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微信,
也没有什么安全可言。
一周前,微信服务号(安卓版)被折叠了,估计全面折叠也就是最近的事。
耕耘十几年的私域用户,从此,更难收到你的通知了。
为什么说更?因为去年服务号消息通知被改为小红点之后,用户触达的效率已经变为之前的 10%。
现在服务号被折叠,消息通知更是被二次折叠。
这次修改,估计服务号就彻底废了!
前几年,把订阅号变成集合,
然后,调整服务号的通知方式,
现在,直接把服务号也折叠成集合。
再然后,把集合改成信息流推送。
公众号时代其实早就结束,现在更是被彻底边缘化。
另一生态,今日头条的文章改成了抖音短视频,图片文字组成的信息流,完全让位。
文章,这种延续千年的主流信息载体,在短视频面前不堪一击。
今日思考,两个点:
1、为什么服务号“必须”被放弃?
2、什么对微信才是最重要的?
公众号,错过了
2012 年,微信推出公众号,13 年公众号分成两支:订阅号与服务号。
到了 2016 年之后,公众号的商业化才开始爆发。
当时一个公众号可以卖出 16个亿的天价,(好像是吴晓波的?),可见公众号的力量。
公众号,应该是微信第一个成功的商业化产品。
1、博主广告商单。
当年,十点读书、夜读、洞见、咪蒙、罗振宇、吴晓波,这类公众号都有巨大的流量与影响力。
有些公众号,一条推文的报价可以到50w。
绝对暴富机会,2012 年我注册一个公众号,只要名字好听,每天被搜素加粉 1000 多人。
怀念那个信息匮乏、可以不弯腰捡钱的年代。
2、ADQ,信息流广告。
腾讯每年大该在 1000亿左右的收入规模(没查财报勿喷,差不多)。
3、公众号电商。
实际上,很早就有博主靠公众号带货,于小戈、小小包麻麻、年糕妈妈,她们应该是第一批,也是可以持续到现在持续带货的博主。
公众号除了商业化的成功,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价值:
它让微信,成为用户获得信息的核心阵地。
是微信从“通讯社交工具”,转化为内容生态平台的第一步棋子。
公众号崛起,间接导致了百度的衰落。
因为信息搜索的目的是获得“有效内容”,百度兴起是因为中文内容被它大量获得。
然而百度并没有守住这条底线,鼎盛时期为了广告前面 1-2 页都无法找到有效信息。
用户找半天都是无效信息。
而微信公众号并没有把内容开放到站外搜索,用户只能到公众号才能搜索到。
很长一段时间,真正有价值的内容,都在微信公众号里。
直到今日头条,个性化信息流的崛起,用户彻底沉沦在自己适配的信息流中。
百度彻底退出,公众号也没落。
龙哥坚守订阅粉丝私域推送,坚持转发裂变传播,而并没有打开平台流量分发。
对于用户、创作者、平台都是好事吗?很难说。
翻旧账,龙哥早点开放公众号的信息流个性化推荐,也许就没有今日头条的崛起了,更不会有今天的抖音。
也许,公众号抓住了白银时代,
但是,却错过了更伟大的黄金时代。
到了今天,为什么服务号,或者订阅号,“必须”被放弃?
一个字:熵增。
熵增,是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微信生态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的过载。
微信的使用场景越多,对于用户而言就越发混乱,从而走向无序。
实际上,我们日常的熟人通讯、工作安排、朋友关系、娱乐、购物、甚至主营业务,全部放在微信里。
在多线条的信息处理中,微信用户脑子已经不够用了。
降低用户处理信息的成本,必须挥泪斩服务号。
相信龙哥也是反复挣扎过,在大部分人心里,文章属于“优雅”的信息载体。
文章可以带来深度思考、且较为完整的信息,但是它还是太“累”了,创作者累,对用户要求的门槛太高。
阅读能力并不在人类的基因里,而是需要后天的反复习得,即便如我这类文字创作者,也有比较严重的阅读障碍。
微信作为全民应用,必须降低信息传递的门槛。
这个思考的原点是,很多年前的一天,我 6 岁的小外甥,给我发语音说:舅舅,姥姥让你给她打个电话,她有事儿找你。
当时我在开会,那时微信还没有语音转文字的功能,我就给他打字说:你给我打字,我开会听不了语音。
他又给我发了一段语音:说我不认识字,看不懂。
打开绿色方块,找到头像,按住说话,松开。
真的不需要识字。
我猜,在沟通类的电子工具里,微信也许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不识字就可以用的工具。
不能给用户有任何门槛,也许就是微信努力想做到的。
语音打败了文字,视频取代了文章。
也许标题可以改为:龙哥挥泪斩门槛。
没有任何门槛的让用户获得与发布信息,
这是技术的民粹,也是信息平权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