑里难得有与之相匹敌之人。如果说陈寅恪立基于地上,马一浮则飘渺于云中。早在孩童时期马即才惊四座。九岁所作指题限韵五律,已有超尘之象。十六岁绍兴县试,同考者有周树人、周作人昆仲,而马一浮名列第一。民国成立后,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邀他出任教育部秘书长,只到职十余日,就以我不会做官,只会读书,不如让我回西湖为由,挂冠而去。1916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再次恳请马一浮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又遭婉拒,理由是古闻来学,未闻往教,遂不就。马之学,在德畜之厚,在超越与会通。他融通三教,出入二氏,通晓六经,尝谓:从本源上看,儒佛等是闲名,孔佛所证,只是一性。果能洞澈心源,得意忘象,则知千圣所归,无不一致。故有六艺可以该摄诸学的名言。还曾提出菩提涅槃是一性,尧舜孔佛是一人。而其人格之特点,则超凡脱俗,高蹈独善,可谓神仙一流人物,是二十世纪师儒中的一个真正的隐者。

③新儒家的哲学思想是文化哲学。而史学家中包括二陈在内的一批大师巨子,所涉猎和所建树的史学实际上也可以视作文化史学。文化史学的集大成者是钱宾四先生。

④宾四是钱穆的字,无锡人,自学名家。始任教于无锡、厦门、苏州等地的中学,1930年起北上京华,执教鞭于燕大、北大、清华、师大等高等学府。钱之著述,早期以《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为代表。治国史而以学术流变为基底,直承儒统,独立开辟,不倚傍前贤时隽,是钱学的特点。晚期的代表作是《朱子新学案》,其价值在重新整合理学和儒学的关系,把援释入儒的宋学,收纳回归到儒、释、道合流统贯的传统学术思想的长河中去。国学大师之名,章太炎之后,唯钱穆当之无愧。……

⑤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变,有一学术理念上的分别,即传统学术重通人之学,现代学术重专家之学。

⑥钱穆在《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文化异,斯学术亦异。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民国以来,中国学术界分门别类,务为专家,与中国传统通人通儒之学大相违异。循至返读古籍,格不相入。此其影响将来学术之发展实大,不可不加以讨论。钱穆先生所揭示的民国以来学术界之重分类,追求专家之学,是吸收了西方学术观念和方法的中国现代学术的特征,与传统学术的重会通,通人通儒有至高的地位,两者大不相同。这里通人之学与专家之学的分野,实际上有古今的问题,也有中西的问题。

⑦中国传统学术的分类,大类项是经、史、子、集四部之学。史部为史学,集部为文学,其义较为明显,历来学者也大都这样界定。唯子部的内涵,通常人们认为属于哲学的范畴,似尚待分解。诸子百家之说,与其说是哲学莫若称为思想学说更为恰当。所以中国历史学科中有思想史一门,而中国学术史实即为学术思想史。至于经部,分歧更大。近人张舜徽尝云:盖经者纲领之谓,凡言一事一物之纲领者,古人皆名之为经,经字本非专用之尊称也。故诸子百家书中有纲领性之记载,皆以经称之。后来儒家地位升高,孔门之六科即诗、书、礼、乐、易、春秋,遂成为有至尊地位的经典。如果用现代的眼光来看,经学毫无疑问是需要分解的。诗经是文学,不成问题;尚书和春秋应属于历史的范围;易经是哲学。因此传统学术向现代转化,有一个学科整合的问题。这样说丝毫不含有轻视经学的深层文化意蕴的意思,相反,站在学术史的角度,却可以认同马一浮的观点,不妨把经学看做是一切学术的源头。

⑧传统学术的四部分类法自是我国固有的传统,但现代学术则不便于继续这样区分了。究竟如何分?晚清之时的学子在理念上并不都很明确。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当时就没有分开。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等现代学术大家,走的还是通人之学的路,在他们身上,学科的界分并不那么明显,或至少不那样严格。

——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

3.下列对第段引用钱穆的话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表明作者在中国传统学术特点上自己的观点态度。

