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周报(No.31)|科研、转化应用及产业进展

文摘   健康   2023-04-24 08:00   北京  
引言
科研篇

  • Cell:利用天然细胞融合蛋白构建新型基因治疗递送载体

  • Cell :酿酒酵母全基因组遗传干扰的蛋白组景观

  • Nature:头发变白的机制

  • Nature:PI3Kβ调控PTEN缺失乳腺癌免疫逃逸

  • Nature:躯体-认知行动网络与效应区交替存在于运动皮层中

  • Science:AMPK诱导线粒体和溶酶体生成的分子机制

  • Science:CDK13突变阻碍核RNA监视




转化应用篇

  • Gamida Cell通用干细胞疗法获FDA批准

  • 美敦力胰岛素泵获FDA批准

  • NeuSpera超小型神经刺激器获FDA批准

  • 艾伯维口服CGRP拮抗剂新适应获FDA批准

  • 艾伯维JAK抑制剂新适应症在欧盟获批

  • 兰州生物疫苗上市申请在中国获批

  • 辉瑞PCV13疫苗新适应症申请在中国获批

  • 爱尔康公司创新人工晶状体在中国获批

  • 恒瑞医药吡咯替尼新适应症在中国获批

  • 杨森创新抑郁症疗法在中国获批上市

  • 诺诚健华BTK抑制剂在中国获批第3个适应症

  • 烨辉医药Menin抑制剂获FDA孤儿药资格

  • 阿斯利康ALXN1720注射液在中国获批临床

  • 珃诺生物RNK05047在中国获批临床

  • 德睿智药MDR-001在中国获批临床

  • 普方生物PRO1160在中国获批临床

  • 普众发现注射用AMT-151在中国获批临床

  • 天港医诺NM1F注射液在中国获批临床

  • 奥赛康药业注射用ASKG915在中国获批临床

  • 亿腾景昂CDK7抑制剂在中国获批临床

  • 合源生物双靶点CAR-T在中国获批临床

  • 泽璟制药TLR8激动剂在中国获批临床

  • 科济药业CAR-T中国获批临床

  • 汉康生技SIRPα融合蛋白在美国获批临床




  1. 产业篇


  • 国内融资事件
  • 国外融资事件











科研新发现







Cell:利用天然细胞融合蛋白构建新型基因治疗递送载体


近年来,包膜病毒成为基因治疗的重要载体。相比于常用的腺相关病毒(AAV)载体,治疗性包膜病毒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包括更大的包装容量、可以整合到基因组中、可对干细胞进行转导,以及可以重复给药。然而,包膜病毒载体通常使用病毒抗原(如水疱性口炎病毒G蛋白,VSV-G)介导靶细胞的膜融合过程,容易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而导致递送效率相对较低,并且尚未实现全身递送。


2023年4月18日,在 Cell 期刊发表题为:Enveloped viruses pseudotyped with mammalian myogenic cell fusogens target skeletal muscle for gene delivery 的论文,该研究将骨骼肌特异性细胞融合蛋白Myomaker和Mymerger构建到用于基因治疗的包膜病毒载体上,从而开发出了用于骨骼肌细胞特异性递送的新型病毒载体。研究团队进一步证实局部和全身注射这种重组包膜病毒载体能把微型抗肌萎缩蛋白(μDystrophin)递送到到杜氏肌营养不良(DMD)小鼠模型的骨骼肌,并减轻其病理状况。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3.03.033




Cell :酿酒酵母全基因组遗传干扰的蛋白组景观


功能基因组学已经成为基因功能注释和基因调控网络的基础,其中酿酒酵母的敲除菌株收集开创了功能基因组时代,但系统遗传扰动对于蛋白组的影响仍未有定论。2023年4月19日,来自伦敦克里克研究所的Markus Ralser和来自爱丁堡大学威康细胞生物学中心的Georg Kustatscher团队联合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The proteomic landscape of genome-wide genetic perturbations的文章,对酿酒酵母非必需基因进行敲除实验,建立了一个大规模、系统的、定量的蛋白质数据库,包含4,699酵母基因敲除菌株的2,520蛋白质定量数据,涵盖了超过1亿个肽和900万个蛋白质,提供了79%酵母编码基因组的分子表型资源。


