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期/春元〗在春元和连璧求学

文摘   2024-06-20 08:13   湖南  


曙光

周振华

    两次外出两次碰壁,怎么办?我心里暗想,实在没有路子可找的时候,能不能到我那周姓宗祠里面的初级小学教书呢?这时正好结识了这个学校的教员周文超,他是我们下族的。过几年会要轮到我们上族派教员了。他很好,很关心我的出路,帮我在宣风乡中心学校弄了一张去春元中学附小读六年二期的转学证,不要考试就可以去读六年二期,拿到一个高小毕业的文凭,勉勉强强可以教初小。他在解放之后当了国家工作人员,是个退休干部,早几年我专程登门去看望了他,感谢他为我的前途提供了一节导引线。


在春元和连璧读书

    1946年9月初,带着宣风乡中心学校的转学证到了春元附小读六年二期,从此,我整整读了3年,不再是以往的时断时续了。进了春元之后,真算我时来运转,毕业时,成绩优秀,免考进入了春元初中。我的成绩优秀,除了个人努力之外,更要归功于小学部的几个老师,他(她)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那时,我已经是十七八岁的人了,从穿戴到肌肤完全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极穷的贫困生。在算术方面根本不知道什么小数点、分数。那些年纪大过我三五岁的,漂亮潇洒的男女老师们,对我没有半点歧视,相反,他(她)们对我的努力不断地给予鼓励。特别是算术老师刘建刚,除了课堂教学之外,经常热情地把我叫到他房里个别辅导。因此,在原来成绩极差的基础上,每次考试得分都在及格以上。可是离开附小之后,我一直没有见过他。他是一个瘦个子,不到30岁,比较活跃,课余时间喜欢跟其他老师们一块唱电影《西厢记》里面的插曲《月圆花好》。

    春元是蒋姓族学,对外是私立学校,学费昂贵,负担不起,只读了一个学期。在1947 年的下学期,我考进了湘乡上十三里办的公立学校——连璧中学,一直到 1949年上学期,读完初中三年一期。

    从进入春元到连璧学校整整3年,这时年龄已是20出头了。这3年时间里面,思想更加活跃,好事和复杂的事接踵而来。如学业成绩、家庭负担、祖国前途、个人命运以及婚姻等问题一并涌上心头。7个年头的学习,前四年是一时老书,一时新书,有时候停学,虽然学了一点珠算,但加、减、乘、除的笔算基础很差。既然进了春元、连璧这样的新学堂,怎么跟上班,把成绩突击上去,这是我脑子里考虑的唯一焦点,所以不得不日拼夜拼。爹娘看到我学业成绩好,能读上去,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勒紧裤带供我读书。所以当成绩突击上去之后,又不得不为减轻家庭负担夺到头名,因为那时连璧的学费包伙食一切在内(寄宿),每个学期交稻谷4担(合600斤),期终考试成绩好,当了头名(第一名)的,下期可以免交一担(150斤),这就给家里减轻了四分之一的压力。

    在连璧的四个学期中,有三个学期我得了第一名,不仅爹娘欢喜,老师对我印象好,同学们也钦羡,而且他们的钦羡给了我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在春元、连璧的时候,开始有女同学追求我了。

    当时,我在婚恋这个问题上,自知之明的心理比较强:我穷,只能婉言谢绝,绝对不能让那些富家闺秀跟着我这个穷人受苦受累。连璧那位治校很严的副校长(正校长傅定祥是挂牌的),还兼着我们班的英语。因为忙,有时叫我到他办公室去帮他看英语卷子。他很了解我,在春元附小时,他是教导主任,姓蒋名增演,混名叫“发七雷公”,是他叫我免试入春元初中的。他女儿从春元附小六年二期到连璧初中和我是同班同学。在三年的同学时间里,我们一直远远的保持着距离。也正是这个时候,1948年的下半年,与我家隔着一座大山的,由原来大户破落了的刘姓人家,看上了我,认为我家,虽然很穷,但已经穷了几代了,属于穷人尾,还认为我是一根好苗子,很快就会兴旺起来。我的父母因为穷,常常受人欺侮,认为刘家社会环境好,远近的弟兄叔侄好多都是读书人,是社会上的头面人物和地方绅士,与这样的人家结亲,别人就不敢欺侮了。在双方父母情投意合的情况下,1948年,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上了我现在的这位夫人。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喜事,不过在这次喜事之后,一直暗藏着内心的隐痛--对不起追求我的那位同学。

