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冲口河港旧有略彴,亦往来通衢也。因其地易为大水所矶,屡修屡圯,涉者病之。岁辛巳冬,予等商诸里君子,为坚久计,甃石成梁,佥曰:善!爰勷金无不乐为助焉。越壬午之秋,工始兴,迄冬竣。予等乐功之能成,而必□行人之便也。爰述颠末,谨将乐捐芳名寿诸贞珉,以志不朽云。
(捐去饶家屋场上首桥费钱五百文)
陈继轩,捐钱弍千文
纠首:李正策(兄弟),捐钱弍千文
纠首:陈正夫,捐钱壹千弍百文
纠首:金德音、蒋子谦,各捐钱弍千文
蒋力仁,捐钱一千文
陈光明,捐钱八百文
贺效龄,各捐钱捌百文
李福成,捐钱三百文
陈绍材、(孙)艺亭、陈碧轩,各捐钱陆百文
李重禄公,遗捐钱陆百文
金良能公,遗捐钱伍百文
陈惠吉公,遗捐钱四百文
贺玉池、贺鸿逵,各捐钱伍百文
贺心圃,捐谷叁斗
莫万乾、贺吉人、(贺)建寅兄弟、(孙)艺圃、蒋斗北、傅煦春、(孙)芝圃,各捐钱四百文
蒋汉东、(孙)枝茂、王泉香兄弟、陈其昌、锡忠兄弟、玉德兄弟、旭日兄弟、高明,各钱三百文
(陈)名高、立光、云阁、燕亭,钱二百文
陈福载、春池、惠南、礼堂、寅奎、心有、思义、祥明、祥友、有桂、曾永清、甘和文、贺露春、陶汉才、周祖锡、李名贵、国治、正柱、萼轩,各捐钱二百文正
贺且涟、戴永发、李再林、谭时雨、步增、曾东鲁、得传、南湘、刘成桂、茂方、王永昌、心元、金芳名、逢吉、陈栗夫,各钱二百文
刘高配,一百六
罗复升,一百五
陈文显,一百四
李苍山,一百三
陈兆春、寿堂、福田、李晴川、惠亭、(孙)拔群、陈继寿,各一百二
李正奇、自训、陈福佳、福洪、宗典、星平、义春、义胜、惠佳、星亭、北溟、瑞光,各钱一百文
李正汉、陈球林、密云、福升、国春、春台、元桂、桂和、其友、涂仁寿、谭轩鳌、瑶圃、王仁万、子云、贺登科、品文、曾光汉,各钱一百文正
陈光治,四百
陈明来、贵隆,各三百文
大清光绪九年癸未季春谷旦刊立
2024年5月某日,翻江镇菖蒲塘的成洪桥先生给娄氐镇文史馆提供了一条碑刻信息,在大乐村歧潭河东岸的大水屋场一土洞里,有一块桥碑,字写得非常的娟秀。 去大乐村的那天,气候宜人,根据成洪桥先生在微信视频里的几经指引,终于在一片竹林里的土坎下找到了这一块题为“壬午桥碑”的石碑。 地形狭仄,不易施展。据附近的李奇美老人介绍,桥在上游约三、四百米,石碑自立碑时开始就没有移动过。当地曾有村民想利用此碑石来作土沟上的桥板,但因老人的反对而未果。 桥实无名,据碑文记载,桥址在黄沙冲口河港,原有略彴(小木桥之称),因屡为大水划圯,至光绪辛巳冬(光绪七年,1881年),商议建一座石桥。于是,在地方募集资金,壬午秋(光绪八年,1882年)开始动工,到冬季便完工了,光绪九年春,勒石刊碑,以为纪念。 其实,在黄沙冲口河港修建这样一座桥,实在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旧时修路、架桥、置渡、立亭、建祠、办学等公益事业,全靠地方民众集资筹款,虽然地处僻壤,经济平常,但人们总能踊跃勷助,乐于捐输,不以窘迫而不为,齐心协力,共同玉成。 此碑实乃平平,但娄氐镇文史馆却往往不厌其烦,不计艰辛,把这些碑刻资料详加保存,并将捐名一一抄录无遗,总觉得这是我们生活着的土地上的一种人文精神,即便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不该遗弃,更不该忘却。而娄氐镇文史馆始终不计琐碎,坚持“娄氐•在地”的初衷,坚守对这片土地的热忱,点点滴滴,皆是故土人文的传承。 今后,娄氐镇文史馆继续秉着共享的理念,将所有拓过的碑刻公诸于世(除非至关重要的碑刻,需从保护的角度考虑),因为这些历史遗存必须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并将其中的人性光辉一代又一代赓续下去。 在拓碑的同时,我们与1948年出生的李奇美老人闲聊了许多,他讲述了他父亲李志坚的一些往事:李志坚,民国八年生,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在陕西、甘肃等地服役,官至团长,抗战胜利后退役,早年曾在春元中学就学……李奇美老人与我们闲聊
【编委会成员】:
莫俊、宋国洪、周荣鸿、胡业、谢光辉、李俊兰、李伟、陈灿光、刘永丰、成洪桥、颜加乐、颜正芬、刘秋阶、莫蒿、傅桂辉、萧常沛、邓战胜、黄琼、蒋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