文章利用数据独立的采集质谱分析,通过对酿酒酵母基因组规模范围的敲除文库进行蛋白质丰度定量,将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组学相结合,发现全局蛋白表达由以下两个因素驱动:(1)一般生物学特性,包括翻译率、蛋白质周转、蛋白质复合物的形成、生长速度和基因组结构;(2)功能特性,如蛋白质在遗传、代谢和物理相互作用网络中的连通性。此项研究揭示控制蛋白质表达原理,并为注释蛋白质组提供了基因组资源。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3.03.026




Nature:头发变白的机制


负责头发色素沉着的黑色素细胞干细胞(McSC)位于休止期毛囊(HF)的隆突区(bulge)和毛基质(HG)区,在这里,McSC被毛囊上皮干细胞(隆突细胞)和祖细胞(毛基质细胞)包围,构成McSC生态位。在毛发生长期开始时,黑色素细胞干细胞(McSC)再生分化的黑色素细胞,这些黑色素细胞向下迁移到毛球中,在那里它们为头发产生黑色素。在大多数哺乳动物以及人类中,McSC比毛囊干细胞(HFSC)更早耗竭,这导致了头发在衰老过程中变白。而McSC为何更早耗竭,目前还不清楚。


2023年4月19日,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研究团队在 Nature 发表了题为:Dedifferentiation maintains melanocyte stem cells in a dynamic niche的研究论文, 揭示了头发变白的机制。研究团队通过3D活体成像和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长时间追踪观察小鼠单个毛囊中的McSC,发现,在正常的毛发生长过程中,McSC在发育中的毛囊的各个区域不断来回移动,在这些不同区域,McSC暴露于影响干细胞成熟的信号有所不同。随着头发老化、脱落,然后反复长出,越来越多的McSC被困在被称为毛囊隆突区的干细胞中,McSC被留在这里,不会进一步成熟分化,也不会回到它们在毛基质中的的初始位置,在毛基质中WNT蛋白会刺激McSC成熟分化为黑色素细胞。而在毛囊隆突区,McSC接触的WNT信号是在毛基质区中的数万亿分之一,这就导致了困在这里的McSC无法成熟并产生黑色素。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5960-6




Nature:PI3Kβ调控PTEN缺失乳腺癌免疫逃逸


PTEN抑癌基因的缺失是所有癌症类型中最常见的致癌因素之一。PTEN是PI3K信号传导的主要负调控因子。PI3Kβ亚型已被证明在PTEN缺陷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但PI3Kβ活性重要性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晰。


2023年4月19日,哈佛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Jean J. Zhao和Thomas M. Roberts领衔的研究团队在Nature上发表题为PI3Kβ controls immune evasion in PTEN-deficient breast tumours的研究论文,明了癌症中PTEN缺失和STAT3激活之间的分子机制,并表明PI3Kβ控制PTEN缺失肿瘤的免疫逃逸,为将PI3Kβ抑制剂与免疫疗法联合治疗PTEN缺失乳腺癌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用一种由PTEN和Trp53(编码p53)消融驱动的侵袭性乳腺癌的同基因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发现PI3Kβ的基因失活导致了强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在同基因免疫功能正常的小鼠中消除了肿瘤生长,但在免疫缺陷小鼠中却没有。在机制上,PTEN缺失的PI3Kβ失活导致STAT3信号传导减少,免疫刺激分子表达增加,从而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研究团队进一步用实验表明PI3Kβ抑制剂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并与免疫治疗协同抑制肿瘤生长。对联合治疗有完全反应的小鼠在再次攻击时表现出免疫记忆和排斥肿瘤。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5940-w




