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所说经 27

健康   2024-10-11 12:32   四川  

维摩诘经讲解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

索达吉堪布·传讲

27

2018年10月30日

【课前开示】

大家应该对法有欢喜心和恭敬心,这很重要。从总体上讲,我们这个听法群体还是比较如法的。不管讲哪一部法,大家都在坚持学习,很认真地听受、思维,也在尽量地修。但也有一部分所谓的佛教徒并非如此。

在我这边学习佛法的人算比较多的,但真正喜欢闻思、长期听课的人可能还不到10%,也就是说,90%的人是不怎么听课的。对于我的直播课,有些人虽然报了名,但也没兴趣听,那其他的课程可能更不用说了。所以,只有少部分佛教徒在稳定地闻思,大多数人并没有长期学习。这一点,从我的微博、微信群或平时的跟踪情况也看得出来。因此,对于学会中长期坚持闻思的人数比例,我是非常不满意的,也感到很遗憾。

其实,这么好的机缘不一定会长期存在。前几年我也说过:不管从哪方面来看,听闻佛法的机缘非常稀有,确实是“佛法难闻”。对于这一点,大家也许有感受,也许无所谓。但不管怎么样,我自己一直在努力,无论有多忙、身体多么不好、琐事如何繁杂,我都在坚持。如果以后这种因缘不在了,我也不会有任何遗憾。

对于听法,有些人只是报个名而已;对于学佛,有些人只是求个皈依证而已。跟这个上师跑一跑,跟那个上师跑一跑,就是所谓的“跑跑居士”,并不具足佛教的见修行果,连一部完整的论典都没有圆满过。现在的人,心很浮躁、很不稳定,智慧也比较浅薄。

也许今天跟大家讲的内容比较负面,但从我的观察来看,从去年以来,整个佛教群体的学习情况确实不乐观。

当然,今天在座的听众,大多数在坚持听法,我也非常满意。有些人因为时差关系,都是在早晨两三点钟听课,非常辛苦。但他们还是一直在坚持,从未落过一节课,这样的人也大有人在。

但从佛教徒整体的闻思兴趣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在我看来是这样,不知其他人怎么看。在末法时代,我们的因缘不一定越来越好。目前,全球的经济、宗教、合作等很多方面都不是很乐观,许多复杂问题在不断涌现,整体局势也非常糟糕。不关注新闻的人也许不清楚这些。

在这种情况下,佛教徒不可能不受影响。因为我们毕竟居住在这个地球上,整个世界已经成了“地球村”,地区之间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所以,佛教徒的闻思修行不一定能一如既往地持续下去。

明天是佛陀的天降日,希望各个地方的佛教徒,从早到晚尽量行持善法,好好发菩提心——这是最主要的。这是我第二次提醒大家了,希望大家在特殊的日子里更加精进。有些发心人员可能比较忙,但也没事,大多数发心岗位应该允许默默地念咒。总之,我们作为佛教徒,应该以各种方式来完善自己的发心、行为和学识。

今天继续讲《维摩诘经》第五品。昨天讲到,文殊菩萨受佛陀的委托,带领庞大的队伍,来到了维摩诘居士家里。他看到维摩诘居士屋里没有任何东西,也没有仆人,只有他一个人躺在一张床上。文殊菩萨首先转达了佛陀的关切和问候,问维摩诘居士病得怎么样,病情有无好转等;又问维摩诘居士得病的因缘是什么,病了多长时间,何时能痊愈。下面,维摩诘居士开始回答这些问题。

维摩诘居士首先回答了他的病从何时开始、何时痊愈以及病因。对于这部分经文,不同注释中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我们这次按照个别古大德的注释来解释。

我不知道大家的学习情况如何,从每天晚上我们这里极少数人的辅导情况来看,大多数人都比较重视。不知大家有没有对照《维摩诘经》的不同译本和注释。若对这部经真正有兴趣,就要多参考一些资料。以前,无论上师讲什么法,我们都要提前找来一大堆参考资料,从头到尾仔细地看——看其他大师是怎么解释的,法师和辅导员是怎么讲的,自己又是如何理解的,从始至终都非常认真地学习。而现在这个时代可能比较特殊吧,我也不太清楚大家具体是怎样学习的。但我想,大家应该将不同大德的解说、自己的智慧和传承上师的讲法结合起来,这样应该能通达《维摩诘经》的密意。

