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期/壶天镇〗壶中别有天(三)

文摘   历史   2024-05-15 21:42   湖南  

壶中别有天

――记故乡湘乡市壶天镇

傅治同


五、奇特的风俗

    风俗属于文化的范畴。壶天位处湘乡、安化、宁乡之间,其文化属于古老的梅山文化和巫傩文化。自宋代章惇开梅山以来,中原文化逐渐成了壶天文化的主体。下面一些儿时的对壶天风俗的记忆,可以印证这一点:

    1.有病不求医

    在我的记忆中,壶天人生病,很少有人请医生,大都是求神拜佛。一是医生少,也请不起;二是买不起药。求的佛主要是观音菩萨,求的神种类颇多,一是历代祖宗,二是壶天本地独有的神,例如正隆太祖,元仲太祖,似乎只有壶天人供奉,而且我至今不知他们是那路神仙,隐约地记得父亲说过,元仲太祖是傅家的第九代远祖,但他后来怎么成了神,现在巳无从考证了。正隆太祖是贺姓的祖宗。三是各种杂色神明,包括土地神、财神、灶神、梅山神等等。一般的感冒伤风、肚痛腹泻,只需在祖宗牌位前放一碗水,有时还供上一包茶叶,烧上一叠纸钱。一边跪拜,一边口中念念有词,把自己所要求神的事诉说一遍,并将其中的几张钱纸拿到碗的上方点燃,把纸灰落入碗中,仪式就算完成了。然后把求来的神水给病人喝下,病就会治愈。如果几天不见好,就把求来的茶叶(称为祈茶)泡水喝,病总会好的。我小时候,不知喝过多少这样的水和茶。这样的方法有时也管用,一是因为有些病只要多喝水就会不治自愈,二是因为有神灵保佑,对病人的心理是一个很好的慰籍。

遇到大病或疑难病症,就需要请更高明的神,如观世音菩萨、梅山大神或庆娘娘。请这些神,手续要复杂得多,仪式要隆重得多,往往要请和尚或师公道土,做几天法事,甚至还要演木偶戏,这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如果病人长期不好,还会用“冲喜”的办法来治。例如某某男青年生病,或者他的父母生病,就让他马上结婚,用结婚的喜气,冲走家中的晦气、邪气,病就自然会好。已经订婚的,将婚期提前;没有订婚的,则请人四处做媒,只要对方同意,就马上结婚,手续可以从简,陪嫁可以少要。但这样往往病没有治好,却造成许多悲剧,或是婚姻不美满,或是病人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这对女方的伤害更大,可能造成女方终身守寡,或者招来社会对女方的非议,认为她是“白虎星”,使她终身抬不起头。

    如果不幸被蛇或狗咬伤,就求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神保佑,因为鸡狗蛇等都归他俩管。土地神供在每家的神龛下离地最近的墙壁上,画像是一个老头子和一个老婆婆,也有不画像的,只写“土地之神位”。不论老少,都管他们叫公公、婆婆。画像的两边是一副对联,道是:“土生白玉,地产黄金。”据说土地在阴间也算一级政府,老人们请神时,最先念的是“湖南省,湘乡县,壶天十八都,白泥庙,城江铺土地。”大约相当于阳间的村一级,大小是个官,所以也怠慢不得。有一次,一个农民被狗咬伤,他的家人请来一位术士。只见这个人从灶里取出一小块土,称为“灶心土”,放在瓦片上,供在土地神前,一边用手指和着水在瓦片上磨,一边念念有词,最后把瓦片上的泥浆涂在伤口上,治病的过程就算完成。后来我问父亲,才知道,他念的六句咒语是: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弟子不用神仙法,只取老君一点土。他家有恶犬,我家有猛虎!

    我想,如果咒语果真有灵,狗咬伤不用打狂犬疫苗,既省钱又省事,该多好。

    2.复杂的婚礼

    壶天的婚礼,既遵从儒家的礼教,又有梅山文化、巫傩文化的因素,显得十分繁复。婚礼一般要经历十来道手续。

    第一是订婚。先是男方请媒人去女方说媒,媒人不一定是专业的,大多是妇女,有时由亲朋好友作介绍,但只要婚事成功,他(她)便须担当起媒人的责任。如果双方父母同意,便交换男女的生辰八字,而且必须用红纸书写,谓之“送红庚”。送红庚以后,双方各请算命先生拍算,看看八字有无冲克,相克则作罢论,相合则“定庚”,即同意这门婚事。“定庚”之日,男方送衣物首饰到女方,女方则以文具衣帽回送男方,同时由双方家长交换婚约和庚书,谓之“换庚”。“换庚”时要举办小规模的宴会,请亲友赴宴,于是,婚礼的第一阶段即订婚阶段就算完成。

