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期/涟滨〗《太和雅颂》(2)

文摘   历史   2024-04-10 22:17   湖南  
《太和雅颂》短视频:

出品:娄底·涟滨/娄氐镇文史馆/娄氐镇艺术馆
策划:莫俊、成晓东、宋国洪
摄制:胡业、周荣鸿
配音:平川

序篇及简况

太和雅颂

    斗宿所耀,地曰娄氐,水出红佳,流称高灯,径小碧而过杉山,绕西平而趋冠曹。旷地平畴,泉甘土肥,村居棋布,阡陌纵横。鸡犬之声相闻,俚俗之音互答。先民肇基斯地,凿井卜居,或胡或李,或周或彭,筚路蓝缕,以拓荒蛮,且耕且读,物阜民安,蕴育文明,和风化俗,地理毓秀,人文蔚起。

    保合大和,乃为利贞。天地冲和之气,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无兵燹之烈祸,实安宁之佳境,民乃太和。家风俭约,勤佳门第。急公好义,善积人家。好勇崇武,西平血性之地,睦邻友好,太保和顺之乡。家道太平,果登高车,勤学苦读,试辄冠曹,九州安泰,玉宇澄清,怨恫俱消,积而为丰登之庆,希翼长存,聚而成乔木之迁。今逢盛世,海晏河清,开发建设,大有作为,鹰隼试翔长空,乳虎初啸幽谷,厂房序列,道路井然,年无灾厄之惊扰,岁有丰饶之兴旺,地方常得安靖,人民皆获福祉。幸哉斯土,恰逢其时也。

    太和既融,即奏太和之曲。太和同臻,尽显太和之象。斯太和者,既有太平之喻义,亦为太保之别称,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今作太和之雅颂,留为后世之嘉谈。承前启后,颂此云尔!

癸卯秋月


历史沿革简述

乾道七年(1171):胡俞迁居湘乡县常安乡善积庄。

淳佑十年(1250):贺德英12岁神童廷试第一,理宗赐金花锦绮,14岁病死,葬于妙笔峰豹古洞旁(今民福)。

乾隆十一年(1746):由僧恒辉、成汝顺、梁若伟等募修的澄清桥被龙水划坏,后只能为渡。

乾隆十七年(1752):萧荐坤、萧圣远、梁仁周、童仑山纠置田拾伍亩及两岸马头亭宇建澄清渡;后萧久恒、童学贤等继修。

乾隆四十五年(1780):胡朝宗刻印《冠曹遗稿》刊行。

嘉庆七年(1802):彭待价、胡舜昭等募置田贰拾亩在高车修大来渡,并于两岸建亭。

道光十一年(1831):周日庠、陈鳌山等在沙田募建永安桥。

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修沙田永安桥并修石路。

咸丰六年(1856):周日庠、胡致堂等在冠曹塅督建江子口桥。李协和等重修观音桥(石湾桥)。

咸丰七年(1857):周福安中式丁巳湖南乡试举人;其著有《屏山草堂诗文集》、《井团新书》。周广洵出生于冠曹,尝求学长沙求贤馆,通晓文字学、天文字、数学、舆地学等学科。

咸丰八年(1858):李玉连、彭三元等在沙田鸠修永安桥。

同治二年(1863年):彭凤高、李鑑衡等募修高车大来渡(原名太平渡),添建渡亭。

同治四年(1865年):萧象贤纠众移建关帝庙于高灯铺,庙旧在澄清塅。

光绪二十七年(1901):一月,胡某等人集资在高车建成天然锅厂,是娄底境内最早的锅厂;翌年10月开办老道生锅厂,各有造锅炉一座。

宣统元年(1909):冠曹胡氏下六方基于汉清公无祠宇,合议捐修胡氏宗祠。

民国四年(1915):冠曹胡氏荣仲公子孙鉴于故宅狭陋,将冠曹湾故宅扩建为享堂。

民国二十七年(1938):9月,中共娄底区工委成立,刘奂世任书记,傅三、胡鹏任委员;胡开駉、胡鹏发展胡蒙生、胡基立、胡更生等入党,成立中共冠曹支部,并先后任书记。12月,胡开駉、胡更生、胡基立、胡开星(非党员)在冠曹胡祠组织“青年进修会”;同时创办民众夜校,招收学员50余名,教农民识字、打算盘,并大力宣传抗日救亡道理。