Nature:躯体-认知行动网络与效应区交替存在于运动皮层中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 Wilder Penfield和他的同事用直接的皮层刺激绘制了人类M1的地图,激发了大约一半的部位的运动,主要是脚、手和嘴。尽管对特定身体部位的描绘有很大的重叠,但这些地图还是产生了教科书式的观点,认为运动皮质组织从头到脚都是一个连续的“皮质小人”(somatotopic homunculus)。但最近的研究打断了该连续性。


2023年4月19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A somato-cognitive action network alternates with effector regions in motor cortex 的研究论文,使用精确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发现经典的连续模型被具有不同连通性、结构和功能的区域打断,与效应特异性(脚、手和嘴)区域交替。这些相互作用的区域表现出皮层厚度减少,彼此之间以及与扣带盖网络(CON)之间的功能连接强,CON对动作和生理控制、觉醒、错误和疼痛至关重要。在运动皮质中,有两个控制系统,一个隔离精细运动控制的效应特定区域(脚、手和嘴);二是整合目标、生理和身体运动的躯体感觉-认知活动网络(SCAN),两个平行的系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合-隔离模式。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5964-2




Science:AMPK诱导线粒体和溶酶体生成的分子机制


AMPK被发现在各种线粒体应激后调控一组核心基因的表达。这种反应的标志性特征是TFEB的激活和指定溶酶体和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基因转录的增加。但AMPK如何激活TFEB仍未解决。2023年4月21日Science发表了题为Induction of lysosomal and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by AMPK phosphorylation of FNIP1的文章,揭示了AMPK控制转录因子TFEB增加基因转录并支持线粒体和溶酶体生物发生的机制。线粒体损伤后,AMPK直接磷酸化卵泡蛋白相互作用蛋白1 (FNIP1)中5个保守的丝氨酸残基,抑制FLCN-FNIP1 GAP复合物的功能,导致RagC、mTORC1和TFEB与溶酶体分离,TFEB不被磷酸化,并易位到细胞核,诱导溶酶体或自噬基因的转录,同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 α (PGC1α)和雌激素相关受体α (ERRα) mRNA增加,随后诱导线粒体修复。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j5559




Science:CDK13突变阻碍核RNA监视


RNA的精确调控是对正常发育和疾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的质量控制机制,。异常的RNA需要被识别和破坏,以避免翻译有缺陷的蛋白质。2023年4月21日,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Oncogenic CDK13 mutations impede nuclear RNA surveillance的论文,表明CDK13具有与肿瘤抑制因子一致的特性,突变的CDK13不能激活核RNA监视,导致异常的蛋白质编码转录物稳定和翻译,因此具有致癌性。当CDK13在动物黑色素瘤模型中发生突变时,异常的RNA积累和翻译导致更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对其他癌症类型的分析显示了类似的CDK13突变,并表明在人类肿瘤中有额外的RNA监视基因反复突变。这些发现表明,RNA监测可能具有以前未被认识到的肿瘤抑制作用。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n7625











转化应用







Gamida Cell通用干细胞疗法获FDA批准


2023年4月17日,Gamida Cell宣布其异体干细胞移植疗法Omidubicel获得FDA批准,成为首款通用干细胞移植疗法。Omidubicel基于Gamida的NAM技术开发,通过美国公共脐带血库的脐带血细胞,经过扩增的CD34+ HSC与免疫细胞进行混合。Omidubicel的获批基于关键三期临床数据,入组125例患者,对照组为标准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主要终点,Omidubicel组的中性粒细胞重建平均时间仅12天,对照组则为22天,p值小于0.001。与其他移植方式的历史数据相比,Omidubicel的中性粒细胞重建时间是最短的。




美敦力胰岛素泵获FDA批准


4月21日,美敦力(Medtronic)宣布,美国FDA批准该公司的胰岛素泵MiniMed 780G系统,适用于7岁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该产品具有美敦力的膳食监测技术,可以每5分钟自动调整和纠正血糖水平,为患者提高满足需求的胰岛素(包括基础状态及餐时血糖)。胰岛素泵是一种胰岛素输注装置,通过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方式,模拟胰腺生理性分泌胰岛素。


