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金宏观 · WEEKLY∣关税疑云之下,人民币升值会否持续?

文摘   财经   2025-01-24 18:51   安徽  


关税疑云之下,人民币升值会否持续?

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92期)


秦  泰 博士 CFA 

所长助理 首席宏观分析师 首席金融地产分析师

周欣然

宏观研究员(联系人)

华金证券 | 宏观经济·金融地产研

主要内容
                                  

特朗普称考虑2月1日对华加征 10%进口关税,同时对墨西哥、加拿大加征 25%关税,这可能是其广泛性和针对性关税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可能从三个方面影响我国出口。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称考虑2月1日对华加征10%进口关税,并对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的商品征收 25%的关税,这可能是其此前一直宣称的普遍性和针对性加征关税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特朗普关税主张如果付诸实施,可能从三方面影响我国出口:1)“抢出口”集中提前之后,出口面临自然回落压力。从 12月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当前我国出口普遍出现与现有关税和围堵措施关联度较低的抢出口现象,汽车和各类别中端商品出口12月普遍大幅反弹,而受到进一步围堵措施影响的半导体电子产业链出口却再度走弱,说明多数行业已经在为特朗普可能采取的关税措施进行提前出口应对,可能导致对未来外需的一定程度透支,或导致2025年出口的相应减少(详见报告《欧盟关税趋缓与“抢跑效应”共同推升出口——国际贸易数据点评(2024.12)》,2025.1.13)。2)加征关税将直接导致对美出口商品价格抬升和出口规模减少。尽管2018年以来我国对美出口占比趋于下降,但美国当前仍是我国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之一,美如果对华进一步加征关税,仍可能对我国出口形成实质性影响。3)对墨加加征高额关税可能抑制中国借道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最终出口到美国的协同生产能力。自2018年以来,全球产业分工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对包括东盟和墨西哥在内的具备与我国协同生产潜力的地区出口有比较明显的增加,近年来我国对墨出口和墨西哥对美出口增速之间正相关性增强。考虑到美国在全球最终消费品需求中的占比甚至大于其处于首位的 GDP 占比,如果美对墨加征高额关税成为现实,我国与墨西哥产业链协同对美提供出口供给的能力或遭遇一定的削弱。总体上这三方面逻辑都可能通过经常账户对人民币造成新的贬值压力。

但由于特朗普并未在上任伊始迅速宣布大规模加征关税方案,反而呈现出一定的慎重态度和贸易谈判开放性,美元指数从 12月的“特朗普交易”迅速冲高位置有所回落,并由此触发了人民币的阶段性升值。此外,日本央行今日如市场近期预期宣布加息,也进一步缓和了美元冲高的外溢性压力。截至1月24日,美元指数已经从此前的迫近 110 高位回落至107.5 左右位置,主要源于特朗普对迅速加征关税表现出的超市场预期的慎重态度。此外当地时间1月24日,日本央行如市场预期在本年度第一次货币政策例会上宣布加息25BP,并预计“日本经济可能将保持以高于潜在增速的水平增长(keep growing at a pace above its potential growth rate)”,对于美元指数冲高压力也形成进一步缓冲作用。

国内货币政策方面,我国央行放慢净购债速度、维持政策利率不变、至今未宣布降准、长期国债利率有所上行,货币政策方向微调也构成人民币阶段性回升的重要力量。一季度信贷高峰,央行仍有极大的必要性投放充足的长期流动性,这一因素未来可能有所松动。

近日五部门共同推出鼓励长期资金入市方案,与人民币阶段性汇率企稳回升共同对权益市场资金流向形成积极带动作用。展望未来,由于特朗普关税政策主张并未实质性改变,在2024年拉动我国实际经济增长高达1.5个百分点的净出口方面仍然面临较大的关税和贸易壁垒不确定性,在美国核心通胀高基数期(前4个月)度过之后,美元指数可能重拾升势,如届时面临更严峻外部环境,人民币汇率方向有发生改变的可能。

金融配置资金的最终来源多数为居民部门的财富配置需求,这与房地产周期何时触底回稳直接相关,政策放松诸多类型资金投资股市的限制无疑有助于长期资金流入增加,但对幅度的预期应充分考虑房地产周期运行阶段。

风险提示:美元指数冲高造成人民币被动贬值风险。

以下为正文及配图
本公众号图文同样适配各类大屏设备阅读

聚焦:关税疑云之下,人民币升值会否持续?

