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新宇:高血压的经络处方与特效穴调理方案

文摘   健康   2024-11-01 11:01   广东  



特别提醒:本文提供的经络处方及特效穴方案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对于因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不合适。


高血压是常见病,多见于老年人和体态肥胖者,常见症状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被诊断为高血压的人要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但仔细思考,这种方式没有解决病因啊,却形成了药物依赖。


研究一下发病人群和症状表现,我们就知道了血压异常升高的根本原因——身体在自救




站在身体角度看血压为何升高?


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产生的机制是多样的、复杂的。


如果把身体比作国家、比作城市,对于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一定是修路、兴业,路通了资源才能调动,物产顺利运出。社会每一分子如果都能参与到国家大循环中,就是共同富裕。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如果都是营养充足的,这个机体自然是健康的


站在身体角度比照来看,血压为什么要升高?因为最远端缺气血,而身体是智能的,它有自动调节功能,为了自救,它以为是压力不够导致气血送不过去,于是心脏收到指令增加压力努力使气血到达肢体的最末端


手脚冰凉的人,未来可能会有血压高的倾向。正常人的手脚应该是温暖的,这是平人的状态。新鲜血液经过循环到了最远端,同时把热量带过去,然后把肢体末端的废物代谢回来。手和脚总是凉的,就说明了血液不能顺畅循环到最远端


导致远端气血缺乏的原因是什么?在中医看来至少有三类。


一、 相应脏器功能老化

使气血向远端运行的初始动力由心、肾主导。这个心、肾指的是中医概念里的肾气、心气,肾气、心气功能下降后身体会同时伴有腰膝酸软、心慌气短、手脚无力、睡眠异常、头晕目眩等症状,这些症状老年人常见,说明原动力不足,肢体末端气血供应差。


脾的功能下降,气血化生不足时,肢体远端气血更差。现有的气血只能先供应五脏六腑等重要器官,远端「老少边穷」地区就照顾不过来了。脾虚时身体伴有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面色无华、头重晕沉等症状。


二、肌肉僵紧阻力增加

躯体的血管主要分布在肌肉中,如果肌肉是僵紧的,血液的传导必然阻力重重。经络在肢体线路还有容易堵塞的穴位,这些穴位多分布在肌肉之间的缝隙,它们的拥堵也会阻碍气血运行,在远端的微循环会缺乏新鲜血液。


三、肥胖痰湿阻碍气血

肥胖的人、饮水无度痰湿重的人,也容易高血压。肌肉细胞间都是废水、痰湿,它们占据了更多空间而挤压血管,气血需要更大的推动力量才能过去。上臂下面、大腿内侧、腹部的赘肉就是痰、就是垃圾脂肪,这些区域的气血由于它们的存在完全不通。


身体在远端缺血的时候,没有帮助它调整气血,只有心脏加压的一种手段。但心脏压力增强,头部供血也会随之增加,会有眩晕的感觉,因为不舒服去医院看医生。


医生的检查首先是测血压,结果是超标的,就很自然的把头晕和血压高联系起来了。口服降压药,让血压平稳,脑子确实不迷糊了,也不面红耳赤了,但一直没去解决远端缺血的问题,只是被动的让血压下降了。所以现代医学承认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一个副作用是心、脑、肾微循环的损伤。也就是说,肢体远端一直处于缺血状态。


因此,单纯把血压升高作为一个疾病是不全面的,原发性的血压升高是机体的自救行为,也是一种报警。如果是脏腑功能虚弱了,就调节脏腑功能;如果是路径太堵了就松解肌肉僵紧;如果是体态肥胖,就清理垃圾去除痰湿。


总之,恢复了身体的常态,气血能自动的送到最远端,心脏就不需要加压,头晕的感觉也就消失了



疏通经络堵点调节脏腑功能


老年人发现血压升高,在服「降压药」之前,可以请当地中医当面诊治,如果确定是脾、心、肾功能下降所致,可以对症用药来调理。


自己也要疏通脾经、心经、肾经的易堵塞穴位来辅助调理。经络是脏腑的延伸,按揉、松解肢体上的易堵塞穴位,是调节相应脏腑的捷径。


脾经的常用易堵塞穴位是阴陵泉穴、地机穴、三阴交穴



心经的常用易堵塞穴位是蝴蝶袖、少海穴和腕部四穴



肾经的常用易堵塞穴位是照海穴、大钟穴、水泉穴



血压升高,除了调节脾、心、肾之外,还要调肝。中医讲木曰曲直,肝属木。身体内的来往、节律、升降、弹性等功能的不正常都与肝有关,所以要疏通肝经的易堵塞穴位。


肝经的常用易堵塞穴位是阴包穴太冲穴



上述穴位需要双侧探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每天在疼痛的穴位处按揉三次,每个痛点每次按揉两分钟即可,坚持一周痛感会下降或消失。