据美敦力新闻稿介绍,MiniMed 780G系统结合了新的Guardian 4传感器和灵敏监测(SmartGuard)技术,其血糖目标设定(低至100 mg/dL)低于其他自动胰岛素泵,这个数字更接近于非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在该设定下,MiniMed 780G胰岛素泵自动提供基础胰岛素调整和自动校正到设定的目标。此外,该胰岛素泵使用创新的材料,有助于减少胰岛素防腐剂的损失,保持胰岛素的流动和稳定性,输液器泵可以使用长达7天,从而降低输液器闭塞的风险。




NeuSpera超小型神经刺激器获FDA批准


4月18日,专注于为慢性病患者开发可植入设备的Neuspera Medical公司宣布,美国FDA已经批准该公司下一代超小型系统用于治疗慢性周围神经疼痛。这是一种微型植入物,可以通过无线、侵入性更小的方式提供外周神经电刺激(PNS)治疗。


据NeuSpera公司新闻稿介绍,本次获批的超小型系统使用了“中场通讯技术”。它通过无引线微型植入物和深度无线供电能力为神经刺激治疗提供了一个侵入性更小、用途更广泛的平台。这项技术使用瞬逝和传播的电磁波为植入式医疗设备供电,深度可达10厘米及以上,并且将身体用作天然波导,可以集中能量,确保将能量输送到所需的精确区域。由于电力传输高效,该系统电力接收器的尺寸小于几毫米,允许植入设备深入身体,包括大脑区域、周围神经、心肌、神经节等。

具体而言,该系统包含了一个可穿戴发射器和基于ipad的临床使用程序。该产品的大小比目前在临床使用的最小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还要小75倍,超小型化的尺寸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患者体验、更好的手术灵活性。




艾伯维口服CGRP拮抗剂获FDA批准新适应症


4月17日,艾伯维(AbbVie)宣布,美国FDA已批准扩大Qulipta(atogepant)的适应症,用于预防性治疗成人慢性偏头痛。艾伯维在新闻稿中表示,该批准使Qulipta成为首个被批准用于预防发作性和慢性偏头痛的口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剂。此次Qulipta获得FDA批准扩大适应症是基于关键3期PROGRESS试验结果。该试验主要目的是检验Qulipta作为成人慢性偏头痛预防疗法的效用、安全性与耐受性。试验达到了其主要终点,即在12周的治疗期内,与安慰剂相比,Qulipta治疗后患者月均偏头痛天数与基线相比显著减少。在临床试验期间,患者在基线时的平均月偏头痛天数(MMD)为19.3。




艾伯维JAK抑制剂新适应症在欧盟获批


4月17日,艾伯维(AbbVie)宣布,欧盟委员会(EC)批准其JAK抑制剂Rinvoq(乌帕替尼)用于治疗中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成年患者,这些患者对常规治疗或生物制剂不反应或不耐受。根据艾伯维新闻稿,这是乌帕替尼获得欧盟批准的第7个适应症,此次批准也使其成为欧盟首个且唯一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成年患者的口服JAK抑制剂。此次乌帕替尼获批的新适应症为克罗恩病。这是一种慢性的全身性疾病,表现为胃肠道或消化道内炎症,发作时会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和直肠出血。它是一种进行性疾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由于克罗恩病的症状不可预测,它给患者带来了身体、情感、经济上的多重负担。




兰州生物疫苗上市申请在中国获批


4月20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公示,兰州生物口服三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上市申请获得批准。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重症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也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兰州生物在新闻稿中表示,公司在三价轮状病毒疫苗研发过程中,先后攻克了毒株筛选、基因重配、多型配比、规模化生产等一系列难题,并完成了大规模的中国婴幼儿临床试验,对一万名适龄婴幼儿持续跟踪观察两个流行季。研究结果表明,该疫苗在预防G1、G2、G3、G4和G9型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方面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保护效力。