我经常想,在这样的浊世,有机会学习这么殊胜的大乘经典,无论是真正通达还是大概了解,都是非常难得、荣幸的事。

维摩诘言:“从痴有爱,则我病生,

维摩诘居士回答:“我的病从有痴心开始的,有了痴心就有爱,有了爱,我的病就产生了。”

“有”指三有,“有爱”即三有之爱。在十二缘起[1]中,从无明开始,直至老死之间的缘起轮连续不断。众生首先有无明愚痴;有了无明愚痴就有行、识等,然后有爱;有了爱就开始造业,这样就有了生死轮回;有了生死轮回,众生就有生、老、病、死。所以维摩诘居士说:“自从有了愚痴,我就病了。”你看,维摩诘居士并没有说:“我前两天吃得不好、晚上没睡好、衣服没穿好、受凉了、被传染了,所以就生病了。”不像一般世间人,是因为暂时的四大不调等因缘而生病,维摩诘居士的病因比较特殊。

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

因为一切众生病了,所以我病了。

他得病的原因,除了十二缘起中的无明,还有三界众生的烦恼疾病。

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

如果一切众生的病灭除了,我的病也就灭除了。

那这样的病什么时候好呢?一切众生的病痊愈之时,他的病也就痊愈了。

  • 菩萨之病与众生之病

有些注释中分析了菩萨之病与众生之病的差别,主要包括病因、病果、病事三个方面:众生之病的病因是无明烦恼,病果是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病事(生病的状况)是头痛、脚痛等;菩萨之病的病因是大悲心,病果是在世间显现各种幻化身(以大悲心而显现),病事则与众生相同,即显现头痛、脚痛等[2]

所以,单从病事上看,可能分不清何者是菩萨之病,何者是众生之病。但从病因和病果上分析,维摩诘居士的病与众生的病的确不同。

表面上看来,菩萨生病时也很可怜,好像跟普通人生病是一样的。《大宝积经》中说:“病能摧势力,劫夺勇猛心,坏诸根聚落,羸劣无依怙。”疾病能摧毁人的势力,劫夺勇猛之心,毁坏诸根,让人十分羸劣、无依无靠。凡夫如此,菩萨亦然,显现上也会因疾病而失去能力。《大圆满前行》中也说,人一旦生病,就像被石头击中的鸟雀一样身衰力竭,无精打采[3]

我们不清楚维摩诘居士生病时,是否也像凡夫人一样有病痛的感受,但从显现上看,他当时的确躺在床上,也有很多人去看望他,这些都跟凡夫人生病的情况相似。

所以者何?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若众生得离病者,则菩萨无复病。

这是什么原因呢?菩萨为了救度众生,虽然没有无明烦恼,但也显现入于生死轮回,有了生死就一定会生病;如果众生远离了疾病,那菩萨也就不会生病。

所以,菩萨的病实际上就是众生的病。众生若有病苦,菩萨就会显现生病。在法王如意宝的传记中,就记录了他老人家的种种示现。不认识上师如意宝、没在他身边待过的人,不一定清楚他超越世间的功德和能力,也不一定认为他是菩萨。但我作为他的传承弟子,的确发自内心地认为他是一位大菩萨。这并非特意赞叹,而是因为真切感受过他无比的威力和无形的加持。他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大乘经论中所讲的菩萨法相;他讲经说法的力量,让无数人的相续中生起了真实无伪的菩提心,至少生起了相似的菩提心。此外还有很多很多理由,让我们觉得,他确实是一位大菩萨,在那个年代来到这个世界,在一段时间内转法轮、度众生,然后又自由自在地前往清净刹土了。

法王如意宝看到众生生病、受苦时,就经常修自他相换。有一段时间心脏病蔓延,法王如意宝就以自他相换来接受众生的疾病,他老人家在显现上也特别疼痛。藏文《不忘》中有这个内容,但汉文版没有,因为有些人觉得这样写好像表示法王有自相烦恼一样,就把这一段删了。去年他们将《不忘》翻译成英文时,觉得这一段一定要加上,因为西方人会比较喜欢——如果法王生病时都特别痛,那我们感受病痛也是正常的,这会增强叙事的生动性和代入感。菩萨就是这样,会以自他相换的方式代受众生苦。以前,有些小喇嘛用石头打野狗时,法王如意宝的身上也会很痛,一些比较老的弟子都知道,我在这里不用多讲。