特朗普称考虑2月1日对华加征 10%进口关税,同时对墨西哥、加拿大加征 25%关税,这可能是其广泛性和针对性关税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可能从三个方面影响我国出口。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称考虑2月1日对华加征10%进口关税,并对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的商品征收 25%的关税,这可能是其此前一直宣称的普遍性和针对性加征关税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特朗普关税主张如果付诸实施,可能从三方面影响我国出口:1)“抢出口”集中提前之后,出口面临自然回落压力。从 12月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当前我国出口普遍出现与现有关税和围堵措施关联度较低的抢出口现象,汽车和各类别中端商品出口12月普遍大幅反弹,而受到进一步围堵措施影响的半导体电子产业链出口却再度走弱,说明多数行业已经在为特朗普可能采取的关税措施进行提前出口应对,可能导致对未来外需的一定程度透支,或导致2025年出口的相应减少(详见报告《欧盟关税趋缓与“抢跑效应”共同推升出口——国际贸易数据点评(2024.12)》,2025.1.13)。2)加征关税将直接导致对美出口商品价格抬升和出口规模减少。尽管2018年以来我国对美出口占比趋于下降,但美国当前仍是我国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之一,美如果对华进一步加征关税,仍可能对我国出口形成实质性影响。3)对墨加加征高额关税可能抑制中国借道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最终出口到美国的协同生产能力。自2018年以来,全球产业分工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对包括东盟和墨西哥在内的具备与我国协同生产潜力的地区出口有比较明显的增加,近年来我国对墨出口和墨西哥对美出口增速之间正相关性增强。考虑到美国在全球最终消费品需求中的占比甚至大于其处于首位的 GDP 占比,如果美对墨加征高额关税成为现实,我国与墨西哥产业链协同对美提供出口供给的能力或遭遇一定的削弱。总体上这三方面逻辑都可能通过经常账户对人民币造成新的贬值压力。

但由于特朗普并未在上任伊始迅速宣布大规模加征关税方案,反而呈现出一定的慎重态度和贸易谈判开放性,美元指数从 12月的“特朗普交易”迅速冲高位置有所回落,并由此触发了人民币的阶段性升值。此外,日本央行今日如市场近期预期宣布加息,也进一步缓和了美元冲高的外溢性压力。截至1月24日,美元指数已经从此前的迫近 110 高位回落至107.5 左右位置,主要源于特朗普对迅速加征关税表现出的超市场预期的慎重态度。此外当地时间1月24日,日本央行如市场预期在本年度第一次货币政策例会上宣布加息25BP,并预计“日本经济可能将保持以高于潜在增速的水平增长(keep growing at a pace above its potential growth rate)”,对于美元指数冲高压力也形成进一步缓冲作用。

国内货币政策方面,我国央行放慢净购债速度、维持政策利率不变、至今未宣布降准、长期国债利率有所上行,货币政策方向微调也构成人民币阶段性回升的重要力量。但一季度信贷高峰,央行仍有极大的必要性投放充足的长期流动性,这一因素未来可能有所松动。

近日五部门共同推出鼓励长期资金入市方案,与人民币阶段性汇率企稳回升共同对权益市场资金流向形成积极带动作用。展望未来,由于特朗普关税政策主张并未实质性改变,在2024年拉动我国实际经济增长高达1.5个百分点的净出口方面仍然面临较大的关税和贸易壁垒不确定性,在美国核心通胀高基数期(前4个月)度过之后,美元指数可能重拾升势,如届时面临更严峻外部环境,人民币汇率方向有发生改变的可能。

金融配置资金的最终来源多数为居民部门的财富配置需求,这与房地产周期何时触底回稳直接相关,政策放松诸多类型资金投资股市的限制无疑有助于长期资金流入增加,但对幅度的预期应充分考虑房地产周期运行阶段。

风险提示:美元指数冲高造成人民币被动贬值风险。



国内外经济追汽车消费出现反弹,加力补贴成效初显

商品房销售面积:本周一线、三线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基本与上周持平,二线城市大幅下滑。

