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反常现象:满大街失业的,为啥身边却没有一个?

财富   2024-12-03 21:30   山西  

图片/CEOBIZ
来源:郭的日记本
发现一个严重且怪异的现象:
满大街都是失业的人,但自己身边的朋友却没有一个失业的?
到处都是失业、找工作的人,现实中,我们却很难见到一个?
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权威数据,还是各大网络平台上,都在讲失业的严重性。
再看看各大招聘网站,求职的人,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既然形势这么严峻,为什么身边却看不到失业的人呢?
做个假设,有没有一种可能,身边的朋友也失业了。
甚至都已经失业很长时间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毕竟,失业这种事情,并不是什么光彩的大好事。没有人愿意主动宣传,或者到处炫耀的。
去附近大一点的图书馆看一看,特别是工作日,很多人在泡图书馆。那些人难道不用上班吗?
事实上,图书馆里、咖啡馆里,挤满了假装在上班的失业人。
他们失业了,不到万不得已,甚至都不愿意让自己家人知道。更别说身边的朋友了。
还有,那些失业的,或许也在做着某些兼职,打打一些零工之类的。
比如,网约车、快递、外卖之类的,也或者是帮朋友做一做兼职。边做边找新的工作机会。
这样的情况,他们当然不愿意说出来了。
失业的本质就是缺乏竞争力,没有其他原因。
如果在大厂,被裁了,就说明公司不需要你了。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原因。
那些没有被裁人,哪怕是靠着关系、送礼留下来的。那何尝不是一种实力的体现呢?
再说小企业的员工,如果被裁了,也怨不得别人。因为公司确实认为你是个负担,所以才裁掉的。
也有人会说,我们公司倒闭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那确实,一个人都可以混到公司倒闭才被迫失业了,这个人得多傻叉呢?
公司的销冠有没有彻底失业?是不是去同行的公司了,或者是上下游的企业了?
而且,销冠大概率都不是求职找到的工作,都是别的企业挖走的。原因就是人家有价值。
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有因果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值得同情的。都是自作自受,都是活该。
任何一个领域,能够做到行业的前10%,就一定能够发财。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名利双收。
如果做到行业的前20%,基本上也能实现丰衣足食的生活了。
再不济,哪怕是做到行业的前30%,至少也能做到养家糊口了。
但很多人只是行业的后50%,人生的命运只能是听天由命喽。

现实是残酷的,去招聘网站看一看。找不到工作的人,绝大多数都是35岁以上的。
按道理说,这些人基本上都已经工作十年了。有很好的经验沉淀,怎么可能会失业呢?
无论是本职工作的硬实力,还是人情世故的软实力,都应该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量级才对的。
为啥就失业了呢?为啥就找不到新工作了?
有人说经济环境有问题,这是一个事实。但是,35岁依然在工作的人,肯定是占大多数的。
这就好像学生,一样的教材、一样的老师,有人考上了清北,有人连及格线都过不了。
人生的所有结果,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但反过来说,任何醒悟时候都不晚。
35岁、45岁,对于70岁的老年人来说。都还是花一样的年龄,重新出发也是没问题的。
赚钱的本质就是卖东西,看看自己身上有什么值得卖的东西吧?
时间、体力、知识、经验……
比如,之前是大厂的程序员,这本身就是自带光环的价值。
可以教新人如何写程序?教新人如何入职大厂?给新人分享职场经验?
当然了,除了之前身份,其他的经验都应该是错误的。否则,就不会失业了。
所以说,之前的能力都是需要改造的。找个对标的同行看看,学习一下人家的思路和做法。
一定是先模仿,之后再创新。千万不要眼高手低,一开始就想改变世界,一上来就要开天辟地。
老郭之前的文章举过好多类似的案例:
一个大厂的兄弟,搞了一个大厂CTO的社群。聚集了大量的技术从业者、爱好者。
虽然社群是免费的,但很多人会通过社群,来找那个兄弟做相关的技术咨询。
这个收入要比他在大厂上班高多了。
还有一个兄弟做PPT很专业,特别擅长融资类的BP。后来,以帮别人做PPT为生了。
还搞了个团队,招了个助理,负责协调内部的沟通。又搞了收费培训班,带徒弟。
兄弟出面接单子,然后,指导徒弟们去做交付。
还有一个做人力资源的朋友,在某红书上,教别人面试、应聘和职场经验。
现在也在带学员,自己做销售,让学员来做服务。也算是一箭双雕了。
如何找到一个长期坚持的方向?
如果打工,那就是要练就一个适合未来工作的专业能力。让自己的能力比同行强就够了。
但如果是自己创业赚钱,那肯定就是卖东西。有两个方向:一是控货,二是控人。
控货很简单,要么是自己生产好产品,要么是能够拿到足够好的产品来销售。
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后者更容易上手。

举个例子,前几天送了一批营养粉出去,收到产品之后,大家都在群里说反馈很好。
类似这样的东西,大品牌、好东西。可以卖给身体虚弱的人,比如病人、中老年群体、营养跟不上的群体。
只要能找到前面的几个消费者,让他们吃起来。后续的转介绍就会随之而来了。
不仅仅是营养粉,还有之前说的国药男性的产品。只要找到几个种子用户,就能找到一大串的顾客。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找到人,把东西卖出去,把钱收回来。
再说控人,本质就是搞定流量。
做自媒体是一个方式,但不建议所有的人都来做自媒体。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走这条路。
前几天文章提到的,在山姆的停车场卖海鲜的案例。山姆的停车场不就是现成的流量池嘛。
再比如,做个山姆的代购,通过山姆的背书,搞流量的时候是不是更容易些?
还有,付费混一些社群,在那个社群里成为名人,不也是搞流量的一种方式嘛。
营养粉那个群里,有人分享自己的感受,还顺带说说自己的减肥情况。于是,就有人找他了解减肥的事情。
这不就是妥妥的精准流量嘛?
家长群、业主群、同学群等等的地方,不都是现成的流量池嘛。
关于流量,大家有两个误区:一上来就想让别人买东西,这样的做法当然不受欢迎啦;
再就是一下子搞很多流量,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做流量的核心要求是够精准、够用,而不是越多越好。
举个例子,国药那个男性产品,从老郭这里,送出去的免费试用体验装,就已经三四百份了。
周围的朋友,文章的读者,有兴趣的都送了一遍。想要做代理的人,当然也就很多了。
同样是做产品宣传,免费体验的方式,更简单、更容易操作。
这样的流量变现方式,难道不香吗?
国药那个产品,因为大货一直没有出来,要不然,现在已经卖成爆品啦。

- END -

CEO企业家微信群


扫码申请加入


WBusiness商业
全球视野,高端思维。商业财富思想案例库。为高端商业财富群体提供商业案例、洞察、趋势和思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