真正的菩萨,是依靠慈悲心居住在世间的,而且会代受众生的很多业。《入大乘论》中说:“生死苦长远,应当入涅槃,以大慈悲力,久住而不舍。”菩萨本身完全有能力趋入涅槃,但当他看到众生如此可怜,就不忍心舍弃他们,而以大慈悲力长久地住在世间。如果有一位大菩萨住在这个世界上,刀兵、饥荒等不吉祥事就会自然隐没。

当众生的疾病与业力减轻时,菩萨的病也会减轻。所以,菩萨示现生病与众生有密切关系。不管怎么样,真正的菩萨是生死自在的。有些大德确实是菩萨转世,非常了不起;但有些人可能是因为弟子的追捧,就变成了“菩萨”。

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

譬如有一位长者,只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病得非常严重,那他的父母也会生病——由于心情不好,身体和心也会生病的;如果儿子的病痊愈了,父母的病也就痊愈了。

有些父母的独生子如果身患重病而住院了,他的父母会非常难过,即使没有生病也跟病人差不多;如果孩子的病痊愈了,父母的病也就好了。

藏地有一句俗话:“母心如水,子心如石。”父母对于子女的心,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动摇;而子女对父母的心,就像石头一样坚硬,不易动摇。这也是一种自然规律吧。《大圆满前行》中也讲:子女生病时,很多父母宁愿以自己死去的代价来换取子女的健康[4]。因为自己死去还可以忍受,而子女生病的话,父母所感受的痛苦实在难以承受。

菩萨如是,于诸众生,爱之若子,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病愈,菩萨亦愈。

菩萨也是一样,他们爱所有的众生,就像父母疼爱独生子一般。所以,众生若生病,菩萨也会生病;众生若病愈,菩萨也就病愈了。

这个比喻很重要,能帮助我们理解:菩萨的心情好不好、身体是否健康,都与众生的业力等有关系。真正的菩萨肯定是这样的,即使是发了相似菩提心的人,看到可怜众生时,心里也会不舒服。在座有些道友也是这样,到一些非常糟糕的地方、看到特别可怜的众生时,心里会非常痛苦。

前段时间,我去了非洲一些很偏僻的地方,心里也有这种感受。虽然我没有真实无伪的菩提心,但毕竟学习过大乘佛法,看到那里饥荒不断、战争频仍、疾病蔓延,再加上他们自身的愚昧和陋习不断涌现,就很想为他们做一点事情,但深感无能为力,随时能想起断臂母亲的故事——看到自己的独子被河水冲走,心里虽然痛苦焦急,却也无计可施。在那里,想做一些事情是很困难的,如果真的去做,自身安全都会受到威胁。

有些时候,做事情不能光凭好心。麦彭仁波切也说:利益众生需要具备善巧的智慧,否则最初的好心很可能变成烦恼之因。世间也有这样的事情,像德国总理默克尔,之前好心接受了很多难民,现在就要面临诸多问题。当时,欧洲很多国家根本不接受难民,我看到她接受难民的新闻时,也特别随喜她的发心。有些人说,她接受难民是出于悲悯心,有些人说是出于人道主义。但不管怎样,上百万难民有了安身之所。可是现在,难民涌入不仅让德国面临很多难题,也让整个欧洲面临着安全、卫生、环保、传染病、宗教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所以,好心好意不一定能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就像有些人,好心好意收留了流浪的动物或帮助身边的人,到最后,这种悲心在现实生活中就受到了打击。当然,我刚才说的德国接收难民的举措,不一定是出于大乘佛教的悲心。

2013年,我去了国外一些地方,了解到有上千万的战争难民无家可归,觉得他们很可怜,我就想:“为什么很多国家都不接收难民呢?”当时我也在不同的演讲中说:同为地球上的人类,我们应该给予难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但现在看来,接受难民还是带来了一些问题,包括英国的脱欧、欧洲整体环境的变化等。以前,欧洲就像天堂一样,非常安全,现在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当然,我并不是分析政治的,也没有这方面的兴趣。但有些社会现实、人道主义举措也会引发我们大乘佛教徒的思考,那就是:若无智慧摄持,很好的善心也可能给自己带来诸多隐患。比如有些道友,觉得别人特别可怜,就热情地邀请他住在自己家里,但过一段时间,自己由此生起了极大烦恼,也可能生起后悔心。