汽车消费:1月第三周汽车消费出现反弹,加力补贴效果或初步显现。据乘联会数据,截至1月19日,乘用车零售和批发销量当月累计同比增速分别较上周大幅改善16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至-5%和25%,消费刺激新政对汽车消费的拉动效果或初步显现。此外,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和批发销量当月累计同比涨幅分别较上周上行18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至26%和57%。

高频通胀指标:春节临近生鲜需求相对旺盛,鲜菜价格下行趋缓、鲜果价格走势转升;生猪补栏带动猪价同比增速小幅回落。截至1月23日,春节临近生鲜需求相对旺盛,鲜菜、鲜果30天均价同比分别小幅回落0.2、回升0.3个百分点至0.3%和0.7%,前者下行趋缓、后者走势转升;前期生猪连续补栏但速度相对平缓,猪肉平均批发价同比增速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至13.0%。

重点生产资料价格变化:1月中旬钢材价格环比小幅回升,煤价跌幅同步收窄。1月中旬钢材价格环比同步回升,线材、螺纹钢及热轧价格环比分别上行0.7、1.2、2.3个百分点至0.0%、-0.1%和0.5%;山西优混、无烟煤及主焦煤价格同比跌幅分别收窄1.4、3.2和3.2个百分点至-15.7%、-1.5%和-41.1%。

大宗商品:本周金价小幅上涨、铜价有所回落,原油价格同步下跌。本周金价小幅上涨,截至1月23日伦敦金现报收2744.3美元/盎司;LME铜价格下跌76.0美元至9056.0元/吨;布油、WTI原油价格同步下跌,分别较上周跌3.6、3.3美元至78.8、74.6美元/桶。

美国就业、能源产量及库存:1月第三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季调)回升0.6万至22.3万人,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仍然偏紧;美国国内原油产量小幅降至1347.7万桶,原油库存继续回落。

发达经济体通胀及制造业PMI:本周公布日本12月通胀数据及主要发达经济体1月制造业PMI。基数走低背景下日本12月核心CPI持平于前月的2.4%,1月制造业PMI则大幅回落0.8至48.8的较低水平,两项数据共同指向当前日本仍深陷于内需不足且缺乏财政刺激能力的困境之中,或将对后续日本加息进程形成掣肘。



华金宏观-全球宏观资产价格综合面板(GMAPP)



内容来自研究报告:关税疑云之下,人民币升值会否持续?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92期)》