    第二阶段是结婚。订婚以后,男方择定婚期,由媒人转告女方,谓之“报日”。“报日”以后,女方把嫁奁主要是木器家具和床上用品送到男方,谓之“铺床”;男方以礼物回送女方,谓之“过礼”。礼物的档次和多寡,根据家境而定。一般人家是两坛酒,一腿肉,两只鸡,都用红纸贴上;家境好的则用活猪、活羊,一对大鹅。送鹅是古礼“莫雁”的传承。

    到了结婚之日,男方用彩轿去女方接亲。彩轿一般用四人抬,大户人家用八人,也有用三人的。一路有乐队吹奏,媒人伴行。到了女方家,彩轿停放在正厅,由媒人把锁打开,请新娘上轿。新娘则戴上凤冠,穿上大红花衣,系上一把黑色纱线,由父亲哭着抱上花轿。哭是表示依依难舍,系一把纱线为了防止有人暗中使用“剪刀法”,把新娘的裤腰带剪断。据说使剪刀法的人一次只能剪断一根线,而且是从外向内剪。新娘腰上系有一把线,他怎么也剪也剪不到新娘的裤带。其实这只是风俗而已,世上哪有不用接触,在远处就能把绳带剪断的事。

    有时男方没能满足女方的某些要求,女方故意不让新娘上轿,任花轿在厅堂里等着,谓之“捱轿”。这时媒人最为着急,他(她)必须在男女双方之间进行斡旋,直到双方达成妥协,让新娘上了轿,再由他(她)把花轿门锁上,花轿出了门,他(她)的任务就算完成。不过,这种事情,轻易不会闹大,毕竟婚姻大事,非同儿戏;另一方面,如果闹僵,以后两亲家往来亦多有不便。女儿出嫁,必有人送亲。送亲者通常是母亲,有时还有弟弟或其他至亲。到了男方家,他们就被称为“高亲”,备受尊敬。稍有怠慢,就会招来抗议或者引来非议,从而贻笑大方。花轿的座位下安放有一皮制或木制的箱子。箱子里面是新娘的随身衣物,衣物下面是银钱,称为“垫箱钱”,“垫箱钱”的多少,视女方家境而定,但也是人们评价这桩婚事的标准之一。

    花轿进了男家,先抬放在院子里的一张八仙桌上,由厨师“喊煞”,驱除一路上带来的煞气。“喊煞的程度并不复杂,厨师是这个活动的主角。只见他一手提一只大雄鸡,一手拿一把菜刀,口里高声念唱一首不知是谁创作的唱词,这首唱词我从小就能记住,为了不让失传,我把它记录在此:

日吉是良,黄道开张。

鲁班制定,起屋上梁;

张汤制定,宰杀猪羊;

孔子制定,教训儿郎;

周公制定,结配莺鸯。(今者)

某家的女子,许配某家的儿郎。

拉根鸡毛飞上天,荣华富贵万万年:

扯根鸡毛落下地,恭喜主家买田地

此鸡不杀,主家大发达!

新人有煞,雄鸡担当!

    这段唱词有历史知识,有对主家的祝愿,合辙押韵,易记易颂,为人们所乐听。

    喊煞之后,这只不杀的鸡,就是给喊煞厨子的酬劳。

    接着是拜天地。先把花轿从桌子上抬下来,放在正厅上,由媒人把轿锁打开,两个伴娘将新娘从花轿里扶出,扶至神龛前右边站定;新郎由伴郎扶着站在左边。站好后,随即正式拜堂。神龛两边有两个穿长衫、戴礼帽的礼生喊礼,他们就是婚礼的主持人,新人的一举一动,都由他们指挥。先是拜天地,新人转过身来,面向大门,对天地长跪三拜。然后转身向祖宗长跪三拜。侧身对父母长跪三拜。接着是一跪一拜拜其他长辈,最后是作揖打躬拜平辈亲友,凡礼生叫上谁,谁就得上前接受新人的礼拜。凡是接受礼拜的,都要送上礼金。谁送的多,谁的面子就大。礼金不用红纸包,直接丢在拜堂用的红毯上,让所有参加婚礼的人们,都能看到。所以参加婚礼的亲友,必须带有现金,否则就会因为送不出礼金而大出洋相。