又言是疾,何所因起?菩萨病者,以大悲起。”

维摩诘居士又说:“您刚才问我:‘我的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菩萨的病,是由大悲心而起。”

前面讲何时病愈,此处讲病的起因。维摩诘居士说:“我的病,是由大悲心而引起的。”——大悲心太多了,所以生病了(开玩笑)。有一个藏文教证:诸菩萨的病由大悲心而生。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有时候,我们觉得某位上师很了不起,心想他应该是一位菩萨;但是当他生病时,就觉得他很可怜,很心疼他。实际上,如果他是真正的菩萨,就不会有自相的烦恼和疾病。

有些经论中说,菩萨生病有几种情况:一是示现,让很多人通过他的生病对生老病死有新的认识,或借此因缘去放生、做善事;二是消除自他恶业及由恶业造成的饥荒、疾病、痛苦等;三是遣除违缘,密宗当中有很多这类公案。

有些菩萨会示现一些特殊的疾病,看起来特别痛苦、惨烈。我家乡的人说:某位大德生病时,显现上非常痛苦,甚至会痛得大喊大叫;但后来,当地诸多外魔和障碍因此而得以消除。这有可能是信徒的一种说法,也有可能是真实的。一些高僧大德的传记中也讲,他生病、死亡时,看上去比凡夫人还要痛苦、可怜;但实际上,他依靠这样的痛苦,给无量众生带来了快乐。

基本上每个人都会生病,当疾病或死亡来临时,我们应该像博朵瓦尊者所说的那样想:“该病的就病了,该死的就死了。”这两句话大家要记住。如果医院给你下病危通知书,告诉你:“你可能活不了了,再过一两个月就死了。”那你可以很淡定地说:“该死的就死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有点困难,要看有没有修行境界。有修行境界的人可以淡定面对死亡,而没有修行境界的人可能会说:“医生,求求你,有没有办法啊?我想活在人间啊!”所以,我们要提前修炼这方面的窍诀。

当然,我们还是要尊重生命的,不能忽视生命、践踏生命,该看病就要看病,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有些修行人,对人世间没有什么兴趣,觉得死了更好,这种想法不对。行善之人,哪怕活一天,也会使善根增上,《四百论》中也是这样讲的。所以作为持戒者、行善者,要尽量依靠医疗、养生、锻炼、念咒语、修长寿法、健康饮食等方法来维护自己的生命。

现在世间有各种健康食品,但到底是否“健康”也不知道。不管怎样,大家确实要通过锻炼身体(比如磕长头)、健康饮食、规律作息等来维护健康,另外还要注意言行适宜、心态平和。其中最重要的是心态,平和的心态能使人长寿,这是一个很好的秘诀。

总而言之,菩萨的病由大悲心而起,希望大家记住这句话。以后看到某位很有修证的高僧大德、菩萨生病时,也要想到:他们并没有自相的业,只是为了众生而如此示现。《大般涅槃经》中讲:“菩萨摩诃萨无地狱业,为众生故发大誓愿生地狱中。”大菩萨并无堕地狱之业,但他们以悲心和誓愿力会生在地狱当中。同样,大菩萨也没有世间凡夫的业,本来是不会生病的,但由于他们的发愿力和对众生的慈悲心,也会示现生病。经常如此忆念是很重要的。

我跟上师如意宝去过很多国家,算是有缘分经常接触上师的。那时我看到上师如意宝经常吃一些西药,比如晚上吃安眠药,胃不好时吃胃舒平,我就想:“西药有副作用,法王怎么不注意身体啊?”当时生起过很多分别念,但现在看来,法王应该有甚深的密意。

以上讲了菩萨的病因——大悲心,今天还要讲三个问题:维摩诘居士的屋子为什么是空的?他当时为什么没有侍者?他得的到底是什么病?

  • 屋室为何空?

文殊师利言:“居士此室,何以空无侍者?”

文殊菩萨说:“居士,你的房间为什么是空的,为什么没有侍者?”