心经蝴蝶袖是痰湿,这松弛赘肉要坚持捻搓,早日帮助身体把这垃圾代谢掉,保持心经的畅通。



僵紧肌肉捏软,减少气血运行阻力


僵紧的肌肉就像板结的大地,气血流动过去相对困难,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就是坚持捏拿,将重要的僵紧肌肉捏软


身体柔软、心里柔软是健康的标志,以下四个部位的肌肉要重点松解。


首先是背部的竖脊肌。脊柱两侧非常重要,分布着通达十二脏腑的背俞穴。我发现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他们的竖脊肌都很僵紧,松解这两条肌肉不仅恢复气血合理运行,也会间接调节十二脏腑。松解竖脊肌最简单的方法是每天「捏脊」三遍(路新宇:捏脊,人人都要掌握的健身法),坚持一周,僵硬的竖脊肌就软了。



其次是肩部斜方肌。它的僵紧多在肩井穴周边,这是躯体的最高点,受重力影响供血较差容易僵硬,再进一步阻碍气血运行,形成恶性循环,会使脑供血不足。所以捏软肩井穴,会头清目明。


再次是大臂外侧的三角肌。三角肌内侧是大肠经线路,外侧是三焦经线路,而多数人的三角肌僵硬无比,因此要坚持捏软。



最后是小腿后侧的腓肠肌。很多人的小腿肌肉是硬的,而腓肠肌上有肝经、脾经、肾经、膀胱经通过,这段僵紧会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一定要捏软。松解腓肠肌后,气血向下运行没有了障碍,脚会变暖,走路也会平稳轻快。



经常有网友反馈说,将这些肌肉捏软之后,家人的血压从原来的140多降到了120,把降压药减了1/4,觉得挺自在,说高血压没有想象得那么可怕了。就这样坚持着,有的老人家慢慢地把降压药撤掉了。



搓赘肉除痰湿,让气血顺畅运行


心经线路上的蝴蝶袖、腹部的游泳圈、大腿内侧偏下方的松弛赘肉,都不是正常的组织,正常的人不应该有。这些松弛的赘肉是垃圾,阻碍气血运行,要通过坚持捻搓清理干净。(路新宇:自己动手,不花钱减赘肉(有参考动图)!


清理三处赘肉的手法是,抓捏起来然后忍痛用力捻搓,每条赘肉每次捻搓3—5分钟,每天捻搓2、3 次,坚持操作三天痛感会下降,实践一段时间,局部赘肉会缩小,坚持下去直到它们消失,局部也会变得紧致。





情绪失控后调节血压的特定穴位


还有一类偶发的血压升高,多为情绪激动、怒火满胸时发生。情绪失控,气机逆乱,肝阳上亢,血压升高,这时要马上疏通肝经和心包经的易堵塞穴位来平复情绪,缓解紧张,血压会随之平稳。


心包经的常用易堵塞穴位是天泉穴、肘上二寸、肘下二寸



心包经的堵点在手臂掌面的中线上,按揉时会感到僵紧疼痛,有人会打嗝、排气,郁气排出时情绪就平稳了。


在情绪激动、肝阳上亢、面红耳赤的时候,除了疏通肝经、心包经之外,还要按揉曲池穴和涌泉穴



曲池穴在肘关节横纹头外侧端,是有降压作用的特效穴,在血压突然升高的时候要刺激它来调理。


涌泉穴有引气下行的作用,可以在血压一时升高时点按来刺激。


行文至此,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难以坚持实践。确实,吃药好像很容易、也方便,但它要坚持一生。


长痛不如短痛,希望持续服用降压药的朋友们,站在身体角度去思考,能够通过自我实践,让自己的血压平复下来,摆脱对药物的依赖,打破终身服药的「心魔」。


备注一: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朋友,如果实践上述方法时,请不要着急,不要立即停掉降压药。建议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调整,比如坚持七天,感觉不错,减1/4的量,下一周感觉还好,血压还很平稳,再减掉1/4的量。这样实践,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也许降压药就撤掉了。


备注二:很多中医学习者常常容易陷入一个极端,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我经常遇到他们指责别人,「你是我的朋友怎么能不信中医呢?你这个血压是能降下来的,你不能吃降压药,你听我的!」其实他可能连自己还没管理好。学习中医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我们变得开明,看事物的角度会多一点,不会马上去下一个结论,也不是守着一个法,认为你无所不能。


以上内容,可以作为高血压问题的学习、实践资料,更多详细讲解、演示、案例可以收看路新宇老师的视频课,获得更直观收获。



-广告

12月2日

米娜老师首次亮相带教

20天掌握全身180个常用穴位



《经络健身营》联合贾鑫亮老师开展《易筋经》带练课程,扫码进群即可免费领取,欢迎大家转发,与身边朋友一起守护健康。



作者 路新宇


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

中医养生文化学者  执业中医师

广州市科协委员


致力于中医科普工作,努力去除中医神秘化与神奇化色彩。


著有健康书籍:《徒手祛百病》《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季节养生,经络有道》《上班族身体保养指南》。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关注路新宇老师

让祖先智慧借助中医之光

惠及更多生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