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期/渡头塘·桥头河〗寻锅记

文摘   历史   2024-04-28 21:45   湖南  
陈晓楼(前排右二)与家人合影

短视频《湄水之滨·寻祖》
拍摄、剪辑:陈仲原
合成:胡业


寻锅记


    【e娄氐•117/档案】《铁锅记》在娄氐镇微信公众号刚一推出,远在外省的陈仲原老师便发来信息:“桥溪港(朝溪)兴和锅厂的陈晓楼乃吾祖所创建,因近年我一直在调研桥头河及周边祖业,能否将原件图片发一份吾保存?”随即,便将原件图片发送过去,与陈仲原老师就锅厂的事聊了起来。

    陈晓楼祖上原居薛家渡,后迁至南风桥,再迁至桥头河,在南风桥与桥头河石湾街均拥有产业。陈晓楼为陈氏在南风桥发家后的第三代后,系第二代兄弟排行第四的长子。陈家在桥头河街上先开办了一家中药铺,又根据时势在桥头河创办天宝金锅厂,又到荒芜的桥溪港开办了新的锅厂。陈仲原老师说:“据我分折,兴和锅厂的设立是祖辈有明确目的设置的”。


    陈仲原老师接下来把他在走访过程中的一些资料发了过来,有:陈晓楼与家人的合照、锅厂复原平面图、锅厂在蓝田水边的位置图,以及他在2019年11月走访时的5段影像记录…。非常难得,非常珍贵。其中有一段当年的采访笔记,抄录如下:

    一群老者在公路上慢慢前行,陈昌世跳下车用桥头河的方言向他们打听锅厂的位置,碰巧里面有二位老人说知道这个老锅厂,其中一位姓谢的说,"自己小时候就在锅厂旁边长大,家就在锅厂门外,对锅厂的印象很深”,并表示可带我们到锅厂旧址去看看,即请他们上车前往桥溪港村。

    1951年出生的谢笔飞先生当年还是个孩童,他的家与锅厂一墙之隔,小时候常与锅厂工人的孩子们一起玩耍;在天寒地冻的冬天,跑到锅厂工友的房间去烤火,对锅厂的印象很深。

    绕过他家新盖的房屋,穿过一小片菜地,来到小路边的一处长满茅草,遍地荆藤的山坡前说:"这里就是原来锅厂的大门入口,一边是工人宿舍,后山树林下是锅炉房,侧面是堆放燃料的木炭间,厂外没有公路,仅有一条能走行人的小路,大门往下建有一条宽路直通河边的码头,锅厂原材料与铁锅成品进出发都是通过码头水路运输”。他还说:“解放后,政府推行公私合营,锅厂没人管,废了”。

    谢先生说:"在三天前的晚上自己突然做了一个梦,梦到了当年锅厂,脑子中萌发出一个念头,锅厂出品的铁锅牌号为‘湘涟’,臆想中这个品牌的锅子很紧俏,锅厂好象又恢复了当年繁茂,成为湖南畅销的商品”。他接着说:"做了一个这样的梦,自己感觉很奇怪,内心一直纳闷找不到答案,只是更没想到你们今天来此地考察,可能是感应吧。”

    我们路边谈锅厂,吸引桥溪港村的人,七嘴八舌的纷纷参与了有关老锅厂讨论,一位长者说:中国有个香港,湖南有个桥溪港。

桥溪港锅厂位置

    于是,(我)便有了娄氐镇文史馆与陈氏后人一起来探究桥溪港锅厂以及相关其他文史的想法。陈仲原老师表示非常乐意,并且提供了他在娄氐的一位叔父的联系方式。“他父亲与晓楼是亲兄弟。桥头河的天宝金锅厂是陈家分家后分给陈昌世的父亲,公私合营后,他就分到桥头河锅厂当员工。我还有一位祖叔叫陈润楼,是涟钢创始时的总工程师。”

    “桥头河的锅业,涉及到不仅是锅厂本身,还联系到整个产业链的关系,与上游的矿山、沿线码头、航运,劳动力的发展,以及涟水流域经济往湘、鄂、沪的延伸有密切联系”,“所以,我的主要方向一是将薜家渡与谷水、棋梓片区围绕水府庙淹没区内的丘陵、河流、古桥、古墓以及祖居地的祖屋的布局与分布弄明白。二是研究夏湖陈氏为什么从薜家渡近往南风桥的背景,以及在南风桥白手起家在洋务运动影响下怎么去发达扩张的过程。三是在时代背景下以桥头河为据点,发展农庄经济的同时、快速推进轻工业产业化,利用码头经济推动航运产业,保障产品能出,外货能入。”


桥溪港兴和锅厂走访备忘录

    1、创建者陈晓楼的旧照、遗留资料、族谱记载、妻家情况、口述故事(由薛家渡→南风桥→桥头河→桥溪港)等。

    2、桥溪港实地走访,寻找遗迹,访问当地人,回忆兴和锅厂旧事。

    3、桥溪港兴和锅厂创建时间、用工人数、产量及销售情况。

    4、陈晓楼家族的变迁,由民国→新中国,由民营→公私合营,由湘→鄂。

    5、先在“娄氐镇文史馆”微信公众号推出一期,引起更广泛的关注,为桥溪港→桥头河→南风桥→薛家渡的进一步走访提供线索及相关资料。把五个短视频剪成一个视频,配相关文字陈述说明。

    6、目标:从而引发当年蓝田水沿岸锅业的发达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形成了上下游的产业链。铁矿、煤矿、生铁冶炼、航运、劳动力、技术的关系,延伸到涟水河流域经济模式的蜕变,以及与湘、鄂、沪等地之间的密切关联。