民国二十八年(1939):3月,中共湘宁中心县委袁学之、于刚、胡开駉等在冠曹“勤佳门第”培训党员骨干,为期10天,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论持久战》,刘伯崇、梁介福等10余人参加。

民国三十三年(1944):湘乡沦陷,胡刚父接待进步人士王季范(毛泽东表兄)等来娄底冠曹塅避居。

民国三十五年(1946):7月4日,高灯河大雨,沿河农田淹没3000多亩,倒塌房屋40多间,死5人,外流逃荒者甚多。

民国三十六年(1947):6月,娄底邮政局升为三等甲级局,在高车设信柜。

1949年:9月1日,湘乡县人民政府成立,娄底为第九区。

1950年:6月,娄底境内划为32个乡1个镇。云下乡析为松江、恩口、石底、茅塘、杉山、冠曹、犁头7个乡。是年底,土改试点在冠曹乡进行。

1951年:8月18日娄底划入新置的蓝田县(后改为涟源县)。

1952年:4月,娄底析大乡置小乡;娄底镇、茅塘乡、冠曹乡、高车乡、澄清乡、杉山乡、西平乡等35个乡镇属第九区娄底区。第二年又并大乡。

1958年:为适应大炼钢铁建高炉的需要,涟钢在草子坳兴办石灰厂。10月,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娄底公社辖茅塘、杉山、西坪、万乐等18个大队。

1960年:2月3日,将涟源县所辖娄底、小碧、万宝、水洞底、渡头塘5个公社划出成立娄底市。其中冠曹公社包括石底、坝塘、杉山、西坪、澄清、江龙、冠曹、星明等13个大队,茅塘公社包括娄底居委会及恩口、娄底、茅塘、南阳4个大队。

1961年:12月1日,娄底市委在杉山、西平、太和三个大队进行“五定”(定总产总收入、定征购派购、定上交、定交换、定义务工)试点。

1968年:4月7日,杉山、恩口、小碧等公社受雹灾,粮食减产,倒塌房屋22间。

1973年:冬,杉山公社党委组织全社劳力,改直太河段河道1200米,使沿河500多亩稻田旱涝保收。

1976年:胡氏宗祠被拆除,向东移建冠曹学校。

1985年:修建善积坝电站;翌年又修建石岩坝电站,装机均为125千瓦。

2003年:4月28日,涟滨街道办事处正式启动,归娄底经开区管理。由娄星区原涟滨乡的茅塘、仙人桥、民福三村,杉山镇的九仑、高车、太保、澄清四村(以上村委会均改为居委会),花山街道办事处的青山冲居委会,黄泥塘的仙人阁小区改为仙人阁居委会组成。11月19日正式挂牌。同日,娄底经开区第一工业园开园。

2007年:11月,娄星区杉山镇的冠曹村、西平村划归娄底经开区涟滨街道办事处管辖。


太保居委会(太和村)干部历年任职情况

    1952年初,娄底析大乡置小乡。冲里属高车乡九区,胡仁春、李新正在乡政府工作。塅里属西平乡十区,李碧祥、彭竹云在乡政府工作。

    土地改革后,先后成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冲里为月群初级社五社、六社,分别由陈正秋、胡桂冬负责,高级社时期两社合并为月群高级社,先后由李文章、胡桂冬负责。塅里为太和初级社(高级社),由李碧祥、刘连桂(民兵营长)负责。

    1958年9月,成立娄底人民公社。太保、西坪、高车合而成立西坪大队:支部书记(欧怀)、大队长(彭松柏)、治保主任(彭林辉)、妇女主任(周桂香)、粮油管理员(李桂吾)。1960年2月属析置的冠曹人民公社,1961年属杉山人民公社,西坪大队分为太和、高车、西平三个大队。自此,太和大队基层干部任职情况如下:

    支部书记:李碧祥(1962年)、刘连桂(1965年)、颜阳生(1981年)

    大队长:李桂清(1962年)、陈福林(1965年)、刘高江(1980年,副支书兼)、周武成(1981年)

    秘书:李林谷(1962年)、周湘林(1965年)、李桂吾(1966年)、胡秋梧(1977)、胡国恩(1981年)、陈国裕(1982年)


    1984年,杉山人民公社改为杉山乡,太和大队改为太保村:

    支部书记:颜阳生、周武成(1991年)、陈国裕(1995年)

    村主任:周武成、胡秋林(1991年)、胡治平(1996年)、李时生(1998年)

    秘书:陈国裕、胡治平(1991年)、胡秋林(1996年)

    治保主任:胡子加(1977)、胡梓斌(1995年)

    妇女主任:李文英、彭金娥(1996年)

    民兵营长:李立煌(1995年)、李如喜(1997年)


2003年,划归娄底经开区涟滨街道办事处,成立太保居委会:

    支部书记:陈国裕、胡桂楚(2005年)、胡海平(2013年)、胡红军(2020年)

    居委会主任:李时生、刘高江(2006年)、胡红军(2013年)

    秘书:胡秋林、胡建国(2009)、胡永恒(2018)



岩家井美丽屋场“人文历史”展示

一张旧照片

    “蓝田水,源出宝庆邵阳县,经新化、安化东流至新车桥入湘乡县界……”;蓝田水经蓝田、乌鸡坝、湖泉寺、渡头塘、桥溪港、黄泥潭,于神童湾折而向东至娄底老街,旧为湘乡八大集市之一,也称神童镇,商铺林立,舟楫满河,行人如织,为湘乡县上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与老街隔河相望,曾有永福公所与钉船厂(在茅塘居委会,2018年修建沿河风光带时拆毁)。蓝田水,又叫湄河,在建国后改称涟水,云下丰乐之乡位于涟水之滨,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涟水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这张拍摄于1981年的旧照片,左为娄底老街,右上的矮房屋即为永福公所,河中之舟为“倒划子”。


贺神童乡贤墓

    同治《湘乡县志》载:妙笔峰,在治西南百五十里,有豹谷洞,宋神童贺德英墓在此,旧称“豹洞晓雾”为娄底八景之一,颜大登《豹洞怀古》诗:“空谷居然小洞天,云埋荒冢草芊芊。十三人里推才子,四百年来有谪仙。莲烛独穷方外境,芒鞋踏破岭头烟。祗今犹说栖文豹,谁是留皮继古贤。”

    贺德英,宋时湘乡焙塘人(今集云村田坪里),七岁能文,十二岁乞试赎父罪,令荐于州,州荐于朝,应神童选,召试都堂,德英第一,理宗御试紫宸殿,适有献画猿者,上命赋诗立成,中一联云:易描通臂状,难写断肠声;上大喜,赐金花、锦绮、祭酒,赠诗曰:京阙人家惊地动,湖南童子破天荒;遂归,年十四,端午作诗毕,掷笔而卒,后以孝行崇祀乡贤祠,千年祭祀不绝。

    纵观娄底千年历史,从贺神童到神童乡(镇),一脉而贯之,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蕴含着不同一般的历史意义。今贺神童乡贤墓犹存于民福居委会棕树组荊棘中,墓碑及墓前石构件在水利建设时均遭拆毁。图为民国二十一年《贺氏续修族谱》中所载的贺德英墓。


高灯河流经冠曹塅

    高灯河,又称澄清河、杉山河、碧溪河、勤丰河、太保河,同治《湘乡县志》则名冠曹溪水,源出县西南三十七都红佳山,东南流入三十八都,经杉山合乌石山水,至澄清渡南入于蓝田水。

    县级《娄底市志》载其发源于双江乡万家坪的羊毛坡,流经新庄、朱家至双河口,井勘上河由西注入。经农新、高坪、小碧、杉山、西平,各有小溪注入。至澄清渡注入涟水。全河长34.1公里,流域面积126平方公里。历年平均流量每秒3.63立方米。

