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天,申报中证A500指数的场外基金已经超过45只。
如果全部获批,中证A500将超过中证1000指数,成为被场外基金跟踪数量第三多的指数。
有几家基金公司,不仅有场内的中证A500ETF,而且在场外也上报了多只相关产品,比如招商基金。在首批中证A500ETF产品中,招商基金就已经通过A500指数ETF(560610),完成了场内布局。而在10月15日,招商基金又同时上报了中证A500ETF联接基金,以及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以便场外的投资者选择。可能有人觉得,无论是ETF、场外联接,还是指数增强,本质上都是指数产品,存在一定的同质化,有必要重复吗?ETF联接的底层资产就是ETF,所以,在收益来源上,二者确实可以互相替代。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场内和场外,这两种生态又相对独立。对权益市场本身就有一定理解的投资者,可能会更喜欢在场内交易ETF,因为场内交易时效性更强。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市场波动较大,增量政策经常会在盘中发布,通过ETF这种工具,可以及时捕捉到阶段性的日内行情。反之,对于不太懂投资的朋友来说,也能通过支付宝等国民级的APP,接触到场外基金产品,普适性很高,且操作便捷。相比于场内来说,场外基金的潜在量级更大,是很有想象力的一块增量。截至2024年6月,全部场内ETF,持有人户数加在一起,大概是1400万户,如果刨除机构,再刨去“一个人持有两只ETF”这种重复统计,散户持有人的量级大概是千万。当然,这7个亿的基金投资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买的是货币基金,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潜在的权益基金投资者有上亿级别。不过,与投资者量级形成反差的是,场外指数基金,规模却明显少于场内ETF。我统计了一下,截至2024年6月末,场内ETF规模最大的几个指数。以沪深300指数为例,跟踪该指数的场内ETF,规模总计接近6000亿,但反观场外基金,总规模只有1100亿左右。比如科创50,场内规模超过1200亿,但场外只有250亿出头。其实大家应该也能感觉出来,对于市场主流的指数来说,场外基金的规模,通常只有场内的ETF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或者,换句话说,被动基金的投资者,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场内交易的股民,权益市场的投资收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惠及到更多的人。所以,无论从潜力上看,还是从分享中国资产成长红利上,场外基金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选择。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招商基金等管理人,要同时布局中证A500场内ETF+场外基金的原因。其次,招商在申报中证A500ETF联接基金的同时,又申报了一只增强基金。通过先进的量化算法,给场外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收益来源。当然,我们客观地说,超额收益并不好做,增强基金也有可能出现减弱的效果。所以 ,在选择增强基金之前,也需要对管理人做一个筛选。我统计了一个数据,在规模排名靠前的基金管理人中,招商基金的指数增强产品做得不错。在主流宽基指数中,招商基金均布局了相应的指数增强产品,并且无论指数本身的市值特征是大是小,大概率可以实现一定的超额收益。如果想在中证A500指数的基础上,再获得一些额外的收益,那么招商的指增产品,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大家应该能发现,各家基金管理人,现在都在发力被动产品,力图从工具化产品的角度,提供给市场更加多样化的产品选择空间。
场内选ETF,场外选指数基金,收益期望更高的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增强基金进行布局。
让更多的投资者分享中国资产成长的收益,这可能就是基金公司产品全布局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