谢正武先生为《永恒的记忆》的题词

成圣琨老师

    在这件喜事之前,我还遇到了关系到我前途命运的人,就是我们班上的历史教员成圣琨老师(编者注:县级《娄底市志》作成圣昆),她是我黑夜中的灯塔,黎明前的曙光。那时每个学期的演讲比赛,她一直支持着我。特别是48年的下学期和49年的上学期。因为我对国民党政府和当时的社会现实不满,在每次演讲中不免有些涉及,甚至偏激或过头情绪,她和七班的一位刘佩琪老师总是推荐我得一、二名。1949年上学期的一次演讲比赛中,我讲的题目是《想一想》,综合当时社会黑暗的几个方面,想一想几个为什么。结尾号召我们热血青年只有献出自己的一切,才能扭转乾坤,拯救人民。这次演讲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但是老师中有少数人认为这样的演讲煽动性大,不应参评,而成圣琨老师串通其他几位老师赞扬我讲得好、动听、有气势,结果评上了一等奖。再是,成圣琨老师讲历史课的时候,总是顺应我们的要求,放下书本讲时事、讲新闻。下课时,她才叮嘱我们要把课本翻一翻,以便应付考试。

    她对时事和新闻讲得很生动,尤其是讲解放军进南京时,群众欢迎的场面,有如亲历其境。讲共产党善待俘虏时,讲得非常形象,讲得整个教室清静得无人一样。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她49年5月初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解放军渡过了长江以后,一个猛虎洗脸,进驻了国民党的首府--南京总统府。许多国民党的官员们来不及逃命,只得躲在防空洞里。当时,城里的老百姓和一些工商界人士,热烈庆祝共产党的胜利,热烈欢呼南京大解放。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又是游行又是集会,好一片热烈而欢腾的场面。大约一个星期过去了,躲在防空洞里的人呆不住了,只得每天晚上派两三个人出来,听听风声,买点吃的东西。有一次正好被我们解放军的巡逻兵抓获,把他们带到兵营所在地,问他们情况,他们闭口不谈。部队首长看到他们面黄肌瘦,上气不接下气,便知道他们饿了肚子,非常客气地给他们好饭好菜,热情地招待他们,并转到接待处,给他们行动自由,其中一个明显有病的,被送到军医处,打针吃药。不久他们的精神恢复了,有劲了,感动得流下眼泪,供出了真实情况:自称国民党政府的官员,怕共产党杀头。然后,部队首长交待他们:“你们回去告诉所有躲在洞里的人,让他们都出来,到我们的接待处报到,吃好饭,睡好觉,养好身体等安排。”这几个人高高兴兴地回去,把自己经历的一切都告诉所有在洞里的人。开头,很多人还是半信半疑,但由于这几个人都在接待处报了到,吃得好,睡得好,行动又自由,于是从少到多,放大胆子,一批批的都出来了。然后,部队首长召集他们训话,向他们交待了三条:一、不杀头;二、愿留下的安排工作;三、不愿留下要回去的,发给路费,并负责送出封锁线,一律保证生命安全。那些人听了之后,当即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在类似这些故事的启发下,我们非常羡慕共产党的宗旨,羡慕共产党的政策,一心向往中国共产党。不久陈明带了一支地下武装队路过娄底,驻扎在三女校,我和谢剑清等几个同学,准备投奔陈明部队。经联系,在天亮时同陈明部队上杨家滩去。我因天亮前没有醒来未遂,而谢剑清他们三个人跟着陈明部队去了。

    这时,校长发现学校里跑了学生,更加管得严格了,谁也不能和谁交头接耳,学校的气氛更加紧张森严。为了保护自己,适应这个环境,早在48年的冬季,我向《湘乡民报》发了《连璧缩影》和反映东北流亡学生经过娄底的通讯稿子,在同学中引起轰动,蒋校长也比较满意,因为给他添了点光彩。紧接着在成圣琨老师的鼓励下,办了一个班刊《洪流》,我自告奋勇当了主编,同学们投搞的不少。这时县城的学生更是活跃,公开提出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游行示威,对我们办班刊更壮大了胆子,同时也给我们的班刊增添了不少的活力。

