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海外,保护性政策
研究背景:中国光伏出口市场占半壁江山,然而,美国、欧洲和印度等光伏装机领先的海外地区近年来频频出台贸易保护性政策,对中国的出口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报告主要梳理美国、欧洲、印度三个主要市场的保护性政策,并研究其对中国光伏出口产业的影响。
美国保护性政策众多,国内企业选择赴美建厂。美国的主要政策包括通胀削减法案(IRA)、201关税、301关税和“强迫劳动”法案。美国政策力度较强,多政策叠加使境内光伏产品价格处于高位,成为高收益市场之一,因此国内光伏企业难以放弃美国市场。随着近期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展开双反调查,东南亚四国的“跳板”作用逐渐减弱,加速了国内企业在美国和中东的产能建设。
中国对印度的出口持续下滑,需探索合作方式。印度实施了包括生产关联激励(PLI)、基本关税(BCD)和型号及制造商认证清单(ALMM)等一系列保护性政策,导致中国光伏产品在印度市场的份额下降,目前中国企业难以获得ALMM的准入,但有国内企业寻求与印度本地企业合作,以探索进入印度市场的新途径。
欧盟法案执行难度高,短期影响有限。欧盟通过了《工业净零法案》(NZIA)和“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法案。由于欧盟及其成员国存在不同层级的产业政策,导致欧盟层面上难以对补贴方式进行统一,无法有效解决欧洲生产成本高企的问题。在本土产能不足的情况下,保护性政策会阻碍欧盟光伏的装机进程,因此,相关政策的执行效果仍有待验证,短期内的影响力度或低于美国和印度。
趋势展望:美国大选方面,现任总统拜登的支持政策促进了清洁能源的发展,但特朗普若重新当选,或会中断对低碳、零碳技术的支持,导致美国光伏装机需求下降,对国内企业的盈利会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在产能外移的趋势下,国内企业积极参与海外建设,可以减轻产量占比下降的影响。根据当前的规划测算,中国企业的全球产量占比在5年内或将下降5pcts-10pcts,但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业务机会:(1)出口结构向上游转移,可跟进相关环节的企业。海外产能建设通常从组件环节开始,然后逐步向上游延伸,因此电池片、硅片、辅材、生产设备的出口需求将持续增加。建议与相关企业建立联系,在未来海外营收占比提高时开展外汇结算等业务。(2)可关注国内光伏企业在海外建厂的融资需求。部分国内企业选择直接赴美建厂或转向中东等第三地区。与当地企业建立合资公司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能够有效应对市场准入方面的挑战。企业通常会依靠合作伙伴在当地完成项目融资,我行可继续满足企业在资本金方面的融资需求,与“出海”企业深化合作,探索多元的业务机会。
风险提示:(1)需警惕海外保护性政策加强的风险,或对中国企业进一步限制,影响现有投资的收益。(2)需警惕企业在海外单一市场的营收占比过高,若该地区政策趋严,将对企业业务造成较大冲击。
请登录兴业研究APP查看完整研报
获取更多权限,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