    拜堂之后是“童子秉烛,引入洞房”。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拉着红丝带,举着大红蜡烛,把新人引入洞房,举行合卺礼。进房后,孩子把蜡烛放在桌上,媒人把酒杯斟上酒,分别交给新郎、新娘,他们各自用自己的酒杯喝上一小口放在桌上,媒人再把新郎的酒,倒一点到新娘的杯里,把新娘的酒倒一点到新郎的杯里,最后让他们把酒干了,合卺礼就算完成,不像当下电视剧里和现在婚礼上交杯的那个样子。合卺是中国古代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究竟怎样交杯,并无详细资料,《礼·昏仪》云:“共牢而食,合卺而酳(yin)。”就是说新共吃一头牲口的肉,各拿一个葫芦分开的两个瓢饮酒。这就是所谓“夫妇之始,王化所先。共食合饮,足以成礼。”(《魏书》)从这里可以看出,壶天的交杯,合乎中华传统的礼仪,当今的那种交杯礼,倒是地道的“野狐禅”。

    交杯礼之后,是一连串的闹腾,各种恶作剧都可上演,壶天人有所谓“新婚三日,不分大小”之说。先是“谢媒”。几个人把媒人捉住,另外几人从菜锅底下摸一油烟,涂到媒人脸上,弄得他(她)一脸黑,引来满堂欢笑。媒人不以为侮,主人更是高兴异常。真正的谢媒有两次,一次是婚礼之后,由男方送给一份礼物,一个红包:另一次是在新婚夫妇生下第一个孩子后,男方再送份礼物给媒人,称为“倒媒(梅)树”。

    其次是“赞床”和“闹房”。晚宴之后,新郎早已藏起来,新娘独自坐在床边,周围是年轻的亲友和爱热闹的孩子们。床上撒满了几种干果,包括枣子莲子、花生等,各有象征意义。枣子象征早生贵子,莲子象征连生五子,花生象征男孩女孩插花而生。然后有人进来吟唱祝福性的费词。赞词似乎有一定的格式,吟唱者可以根据新人的具体情况,增减赞词。一般的赞词,内容如下:

两脚忙忙,走进洞房。

起眼观看,全付嫁妆。

左摆书桌,右摆牙床。

牙床牙床,牙床上面一对好鸳鸯。

鸳鸯一对,风凰一双。

好男子生五个,好女子生一双。

五男二女,七子团圆。

一秀才,二举人,三进士,四翰林

五哥他的年纪小,他在朝中当阁老。

阁老当得本不细,步步升高做皇帝!

恭喜贺喜,富贵到底!

    乡下人不懂得阁老是不能作皇帝的,皇帝也是不好随便当的,但他们认为这些是吉祥如意的好话,能使主人高兴就行了。唱完主人会送给他一个红包。

    闹房会因地而异,有些地方一闹就是三五天,形式也有些野蛮,以至新郎天不敢归家,新娘几天不能睡觉。壶天闹房一般只闹新婚当天。闹得也比较文明。大体上只是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唱些《十八摸》之类的半黄段子。多数新人结婚前没有见过面,闹起来新娘十分腼腆,很难有回应,故闹者也就适可而止,到半夜散场。少部分人,散场后,偷偷躲在新房窗下听壁角,听完即大笑而去,到第二天再来取笑。三天以后,女方送来红柬,备酒席,接新婚夫回娘家,谓之“回门”。到此时,整个婚礼就算完成了。


    3.丧葬礼俗

    壶天的丧礼隆重而严肃。以父母之死为例,第一件事就是孝子必须立即披麻戴孝,亲自到至亲好友家报告,报告时必须一边哭泣,一边跪拜,并简略地说明情况与要求,对方不必回礼,谓之“报丧”。同时贴出讣告,周告地方四邻,上面以孝子的名义写着,诸如“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先考(或先妣)”之类的话,落款是“不孝子某某泣血顿首”,称为“讣文”。然后是举办丧事的规模和规格,根据主家的财力和好恶而定。一般是三天,多的七天,称为“一七”。

    丧事期间,家人一律穿白,穿戴也很有讲究,儿子们一律全身穿白,头戴灵冠,腰束麻绳,脚穿麻鞋,有点像古代的“斩衰”。《礼·表服小记》云“斩衰括发以麻,”其余家人,根据血缘远近,确定丧服等级,一般亲友,凡来送礼者,一律送一块长形的白布,将一头系在头上,另一头任其向后背拖着,称为“拖头”,所以壶天丧服基本上是按儒家的“五服”(古丧服按血亲等差分为斩服、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统称五服)来实行的。