    冠曹塅即位于高灯河下游段,田畴广袤,阡陌交错,有冠曹胡氏、常乐山李氏、墈上周氏等族散居其间。


寨 子 垴

    在娄底经开区第一工业园北面,横亘着一线从大石山向东蜿蜒而来的山脉,到高灯河戛然而止,宛如一道天然屏障,这就是自古以来被当地人视为“龙脉”的寨子垴,至今还流传着诸如:䗫蝈塘、反寇山、担断坳、火坑里、雷打眼、牛不出栏等许多美妙而有趣的传说。

    寨子垴,又名寨子岭,多座山峰突兀,其山多石,峻峭挺拔,林木茂盛,藤蔓丛生;北有妙笔峰、豹古洞,南为老虫里;最高峰九仑寨海拔266米,其山南麓曾有九仑寺。可考虑以寨子垴为主体,结合附近人文和自然景观,开辟“妙笔峰公园”。


马部侍郎胡俞

    胡俞(1122~1185),字浚入,号拙斋,北宋宣和四年生于江宁,抗金名臣忠简公胡铨次子。俞少时敏而好学,慷慨有智略,好剑术,十六岁仗策从戎,在抗金名将刘琦、韩世忠部下屡建军功,擢为马部侍郎。

    南宋绍兴九年(1139),宋金“绍兴和议”成,贬胡铨岭南,俞随父同南行,继赴零陵会兄。绍兴二十五年秦桧死,胡铨迁衡州学政,俞侍父七年,备尽孝思。隆兴元年(1163)孝宗即位,下诏为岳飞昭雪,召胡铨任饶州,俞辞父并留诗:“千秋道上泣吴山,翘首千秋望楚关,此际未平渊圣憾,何时重谒梓宫还,君亲未许皆成是,忠孝原无两样看,主器应须先靖社,从今诗礼别庭颜。”俞居潭州湘乡南门外壶天堂九载后,又于乾道七年(1171)卜居湘乡常安乡善积庄(今冠曹塅善积湾)。淳熙七年(1180)闻父辞世之噩,乃含悲轻骑奔丧,至蓝田已哀毁成疾,卧不能起,停留养病五载乃卒,遂葬蓝田五昌塘,墓今犹存。


澄清塔和澄清秋浦

    传说很久以前,涟水泛滥,有个叫澄清的青年日夜巡查,发现乃一孽龙所为。澄清网住孽龙,扎中孽龙头部,将其拖至河边时已筋疲力尽,但仍脚踏龙头,身子渐渐变大,最后化成石塔镇住了孽龙,于是人们便将此塔命名澄清塔。

    实际上,塔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乡人邬梅痴为主纠建,造型挺拔,为八角三级仿楼阁式空心砖塔,高约十二米,塔基石砌方台。一层正门用石块劵拱为焚字烧香入口,内有炉膛,下与灰道相通,上与塔顶相连。二、三层每向均有小拱门,内各置泥塑菩萨。每层叠四线出腰檐,饰彩绘,檐角稍翘。顶为盔顶攒尖,上置葫芦形塔刹,盖小青瓦。时经120多年风雨,依旧耸立于涟水河畔,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95年7月,该塔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澄清塅秋景犹佳,涟水、冠曹水在此会合,古塔倒影,江亭边有舟可渡。清人颜大登《澄清秋浦》诗云:漪漪湘浦极澄清,渡口人来趁晚晴。白水远从花港汇,蓝田遥接谷溪平。前滩舟抱归帆影,夹岸村喧打稻声。秋意满天看不尽,江亭危坐酒频频。


一座存在于过去的桥

    意想不到吧!三百年前,涟水河上曾存在过一座桥,叫澄清桥;

