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中医的瞑眩反应
“瞑眩一词最早来源于
《尚书•说命篇上》:
“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意思是重病或久病之人,
如果服完中药之后,
没有出现瞑眩,
那表示这个病还没好。
瞑眩反应一般表现为:
服药后出现,呕吐、恶心、腹泻,
(但这里要强调的是,
吐泻后人觉得爽快,不觉得虚脱。)
01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里,关于暝眩有好些条文,如“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暝,剧者必衄,衄乃解。”又如“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如冒状”,就是指昏昏沉沉的样子,医圣叮嘱让病人不要诧异。再如“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就是人体内在服药后,正气和邪气在体内发生交战,那时候正气足的人会有那种很难受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表现为眩晕、忽冷忽热、恶心想吐,拉肚子等等……,但是过后病朝好的方向发展了,人觉得爽利了,就是瞑眩反应,是一种自然的排病现象。
前几天,我给我老公配了一副药,因为他一直晨起鼻涕多,舌苔中间厚腻,大便多,经常不成形。就用了柴胡、桂枝、干姜、天花粉、茯苓、白术、生姜、白芍、甘草。基本上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加减。结果服药后出现了恶心、想吐,吐不出来,后来就水泻了两次。当时我老公就觉得舌头上的苔被什么东西刮走了,人也有点难受,在房间里坐立不安。等到傍晚的时候,就基本上没事了。第二天早上晨起的鼻涕就没有了,舌苔也不厚了。
巧的是那几天,我连续碰到了几个这样的病例,其中一个失眠的病人,在服药后,每次都要水泻,泻后无不适,原来薄的舌苔变厚了,但是结合其他症状分析,这种服药后的水泻恰恰是身体中有水饮的一种排病反应。这个病人的治疗过程有点复杂,等后面治愈了再详细写一写。
当然,服药出现这种反应,很多不太信任医生的病人就会停药,觉得是医生的药开错了。这时候最好还是能够及时和给你开药的医生沟通一下比较好。不要擅自停药,也不要把方子在网上一晒,让那些三脚猫们的网友评论。本来中医一人一方,你啥也不说,晒个方子去问网友,就是一个很蠢的行为。当然,现在有的中医自己也不知道啥叫瞑眩,分不清自己开的药到底有什么问题(说的就是那些开大包围的,套方的),这就另当别论了。
总之,瞑眩反应的出现,应该是病势的转机,是大病将愈的表现,因为中医的治疗原则是顺势而为,人体自己有自己的调节功能,中药的作用只是推一把的作用,而非压制症状,这也是中医的精妙所在。
·咨询扫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