    对死者的“超度“,则有的请道土作道场,有的请和尚念经拜杆,有的则二者兼而有之。内容包括打挽水锣、开路、扎奈何桥、扎金银山、烧衣冠箱,烧灵屋等等,看来壶天的丧礼确实是三教合一了,而守夜时唱夜歌,则又是梅山文化和巫文化的传承。夜晚,一般有孝子或亲友守灵,守灵时大都请人唱夜歌,唱歌的是有专长的人,他们会根据死者的身份和生前的情况,编出各种各样的歌词,演唱时往往声情并茂,十分感人,使在场的人无不伤心落泪。至今我还能记得《十月哭郎》的部分内容,这是为死去丈夫的妻子而唱的。例如《三月哭夫》:

三月哭郎是清明,手把白纸挂新坟。

哥哥啊,丢落黄琉屋宇你不住

要到山中立土堆,五更鸡叫梦夫回。

    《五月哭夫》:

五月哭郎是端阳,端阳吃酒用雄黄。

去年哥哥在世吃了三杯雄黄朱砂酒

今年有酒有菜不来尝。眼泪汪汪哭一场。

    这样动情的歌谣一唱,就是铁石心肠人,也会流泪。不像当下许多地方,守夜时唱板凳戏,甚至把卡拉OK也搬来,把灵堂变成娱乐场,毫无悲伤之感实在有失丧礼应有的严肃和哀伤。

    六、壶天的山歌

    壶天人唱山歌的主要是男人,妇女唱的很少。一到晚上,山歌声此起彼落,响彻夜空。有时这边唱,那边答,形成对唱,更为热闹。白天干农活时也唱,如果有妇女在身边就会唱得更起劲。到了插田季节,壶天就成了山歌的海洋。少年时期的我,曾有一年休学在家。二哥是山歌里手,记得上百首山歌。他干农活时,总喜欢唱上几首。他一唱,我就默记,一年下来,记下了近百首。在武大读书时,我曾整理出来,寄给《民间文学》,它既没有刊登,也没有退稿,底稿在漫长岁月中迷失了。现在能记下的,已经很少了,这对民俗文化遗产,自然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壶天山歌情歌居多,也有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丰富,语言粗旷而生动。现在将我能记下的,分门别类记录如下:

    1.家庭婚嫁类

三姐妹歌

羊咪咪(蜻艇),飞过墙

大姐嫁,金满箱

二姐嫁,银满箱

三姐嫁,零打光(什么都没有)。

大姐回,坐轿回;

二姐回,骑马回

三姐回,行路回。

行一里,哭一里,

扯起罗布手巾擦眼泪。

小姑歌

大栎树,胯枝多。哥哥嫌我姊妹多。

堂屋里洗面哥也骂,灶屋里吃饭嫂也嫌。

哥莫骂,嫂莫嫌,在家只有三五年

打开仓,吃爷饭,打开箱,穿娘衣。

冒吃哥哥的作田饭,冒穿嫂嫂的垫箱衣。

冒(没有)娘女

红鸟(dido)叽,跳跳飞。

冒娘女,受孤凄。

前娘打我芒苳杆,后娘打我铁夹钳。

前娘杀鸡留鸡腿,后娘杀鸡留鸡肠。

鸡肠挂在槐树上,抱着槐树哭亲娘。(槐怀谐音)

大婆娘歌

八哥子叫,牛吃秧

细崽冒讨大婆娘

大路旁边冒栽果子树

主人冒吃客先尝

一一知好了哪个少年郎。

小女婿歌

十八大姐九岁郎,晚上脱衣抱上床

若不碍你爹娘面,两个耳光打下床

你做崽来我做娘。娘在隔壁答一言

耐烦带他三五年。娘啊,桐子树开花叶已老

笋子上市节节稀,等到郎大老了妻。

    2、情歌

茼蒿歌

情姐下河洗茼蒿,洗起茼蒿满河浮。

下河冒吃茼蒿水,上河冒吃水茼蒿

茼蒿水,水茼蒿,不成相思也成痨。

洗衣歌

日头出来三丈三,情姐出来洗衣衫。

清水洗,白水浆,一阵擂槌放回光。

蚂蟥巴到手背上,打一巴掌跺一脚

称心哥哥快来捉!

生死恋

生要恋,死要恋,不怕官司不怕剑。

官司打到长沙府,打完官司再来恋。

两姑嫂

堂屋里打伞堂屋里阴,两姑嫂打扮像观音。

你看两边童子笑盈盈,难怪凡间世上人!

