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阳明心学到习惯性违章行为浅析

文摘   社会   2024-10-08 16:02   四川  
本文作者:荷鹤,安全培训教师,曾任某工贸企业安环科主管。EHSWEEKLY™特约创作者「EHS同行者共创计划」。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明明自己知道不对、对自己不好的事情,但却又偏偏还去做的事情,例如习惯性违章行为。这是为什么呢?

至善只从心中求 

王阳明说:“至善只从心中求”。因为一切天下之事均从心理出。心理即意识和理念。意识常分为初级意识和高级意识,又常将初级意识与感性认识相挂钩,将高级意识与理性认识相挂钩。

理念则是一种理性的观念,由于理性认识即是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其内在规律的认识,因而可以说,理念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思考,对客观事物有了一定的规律性的认识的观念。

这些观念不会轻易动摇,也有一定的正确性,但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人们没有完全掌握其规律性,也不可能通过现有的认识完全掌握其客观规律性。

就从“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而言,人的思想意识决定了他的行为。而我们在生活工作中常遇到的一个自相矛盾的事情或现象,亦即前文所说的明明知道这件事情对自己不好,但却又偏偏还去做,并且可能是经常去做。

例如生活中的刷短视频,虽然知道是在浪费自己有限的生命时间,还一直刷到半夜不睡觉,又伤眼又伤身,却还是每天在不停的刷。明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却还是在不停的抽;工作中明明知道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既是违法违规又可能会被处罚,还可能会因此出了意外,让自己出了非死即残的安全事故,但还是经常选择不系安全带。

这是不是说,人们对于“明明知道的不利于自己的事情”的这个“明明知道”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只是一种初级意识?

南墙是最好的老师

有句话说的是:“南墙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经历了挫折,受过伤之后,才会更懂得。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只有后失去了健康,才会更懂得健康的重要性。这是人们通过活动实践,并通过活动实践带来的结果作用于人,促进了人们对事物的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似乎的确是这样。

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我们中国的一句老话:“好了伤疤忘了疼。”也充分的说明了人们对于自我历史中遇到的挫折、教训,在片刻的短暂的反思并吸取了教训后,往往又重蹈覆辙。

这难道是人们没有从事故的教训中,从自己的痛苦中,对事物认真反思?没有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吗?没有从初级意识转换为深刻的理念?

相信人们在遇到挫折、受伤之后,尤其是诸如自己的健康受到极大的损伤之后,是能够认真反思自己的,并且绝大多数人还会在失去健康后,认真的进行康复锻炼、改善饮食和规律作息一段时间,甚至是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期让自己重新得健康。

在这段时间里,不能不认同他对健康有了深刻的理性的认识。但是,一旦他重新获得健康之后,他先前的坚持锻炼、改善饮食和规律作息的活动,很有可能就开始荒废,在一段时间过后,甚至又回到了以前不顾自己身体健康的状态中。

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不见可欲,使人心不乱

人在不同的时期,遇到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观念和不同的理念,有着不同的认识。观念源于意识,意识源于认识,认识源于历史和当前的外界的刺激。通过人的眼睛、耳朵、鼻子等五官六感获知外界的事物信息,并通过大脑加工形成认识,认识进一步促进大脑神经的意识活动,初级意识即是观念,高级意识即是理念,意识促进活动行为。短期行为反映出人的观念,长期行为反映出人的理念。

《道德经》:“不见可欲,使人心不乱。”道家强调顺应自然、清心寡欲,不刻意追求过多的物质和名利。而人们在不同时期,在不同环境下有着不同的观念和行为。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如前面所说,在失去健康后积极锻炼、控制饮食和规律作息,而在重获健康后,可能出现的大吃大喝,重归于声色犬马的生活之中,全然不顾历史教训。只不过是环境不同、欲求不同而已。这个与理念认识无关?还是说他的这个理性认识不够全面,未能完全掌握事物的内在客观规律?

《传习录》:“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即便是行了。”

从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上分析,人们之所以选择去重蹈覆辙去做伤害自己健康的事情,是因为他对熬夜刷短视频这个事情实现了“知行合一”。“知”刷短视频,“行”刷短视频……他没有选择到点去睡觉,那是他“不知”睡觉,也“不行”睡觉。

先生曰: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这个“未知”,沈顺葵翻译为“没有真知”。“真知”不就是理性认识吗?

