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做点小生意”的门槛有点高。
刚刚运营同学跟我说,微信小店团长服务商后台不能提现了,我去瞅了瞅,发现团长功能需要缴纳 2 万块的保证金。
之前招商团长是不收保证金的,现在跟抖音对齐。
团长后台还增加了推客功能,也就是可以开发推客平台,做“淘宝客”的分销。
推客分销的保证金要20万,抖音10万,多一倍。
服务商多收点还可以理解的,一来防止你瞎胡搞,二来也算是个筛选,给分销商设置一个门槛,降低商家内卷,也降低了平台的管理成本。
但是,普通开店的商家,保证金是有点太多了,很多类目都要 1-2w,高风险的项目更贵,有些类目直接禁止准入,当然还有各种资质非常的严格。
然后短视频、直播间、产品审核,跟其他平台比更加严格。
保证金高,审核更严格,意味着平台管理成本会降低,因为钻空子的商家会少很多。
所以,微信小店并没有跟京淘抖快一样,建立数万人的强运营团队,而是弱运营、弱介入。
一般的商家是找不到平台的客服人员的,更没有跟其他平台一样标配“小二”(或者小二的数量非常的少),跟当年公众号的运营逻辑相似。
但是一般新起一个盘子,常规做法是先放水漫灌,等人进来了再整顿。
更加让人费解的是,目前微信小店、视频号支持商家把流量薅到自己的企业微信私域,放任商家把平台的流量薅走。
这意味着,小店平台可能收不到商家广告复投的费用、小店的抽佣,因为在企微私域,商家可以通过自营小程序商城私下交易,且免费复用这些流量。
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指向了一个意图:商家可以在微信生态,形成自己的闭环生意。
我们看看微信背后下了一盘什么棋:
首先,微信不愿意用流量“分配”来收割商家,而是希望商家获取用户后,沉淀在私域自行运营;
然后,既然允许导私域,那么之后就不会像京淘抖快一样强运营,而是做个流量平台,你从我的公域搞流量,利用我的小店成交。
我赚两份钱:一个是投流的广告费(微信豆,ADQ),另一个是店铺的租金抽佣(1-5%)。
生意是商家独立的,我只提供流量与店铺,这像极了在微信内部建立了无数独立的APP商城,在海外的说法就是“独立站”。
假设业务导向是独立站的业务模式,那商家就依赖投流做广告拉新,也有独立承载流量的诉求。
我们看到上面“反常规”的做法,就是整体不断地把商家推到这个业务形态上去。
不过商家在微信生态做“独立站”,微信会不会赚的太少了,它亏不亏?
公开资料显示,Google在2023年的广告业务收入为2,378.6亿美元(1.6万亿),占公司总收入的77.4%。
尽管Google并未单独披露电商广告收入,但是电商巨头与各类数不清的独立站是广告的大头,拼多多的Temu,还有SHEIN,也是在Google疯下单的广告大客户。
给电商商家卖广告,可以是个很大的生意。
在这儿引出了微信5个核心流量入口:短视频、直播间、公众号、朋友圈、搜一搜。
这些入口,已经是腾讯广告盈利的核心阵地。
作者 | 大鱼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有用,就转发给小伙伴吧!
关于微信小店/视频号/私域,欢迎加微信交流。
送大家一份腾讯官方分享2025年行业干货,还有大鱼整理「送礼物」使用指南,非常值得学习。
需要的可以加下方微信(dayu4044),私信我获取。
关注视频号,更容易刷到!
往期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