B.引出下文论述中国传统学术的转变。

C.为下文论述中国现代学术的特点张本。

D.领起下文两个通人的事例来论证本段的观点。

4.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史学家二陈所涉猎和所建树的史学,不是文化哲学。

B孔门六科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与前文六艺”“六经所指不同。

C.本文写作意图上强调了既要尊重现代学术分类又要重视通学通识和学者情怀。

D.马一浮没有出任北大文科学长的理由是,学生不尊重老师,没有到马一浮的住处听课。

5.对中国现代学术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现代学术走向学术独立,其标志是重通人之学向重专家之学转变。

B.中国现代学术应该首先继承传统,把经学看做是一切学术的源头。

C.中国现代学术重视专家之学,与重视通人之学的传统学术,格不相入。

D.中国现代学术应该展开胸襟,吸纳外域思想,才能更好地发展。

6.分别为马一浮和钱穆写一份简介,介绍其在为学为人等方面的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②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③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有希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④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的脸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与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也放弃了自己种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有几次我读到一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

⑤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一幅草草小品,透视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清癯。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弃了。季节使人、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幻想的春日和无比实在的秋日――有理由说,春日秋日的笔下文辞一定是不同色泽的,尽管出自一人之手。我仍然记得秋日里修订春日写下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

⑥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刘安说,不与夏虫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销。

7.作者为什么说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此时的美超过一切

8.赏析文中第3段语言运用上的表达效果。

9.本文隐含作者对生命追求过程的思考,结合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条加以概述。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①那:同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0.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1.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于逆旅。贺知章闻其名,首访之。奇其姿,且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贺又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玄宗闻之,召入翰林。以其才藻绝人器识兼茂欲以上位处之故未命以官。尝因宫人行乐,谓高力士曰:对此良辰美景,岂可独以声伎为娱,倘时得逸才词人吟咏之,可以夸耀于后。遂命召白。时宁王邀白饮酒,已醉。既至,拜舞颓然。上知其薄声律,谓非所长,命为宫中行乐五言律诗十首。白顿首曰:宁王赐臣酒,今已醉。倘陛下赐臣无畏,始可尽臣薄技。上曰:可。即遣二内臣掖扶之,命研墨濡笔以授之。又令二人张朱丝栏于其前。白取笔思,略不停缀,十篇立就,更无加点。笔迹遒利,律度对属,无不精绝。

常出入宫中,恩礼殊厚,竟以疏纵乞归。上亦以非廊庙器,优诏罢遣之。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后在浔阳,复为永王璘接。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以官赎,诏长流夜郎。时杜甫赠白诗二十韵,多叙其事。

初白自幼好酒,于兖州习业,平居多饮。白后放还,游赏江表山水。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选自唐·孟棨《本事诗》,有删改)

1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于逆旅    舍:居住

B.白取笔思,略不停缀    抒:发挥

C.复为永王璘        延:请

D系浔阳狱              累:积累

13.下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郭子仪请官赎        身翼蔽沛公

B.欲上位处之          斧斤时入山林

C.竟疏纵乞归          不然,籍何至此

D.上亦非廊庙器        吾一日长乎尔

14.把第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贺知章闻其名,首访之。奇其姿,且请所为文。

15.第段画线句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16.请简要概括李白恃才放旷的表现。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17.下面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人之有是四端也两句,的用法是相同的。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一句,没有通假字;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一句,有通假字。

C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两句,都有倒置句式。

D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一句,有活用字;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一句,没有活用字。

18.下面对文本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孟子都认为,达成仁的境界需要自身的努力。

B.孔子所说的的根本内容;孟子所说的不忍人之心的发展。

C.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内在固有的,仁义礼智是外在强加的。

D.曾子认为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

19.简析甲文《论语泰伯》一章的现实意义。

六、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1.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礼记     虽覆一篑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等。

2(1)B

(2)D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理解诗句含义及语句复位的能力。

第一空,由前文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以及后文的英勇无畏可知,此处指面对疫情,为了国家和多数人的生命安全,敢于牺牲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故填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第二空,由前文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以及后文的责任感可知,此处强调的是每个人都要担当其自己的责任,携手渡过困难,故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衰,每一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第三空,由前文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以及后文的血脉深情可知,此处指面对困境,万众一心,守望相助,故填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