在有些译本当中,这两个问题是分开问的。

维摩诘居士知道文殊菩萨要来,早就准备好了,他对侍者说:“有重要的客人要来,你们先出去,离得远远的,等他们走了我按呼叫器叫你们。”(开玩笑)

维摩诘言:“诸佛国土亦复皆空。”

维摩诘居士回答:“不仅我的屋子是空的,所有佛陀的国土当中,器世界和有情世界都是空的。”

刚才文殊菩萨问的是:“你的屋子怎么是空的?只有一张床,也没有侍者,人都到哪儿去了?”这是一个很正常的问题,但维摩诘居士却从法义上回答,说诸佛的国土也都是空的。我们以后也可以这样,比如别人问你:“今天身体怎么样?”你就说:“你问的是法身、报身还是化身?”

又问:“以何为空?”

文殊菩萨又问:“是怎么空的呢?”

  • “空”

对于“空”的概念,用汉语、英语等不同的文字表达时,会让人有不同的理解,有时会被理解为一种实有的空,这不是很好。在藏文中,“空性”是“东巴涅”,其表达的意义让人自然明白:万法本体为空。因为 “东巴”意为空,“涅”有性质的意思,二者结合起来意为万法的性质是空的。这样表达就比较准确。

西方有些学者以为,所谓空性就是虚无缥缈。前段时间,我去博茨瓦纳大学演讲,有位老师听我讲完课后说:“我原来以为,佛教中的空性表示虚无,听了您的演讲才明白并非如此。”

在汉文中,“空”字上面是一个洞穴的“穴”,下面是一个人工的“工”,合起来就是人工挖出的洞。给人的感觉是,“空”表示外有内空——外面是有的,里面是空的。最早的时候,是用孔子的“孔”来表示空。这样自然会让人联想到:“空性”就像碗里没有装水,或屋子里没有人。这样理解空性是不准确的。

所谓空,分为相似的空和真实的空。相似的空指单空,真实的空是指连空也不存在。

答曰:“以空空。”

维摩诘居士回答:“以空性而空。”

因为万法的本体就是空的。比如器世界,是以其自己的本体而空,并非以他法摧毁变得一无所有才叫空。

我们若想理解空性,的确很需要前辈大德的教言和中观的推理方法。

又问:“空何用空?”

文殊菩萨进一步问:“既然法的本体为空,还有必要以空慧使之空吗?”

意思是说,如果器世界的本体是空的,那就不需要借助空性智慧令其变空。

答曰:“以无分别空故空。”

维摩诘居士回答:“以圣者的无分别智慧了达空性之时,万法的空性才会在心前呈现。”

世间万物虽本体为空,但以凡夫的心识不一定能通达。只有具备了圣者的智慧,才能现前万法本体为空。《三摩地王经》中也讲:“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若彼等为量,圣道复益谁?”如果眼、耳、鼻、舌、身是真实的量,那圣道又有何用呢?所以,空性要依靠无分别智慧才能通达。

又问:“空可分别耶?”

文殊菩萨又问:“这种无分别的智慧有无分别?”

答曰:“分别亦空。”

维摩诘居士回答:“空慧的‘分别’,本体也是空的。”

如果无分别智慧的本体不空,就无法安立了。这种剖析方法,在《入行论·智慧品》和《中观根本慧论》中讲得比较细致。

以上经过层层剖析,讲了无分别智慧(即有境智慧)也是空性的道理。

下面文殊菩萨继续问。有些小孩子也会问很多问题:“这个世界有多大?为什么这么大?太阳在哪里?它为什么会发光?”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文殊菩萨也问了好多,刚开始他问:“你的屋子里为什么没有人呢?”由此他们讲到了空性,最后已经涉及圣者的智慧了。可见文殊菩萨是非常善于问问题的,不知道你们在这方面怎么样。

我遇到过一个西方人,他是我这辈子遇到的最会问问题的人。大概在2013年左右,我经常跟他接触,我发现,只要他一问问题,对方好像自然要讲一些比较深的道理。所以,问问题还是很重要的,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水平。有时候,提问比回答还要难。

又问:“空当于何求?”

文殊菩萨又问:“无分别智慧的这种空性、证悟胜义谛的空性智慧,要依靠什么方法才能求得呢?”

