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PCa)是全球男性发病率位居第二的恶性肿瘤。最新报告的中国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13.42/100,000,现已跃居中国男性泌尿系统恶性肿瘤首位。随着我国PSA筛查的逐步普及,早期PCa的检出率不断升高。PSA筛查的目的是通过早期发现疾病以降低PCa的死亡率。然而,基于PSA的筛查对死亡率的长期影响仍不确定,JAMA杂志发表了一篇《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Screening and 15-Year Prostate Cancer Mortality: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CAP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以探索PSA筛查对PCa特异性死亡率的影响。医脉通现编译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研究旨在探索中位随访15年时,与未进行PSA筛查相比,单次PSA筛查对PCa特异性死亡率的影响。
CAP试验是一项以初级保健为基础的集群随机临床试验,在中位随访10年期间,测试了单次PSA筛查与常规护理(未筛查)对PCa死亡率的影响(图1)。
CAP随机临床试验的二次分析纳入了英格兰和威尔士573家初级保健诊所中50至69岁的男性。在2001年9月25日至2007年8月24日期间,对初级保健实践进行随机分组,并在2002年1月8日至2009年1月20日期间招募男性。随访于2021年3月31日完成。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如果PSA水平≥3.0 ng/mL,男性只需接受一次PSA筛查测试,随后进行诊断测试;对照组:未进行PSA筛查。
图1
在415357例符合条件的男性(平均年龄59.0岁)中,研究纳入分析408721例男性(98%)。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2013例和12958例诊断为PCa(15年累积风险分别为7.08% [95%CI,6.95%-7.21%]和6.94%[95%CI,6.82%-7.06%])。
PCa死亡率
在中位随访15年中,干预组有1199例男性(0.69% [95%CI,0.65%-0.73%])死于PCa,对照组这一数量为1451例(0.78%[95%CI,0.73%-0.82%])(比率[RR],0.92[95%CI,0.85-0.99];P=0.03)(图2、表1)。
图2 试验干预对中位随访15年后PCa死亡率(95% CI)的影响
全因死亡率
干预组总死亡例数为45084例(23.2% [95% CI, 23.0%-23.4%]),对照组总死亡例数为50336例(23.3% [95% CI, 23.1%-23.5%])(图3、表1)。
图3 试验干预对中位随访15年后全因死亡率(95% CI)的影响
表1 中位随访15年后,通过随机分配和工具变量分析试验干预对PCa特异性和全因死亡率以及PCa诊断的影响
PCa分级和分期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PSA筛查增加了低级别PCa(2.2% vs. 1.6%;P<0.001)和局限性PCa检出率(3.6% vs. 3.1%;P<0.001),且晚期肿瘤风险更低(0.9% vs. 1.1%;P<0.001)(图4、5)。
图4 不同TNM分期PCa累积发病率
图5 不同Gleason评分PCa累积发病率
在这项随机临床试验的二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未进行PSA筛查相比,单次PSA筛查减少了PCa的死亡。然而,死亡人数的绝对减少幅度很小。
小 结
这项在415357例年龄在50岁至69岁的男性中进行的随机临床试验的二次分析显示,在中位随访15年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单次接受PSA筛查)PCa死亡率绝对降低0.09%。然而,这种影响的幅度很小,对总生存率没有影响。鉴于此,当临床决策者面对是否推荐PSA筛查的抉择时,必须审慎权衡其潜在的利弊。特别是考虑到过度诊断与随之而来的不必要治疗可能给患者带来的身心负担与风险,这一决策变得尤为复杂且责任重大。
参考文献:
1.Martin RM,et al.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Screening and 15-Year Prostate Cancer Mortality: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CAP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AMA.2024;331(17):1460-1470.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