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期末“期末真题”系列的第2篇,昨天发了这学期的第1篇今天就趁热打铁来第2篇,我计划先完成2023学年第一学期的“东西海朝丰”5份试卷,这五个区基本上可以代表最高教育水平了,强力推荐有兴趣的一线教师学习。我的目标是①每周至少完成1份六上期末真题试卷;②总数不少于15份。
今天的是“北京市东城区2023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教材版本为人教版。卷面显示这是一份标准的电脑阅卷版本,全卷6个大题(口算、填空、选择、脱式计算、按要求完成下题和解决问题),28小题,全卷难度不大,题目比较常规,缺少眼前一亮的题目,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直接,基本上能一眼看出想考查书本上的那个知识点。
试卷的清晰度很不错,A4纸横版大小,不仅适合老师观看学习,也可以打印出来给孩子练练手,需要的朋友可以在后台回复“1027”获取下载链接。
左右滑动查看
新课标在“试题命制”中指出要根据考查意图,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合理的生活情境、数学情境、科学情境,关注情境的真实性,适当引入数学文化。特意数了一下全卷有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全民反诈、《考工记》、《三国志》、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天宫课堂六个情景,有历史文化,有现代科技,有贴近生活的视力检测和全民反诈。
下面就简单的聊一聊几道题目,有不当之处,敬请留言指正!
填空题第8题,此题对应的应该是六上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关于数学广角,一线老师以及各级教研员可能对教材编写者是有一些误解的,也许是因为我们对这个板块的认可与喜欢,往往也将其纳入了考试范畴,让“数学广角”变成了“数学窄角”,让广角的乐趣趋近于了分数的功利。(以上文段摘录自壹周微教语的韩老师)
我本人在试卷命题时也同样倾向于不把数学广角的内容纳入期末考试的范围。
说回题目,不是很难。学生理解上大致会分为两个水平层次,第一层是发现点子数是3个连续自然数之和,可以写出n+(n+1)+(n+2),进一步化简后为3n+3;第二层是发现可以通过移多补少使每一行都和中间行的数量相同,从而写出3(n+1)。
填空题第10题,也就是填空题的最后一题,在上一篇中我说过填空题最后一题一般在难度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我第一次看到填空题最后一题放的是统计题就觉得奇怪,因为我平时总会告诉我们班的一些孩子拿到试卷后可以先做计算题,再做统计题,因为这些题是相对简单可以保证得分的。统计题也往往放在解决问题那里,很少出现在填空题。我第一时间看了这张试卷的解决问题果不其然最后一题还是统计题,并且相似度很高,比如第一步都是求单位“1”的量,大家可以自己对比一下👇🏻,区别是一个要求写出思考过程!
我大胆的猜测,填空题最后一题本来是不是一道有难度的题目,后来考虑到是区域统测(从试卷形式推测),要顾及全区的平均分,就修改了这一题,替换成了相对比较简单的统计题,从而也忽视了整卷的整体性。
选择题第7题,考的“先下降a%再上涨a%”的模型,无论是“先下降再上涨”还是“先上涨再下降”其结果都是一样的下降,计算方法是(1-a%)(1+a%)=1-a%²,而且a的值越大最终降的也越多,比如老板先给你涨薪100%再降薪100%,那你的薪水是多少?
“卢说数学”的卢老师也提醒过:“这类题的经常出现,使得这个数量结构是值得被研讨与总结的”。
解决问题第4题,考查书本67页外方内圆、外圆内方的知识,在书本上也是给出了外方内圆时空白部分的面积等于0.86r²。
学生记得话就可以直接0.86×(1÷2)²=0.215(m²),就算记不住学生也应该能从正方形面积-圆的面积得出结果,我倒觉得后者才是正道,前者属于过段时间容易遗忘的结论,学生需要掌握的是就算忘了0.86r²也能通过自己的推理找到结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