答曰:“当于六十二见中求。”

维摩诘居士回答说:“应该在六十二种见解中求得。”

对于六十二种见解,有不同的解说方法。

《俱舍论》中说,见有五种,包括身见(我见、坏聚见)、边见、邪见、戒禁取见、见取见;每一种当中又有不同的分类,总共是六十个;再加上断见和常见,就是六十二种见。很多讲义是按照《大智度论》等经论的观点来解释的:五蕴有过去、未来、现在三时,过去的五蕴各有常、无常、常无常、非常非无常四种,共二十种;现在之五蕴各有有边、无边、有边无边、非有边非无边,共二十种;未来之五蕴各有如去、不如去、如去不如去、非如去非不如去四种,共二十种,合起来就是六十种。再加上常见和断见两种,总共是六十二见。

总的来讲,这样的空性智慧是如何得到的呢?是从六十二种邪见当中得到的。维摩诘居士并没有说,要把这些邪见全部断除才能得到空性慧,而是说从这六十二种见解中得到,类似于说“烦恼即菩提”。

又问:“六十二见当于何求?”

文殊菩萨又问:“那六十二种见如何求得?”

答曰:“当于诸佛解脱中求。”

维摩诘居士回答:“应该在诸佛的解脱中求。”

也就是说,这些邪见应当从诸佛的解脱境界中得到。

又问:“诸佛解脱当于何求?”

文殊菩萨又问:“佛的解脱如何获得?”

答曰:“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

维摩诘居士回答说:“应当从一切众生的心行中求。”

因为众生的心行是被束缚的,若通达一切心行的本性,也就获得了解脱。

总而言之,空性见解依靠六十二种见而获得,六十二种见依靠佛的解脱而获得,佛的解脱又依靠一切众生的心和行为而获得。归根结底,就是要认识心的本性。

有些注释中说,众生心的本体是“邪正同根”[5]的,也就是说,邪和正是同一个根本,是自然解脱的。当然,这个道理比较深,大家能理解吧?我们经常说:中观的最高见解不离世间。与此处所说也比较相似。

现在,很多人对于“佛法不离世间法”及佛教的甚深见行有一些错解。其实,佛法的甚深境界并不等同于平凡人的心和行为,这个道理我们方便的时候再讲。

刚才维摩诘居士回答了“为什么屋子是空的”,下面回答第二个问题。

  • 为何无侍者?

又仁者所问:‘何无侍者?’一切众魔及诸外道,皆吾侍也。

维摩诘居士说:“仁者刚才还问:‘你为什么没有侍者?’一切众魔和外道就是我的侍者。”

他的意思是说:我并非没有侍者,我的侍者有很多啊,所有魔众和外道都是我的侍者。

以后如果有人问我有没有侍者,我就说:“有侍者,魔众和外道都是我的侍者。”他们可能以为我回答错了。

所以者何?众魔者乐生死,菩萨于生死而不舍;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魔众喜欢生死,而菩萨也不舍弃生死。

魔众特别喜欢制造各种各样的事情,让众生留住在轮回中不得解脱,这是魔最喜欢的工作。那么菩萨也随顺魔众,不离开轮回,一直在轮回中度众生。

藏文和梵文的内容与此处稍有不同,我就不详述了。

外道者乐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外道特别喜欢刚才提到的六十二种见解,而菩萨不会被这些见解所动摇。

僧肇大师在《注维摩诘经》中说:“大士观生死同涅槃,故能不舍;观邪见同于正见,故能不动。不动不舍故能即之为侍也。”

维摩诘居士的侍者很多,就是魔众和外道。我们作为佛教徒,也要随顺魔众和外道,不要舍弃他们。如果自己有很好的见解,根本不会被外道所动摇,也不会受到魔众影响,还可以发现自己与他们之间有很多相同的因缘。如果能这样做,我们也可以把外道和魔众当成侍者。

暂且不说魔众,如果修行比较好的话,是可以把恶劣的人摄为眷属的,因为他们不会对你有任何影响。而且,这样的行为也符合大乘佛教的教义。

  • 所得何病?

文殊师利言:“居士所疾,为何等相?”

文殊菩萨问:“居士,您得的病到底是什么相状?”