第四空,由前文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以及后文的乐观豁达可知,此处指面对困难之境,乐观洒脱的精神品质,故填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四个句子分别为④③①②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得体的能力。

光临是敬辞,称宾客的来到。句中是说学生参加讲座,并非宾客,对象不当,不得体,将光临改为参加

故选D

3C 4C    5B    6马一浮——才华超绝,孩童时期即有才名,学养深,悟慧高;重视通人之学,融通儒、释、道三教,出入二氏,通晓六经;鄙弃功名,超凡脱俗,高蹈独善,是二十世纪师儒中的一个真正的隐者。

钱穆——功底深厚,自学成才;重视通人之学,既能继承儒统,又能独立开辟,晚期重新整合宋学,使之收纳回归到儒、释、道合流统贯的传统学术思想;著述丰厚,长期执教于中学、大学学校,被誉为章太炎之后国学大师第一人。

【导语】这篇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学术与现代学术的特点及其转变。通过引用钱穆的观点,文章强调传统学术重视通人之学,即以人为中心,而现代学术则倾向于专家之学,强调学科分类和专业化。文章通过马一浮和钱穆的事例,展示了传统学术的深厚底蕴和现代学术的独立性。作者呼吁在尊重现代学术分类的同时,不应忽视传统学术的通识精神和学者的情怀。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C.“为下文论述中国现代学术的特点张本错误,原文钱穆先生在论述中国传统学术特点时曾说……”表明钱穆的话主要是在论述中国传统学术的特点,而非中国现代学术的特点。其作用不是为下文论述中国现代学术的特点做铺垫(张本)。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A.“不是文化哲学错误,原文是这样说的,新儒家的哲学思想是文化哲学。而史学家中包括二陈在内的一批大师巨子,所涉猎和所建树的史学实际上也可以视作文化史学,可以视作文化史学,是文化哲学

B.“所指不同错误,原文他融通三教,出入二氏,通晓六经”“六艺可以该摄诸学”“后来儒家地位升高,孔门之六科即诗、书、礼、乐、易、春秋,遂成为有至尊地位的经典均指儒家六经,所指相同。

D.“理由是,学生不尊重老师,没有到马一浮的住处听课错误,原文再次恳请马一浮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又遭婉拒,理由是古闻来学,未闻往教,遂不就是真正的理由。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概念、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B.“中国现代学术应该首先继承传统,把经学看做是一切学术的源头错误,原文表明因此传统学术向现代转化,有一个学科整合的问题。这样说丝毫不含有轻视经学的深层文化意蕴的意思,文中是说要整合学科,并没有说应该首先继承传统

7.秋日这一穗金黄因为独立存在从而体现了山村的岑寂。揭示到了秋日一切美艳都归于素洁,归于自然的道理。 8.运用比喻、对比(虚实结合)等表达技巧。选取山村秋收后一家人围聚炉火和谷仓的典型场景进行描写。 渲染了温馨、喜悦、满足(舒适)、实在(踏实真实)的氛围。揭示出希望不落空才会快乐的道理。    9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由美艳繁华而归于朴实无华的过程。

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过程。

生命在追求过程中,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固然令人欣喜;即使达不成目标,只要经历过,奋斗过,也可以无愧无悔。

10D 11.(1)诗歌前两联在景情关系的层面,采用了借乐景写乐情的手法,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2)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3)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等,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错误。从材料来看,并不能判断诗歌用典,全诗情景交融,虚实结合。B项,以咏物为题材错误。本诗属于写景诗。C项,对仗工整错误。颔联、颈联对仗并不工整。

故选D

1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几点:景物特点和景物变换特点;诗歌写景抒情常用的表达技巧,如寓情于景等;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首联写景,林木茂盛,花儿盛开,云朵落日交相辉映,以乐景写乐情;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颔联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悦心情。

【点睛】诗歌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和即事抒怀(寓情于事)等。答题步骤:第一步明手法,答出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情景交融或是以景结情等,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写了怎样的景,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12D 13A    14.贺知章听到他的名声,首先拜访了他。认为李白相貌不凡,并请求李白(拿出)所写的诗文。    15.以其才藻绝人,器识兼茂,欲以上位处之,故未命以官。    16酒后要求皇帝赐无畏;

