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念做打学京剧
(八年级)
授课教师:李娟
(三门峡卢氏县实验中学)
本课例选自《河南省中小学戏曲教学优秀课例选编》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京剧的历史和常识,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
(二)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知京剧的表演艺术。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活动能力与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展示。
(三)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掌握京剧的常识。
难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大胆展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京剧打击乐器、戏曲服装道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以京剧表演中常用的身法,伴随节奏走进课堂。提出问题:今天老师上课走路的样子和平时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课内容。
(二)京剧起源
中国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源头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特别是18世纪流行于中国南方的地方戏“徽班”。早在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入北京,参加皇帝的生日演出。随后又有不少徽班陆续到北京演出。徽班本来流动性强,善于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北京聚集了众多地方剧种,这使得徽班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数十年的融会,形成了京剧。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京剧起源,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京剧。
(三)初步感知
拜师礼:
教师示范(动作、念白),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拜师礼。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拜师礼,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四)唱念做打
京剧表演形式分唱、念、做、打。唱,即唱腔;念,即念白;做,即表演动作;打,即武打。
1.“唱”。
设置问题:请仔细欣赏以下两个唱段,品味、体会二者在节奏、旋律、情绪方面有何区别?
(1)教师跟随音乐表演《红灯记》选段。
(2)播放京剧《苏三起解》选段。
(3)学生分析两段唱腔的区别。
小结:京剧的唱腔种类颇多。其中【二黄】和【西皮】是京剧的主要声腔。在一般情况下,【二黄】的唱腔婉转、舒缓、深沉、抒情,适合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西皮】的唱腔流畅、活泼、跳动、有力,多表现热烈、激烈的戏曲场面和活泼、激动的人物情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分析,总结、感受京剧唱腔的魅力。
2.“念”。
戏曲表演中,演员们在舞台上除了唱还要进行一些沟通交流,这些对话,在戏曲中被称为“念”。
(1)欣赏《拾玉镯》选段,引导学生感受京白的韵味。
(2)欣赏《卖水》选段,引导学生体会韵白的特点。
小结:“念”指“念白”,分为“京白”“韵白”两种。“京白”基本是京音,语调活泼流利,贴近生活用语。“韵白”声调高低起伏,有一定的节奏感、旋律感富于音乐性。
(3)学生分组、分角色模仿《拾玉镯》《卖水》两段念白。学生代表上台表演。
(4)教师表演《卖水》选段中的念白,引导学生跟随模仿,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韵白之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念白之美,品味戏曲文化特色。
3.“做”。
“做”,就是京剧中的表演。它不同于话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的表演,京剧的表演动作,是富有节奏感、艺术性的舞蹈化动作,人们常说京剧的表演“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就是说京剧的所有念白都具有音乐性,所有的动作都具有舞蹈性。京剧表演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和动作。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京剧表演讲究以虚代实,是一种虚拟的表演方式。
(1)欣赏《拾玉镯》选段,体会京剧中的“做”。
(2)教师表演,引导学生跟随模仿。
4.“打”。
“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京剧的打,不是武术表演,也不是杂技,而是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段。京剧就是巧妙地把人物放置在矛盾、冲突的顶峰——武打的情节中,表现各自不同的人物性格。京剧武生的基本功分为“毯子功”和“把子功”。
(1)播放《三岔口》《八大锤》选段,学生欣赏,感受“毯子功”和“把子功”的区别。
(2)播放《狮子楼》选段,通过对比,体会京剧打击乐的精彩。
(3)介绍京剧常用的几种打击乐。
(4)引导学生模仿、展示,为京剧片段配乐伴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模仿、伴奏,使学生融入课堂,更深层次地感受京剧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被你们深深地感动着、震撼着,从你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中,我看到了你们对京剧文化的关注和热爱。你们把讲台当舞台,把自己当演员,身临其境,积极地模仿着、学习着,我相信京剧的明天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
播放《青衣》视频,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师生以京剧中的韵白形式互道再见!
(五)课后作业
观看京剧《苏三起解》,并学唱苏三的一段唱腔。
总顾问 | 张晓华
顾问 | 许华伟 郑雄
审核 | 王汉伟
责编 | 王建华
责校 | 党 华
排版 | 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