报告发布机构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发布时间:2025年1月24

分析师:秦  泰

执业编号:S0910523080002

邮箱:qintai@huajinsc.cn

联系人:周欣然

邮箱:zhouxinran@huajinsc.cn


相关报告
《24Q4经济增长回升,净出口和补贴刺激消费或为两大动能——经济数据点评(24Q4/12月)暨双循环周报(第91期)》2025.1.17
《美核心CPI:回落原因是暂时的,薪资推升是强化的——美国CPI点评(2024.12)》2025.1.16
《置换坚决压制长贷,利率走低短融提前——金融数据速评(2024.12)》2025.1.14
《欧盟关税趋缓与“抢跑效应”共同推升出口——国际贸易数据点评(2024.12)》2025.1.13
《美国就业强势振翅,全球风暴何时来袭?——美国就业数据点评(2024.12)》2025.1.11
《央行暂停买债,降准概率提升——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90期)》2025.1.10
《核心CPI连续修复,消费补贴持续拉动耐用品需求——CPI、PPI点评(2024.12)》2025.1.9
《消费刺激新政:扩容、增量、持续》2024.1.8
《CNY再破7.3,长端利率加速下行,如何破局?——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89期)》2025.1.3
《消费内需带动制造业PMI平稳收官——PMI点评(2024.12)》2024.12.31
《利润跌幅收窄,主因降息降费——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4.11)暨双循环周报(第88期)》2024.12.27
《日英央行按兵不动,无力扭转汇率跳水趋势——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87期)》2024.12.20
《鹰派降息美元狂飙,一切可能刚刚开始——美联储FOMC会议点评(2024.12)》2024.12.19
《内外·虚实·因果——2025年度宏观展望》2024.12.18
《内需税收循环有改善迹象——财政数据点评(2024.11)》2024.12.16
《消费分化仍需补贴加力,化债不是扩张基建降温——经济数据点评(2024.11)》2024.12.16
《欧瑞央行“未雨绸缪”开启预防式降息——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86期)》2024.12.13
《发行即置换,化债≠扩张——金融数据速评(2024.11)》2024.12.13
《提振消费·扩张财政·对冲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度解读》2024.12.13
《美国核心通胀为何降不动了?——美国CPI点评(2024.11)》2024.12.12
《汽车出口初现寒意,稳外贸促消费两手都要硬——国际贸易数据点评(2024.11)》2024.12.10
《政策全面转向积极,优先稳定楼市股市提振消费——12.9政治局会议解读》2024.12.9
《消费补贴成效显著核心CPI逆势回升——CPI、PPI点评(2024.11)》2024.12.9
《飓风罢工消退美就业强劲恢复并可能延续——美国就业数据点评(2024.11)》2024.12.7
《化债或加速贷款降温,新型城建缓解“项目荒”——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85期)》2024.12.6
《消费刺激和抢出口小幅推升PMI——PMI点评(2024.11)》2024.11.30
《美国消费火热或将大幅限制美联储降息幅度——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84期)》2024.11.29
《营收改善幅度弱于利润,价格或是主要拖累——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4.10)》2024.11.27
《重视特朗普关税主张的中长期影响——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83期)》2024.11.22
《化债已经加速,置换快于投资——财政数据点评(2024.10)》2024.11.18
《投资为何未如消费出现大幅改善?——经济数据点评(2024.10)暨双循环周报(第82期)》2024.11.15
《房地产交易税减免,增加需求还是供给?》2024.11.14
《特朗普未至高通胀已袭,美联储降息挑战重重——美国CPI点评(2024.10)》2024.11.14
《化债将至,M2与社融背离会否持续?——金融数据速评(2024.10)》2024.11.11
《服务回稳扰动消退,商品补贴降价促销——CPI、PPI点评(2024.10)》2024.11.9
《10万亿化债:深层路径及广泛影响》2024.11.8
《剖析货币政策的“支持性”和“精准性”——〈货币政策执行操作〉(2024Q3)点评》2024.11.8
《悬念延迟:鲍威尔2025年还能降多少?——美联储FOMC会议点评(2024.11)》2024.11.8
《美国大选、欧盟关税落地,反弹之后出口如何展望?——国际贸易数据点评(2024.10)》2024.11.7
《飓风、罢工、涨薪,戏剧性要素过多如何理解?——美国就业数据点评(2024.10)》2024.11.1
《美国消费持续火热,日本央行言不由衷——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80期)》2024.11.1
《5000亿买断式逆回购:投放以长代短,降低利率波动——央行月度数量操作点评(2024.10)》2024.10.31
《预期先于需求改善,PMI重回景气区间——PMI点评(2024.10)》2024.10.31
直面年末缺口,利率数量归位——人民银行启动买断式逆回购工具点评2024.10.28
《低通胀深度拖累利润,稳增长重在优化内需——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4.9)》2024.10.28
《财政收支明显改善,会持续多久?——财政数据点评(2024.9)》2024.10.26
《如何评估三季度经济的需求结构?——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79期)》2024.10.25
《LPR下调还有多少空间?——LPR下调25BP点评(2024.10)》2024.10.21
欧央行降息助推美元指数,年底前再降准符合预期——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78期)》 2024.10.18
消费投资补贴显效,化债同时期待扩张——经济数据点评(24Q3/9月)》 2024.10.18
加力保障供给侧,温和呵护需求侧——10.17住建部新闻发布会点评》 2024.10.17
《股市升温推升M2,强力化债仍在深水区——金融数据速评(2024.9)》2024.10.14
《做好准备迎接冷冬——国际贸易数据点评(2024.9)》2024.10.14
《核心CPI降温骤然加速,拐点何时到来?——CPI、PPI点评(2024.9)》2024.10.13
《先化债,再收储,后扩张——10.12财政政策加码点评》2024.10.12
总结货币,展望财政——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77期)》 2024.10.11
美国核心CPI强势挤压美联储降息空间——美国CPI点评(2024.9)》 2024.10.10
《国庆假期宏观综述:全球风云再起,市场影响几何?》2024.10.5
《企业信心开始升温,期待财政扩张消费——PMI点评(2024.9)》2024.9.30
《高基数令利润大幅下滑,稳增长政策包期待见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4.8)暨双循环周报(第76期)》2024.9.27
货币“大礼包”之后,财政地产资本市场政策如何发力?——9.26政治局会议解读》 2024.9.26