辉瑞PCV13疫苗新适应症申请在中国获批


4月20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公示,辉瑞(Pfizer)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上市申请获得批准。此次批准是该公司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13)的扩年龄新适应症,接种年龄范围从6周龄~15月龄扩展至6周龄~5岁(6岁生日前)。PCV13是一款进口原研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采用CRM197作为蛋白载体,克服多糖疫苗难以诱导2岁以下婴幼儿免疫应答的缺陷,并可以通过加强免疫,诱导长效保护的免疫记忆。




爱尔康公司创新人工晶状体在中国获批


4月20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公示批准爱尔康公司(Alcon Laboratories)生产的创新产品“人工晶状体”进口注册申请。该产品适用于术前角膜散光<1.00D且经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摘除白内障晶状体后无晶状体眼的成人患者,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进行视力矫正。


据NMPA公示,本次爱尔康公司获批的产品为一件式后房人工晶状体,采用波前塑形技术,可较为充分利用进入眼内的光线,同时预期将改善衍射型人工晶状体普遍存在的光晕和/或其他视觉干扰的副反应。该产品通过扩展焦深来减轻老视对患者近视力、中视力及远视力的影响,在保持相当远视力的前提下,扩展从远距离至功能性近距离的视力范围,降低患者对眼镜的依赖。这款人工晶状体的上市将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恒瑞医药吡咯替尼新适应症在中国获批


4月20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公示,恒瑞医药的马来酸吡咯替尼片一项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得批准。根据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优先审评公示,此次该产品获批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阶段未接受过抗HER2治疗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即一线治疗HER2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马来酸吡咯替尼片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一款口服HER1/HER2/HER4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为一种小分子、不可逆、泛ErbB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吡咯替尼通过阻止肿瘤细胞内表皮生长因子(EGFR)和HER2的同质和异质二聚体形成,抑制其自身的磷酸化,阻断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2018年,吡咯替尼凭借2期临床研究数据获NMPA附条件批准上市。2020年,吡咯替尼凭借两项3期研究(PHENIX、PHOEBE)结果获得NMPA完全批准上市,联合卡培他滨用于HER2阳性、接受过曲妥珠单抗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2022年5月,吡咯替尼获批新适应症,与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联合用于HER2阳性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




杨森创新抑郁症疗法在中国获批上市


4月20日,强生(Johnson & Johnson)旗下杨森(Janssen)公司宣布,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已批准其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上市,用于与口服抗抑郁药联合,缓解伴有急性自杀意念或行为的成人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公开资料显示,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esketamine)是一种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


作为一种NMDA受体拮抗剂,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可以特异性调节NMDA受体,从而可能帮助修复抑郁症患者大脑细胞的神经连接。与现有抗抑郁症药物多通过单胺通路实现作用不同,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通过拮抗NMDA受体发挥抗抑郁作用,并且采用全新的鼻腔吸入给药方式,可实现快速起效。该药曾两次获得美国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和具有自杀风险的重度抑郁症患者。


此前,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已在美国、加拿大、欧盟及其他国家和地区获批,与口服抗抑郁药联合用于难治性抑郁症(TRD)成人患者和伴有急性自杀意念或行为的抑郁症(MDSI)成人患者的治疗。本次在中国,该药获批与口服抗抑郁药联合缓解伴有急性自杀意念或行为的成人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




诺诚健华BTK抑制剂在中国获批第3个适应症


4月20日,诺诚健华宣布其BTK抑制剂奥布替尼在中国获批一项新适应症,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患者。奥布替尼是诺诚健华研发的一款具高度选择性的新型BTK抑制剂,拟开发用于治疗血液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2020年12月,奥布替尼首次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以及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两项适应症,成为了诺诚健华首款获批上市的创新药。2022年11月,奥布替尼在新加坡获批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根据诺诚健华新闻稿,此次获批是奥布替尼在中国获批的第3个适应症。