    “桥圮经年,民实忧夫春渡。我湘澄清渡,虽属驿民偏隅,尤为行人要道。隔岸相呼,限天涯于咫尺;褰裳莫济,悲水淼于汪洋。”乾隆五年(1740)枫坪白石梁若伟经过澄清渡,萌发了要在此处修建一座桥的念头,于是纠集恒辉和尚、成汝顺、傅子方等志同道合之士四处筹资,终于于半年后纠工募匠开始动工,历时三载,至乾隆八年(1743)方才告竣;期间,梁若伟劳累过度去世,其子梁重三、梁尊三义无反顾继承父志,全力承担起澄清桥的建造。修建澄清桥在当时没有任何机械的技术条件下,困难重重,所耗资费近万金。桥为五拱,垒石而砌,宏伟壮观,比现存的大埠古桥还多出二拱。

    乾隆十一年(1746),澄清桥竟为龙水划崩,只得又恢复澄清渡,此后,此段涟水河再无桥梁。澄清桥,这是一座太不容易的桥、一座有太多遗憾的桥、一座已被完全遗忘的桥……

    图为载于白石《谢梁氏族谱》上的《澄清桥碑记》。


仙人桥

    一条潺潺的小溪从妙笔峰而来,在清浪滩对岸注入涟水,一块两丈长的整石,横架溪上,形成天然石桥。传说此桥乃七仙女驱石而成,桥面留有仙女踩过的巨形“足印”。人们在桥上雕刻“仙人桥”三字。从前每年农历七夕,当地有于桥边上斋供奉仙女的习俗。不远处有青龙潭,潭水清冽,深不可测,小桥怪石,相映成趣。同治《湘乡县志》载:仙人桥,在天王寺对岸小涧中,生成石巩高丈余,下有掌痕长尺许,如托巩状。月朗星稀之夜,万籁俱寂,惟有溪水潺潺与河水击岸之声入耳,依稀可闻不远处天王古寺飘来的梵音,明月高悬,月影映照河面,波光粼粼,驻足桥上,顿生怀古之幽思。仙桥月朗系旧时娄底八景之一,今小溪不存,仙桥不存,月朗之旧景亦复不存。

    此为载于民国《湘乡冠曹胡氏五修族谱》上标注有“仙人硚”的旧舆图。


西平古“枫香树王”

    一粒枫香树的种籽,不管是飞鸟衔来的,还是山风吹来的,或是有人随手撒落的,一粒种籽就扎根在这里的泥土中。春天花开,秋季叶红,如此三百回花开叶红,无论雨露风霜,无论人间喧嚣,无论世道纷纭,它一直兀立着,一轮又一轮慢慢生长成一道挺拨的风景。在寨子垴东麓,西平村泉塘组这株三百年的枫香树,树高30余米,树围3.2米,冠盖达60平方米,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005年被娄底市人民政府列入古树名木标志(NO:40),可称湘中地区的古“枫香树王”。文革时,枫香树险遭砍伐之厄,现树身上依稀可见砍痕。

    枫香树,落叶乔木,金缕梅科,喜温暖湿润气候,性喜光,耐干旱瘠薄。树脂供药用,能解毒止痛,止血生肌;根、叶及果实亦可入药,有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功效。木材稍坚硬,可制家具及贵重商品的装箱。


冠曹塅舆图

    查阅几种族谱,冠曹曾记载为官巢、冠巢或观巢,高灯河蜿蜒而过,两岸平畴百顷,宅舍散布,实一方富庶之地。

    民国十七年(1928)纂修的《湘乡墈上、东岸坪周氏八修族谱》上有两张舆图,图上标注有常乐山(西坪)、冠曹胡祠、乌石冲(水源自乌石峰)、太保庙、墈上周祠、善积石坝、高车坳上等处。实际上,冠曹塅除此之外,还有勤佳门第(胡开騋兄弟故居)、棠嘉园(周广询故居)、冠曹湾(胡氏享堂)、善积湾(冠曹胡氏发脉地)、岩家井、周家大屋、冠曹学校、江子口桥等,或存或废,弹指数百乃至上千年,物则一茬又一茬,人亦一代又一代,传承至今。昭兹来许,绳其祖武,烟火不绝,人文可续。