《MLF为何降价缩量?——MLF缩量降息操作点评(2024.9)》2024.9.25

《所有选项都已摆上桌面——9.24货币政策“大礼包”点评》2024.9.24
地方化债速度越快,中央扩张空间越大——财政数据点评(2024.8)》 2024.9.23
《LPR为何不降?降准是否仍可期待?——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75期)》2024.9.20
《50BP首降之后,美元为何不降反升?——美联储FOMC会议点评(2024.9)》2024.9.19

《去杠杆和结构升级:深水区的“阵痛”——经济数据点评(2024.8)》2024.9.14
《加速去杠杆抑制信用,货币支持性降准可期——金融数据速评(2024.8)》2024.9.14
《美国核心CPI强劲反弹,短暂插曲还是趋势逆转?——美国CPI点评(2024.8)》2024.9.11
《汽车“抢出口”——进出口数据点评(2024.8)》2024.9.10
《消费投资偏弱核心CPI、PPI均走低,中央财政加码扩张势在必行——CPI、PPI点评(2024.8)》2024.9.9
美国就业重获改善,过犹不及还是空间打开?——美国就业数据点评(2024.8) 》2024.9.6
降息还是降准?——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74期)》2024.9.6
去杠杆深水区,投资再抑PMI,政策如何应对?——PMI点评(2024.8)》2024.8.31
人民币升值趋势能否延续?——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73期)》 2024.8.30
买卖国债置换MLF“一石三鸟”——人民银行启动国债买卖操作点评》 2024.8.30
《费用成本消长,“节流”不如“开源”——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4.7)》2024.8.27
《歉收同时支出加速,国债融资还需加力——财政数据点评(2024.7)》2024.8.26
《Jackson Hole会后,美联储年内降息100BP?》2024.8.24
《联储纪要放鸽导致美元闪崩,前瞻还是滞后?——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72期)》2024.8.23
《美国消费反弹冲击日元,我国货币政策强价弱量——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71期)》2024.8.16
去杠杆中段阵痛难免,大财政扩张决心可期——经济数据点评(2024.7) 》2024.8.15
薪资替代需求成为美国核心CPI的决定变量——美国CPI点评(2024.7) 》2024.8.14
信用需求探底下半场,货币政策支持不过度——金融数据速评(2024.7) 》2024.8.13
债市汇市联动,货币政策新框架雏形显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双循环周报(第70期)》 2024.8.9
核心CPI同比再创新低,期待财政补贴尽快见效——CPI、PPI点评(2024.7) 》2024.8.9
《外需降温和关税壁垒的拖累开始显现——进出口数据点评(2024.7)》2024.8.7
《特别国债加码补贴,拉动多少商品消费?》 2024.8.6
《劳动力市场降温或令美英央行持续纠结——美国7月就业、英央行首降联合点评》2024.8.2
《新型城镇化的三大脉络——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9期)》2024.8.2
《强降弱升,美日央行决策背离合理么?——美联储、日央行7月决议分析》2024.8.1
需求削弱生产信心,财政加码期待见效——PMI点评(2024.7)》 2024.7.31
政治局会议解读:政策要更加给力,提振消费为重点 》2024.7.30
《成本营收同降的利润改善——工业企业利润(2024.6)》2024.7.27

《美居民消费重新走强,日汇率干预或又失效——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8期)》2024.7.26

《利率传导市场化机制增加两块拼图——MLF降息、存款利率下调点评(7.25)》 2024.7.25

《土地、内需持续拖累收入,特别国债腾挪促进更新换新——财政数据点评(2024.6)》2024.7.22
《降息促投资之末,曲线陡峭化之始——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点评(7.22)》2024.7.22

《日央行疑似再度干预汇率,为何“屡战屡败”?——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7期)》2024.7.19

《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解读》2024.7.18
《价难换量,需求为“王”——经济数据点评(24Q2/6月)》2024.7.15
《加码宽松还是稳定汇率?——金融数据速评(2024.6)》2024.7.12
《出口预防式集中提前——国际贸易数据点评(2024.6)》2023.7.12
《油价大跌渗透核心CPI,年内美联储能否降息3次?——美国CPI点评(2024.6)》2024.7.11
“以价换量”非持久之计,仍需财政发力拉动消费——CPI、PPI点评(2024.6)2024.7.10