    班刊是我们学生自己办的,而蒋校长却非常关注,对每出一期新刊时,他总是要站到那里看一阵子,他非常担心的是我们在更大程度上的“出格”。

    蒋校长是全权主持学校工作的副校长,为人很正派,对教学很认真。从春元附小开始,我和他相识整整3年,他关爱我、器重我,我也很崇敬他。问题是他对当时的形势变化认识不清,思想迟迟跟不上。在跑了学生之后的有天晚自习时,听到我们教室里有堆人在说小话,他拿着篾皮子进来,朝那堆学生的身上抽打(那时4个桌子拼起来共一盏煤油灯)。幸得我离那堆人较远,否则也可能免不了这一“灾难”。1950年夏,我在省委团校学习时,有一次在长沙街上无意中迎面碰到一个戴近视眼镜,沉着两肩,低着脑袋走得很快的人:“哟,这不是蒋校长吗?”当我反应过来时,他已经走远了,我久久地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人流之中。

周振华先生所作前言

札记之杂

    为了广泛搜集“娄氐•在地”的一些资料,我(们)与几个贩卖旧书的老板有了联系,他们总是陆续把收来的一些资料拍发过来。某日,收到几张微信照片,细看有“春元”“连璧”字样,知道是娄氐镇文史馆需要的资料,仔细询问,才知是从两大册A4纸装订的书稿上拍下来的,作者叫周振华。

    于是不顾老板要价过高,当即便买了下来。把书稿《永恒的记忆》取回来,忙不迭细细翻看。从作者前言推算,周振华先生今年已是九十多岁年纪,曾长期在湘乡县(市)担任过领导职务。周振华先生系枫树山水口山人,断断续续就读于羊古氹谢氏树人小学、春元附小和连璧中学,属杨柳薛渡周氏。

    在周振华先生的书稿中,详细回忆记录了他亲历的重大事件,时间跨度达四十余年,地域跨度几十里之广,其间有许多有关“娄氐•在地”的故事,譬如:岩前征粮、明和减租、翻江土改、金石整风、芬水血案等等,这些旧闻往事均是“娄氐•在地”不可多得的文献,有望在今后娄氐镇文史馆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

    由于信息阻隔,我(们)无从了解作者周振华先生的基本情况,并与其家人取得联系。在本期推出之后,寄望同道能提供线索,同时对周振华先生辛勤的笔耕,为家乡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表示诚挚的感谢!从周振华先生朴素的叙述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逝去的岁月留在这片土地上的痕迹,唤起一代人以诸多亲切、美好而沉重的记忆!

    在本期编排完成后的翌日下午,坐于会议室开会之余,随手翻阅《娄底市春元中学百年校庆纪念册》,意想不到其中有一则周振华先生的简介并附有照片,遂抄录整理如下:

周振华简介

    周振华,1946年到1947年秋就读于春元中学。先后在春元附小,春元初中69班、连璧中学第八班学习1949年9月进入益阳地区干校第一期培训班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湘乡第八区(老八区)任工作组长, 1953年任中共湘乡县第十二区书记,1955年任湘乡县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1956年到1957年任湘乡县人民委员会,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1958年秋担任湘乡县红星公社党委书记,1961年到1978年先后任区委书记,东山学校校长。1978年调任湘乡县委宣传部部长。1984年退居二线,1990年离休。
作者周振华先生在春元中学百年校庆纪念册中的照片
【编委会成员】:
莫俊、宋国洪、周荣鸿、胡业、谢光辉、李俊兰、李伟、陈灿光、刘永丰、成洪桥、颜加乐、颜正芬、刘秋阶、莫蒿、傅桂辉、萧常沛、邓战胜、黄琼、蒋小平。

用平视的目光看娄氐

联系微信号:Yes-123-123-123

(17773898392)

长按二维码扫描进入娄氐镇文史馆

(政协娄底市委员会“文史书画”委员工作室)

娄氐镇文史馆  娄氐镇艺术馆

地址: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涟滨街道办事处

澄清居委会办公楼四楼

欢迎关注,敬请转发

娄氐镇文史馆
夫娄氐者,处连道之地,始名于宋,涟水湘山,人文蔚起,忽忽沧海桑田,由市而镇。其间鹭洲晓雾,天籁梵音,谷溪渔喧,雷峰霞落,烟锁杨市,云断岳屏,燕啾蒋庐,雁鸣刘园。探故园旧事,闻闾里乡音,访一隅之文脉或以为后世继,“娄氐•在地”由此而生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