文殊菩萨想:“我这次主要是来询问病情的,你到底生病了没有啊?一会儿说‘众生病了你才生病’,一会儿说‘你的侍者都是魔众’……”文殊菩萨都有点儿晕了,就想知道他的病到底是什么样的。

维摩诘言:“我病无形不可见。”

维摩诘居士告诉他:“我的病没有形状、颜色,是见不到的。”

僧肇大师解释说:“无缘则无相。”因为他的病是由大悲心而起,大悲心无缘,无缘则无相,以无相之大悲而生的病也就不可见。

不仅维摩诘居士的病无相,我们每个人的病也可以说是无相的——即使某个部位特别痛,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感受到。

又问:“此病身合耶?心合耶?”

文殊菩萨继续问:“那您的病是跟身体相结合的,还是跟心相结合的呢?”

意思是说:您的病是身病还是心病?因为有些疾病是身病,有些疾病是心病。21世纪的众生,得心病的已经越来越多了。

答曰:“非身合,身相离故;

维摩诘居士回答:“不是身病,因为身体是离相的。”

身体本身远离一切戏论,是空性的。因为身体由微尘组成,再进一步观察的话,微尘也不存在。如果身体本身都不成立,身体的疾病怎么会存在呢?所以,不能说疾病是与身体结合的。

亦非心合,心如幻故。”

疾病也并非与心结合,因为心是如梦如幻的,本体也不成立。

我们生病时也可以观察:这个病是身体的病还是心的病?如果是心病,那心是不可得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如果是身病,可以从无分微尘的角度来观察身体,最后发现身体也不可得。

当然,道理上大家可能都明白,但生病时还是比较煎熬。就像我们昨天讲的公案中所说,那位比丘知道“我”不存在,但生病时还是很痛苦,甚至想自杀。

有些人生气时也是一样,虽然明白嗔恨心的本体肯定不成立,但当自己特别生气时,怎么样也控制不住,好像嗔恨心马上要从身体里出来了一样。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修行比较差吧,如果长期修行的话,嗔恨心等烦恼还是可以对治的。

总之,维摩诘居士说,疾病不可能在身心上存在,这是讲病所在之处不存在。下面讲病体,即病的本体属于四大中的哪一个。

  • 病体

又问:“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于此四大,何大之病?”

文殊菩萨又问:“您的病,属于地大、水大、火大、风大这四大当中的哪一个呢?”

答曰:“是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水火风大,亦复如是。

维摩诘居士回答:“我的这个病,不是地大、也不离地大,不是水大、也不离水大,不是火大、也不离火大,不是风大、也不离风大。”

有些版本中还讲了空大。

而众生病,从四大起, 

而众生的病是从四大生起的。

从胜义中观察,众生的身体除了地水火风以外并无其他,但从地水火风上一一分析时,疾病的本体无从寻觅;若从地水火风以外去寻找,同样得不到。然而在显现上,可以说众生的疾病是从四大而起。

《佛说五王经》中讲,有五位国王,其中一位是有信仰的,其余四个人后来也皈依了佛陀。这部经中说:“一大不调,百一病生,四大不调,四百四病。”如果地水火风中有一大不调,一百零一种病就会产生;如果四大都不调,四百零四种病就会出现。可见,众生的身病与四大有密切关系。而众生内在的病,则与自己的心有关。

以其有病,是故我病。”

因为众生生病,所以我生病。

维摩诘居士的病与众生的病是有差别的。维摩诘居士是因为众生生病而病的,我们是否如此呢?有些人可能听说跟自己关系不太好的人生病而感到高兴,自己的病就好了。有没有这样心恶的人呢?应该没有吧。希望大家“众生生病我也生病,众生不病我也不病”,而不要“众生不病我不高兴”。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10 维摩诘所说经 

11 维摩诘所说经 ‍‍

12 维摩诘所说经 

13 维摩诘所说经 

14 维摩诘所说经 ‍‍

15 维摩诘所说经 

16 维摩诘所说经 

17 维摩诘所说经 

18 维摩诘所说经 

19 维摩诘所说经 

20 维摩诘所说经 

21 维摩诘所说经 ‍‍

22 维摩诘所说经 

23 

24 维摩诘所说经 

25 维摩诘所说经 

26 维摩诘所说经 

27

28


阳光之卫
སློབ་གསོ། གསར་འགྱུར། དཔེ་ཀློག གླུ་གཞས་སོགས་འཕྲིན་སྟེགས་འདི་ལས་གཟིགས་ཐུ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