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共振 | 贾志强:我与老师的文字情缘

文化   文化   2024-09-27 16:30   山西  


抛开学生时代批改作文、修改讲稿等诸多琐碎,我与老师的文字情缘结于2017年。
那年,郗晓波老师的新书《咏人物:语文有情怀》出版了,网上购得一本,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多月,写了一篇读后感——《我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发给老师看。十点半发过去,十二点多老师就有了反馈,给予肯定的同时,还发给了张水鱼老师,于是,有了在“水先生的语文生活”公众号上的首秀,以一个非语文的身份结识了一帮真正的语文人。
老师的肯定既是鼓励,更多的是鞭策,让我连忙收起自由散漫的心性,捡起业已生疏的秃笔,记录一些生活细节,发表一点人生感慨。
2018年3月,老师的公众号“一枝客的空间”开通了。正好,我涂鸦了一篇习作《以树的形象和孩子站在一起》,发给老师,并斗胆请求发在老师的公众号上,本意是尽绵薄之力支持一下,让老师的公众号更加丰富一些,却不知老师自有自己的宗旨,办刊纯属自营原创。我想老师当时一定很纠结,但碍于面子或对学生的偏爱,老师还是在他的公众号上进行了编发,并加了一小段读后感。后来,持续看老师的公众号,才悟出了其中的滋味,于是,我很纠结,不经意间破了老师的规矩,罪过!罪过!至此,我成了除老师之外在“一枝客的空间”发过文章的唯一,我的文章也成了公众号上非本人原创的绝版。
老师公众号开通以后,似乎更加勤奋,隔几天就会更新,让我有一种考场临考的感觉,背后是监考老师巡考的脚步铿然有声。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你有什么资格躺平?于是,也不敢轻言懈怠。
写了一篇《从单位到家的距离》,老师读后,有感而发,写了《世上所有的路,最终都是从单位回家的路》,对文章进行了剖析,也给予的首肯。五十岁的时候,写了一篇《五十岁的天空》,老师读后,马上又写了一篇《六十岁的天空》,这样的文字互动,也算另一种形式的褒奖。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
《从单位到家的距离》一文写就后,向《阳泉日报》投稿,杳无音讯,石沉大海,投稿未采很正常,也没放在心上。过了好长时间,忽然有一天,报社的编辑打电话,问文章是不是我写的,并要求重新发一下邮箱。原来是报社编辑准备编发老师的文章《世上所有的路,最终都是从单位回家的路》,本是一篇读后感,但却不知原文在哪里,于是,反向来寻。在不久后的某一天,报纸在同一天发了我的文章和老师的读后感,只是不在同一个版面,我想,原文和读后感同一天出现在一家报纸上,这样的奇事恐怕也不是特别常见,也算是读后感救了原文的一个经典案例吧。
老师坚持创作,笔耕不辍,基本保持每周一更,而我时勤时懒,断断续续地坚持,老师偶尔还会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我也偶会转发老师的文章,维系着一种文字的交流。
其实,老师的文章我都会看,有些精读,有些泛读,有时也想直抒心意,但老师关闭了评论,关闭了外面的纷纷扰扰。到了一定年纪,已不太在乎别人谄媚的好评和恶意的差评,但摆在那里总会影响心情,不如眼不见心不烦,索性彻底断了念想。
老师近年的文章,犀利少了一分,平和多了一分,批判少了一点,闲侃多了一点,也有了一些对似水流年的追忆,但说真话诉真情的文风不变,传道授业解惑的情怀不变,愿老师依然长久坚持,永远笔下生花。
也算是迟到的教师节礼物吧。


贾志强,供职于某金融机构,喜欢用文字记录似水流年。年逾五旬而不知不觉,工作卅载且兢兢业业。即使岁月不可回头,我们仍有文字温暖心田。


向您推荐


水先生的语文生活
倡导“栖于诗,行于思”的语文生活 主打栏目:同题共振。投稿信箱:670702856@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