2019年11月,陈仲原老师在薛家渡移民家走访

    娄氐镇文史馆制订的“桥溪港兴和锅厂走访备忘录”很得了陈仲原老师的认可,他说:这个议题很好,也是我目前正在做的一个系统研究。而桥溪港锅厂仅是桥头河产业链下的一个分支,锅厂的发展上溯到源于桥头河及桥头河上游链中的新化矿业链,并在链水流域这条黄金水道推动下,得以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涟水家族式码头经济与航运业。而涟水中的薛家渡仅为一个沙洲古渡,但在薛家渡天门大山至棋梓这一大片丘陵区域,曾经生活着自湘潭迁徙而来的几大姓氏,其中陈姓居多这些都是有史可查的。

    民国后特别是抗战期间,锅厂做大做强兴在桥头河,通过水路运往湘潭、长沙,至武汉、南京、上海。在桥头河有数个锅厂专用码头,仓库里堆满各种锅制品,供不应求。


    陈仲原老师2019年走访之后,因疫情影响一直拖延下来,他的目标与方向明确指向桥头河、南风桥和薛家桥。而现今,陈晓楼的后人在湖北黄石。于是娄氐镇文史馆打算专门推出一期“寻锅记”,寄望通过本期的传布能获取更多关于从蓝田→桥头河→渡头塘→娄氐老街→高车开办锅厂(又叫炉厂)的信息资料,敬请不吝提供线索或文献,能够为我们今后的走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此,陈仲原老师发来了载于陈氏族谱中的《诰封奉直大夫陈公著云先生暨德配甘太宜人合传》一文,并一起校对成文。胡业又将陈仲原老师提供的记录视频合五成一。

陈仲原老师根据亲属及现场查勘也绘出桥溪港锅厂平面布置图

诰封奉直大夫陈公著云先生暨徳配甘太宜人合传

    公讳纹丙,字定发,号著云。曾祖文忠公、祖岐山公、考辅汉公世居湘乡十七都陈家夏湖,以务农为业,代有隐德。公性谨厚,弱不好弄,器宇即与群儿异。及长,读书喜兵略,适清咸丰初有太平之事,因自奋从戎,曰:“男儿当以国为家耳!”事平,湘省武勋甲天下,乡里子弟以铨叙膺封疆、绾符州郡者编海内,最下亦宅第连云,不失为富家翁。而公萧然退处,不役役於权豪,尝曰:“吾邑山川蕴蓄之气发泄极盛,恐难为继,吾闻脊地之民勤而好义,吾将谋寝邱,使子孙克尝艰苦,能有以自树立者。”迨同治九年,始迁居安化丰乐乡之坪岭十字铺,初至僦屋以居,妻子数人,家徒壁立,乃设肆市药,强支门户,有不能备药赀者,辙施与之。贫病交困者,多赖以生活。久之有起色,建塾延师,为子孙读书计。训之曰:“中外时势大变,读书当期为经世材,词间之学不足取也。”故公令子淑杰等於世局均能见其大,而於经独取文中子天理烂熟之言,《周礼》一书尤所注重,於史则史公货殖传、历代食货志皆能取古以证今。有清之季,欧亚日进交通中国,方患贫,颇议兴矿政以挽利权,爰从事若铁若炭若礬若磺若锑各矿务公司,商业之兴遂次第达於长江流域诸口。” 於是东南行省,无不知有陈氏兄弟者。内以益身,外以益世,则皆公贻谋之力也。公既俾子辈成立,族中翕然望之为陈族长,乃整族规,乃树风声。陈氏子弟至今得有所率循者,又皆公之力也。公兄力不能自给,公为置田庐,使之耕营,以豁其租,以终其身,则其亲睦可风更如此。

    公享寿六十有七而卒,葬丰乐乡九保地名白羊湾,葬之日至有感而泣下者。配甘太宜人,湘邑羊牯荡端容公女,性温良,慈惠有淑德,佐公懋迁起家,备历勤苦。公之素不争气,及令嗣辈不屑与人较胜负,太宜人训助之力颇多,先公十九年卒,年四十有一,葬十字铺油铺山。生男子子四, 长学尧,次学舜,三学禹,四学汤。女子子三,孙十余人,均能读有声, 长孙竹楼,留学外洋,深通中西各学,世歆羡公焉。公在前清封奉直大夫,配甘太宜人赠宜人。赞曰:

五洲云扰,国尚忧贫,谁挽利权,保我华民,

恂匕陈公,识远德纯,韬光匿彩,以贻后人,

迁地为良,匪择其邻,乘时应运,子孙振振。

--谊愚侄安化欧阳岳决翔氏敬撰

桥溪港锅厂平面示意图
〖本期所有图文资料由陈仲原先生提供〗
【编委会成员】:
莫俊、宋国洪、周荣鸿、胡业、谢光辉、李俊兰、陈灿光、刘永丰、成洪桥、颜加乐、颜正芬、刘秋阶、莫蒿、傅桂辉、萧常沛、邓战胜、黄琼、蒋小平。

用平视的目光看娄氐

联系微信号:Yes-123-123-123

(17773898392)

长按二维码扫描进入娄氐镇文史馆

(政协娄底市委员会“文史书画”委员工作室)

娄氐镇文史馆  娄氐镇艺术馆

地址: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涟滨街道办事处

澄清居委会办公楼四楼

欢迎关注,敬请转发

娄氐镇文史馆
夫娄氐者,处连道之地,始名于宋,涟水湘山,人文蔚起,忽忽沧海桑田,由市而镇。其间鹭洲晓雾,天籁梵音,谷溪渔喧,雷峰霞落,烟锁杨市,云断岳屏,燕啾蒋庐,雁鸣刘园。探故园旧事,闻闾里乡音,访一隅之文脉或以为后世继,“娄氐•在地”由此而生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