手牵手

铁打的链子九十九,郎缠颈子妹缠手。

不怕你衙门官法大,出了衙门手牵手。

蛾眉月

蛾眉月,两头弯,叫姐莫把后门拴。

少年哥,我姐前面拴的芒苳杆

后门拴的水灯芯,郎要到来自开门。

阳雀啼

一更一点阳雀啼,情哥哥到了竹山里。

哈巴狗儿叫一声,双脚跳到姐房中。

久坐二人莫慌张,房中有事姐担当。

二更二点阳雀啼,牵手进入罗帐里。

脱了衣裳记首尾,免得明朝起来

男人穿了女人衣,别人看见说是非。

三更三点阳雀啼,风吹罗帐漫天飞。

我劝哥哥收紧帐,夜风不比日风吹

夜风吹了郎吃亏。(缺四更)

五更五点天了光,送走情哥哥回家乡。

双脚站在地方(门)上,只见露水不见郎。

招郎歌

风儿刮,草儿弯,忽然想起那时间。

记得去年五月十三茶时后,

微微风儿大日头,白手弯弯吧把郎招。

    壶天山歌中也有糟粕,如骂人的、调戏妇女的,色情的,但不是主流。主流是健康的。可惜我能记下的太少了,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壶天,诗一般美丽的地名,诗一般美丽的地方。岁月如流,时光不再,而往事并不如烟。对壶天的思念,就像儿子对父母的思念,几十年如一日;对壶天的美好印象,从儿时就牢牢地锁在我的心里,不但不会消失,而且历久弥新。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寄托我对壶天的祝福,表达了我对壶天的希望。祝福壶天的人民更幸福,希望壶天的明天更美好!乾隆皇帝有一首小诗,是描写一个山村的,我觉得就是写壶天。现记录下来,用以结束本文:

疏枝乱叶莽秋烟,

信是壶中别有天。

若比桃源赢一着,

不曾洞口引渔船。


   【编后记:《壶中别有天》是读过的介绍壶天最为详尽的文章,全文有二万多字,为出生在壶天的傅治同先生所撰,收入了他的专著《治同文存》。傅治同先生曾就读春元中学,后专注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蜚声艺林。在《壶中别有天》里,他在文中介绍了壶天的人文历史,也不吝笔墨描写了壶天的风景,更是把壶天的民风民俗一一展示,围绕“壶天”娓娓道来,又十分用心。可以感知,傅治同先生是饱含挚爱之情来描述家乡的,不失为“娄氐•在地”的一篇典范性文字。

    对于旧湘乡县壶天十八都的地域,娄氐镇文史馆相对而言走访得稍嫌少了一些,只几年前走马观花在壶天老街逛过一圈,今年元宵专程驱车观看热闹的火龙灯,前些天又去壶天老街一游,古南宫、万寿宫等早已夷为平地,上面已建有了新民居。旧日繁华的老街变得格外冷清。

    壶天山水毓秀,也蕴育了优秀的人文。清末陕西布政使蒋凝学、阿克苏道罗长祜、广西右江兵备道蒋泽春、龙安知府蒋德钧、民国时期后勤总司令李炎光、教育家傅任敢、乡村教育家傅善伯、台湾铁道部长李如初等等。

    傅治同先生的文章可以为我们打开了解壶天这一片山水人文的大门,从而对壶天有一个了解,当然,你要了解壶天就要走进壶天,今后娄氐镇文史馆肯定会增加一系列对壶天的走访,希望得到壶天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从大范围讲,我们都涵盖在涟水滋生出的文化圈里……】

【编委会成员】:
莫俊、宋国洪、周荣鸿、胡业、谢光辉、李俊兰、陈灿光、刘永丰、成洪桥、颜加乐、颜正芬、刘秋阶、莫蒿、傅桂辉、萧常沛、邓战胜、黄琼、蒋小平。

用平视的目光看娄氐
联系微信号:Yes-123-123-123
(17773898392)
长按二维码扫描进入娄氐镇文史馆

(政协娄底市委员会“文史书画”委员工作室)

娄氐镇文史馆  娄氐镇艺术馆

地址: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涟滨街道办事处

澄清居委会办公楼四楼

欢迎关注,敬请转发

娄氐镇文史馆
夫娄氐者,处连道之地,始名于宋,涟水湘山,人文蔚起,忽忽沧海桑田,由市而镇。其间鹭洲晓雾,天籁梵音,谷溪渔喧,雷峰霞落,烟锁杨市,云断岳屏,燕啾蒋庐,雁鸣刘园。探故园旧事,闻闾里乡音,访一隅之文脉或以为后世继,“娄氐•在地”由此而生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