《利率走廊仍远,回笼迫在眉睫——临时正逆回购工具创设点评》2024.7.8

美国就业市场趋稳,“二次通胀”风险是否消退?——美国就业数据点评(2024.6)》2024.7.6

《详解国债借入操作的资产负债表传导机制——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5期)》2024.7.5
《国债借入操作是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的明确信号》 2024.7.1
《外部环境严峻、投资增长降温,拖累PMI连续低迷——PMI点评(2024.6)》2024.6.30
《7.3之后,汇率何去何从?》2024.6.30
《财政深度专题-超长期特别国债:这次有什么不一样?》2024.6.27
《PPI改善为何未能带动企业利润向好?——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4.5)》2024.6.27
《发债加速但缺口难平,歉收压力应如何填补?——财政数据点评(2024.5)》2024.6.24
《发达经济体分化加剧,美元稳居高位——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3期)》2024.6.21

《从陆家嘴论坛看现代化央行体系建设》2024.6.19

《商品消费、地产基建冷热分化边际扩大——经济数据点评(2024.5)》2024.6.17

《如何避免“流动性陷阱”?——金融数据速评(2024.5)》2024.6.14

薪资、房租、汇率:鲍威尔的三大超预期逻辑意味着什么?——美联储FOMC会议点评(2024.6)》2024.6.13

美国核心CPI见底蓄势反弹的两大迹象——美国CPI点评(2024.5)》2024.6.13
消费内需仍有很大促进空间——CPI、PPI点评(2024.5)》2024.6.12

美国强劲的就业或将迫使欧央行加速降息——华金宏观 · 双循环周报(第61期)》2024.6.8

《出口基数已经见底,外部环境更需重视——国际贸易数据点评(2024.5)》2024.6.7

《科学分析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合理区间——华金宏观 · 双循环周报(第60期)》2024.5.31
《PMI为何大幅降温?——PMI点评(2024.5)》2024.5.31
《可选消费营收推动利润修复,如何延续?——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4.4)》2024.5.27
《美元重返105,“301调查”再掀波澜——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59期)》2024.5.24
土地出让金收支下滑或螺旋强化地产需求下行压力——财政数据点评(2024.4)》2024.5.20
《地产放松新政,刺激效果几何?——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58期)》2024.5.17
《消费投资同步转弱,政府债券加速发行迫在眉睫——经济数据点评(2024.4)》2024.5.17

《美国“二次通胀”风险是否已经解除?——美国CPI点评(2024.4)》2024.5.16

《社融负增长,会否常态化?——金融数据速评(2024.4)》2024.5.11

《消费品补贴落地,核心CPI温和回升——CPI、PPI点评(2024.4)》2024.5.11

《货币政策开始向中性收敛——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4Q1)点评》2024.5.10

《限购放松,争夺人才,成效几何?——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57期)》2024.5.10

《中端品低基数温和推升出口,能否持续?——国际贸易数据点评(2024.4)》2024.5.9

《扩张何去?融资何从?——2024年财政政策展望》2024.5.7

《美失业率上行,通胀必然回落?——美国就业数据点评》  2024.5.3

《以“放缓缩表”促“通胀收敛”的双层逻辑——美联储FOMC会议点评(2024.5)》  2024.5.2

《利刃出鞘 暂藏锋芒——FOMC会议点评(2024.3)》  2024.3.21

《美国经济已强弩之末?——24Q1美国GDP点评》  2024.4.25

《“二次通胀”山雨欲来——美国CPI点评(2024.3)》  2024.4.11

《靠前发力有效落实,避免经济前紧后松——政治局会议解读(2024.4)》  2024.4.30

《再论央行买卖国债——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55期)》  2024.4.27



点击下方链接关注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金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华金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华金证券的当然客户。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华金宏观研究)为华金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研究所宏观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华金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来自于华金证券已公开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华金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反映华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华金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金证券及雇员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的发布内容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推送内容版权归华金证券所有,未经华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删节、修改、复制、引用和转载,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


华金宏观研究
专业 · 深度 · 全局 · 前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