恩礼殊厚,竟以疏纵乞归;

穿宫服游玩,旁若无人。

【导语】这篇文章选自唐代孟棨的《本事诗》,通过记述李白与贺知章、高力士、唐玄宗等人的交往,展现了李白的才华横溢和恃才放旷的个性。文章描绘了李白初到京师时的声名鹊起,以及他在宫廷中的表现,尤其是醉酒作诗的情景,突显其不拘一格的风采。李白虽受皇帝恩宠,但因性格疏放,最终选择归隐。文章通过生动的细节和人物对话,刻画了李白的传奇人生,反映了他在诗坛的地位和影响。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李白初次自巴蜀到京都长安,住在旅店里。

B.正确。句意:李白握笔疾书,一点也不停顿。

C.正确。句意:又为永王璘聘请为幕僚。

D.错误。累:牵累、牵连。句意: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都是介词用、拿。句意:郭子仪向朝廷申请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常常用身体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遮挡着沛公。

B.前者为介词 用,拿/后者为介词按照。句意:想用显达的官位安排他。/按照时节砍伐树木。

C.连词,因为;/介词,凭借。句意:因此下诏书罢免他的官职并赐以重金允许他归山。/不这样的话,我凭什么这样做呢。

D.动词,认为;/连词,因为。句意:玄宗也认为李白不是长守朝政的栋梁之材。/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点。

故选A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首先;,意动用法,认为不凡;所为文,所写的诗文。

1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因为李白才学文章超过一般人,气量和见识都很优秀,想用显达的官位安排他,所以没用(具体的)官职来任命他。

才藻绝人”“器识兼茂都是对李白的描述,中间和兼茂后可断开;

欲以上位处之欲以上位都是状语,修饰,不断开,处之是动宾结构,其后断开;

故未命以官是状语后置句,应该是故未以官命,不断开。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恃才放旷意思是倚仗着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以约束。

皇帝想要让李白写诗吟咏,李白当时已经醉酒,他说宁王赐臣酒,今已醉。倘陛下赐臣无畏,始可尽臣薄技,可概括为:酒后要求皇帝赐无畏;

②“常出入宫中,恩礼殊厚,竟以疏纵乞归,可概括为:恩礼殊厚,竟以疏纵乞归;

③“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可概括为:穿宫服游玩,旁若无人。

参考译文:

李白初次自巴蜀到京都长安,住在旅店里,贺知章听到他的名声,首先拜访了他。认为李白相貌不凡,并请求李白(拿出)所写的诗文。李白取出《蜀道难》给贺知章看。贺还没有读完,就赞叹了四次,送李白一个雅号为“谪仙人”。贺知章解下身边所系的金龟作抵押换酒与李白对饮,两人常常喝得一同醉倒,几乎没有间断过,由此,他的声誉日益烜赫。贺知章又拜读了李白的《乌栖曲》,一边仔细吟咏品味一边赞赏地说:“这首《乌栖曲》可以让鬼神哭泣啊!”

唐玄宗听说李白的诗名,下诏书召他入翰林院。因为李白才学文章超过一般人,气量和见识都很优秀,想用显达的官位安排他,所以没用(具体的)官职来任命他。曾经宫人要演奏乐曲,玄宗对高力士说:“面对这样的良辰美景,怎么可以只用乐伎奏乐为娱乐呢?倘若能有天才的词人当场吟诗填词,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向后世夸耀。”于是命宫人召见李白入宫。这时宁王正邀请李白饮酒。李白已喝得酩酊大醉,来到宫中,飘飘摇摇地拜见玄宗。玄宗知道李白不在意声律,认为他不擅长,命他就宫中行乐的情景写十首五言律诗。李白叩拜后说:“宁王赏赐臣酒喝,现在已经喝醉了。倘若陛下赐臣喝醉了也无所畏惧,臣才能够全部的展现我的薄技。”玄宗说:“可以。”立刻命两位内臣搀扶着李白,命人为李白研墨。将笔醮好墨交给他,又命两个内臣张开朱色丝绢摆在李白面前。李白握笔疾书,一点也不停顿,十篇五言律诗立刻就写好了,而且一点不用改动,字迹遒劲锋利,律度对仗,没有不精绝的。

