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懂法
护幼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让孩子的一生能够健康、快乐、全面发展,这是家庭教育的第一理念,也是第一要义。正如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提到的,家庭教育的首要责任与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具有正确三观、良好品德、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的人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方向。
要把握住这个方向,首先就需要家长不断地修炼内功。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家庭教育学、家庭社会学科以及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政策法规等都是一名合格家长必不可少的“内存”。家长就像教师一样,需要经过培训、持续学习、不断调整才能成为好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他必然需要更专业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01-
01
明确责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
02
强化支持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第三响应双减,促进法是对双减政策的积极回应,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的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文件精神。
03
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孩子成长中最大多数问题都在家庭教育。在社会的一些事件中我们都能看到家庭教育的缺失,所以强化家庭教育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违法犯罪的有效的措施。
04
家庭教育对家庭幸福也特别重要,社会进入到了新时代,国家强调要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家庭教育立法保障孩子健康成长对国家发展重大意义。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只有孩子健康成长,我们未来国家的发展才有人才。那么家庭教育就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和手段。
学法依法 用爱陪伴
-02-
01
家庭教育由旧时期的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02
实现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
03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文件精神,将家庭教育从学校教育的附庸地位解放出来,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学家庭教育 做智慧家长
-03-
孩子的成长是有阶段性、规律性和个体差异性的,只有尊重了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尊重每个孩子独特的个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许多父母或者超越孩子的发展阶段揠苗助长,或者一直把孩子当作长不大的儿童哄着教养,或者总是用“邻居家的孩子”来攀比、要求自己的孩子,或者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这些都是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性的表现。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尊重是人最重要的心理需求。儿童的内心深处,是渴望平等和尊重的。父母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孩子之上,不能简单地把孩子当作小孩子。
家庭教育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不能把家庭办成“第二学校”,成为学校教育的应声中,成为应试教育的加油站。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人格教育,是通过父母自身的榜样的影响,是通过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是通过吃饭、聚会、旅游等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有什么样的家庭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所以,父母要精心设计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让孩子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生活教育悄然成长。
(四)要做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
家庭教育不是教育的“孤岛”,而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岛链”。所以,家庭教育要取得好的成效,自然离不开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九条明确要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与中小学校、幼儿园、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社区密切配合,积极参加其提供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
(五)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
家庭教育是不可能按照事先编好的脚本进行的,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和无法预料的变数。不仅每个孩子都不相同,而且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下也会有完全不同的行为表现。所以,家庭教育的智慧就是尽可能通过“不教之教”去影响和改变孩子。
教育是一场美好又幸福的遇见
也是一场双向奔赴的付出
这场相遇
关乎孩子
关乎彼此的成长
更关乎我们共同的目标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意味着父母要努力和孩子一起奔赴,更意味着,家园要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力。相信在这样的支持与家长的自身重视及教育观念的提高下,家长们能实施科学育儿,用智慧教育孩子、用爱陪伴孩子,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教育下健康快乐成长。
兰州市城关区
和政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