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娄氐·117/档案】铁锅记

文摘   历史   2024-04-13 07:15   湖南  
档案名称:渡头塘达记造锅工厂支票
档案时间:1955年1月4日
釆集时间:2024年4月
馆藏方式:购藏
文档整理:莫俊

档案说明:这是一张中国人民银行的支票,从蓝色印章可知为“中国人民银行涟源支行渡头塘营业所”办理,金额人民币叁佰捌拾肆万贰仟七佰元整,盖“渡头塘达记造锅工厂”的红色方形长章,开出时间为公元一九五五年元月四日,翌日付讫,下面四枚私章,依次为:行长朱某、会计萧某、业务某某、出纳某某、覆核、验印、记帐、制票,科目一栏手写“企”字。

    从清末到民国到解放后的桥头河、渡头塘、桥溪港、高车等地有铸造铁锅的传统,而且产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渡头塘达记造锅工厂的这张支票,实际上是其实物资料之一。

档案名称:朝溪港兴和造锅工厂汇票
档案时间:1951年11月13日
釆集时间:2024年4月
馆藏方式:购藏
文档整理:莫俊
档案说明:这是一张中国人民银行的汇票,金额为人民币壹仟柒佰伍拾万元正,祈付兴福造锅工厂,蓝色方章为“中国人民银行桥头河营业所”(也有手写),钢印模糊,时间为1951年11月13日,毛笔签名为“□瑶昆”,红色印章有7、8枚,仔细分辨有:陈玉淑、王文、□□翰、□瑶昆、梁坚蓉、周佰□、等。
令人意外的是汇票的背面,长形红色方章为“朝溪港兴和造锅工厂”,朝前港,处于蓝田水北岸、现涟源市渡头塘与娄星区石井镇交界处的桥溪港,旧有码头,又有私章“陈晓庐”。这张汇票也为桥头河、渡头塘、朝溪港等处制锅业发达的又一件实物资料。
备注渡头塘达记造锅工厂支票朝溪港兴和造锅工厂汇票两件实物资料,为青杨山房后裔为娄氐镇文史馆搜集收回。

铁锅记
    于是。于是便在《娄底地区志》、《娄底市志》(县级)、《涟源市志》、《娄底地区工业志》、《娄底地区冶金工业志》等地方性资料中寻找关于“锅厂”的相关记载:
△道光七年(1827)6月,桥头河石湾街创办乾丰昌锅厂,生产“广锅”。
△咸丰四年(1854),邱克让在涟源洞庭山开办鼎锅、温缸作坊。
△民国初年,新化,涟源的桥头河、七星、蓝田与双峰等境内相继开办锅厂、作坊30全家,用木炭练铁铸锅,一家多则10人,少则3至5人,年产“三锅”(铁锅、鼎锅、温缸)14万口。
△抗日时期,交通阻塞,“三锅”滞销,新化及涟源的天宝金、群山等锅厂,共计年产是仅5.1万余口。
△民国34年至37年,桥头河、渡头塘、蓝田、杨家滩等地,和新化、双峰青树坪等地,先后兴办土锅与鼎锅厂30余家,从业者700余人,最高年产量达62万口。至1949年,金元券贬值,市场萧条,多数厂家停业,年产“三锅”20.8万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实行保护、扶植政策,同福等20多家私营锅厂,相继复业,职工达500多人,年产“三锅” 53.2万口,约2300吨。
△1956年,涟源桥头河13家小锅厂组成为桥头河锅厂,职工230余人,1958年,迁至蓝田,与新大锅厂合并,更名为公私合营蓝田锅厂。

△宋高宗绍兴年间,宝庆、新化、涟源县的炼铁手工业作坊日益增多,技术日趋进步,发展到采矿、炼铁、铸锅的连续生产。

△民国32年(1943)10月26日,桥头河公和、伟吉、国和、天行、鼎新等5家锅厂和娄底、渡头塘、桥溪港、高车等地锅厂工人联合罢工,迫使资方给每人每月增加大米4斗(合30公斤)。
△(涟源)境内造锅业较为发达,生产厂家最多时达28家,产品除畅销本地外,还水运至湘潭、长沙、汉口等地销售,最高年产销量达200多万公斤。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县仍有14家铁锅生产厂家。

△光绪二十七年(1901)一月,胡某等人集资,在高车建成天然锅厂。
△民国32年10月,高车锅业工人,联合蓝田、渡头塘、桥溪港等地同业工人300余名,罢工5天,迫使资方每人每月增薪大米5斗。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一月,高车开办天然锅厂,翌年十月开办老道生锅厂,各有铸锅炉一座,为娄底最早的造锅厂。民国时期,能制造较为精致的器皿。
【编委会成员】:
莫俊、宋国洪、周荣鸿、胡业、谢光辉、李俊兰、陈灿光、刘永丰、成洪桥、颜加乐、颜正芬、刘秋阶、莫蒿、傅桂辉、萧常沛、邓战胜、黄琼、蒋小平。

用平视的目光看娄氐

联系微信号:Yes-123-123-123

(17773898392)

长按二维码扫描进入娄氐镇文史馆

(政协娄底市委员会“文史书画”委员工作室)

娄氐镇文史馆  娄氐镇艺术馆

地址: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涟滨街道办事处

澄清居委会办公楼四楼

欢迎关注,敬请转发

娄氐镇文史馆
夫娄氐者,处连道之地,始名于宋,涟水湘山,人文蔚起,忽忽沧海桑田,由市而镇。其间鹭洲晓雾,天籁梵音,谷溪渔喧,雷峰霞落,烟锁杨市,云断岳屏,燕啾蒋庐,雁鸣刘园。探故园旧事,闻闾里乡音,访一隅之文脉或以为后世继,“娄氐•在地”由此而生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