西平堂李氏宗祠

    “居址阳基也,寿藏阴基也,而祠基介乎阴阳之间焉”。常乐山李氏宗祠原在桐梓铺,道光十一年(1831)修建。2015年李氏族裔议定移建常乐山湾(今西平村),2016年9月开工,两年而竣。其占地二点二五亩,建筑面积约700㎡,耗资三百万,门联曰:“西平世第源流远,忠武家声福泽长”。宗祠牌头气势恢宏,色彩明亮,辍饰麒麟、龙凤、持笏官员等和“食木子得姓图”、“晟公班师图”、“老子出关图”等6幅彩塑浮雕画。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每年九月初三(舜利公诞辰日)、三月初三(峣贤公、祖陆公诞辰日)开祠祭祀先人,近则太和、高车、四季,远则桥头河,众族裔纷沓而至,香火袅袅不绝。常乐山湾于康熙己酉(1705)建有享堂(即香火堂),栗山垴来脉,鸟飞仑、磬子垴左右,前向温泉,又玉带水环绕,现已不存。

    旧时常乐山灯会素以尚武而名。民国间常乐山李氏有“松四”者,习武峨眉山,人与之搏,丈许不能近,脚扫而土如犁翻,常乐山灯会之名由此而更为蜚声闾里。

    现如今,宗祠除祭祀或纂修族谱之用外,多数时间为闲置,可考虑结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精神内涵,开辟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场所,做到物尽其用。


冠曹湾胡氏享堂

    飨者,享也,供祭祀之用,故曰享堂。九仑居委会冠曹湾有一处始建于光绪癸卯(1903)的胡氏享堂,乃冠曹胡氏荣仲公后裔捐建,自后陆续增修,至民国三年重九乃成。翌年夏,胡远谟撰文《享堂捐碑序》,胡远思书并勒碑嵌于墙。碑为汉白玉,文章隽永,书法端庄。胡氏享堂为涟滨街道办事处范围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建筑之一。

    享堂神龛上供奉三尊冠曹胡氏先祖神像,均身著红袍数层,面朱赤,眼圆睁,威严而坐。“我文祖荣仲公卜居冠曹,派衍三房,子孙蕃茂,每当春露秋霜,诣故宅以致祭四百余年矣。”“旧宅狭陋,不足以严祀典”,于是在旧宅之上始建享堂,悬“翘首鹏程”匾一。

    冠曹湾胡氏旧宅前有塘一方,池水碧绿,塘基上有石狮二,均吐舌含珠,足踩绣球,作玩耍状,憨态可掬,石狮面目斑驳,但依稀可辨一狮有须而另一狮无须。据冠曹湾的居民说,这对狮子乃老宅门前旧物,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啦!


湮没的民间慈善家

    积善而润子孙,行德而泽后世,基于这种古代民间朴素的行善观,蛰身乡闾的达观者,于修路架桥、教化育人、救济窘困,捐资募款,踵续不断。纵览茅塘洲、冠曹塅、澄清塅等地,不费官府分文,筹集于当地而成的公益事业,记载在同治《湘乡县志》中的就有:

    大来渡,在三十八、九两都高车,原名太平渡,嘉庆七年彭待价、胡舜昭等募置田贰拾亩,并于两岸建亭;同治二年,彭凤高、李鑑衡等募修,添建渡亭。

    公济渡,在三十八、九两都界娄市,朱琼山募置田贰拾亩,嘉庆十八年朱魁照、颜尔卓等因岁歉垂废,募众复修;咸丰八年,颜莘田等募修。

    澄清渡,在三十八都澄清塅,乾隆壬申萧荐坤、萧圣远、梁仁周、童仑山纠置田拾伍亩及两岸马头亭宇,后萧久恒、童学贤等继修。

    永安桥,在沙田;道光十一年,周日庠、陈鳌山等募建;二十五年重修并修石路;咸丰八年,李玉连、彭三元等鸠修。

    江子口桥,在冠曹塅,咸丰六年周日庠、胡致堂等督建。

    观音桥,在杉山河,原名石湾桥,久圯,咸丰六年李协和等纠捐重修。

    这是一些湮没于岁月的民间慈善家,我们没有理由不谨为铭记。图为永安桥上所书的桥名,现存。


高灯铺·谷皮林

    胡汉清,字澄南,号潜夫,生于宋绍兴九年(1139),授太常博士,光宗朝(1190~1194)以原品休致,退老居谷皮林。《冠曹胡氏五修族谱》云:“汉清公由安化蓝市迁湘居谷皮林,即今高灯铺。”又叙及澄清渡:“先祖汉清公所置,原立谷皮林街市。”光绪三年(1877),将高登铺旧享堂接建前栋,颜曰:胡氏支祠。