李白常常出入宫廷中,玄宗给李白以极厚重的礼遇,最终李白因为放达的性格请求回归故里。玄宗也认为李白不是长守朝政的栋梁之材,因此下诏书罢免他的官职并赐以重金允许他归山。李白云游四方,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后来,李白漫游到浔阳,又为永王璘聘请为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这段事情在李白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所作的诗《赠李白诗二十韵》中,作了详尽的记述。

李白年幼时就喜饮酒,在兖州学习时就经常饮酒。李白在去往夜郎途中得到玄宗的敕书返还,继续在江南一带赏山玩水。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李白著有文集二十卷,流行于世。

17C 18C    19.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接受重任、践行道,才可以为贯彻的精神终生不倦、死而后已。这种思想品格对我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要勇于肩负起国家社会赋予自己的重任,在追求实现自己理想愿望的遥远路途上,需要长期艰苦的奋斗。

【导语】这篇文章选自《论语》和《孟子》,探讨了儒家思想中的与道德修养。孔子强调克己复礼为实现仁德的途径,主张通过自我约束和礼仪来达到仁的境界。孟子则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认为仁义礼智是人内在的自然情感和道德端点,需通过自我扩充来实现。两者都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体现了儒家思想对道德自律和社会责任的重视。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仍具有指导意义,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能力。

A.错误,用法不同。代词,指天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人有这四种发端。

B.错误。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中的,接纳;/“,燃烧。句意: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C.正确。都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贼自者也/“以仁为己任,不亦重乎。句意: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

D.错误。两句都没有活用字。句意: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奋斗终身,死后才停止,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仁义礼智是外在强加的错,根据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可知,仁义礼智也是人内在固有的。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现实意义的能力。

首先理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含义,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接受重任、践行道,才可以为贯彻的精神终生不倦、死而后已。

曾子说的是指的是读书人,他们以学习儒家理论为工作,以治理国家为己任,进则担任各级官吏,以实现社会大同为终极目标;退则以自己的道德修养教化百姓,影响社会。从孔子的时代起,士人就有着内圣外王的自觉,主动去承担推动国家发展的重任。中国士人阶层的这种精神追求和生活状态与其他社会阶层迥异,这在整个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再思考现实意义。从青年学子的角度思考,要实现个人理想,必须要肯于担当责任,这个责任包括家庭的责任,也包括国家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唯有敢担责,肯担责,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福祉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继承了的传统品格。

此外,实现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遇到阻碍,遭遇困难,我们需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不惧怕路途遥远,要坚定而执着地追寻理想,一生都不懈怠。

参考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后才停止,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颜渊请教如何行仁,孔子说:“能够克制和约束一己私欲,让自己的行为回复到礼的要求上,就是仁(的做法)。一旦人这样做了,那么天下人间的人都会赞许他是仁人。做仁义的事情是完全靠自己的,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不够聪敏,请你允许我去实行这番话。”

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上海市古诗鉴赏之送别赠友诗45篇汇编
上海市古诗鉴赏之咏物诗33篇汇编(讲义版)
上海市古诗鉴赏之咏史怀古诗36篇汇编(讲义版)
上海市古诗鉴赏之边塞诗36篇汇编(讲义版)
2024—2018年上海七年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2018年上海七年中考真题记叙文阅读汇编
2024年上海市各区、校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文言文、古诗阅读汇编

高一期末全套八个专题20元

高二期末全套八个专题30

全套中考六个专题30 元

六年级期末全套六个专题25 yuan

七年级期末全套五个专题25元

八年级期末全套六个专题25 yuan

九年级期中全套六个专题30元
九年级二模全套六个专题30 元
一模全套六个专题30 yuan

全版近9万字
汇编不易
需要全部范文可添加作者微信 付费  40元  获取


10份二模汇编45元

全套11份一模汇编45元


全版近13万字
汇编不易
需要全部范文可添加作者微信 付费  50  yuan获取


需要汇编可添加作者微信获取



彦师语文课堂
能讲解考场答题技巧,也补充忽视的好玩的好笑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