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王女士,近半年来被腹泻折磨得苦不堪言。起初,她以为只是普通的“肠炎”,自行在药房买止泻药服用,可这腹泻却时好时坏,始终不见根治。更奇怪的是,拉肚子没治好,她的饭量却日益增大,体重不增反降,足足轻了10斤。直到去医院就诊,才发现这场久治不愈的腹泻,背后的“元凶”竟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甲亢”。
一、腹泻与甲亢的隐秘联系
甲亢的发病机制: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神经、循环及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简单来讲,就是甲状腺产生了过量的物质,让全身处于一种过度“兴奋”的状态。甲亢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三,女性更为多见,20 - 4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
甲亢引发腹泻的原理: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全身多个系统都有影响,消化系统也不例外。当甲状腺激素过多时,会加快胃肠蠕动,使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缩短,从而导致排便次数增多,出现腹泻症状。除了腹泻,典型的甲亢症状还包括心悸、出汗、进食量增加、体重减少、急躁、易激动、失眠、多动等,少数患者还会有眼球突出、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表现。像王女士,就是以肠道不适为首发症状,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进食量增加和体重减轻的情况。
二、甲亢的发病因素
遗传因素:遗传在甲亢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甲亢患者,个体患甲亢的风险会相对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影响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更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刺激而发病。
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是甲亢的常见病因之一。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细胞过度活跃,就会引发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例如,体内产生的某些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刺激甲状腺细胞不断分泌甲状腺激素。
生活因素:外伤,如车祸、创伤等,可能打破身体的生理平衡,诱发甲亢;过度疲劳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给甲亢可乘之机;怀孕早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大幅波动,可能诱发或加重甲亢;饮食方面,经常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会为甲状腺激素合成提供过多原料,促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长期精神过于紧张、忧虑,也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失调,引发甲亢。
三、甲亢的应对策略
饮食调整:一旦确诊甲亢,首先要注意饮食。严格忌碘饮食,禁食含碘高的食物和药物,如海带、紫菜、海鱼、海参、虾皮等,因为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减少碘摄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保证充足的营养和能量供应,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猪肉、牛肉、鹅肉、兔肉、鸭肉、鱼、牛奶、鸡蛋等,以及米饭、面条、马铃薯、南瓜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满足身体高代谢的需求。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多选用含维生素B1、B2及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多吃新鲜绿叶蔬菜,必要时补充维生素制剂。由于甲亢患者肠蠕动增加、腹泻,会导致微量元素吸收减少和排泄过多,所以要注意补充钡、镁、锰、锌等微量元素。同时,忌烟酒、辛辣食物,少喝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避免进一步刺激神经系统。
积极治疗:甲亢主要有三种治疗方法。
-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ATD):在我国,这是治疗甲亢的首选办法。常用药物包括硫脲类(如丙硫氧嘧啶和甲硫氧嘧啶等)及咪唑类(如甲巯咪唑和卡比马唑等)。但抗甲状腺药物有一定副作用,可能引起血液中的粒细胞减少、皮疹,加重肝脏负担。所以,服用期间一定要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咨询医生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切不可擅自停药,否则可能导致甲亢病情反弹加重。
- 放射性碘治疗:放射性碘能发射β、γ等射线杀伤细胞,由于甲状腺有聚集碘的特性,放射性碘进入人体后会被甲状腺捕捉并储存,从而局部杀伤过度激活的甲状腺细胞,且几乎不损害周围组织。不过,这种治疗对药物剂量、服用时间、服用地点等要求很高,服药期间不能拥抱儿童等。而且,它不能和ATD同时进行,应用前需将ATD停药1周。此外,放射性碘治疗容易杀伤过多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所以患者需按医嘱监测甲状腺功能,以便及时发现甲减并调整药物剂量。
- 手术治疗:甲状腺全切、次全切、腺叶切除术等手术方法已十分成熟,在欧美国家甚至成为甲亢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手术也存在风险,可能损伤周围的迷走及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低沉;切除过多腺体组织会造成甲状腺功能减退,术后需长期服用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术后出血过多,血肿可能压迫气管,危及生命。因此,手术主要适用于甲状腺明显肿大,压迫气管、食管、神经的患者,以及药物治疗无效、怀疑有癌变的患者。
如果出现大便次数增加、怕热、多汗、进食量增加但体重减轻、急躁、易激动、失眠、心悸、突眼及颈部增粗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做甲状腺功能测定,或挂号内分泌科就诊。一旦确诊甲亢,要尽早就医,按医生嘱咐按时服药和随诊,千万不能讳疾忌医,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