    同治《湘乡县志》载:胡博士故居,在三十八都澄清塅,博士名汉清,庐陵人,为宋胡忠简公孙,谏议大夫俞子,铨贬岭南,俞与子汉清从道出湘邑,俞卒,汉清遂留居此,今其址犹存。高灯铺曾有关帝庙(武庙),由萧荐绅纠建,后萧久恒等复修,同治四年萧象贤纠众移建,民国二十一年(1932)胡福池重修。

    娄氐大路(去湘乡)贯高灯铺而过,关帝庙、九江庙、桥渡、胡支祠、罗家(佳)台,这些都记载在胡氏族谱的一幅舆图里。宋淳熙十四年,胡俞公庶配李老太君葬高灯铺罗佳台,建有石墓,墓联为:德仰坤贞徽为金石,时逢泰运会起风云,以上遗址均已不存。民国时期,高灯铺成为煤炭装运的重要码头。舆图里没有澄清塔,乃塔建之前就已成图的原故。


1949年前的高车码头

    这里所表述的高车,指元佳湾以东、彭家湾至永安桥以南的蓝田水和冠曹水之间的夹角区域。经访谈93岁的欧冬祥老人等原住民,建国前的高车有码头2、店铺16、钉船厂5、煤场4、锅厂1、公所1、祠庙2、桥1、跳石1、筒车4、坝2、外驻机构1和住户若干等。高车地处水陆要冲,交通便利,物产汇集,贸易发达。这一切构成,使高车发展成为民国时期娄氐镇外围一个繁荣的小集市。

    清中叶后,高车形成集市墟场。民国时成为恩口煤炭外运码头,1947年设立信柜,大来亭公所系38都云下乡和39都延福乡公共议事、息控之所(另一处为天王寺)。1952年建供销合作分社,翌年设邮政代办所。

    高车其地的石桥、跳石、渡口、公所、道路、庙宇等公益性事业均为里人历代捐修。“乌藏日中光被四表,龙见天上泽润群生”,这是镌刻在约三百年历史的乌龙庙楹联,高车有乌龙和青龙两个灯会。上世纪八十年代,高车还有彭家湾、高车、湾田三个灯会,可见民间传统活动十分踊跃。

    高车曾经是涟水流域一个重要的码头,当地群众翼望能以“高车”来命名新修的一条路。这是民国时期标注有“高车”的旧地图。


【编委会成员】:

莫俊、宋国洪、周荣鸿、胡业、谢光辉、李俊兰、陈灿光、刘永丰、成洪桥、颜加乐、颜正芬、刘秋阶、莫蒿、傅桂辉、萧常沛、邓战胜、黄琼、蒋小平。

用平视的目光看娄氐

联系微信号:Yes-123-123-123

(17773898392)

长按二维码扫描进入娄氐镇文史馆

(政协娄底市委员会“文史书画”委员工作室)

娄氐镇文史馆  娄氐镇艺术馆

地址: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涟滨街道办事处

澄清居委会办公楼四楼

欢迎关注,敬请转发

娄氐镇文史馆
夫娄氐者,处连道之地,始名于宋,涟水湘山,人文蔚起,忽忽沧海桑田,由市而镇。其间鹭洲晓雾,天籁梵音,谷溪渔喧,雷峰霞落,烟锁杨市,云断岳屏,燕啾蒋庐,雁鸣刘园。探故园旧事,闻闾里乡音,访一隅之文脉或以为后世继,“娄氐•在地”由此而生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