在人们失去健康的那个时期,在他因病疼痛、因伤残痛不欲生的时候,相信他比任何人都懂得健康的重要性;在他积极疗养,进行康复锻炼、养生饮食、作息规律的时候,相信他比任何人都知晓如何获得健康。

他从不注重健康到失去健康,再到重获健康的过程,足以让他对健康拥有了深刻的认识,足以让他将健康的认识从感性认识提高到了理性认识,足以让他将健康生活的生活、工作理念深入其心。

但是你会发现,他会在一段时间后忘了当初失去健康时的痛苦,又开始折腾他的身体,又让他处于随时会失去健康的状态之中。这时候,他对健康的理性认识,对健康的真知,“被私欲隔断了”。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人们对其它的活动更为关注,人们为了其它的欲望而宁愿牺牲健康,例如为了获得短时的、当前的快感、满足感而选择刷短视频,未了能够更快地完成工作任务拿到更多的钱而选择不落实安措。

好了伤疤忘了痛,为何?

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先来说说“好了伤疤忘了痛”的问题。

现代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人们过往生活实践中认识过的事物或做过的事情在人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

它按时间长短可以划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间记忆三种。感觉记忆只维持一瞬间,短时记忆只有5-20秒,长时间记忆的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直至多年甚至更长时间。

记忆是从识记开始的,识记又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潜移默化类似,有意识记则是“一种又预定的目的,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伍棠棣等主编的《心理学》,以下引用但未注明来处的均引用该书),需要作意志上的努力的识记,例如背诵。

从这一点上来说,人们对于过往的伤痛,通常是无意识记的,除非他要将这些伤痛记忆一辈子,并从这些伤痛中吸取教训,用以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警醒自己,避免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

那么,这个时候,他的记忆就是有意识记的,有意识记的效果会比无意识记要好。但不代表有意识记就能够随时记得住。因为“我们过往感知过的事物并不在眼前,由于一定的条件的又发,才会在脑中重现这一事物的映像,即回忆”。并且,我们识记过的事物会产生遗忘。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除了令人熟知的遗忘曲线外,还提出了大家也都熟知的、及时多次复习有助于提高记忆的观点。因而,除非是经常性的、有目的的复习,不然人是会真的忘记的。安全教育工作的反复开展长期开展意义就在于此。

其次,说说人的心理。《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

1929年,印度人辛格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所记载的狼孩子的故事说明,社会生活条件在人产生心理活动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人的社会活动,离开了人的社会经验,人脑也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没有经过企业安全活动经历的临时务工人员,不会有企业生产安全意识的原因。

《心理学》认为,“人是根据对现实的反映来行动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没有人监管的情况下,很随意、不规范劳保穿戴,经常违章作业,而在有人监管的情况下,能相对自觉的遵守规章制度,个别人员在安全管理人员的再三强调、要求甚至是用罚款、停工等手段后,能够接受整改。

这是基于现实的变化,客观现实的变化让他的心理有了变化和发展。他的行为所反映出来的,是有人去监督、强调、要求、处罚的客观变化的结果。

《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中枢机制是由于客观事物的影响,在大脑皮层的有关区域内产生了优势兴奋中心,使得大脑皮层其他区域所受的刺激在一定层度上被抑制,造成了对别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这也是人在当前无法关注到、无法回忆到过往的原因。同时,人的注意是会随着活动的目的而进行转移的,活动的目的性是注意转移的主要条件。因而,欲望欲求的变化,就是人注意变化的原因。

接着,说说人的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欲求的变化引起了注意的变化,客观事物的变化引起外界对人的刺激的变化,进而引起人的心理变化。他们相辅相成。

例如过往的教训告诉自己,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当前现实条件改变,短剧的狗血剧情让人体产生多巴胺,多巴胺要你熬夜刷刷刷;过往的教训告诉自己,要符合安全操作规程的方法,而当前客观条件改变,生产和成本的压力需要违章操作。就这样,客观条件的改变,让我们自身心理产生了既要这样,又要那样的矛盾的情形。而并非王阳明所说的“只是未知”。