烨辉医药Menin抑制剂获FDA孤儿药资格


急性白血病是由MLL重排(KMT2Ar)或核仁蛋白酸核糖体磷酸酰化酶基因(NPM1)的突变所驱动,而这两种变异所导致的异常基因表达则依赖于由MEN1基因编码的Menin蛋白维持。MLL基因重排和NPM1突变发生在大约40%的AML患者身上。研究发现,破坏Menin-MLL的相互作用,可以阻止MLL基因重排白血病细胞的生长。


4月20日,烨辉医药(BioNova Pharmaceuticals)宣布,美国FDA已授予BN104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AML)。BN104是烨辉医药研发的一款新型、高效小分子口服Menin抑制剂,拟开发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MLL基因重排和NPM1基因突变急性白血病患者。




阿斯利康ALXN1720注射液在中国获批临床


近日,阿斯利康ALXN1720注射液在中国获批临床。ALXN1720注射液是一款第三代C5抑制剂,阿斯利康(AstraZeneca)在2020年以390亿美元收购Alexion公司,从而获得后者正在开发的ALXN1720。它是一款双特异性迷你抗体,只包含了靶向C5的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与白蛋白(albumin)相结合的抗体片段。这种迷你抗体的分子量只有25 kD(通常抗体分子量为~150 kD),具有更好的渗透性,而且与白蛋白的结合能够延长它的半衰期。它有望成为一款每周一次,由患者自我给药的皮下注射疗法,大幅度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便捷程度。ALXN1720正在海外开展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3期临床研究,本次它在中国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珃诺生物RNK05047在中国获批临床


近日,珃诺生物RNK05047在中国获批临床。RNK05047是一款选择性靶向BRD4的蛋白降解剂。它可以通过选择性靶向病理状态下组织来降解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同时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溴结构域蛋白4(BRD4)是癌基因例如MYC和BCL2的关键调节因子,参与了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RNK05047此前已经在美国获批开展针对晚期实体瘤以及淋巴瘤受试者的临床1/2期试验,本次在中国获批临床,针对适应症为晚期实体瘤、淋巴瘤。




德睿智药MDR-001在中国获批临床


近日,德睿智药MDR-001在中国获批临床根据德睿智药公开资料,MDR-001片为该公司发现的一款新型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在临床前研究中,MDR-001表现出较好的药效和选择性,良好的ADME(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口服生物利用度,以及较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在早期的糖尿病合并肥胖猴的药效模型中,长期给药结果显示,MDR-001除了能有效降糖和降体重,还能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恢复到健康猴水平,而且停药后恢复期没有出现反弹,提示该药有助于修复受损胰岛细胞、恢复胰岛功能。MDR-001片本次在中国获批临床,针对适应症包括2型糖尿病、肥胖或超重患者的体重管理。




普方生物PRO1160在中国获批临床


近日,普方生物PRO1160在中国获批临床。公开资料显示,PRO1160是一种靶向CD70的抗体偶联药物(ADC)产品,由CD70单抗、可切割亲水性连接体和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exatecan组成。根据早先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上发表的临床前数据,PRO1160在体内和体外均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在肾细胞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小鼠模型中显示有效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且数据显示该产品具有较宽的治疗窗,有扩大治疗指数的潜力。该产品本次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实体瘤或淋巴瘤患者。




普众发现注射用AMT-151在中国获批临床


近日,普众发现注射用AMT-151在中国获批临床。根据ClinicalTrials官网,注射用AMT-151是普众发现正在开发的一种靶向叶酸受体α(FRα)的新型ADC,正在海外针对晚期实体瘤开展1期临床研究。FRα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叶酸结合蛋白,在多种实体肿瘤中过表达,而在正常人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低,使得其成为ADC治疗FRα表达肿瘤的一个有吸引力的靶点。