需要的等级划分与实现的难易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生理需要,在条件具备时,易于满足。例如在饿了的时候想吃牛排,而边上就有一家牛排馆,在自己经济能够支出的时候,吃一份牛排就能够得到满足且易于实现。而对于诸如保持健康等更高级的需求,则需要人们付出长年累月的生活上的控制饮食、合理锻炼、规律作息以及工作上的按章操作。

这些活动既要人们在细节上注意,又要在宏观上坚持。这就涉及到个人的意志的强大与否了。对于意志力不强的人,往往也会对锻炼等表现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行为,并最终坚持不下去。而个人的意志,一方面受制于其目的的影响。常言说,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这个毅力就是意志。

中国共产党救全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伟大目的,造就了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力量。面对着无比巨大的困难,他们表现出了无比强大的意志。另一方面,目的的达成是要遵循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的,现实的事物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因而我们的目标要设定得合理,合乎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三方面,人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每个人都可能有着多种的需求,例如既要吃东西又要听音乐。需求对应着人的行为目的,目的激发了人的动机,动机激励其行为。

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行为,推测他的动机,掌握他的目的,进而了解他的具体需求。当然也存在不少目的相同、行为相同但动机却截然相反的情况。间谍的工作,为了掩盖背后的真实目的而在某件或某个系列的事情上采取了与敌对方一样的行动方法和目的手段。足以见得人的动机的复杂性。

人的动机与动机之间有着相互协同,也有着相互斗争。动机之间的斗争就是人们常说的“思想斗争”。既想要这样,又想要那样,在舍其得谁之间纠结,在既要又要的两者不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之间,经过权衡轻重利弊之后,做出选择。一旦一个动机被另一个动机打倒,它们之间的激烈斗争将转为平静,由战胜方的动机推动人的行为。

但是在这之后,当这个动机推动的行为得到片刻的满足之后,往往又会后悔。在后续的工作生活中,又会再次面临着两个动机之间的再次强烈的斗争。不论谁输谁赢,这种斗争可能是重复的,持续的。

左右动机的战胜的关键,在于当时哪个动机的目的更为强大,在于当时人的思想斗争中,于多个目的意志的平衡。正如前面所说的,人的低级的生理需求和高级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而言,高级的需求,需要更为强大的意志才能促进目的的达成。

因而,我们需要的是对于个人意志力的培养,通过树立长远的目标,树立正确的思想,如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那样,“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放弃短时的享受,着眼未来利益,通过延迟满足获得成功,在动机斗争中选择更高级的更长远的目标。

如此,我们就能轻松自如地面对“落实安措要花很多的时间和财力投入”与“冒险违章行为”之间选择,可以很自然的去处理好“明明知道这件事情对我不好而却又偏偏去做”的事情。

作者:荷鹤


#荷鹤老师 | 作品集

关于落实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的一些思考

浅谈以利益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

漏电保护器,你选对了吗?

当发现动火作业存在隐患后,他做了这几件事……

走出“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认知误区!

关于《安全工作中的一些错误思想 》评论的回信

安全工作不可忽视的“经济”问题

聊一聊安全工作的“推己及人”

安全工作为什么难做?


/往期精品/

EHSWEEKLY™ 2021年环健安职业机会与薪酬调研报告

EHSWEEKLY™ 2022年环健安职业机会与薪酬调研报告

安全工作是如何被搞“复杂”的?(阅读10w+)

走出“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认知误区!(阅读7.5w+)

安全责任书必须一年一签?法规依据呢?(阅读5.7w+)

我是个安全员,我的工作越来越多……(阅读4.7w+)

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得了一些“病”!(阅读4.7w+)

换汤不换药:从改叫“安全总监”说起!(阅读3.7w+)

聊聊安全生产领域的“万能处罚条款”!(阅读3.6w+)

安全标准化,一场心知肚明的“表演”?(阅读2.5w+)



出品:EHSWEEKLY编辑部 

 编辑:喜儿  |  审核:锦山

遵循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EHS Weekly
坚持原创、高频产出高质量EHS行业内容,聚焦行业动向与发展,输出行业干货与洞见,不断探寻着提升行业环境的更多可能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