天港医诺NM1F注射液在中国获批临床


近日,天港医诺NM1F注射液在中国获批临床。根据天港医诺新闻稿,NM1F是该公司研发的抗PVRIG单克隆抗体注射液。PVRIG是一种主要表达在NK细胞和T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性受体。肿瘤细胞通过表面高表达的PVRL2与免疫细胞的PVRIG相结合,向免疫细胞传递抑制性信号。NM1F注射液为重组人源化IgG1单抗,能够高亲和力特异性地结合PVRIG,有效阻断其与配体的结合,促进NK细胞和T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功能。临床前体内药效实验显示,该产品单用就具有较好的抗癌功能,与抗PD-1单抗联用能够进一步增强抗癌免疫力。该产品本次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




奥赛康药业注射用ASKG915在中国获批临床


近日,奥赛康药业注射用ASKG915在中国获批临床。根据奥赛康药业早先公告,ASKG915是一款PD-1抗体/IL-15前药双功能融合分子。它在正常的系统循环中以完整的前药形式存在,可通过抗PD-1抗体实现肿瘤靶向性,实现在肿瘤部位被局部激活,从而刺激免疫细胞的扩增和激活,在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可显著降低系统毒性。临床前数据显示,ASKG915在肿瘤微环境中激活后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疗效显著优于抗PD-1抗体单药疗法,同时安全性良好,治疗窗优于传统细胞因子类药物,可以达到较高的安全剂量,这使得抗PD-1抗体部分不仅可实现靶向肿瘤作用,还具有完整的PD-1阻断功能。




亿腾景昂CDK7抑制剂在中国获批临床


4月18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亿腾景昂申报的EOC237胶囊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治疗晚期实体瘤。根据亿腾景昂公开资料,EOC237是一款口服、高选择性CDK7抑制剂,也是该公司首个自主研发的项目。




合源生物双靶点CAR-T在中国获批临床


4月18日,合源生物宣布,该公司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产品HY004细胞注射液的两项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已获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默示许可,适应症分别为:治疗成人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治疗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 NHL)。


据合源生物新闻稿介绍,HY004细胞注射液是一种靶向人CD22和CD19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淋巴细胞注射液(CAR-T),是在体外利用慢病毒载体对患者自身T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后而制备的细胞制剂,具有独特设计的LOOP CAR结构,可以直接识别靶细胞表面CD19和CD22分子,能够同时靶向双抗原,靶向杀伤效果更强,并通过减少肿瘤细胞的抗原逃逸而减少疾病复发和保持疗效持久。




泽璟制药TLR8激动剂在中国获批临床


4月18日,泽璟制药研发的注射用盐酸ZG0895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默示许可。ZG0895是一种新型的高活性、高选择性的Toll样受体8(TLR8)激动剂,拟开发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




科济药业CAR-T中国获批临床


2023年4月20日,科济药业(股票代码:2171.HK),一家主要专注于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和实体瘤的创新CAR-T细胞疗法公司宣布,CT041,一种靶向Claudin18.2(CLDN18.2)蛋白的自体CAR-T细胞候选产品,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IND批准用于CLDN18.2表达阳性的胰腺癌术后辅助治疗。




汉康生技SIRPα融合蛋白在美国获批临床


4月17日,汉康生技(HanchorBio)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创新融合蛋白HCB101获得美国FDA授予新药临床试验(IND)许可,即将开展多地区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此药将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及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据汉康生技新闻稿介绍,HCB101是一款与IgG4-Fc连结,经过工程化改构的SIRPα融合蛋白。它利用了结构引导的蛋白设计和工程改造,并辅以相对应的筛选技术。该产品通过阻断巨噬细胞和癌细胞之间的“不要吃我”信号来触发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大量临床前的研究数据显示,HCB101可成为一款比其它CD47单克隆抗体或SIRPα融合蛋白更为安全而且更有效的生物制剂。此外,从定量RNA转录分析得知,对比于其它相关的临床药品,HCB101在癌细胞内及肿瘤微环境引发了明显不同的基因表达,这表示HCB101可能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










产业篇







国内融资事件:



国外融资事件:





解构科学
生命科学前沿内容分享与解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